《明朝那些事儿》看完了,想看历史的书籍白话

导读:《明朝那些事儿》看完了,想看历史的书籍白话 有哪些入门级的历史书?

隆重推荐孙皓晖老师的《大秦帝国》,这套书用时16年完成,内容自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秦献公位至公元前207年子婴被杀而秦灭亡150余年,我阅读完也用了几年时间。

在这六部书计五百万言里,两千年前的历史不再遥远。阅读此书等于跟随几代人的脚步走了那么一遭,心路行程万里却不会感觉累,这应该赖于作者丰厚的历史功底以及在文字表达和情节把握上的深厚功力。

在秦一扫六合前的战国时代人人奋进的故事里,文字渲染出的争进状态如同生活里的阳光,让人热血奋勇,读来酣畅淋漓。那个时候整个人进入了故事情节里,经常熬夜也要看下去,爱不释卷。

读完此书,给自己渲染了深厚的中华原生文明的底色,获益匪浅!

有哪些入门级的历史书?

如果没有太多历史学的基础,又对历史比较感兴趣,这反倒是一件好事,说明你的品位尚未被九年义务教育中官方的历史教育所败坏。

当然,也要警惕,千万不要在入门的阶段去读市面上那些通俗的、商业化的、网文性质的所谓“入门书”,特别是各种“这些事儿”、“那些事儿”之类的。不是说这类书就一定有什么知识性错误,而是说这些书媚俗,品位不佳,等你谙熟典故之后,就能分辨出这些书在观念上、见识上、格调上是多么的粗陋、多么的LOW,只适合如厕时翻上几页。

在我看来,入门,反而比进阶更难。入门,不仅需要准确的知识,恰到好处的难度,还要能够培养你的品位。打个比方,一个人的味觉,如果一上来就给他吃重油重辣齁甜齁咸的东西,他很快就会习惯这种味道,再去品尝那些清淡的、层次丰富的食物,就会觉得没味道。这就是说他的口味被败坏了。所以,他在初次接触味觉的时候,应该先培养对各种口味的体验,品尝出五味那微妙的差别,等味觉培养好了,再去吃那些重油重辣的东西,就能对这些东西的味道的好坏,给出准确的判断了。

我之所以不厌其烦说上面的那些话,就是想强调一下,不要以为入门是简单的事情,可以随便推荐,尤其是推荐市面上那些以商业为目的的书籍。当然,我自己水平也有限,下面的推荐只是抛砖引玉,但保证不会有那些花花绿绿的书。

我只熟悉中国史,所以只推荐中国史。

入门,我的原则是掌握三类:一类是通史类,目的是把握大概,了解全貌,心中能够形成线索就可以了。有些通史实际上个人观点太多,反而不适合作为入门,比如夏增佑的《中国古代史》虽然曾是早期的中学课本,但是“今文经学通史”,没有经学背景你是读不懂的。第二类是方法类,就是为了在入门之后,能够知道怎么查资料,查到了资料怎么用,提前做一些准备。第三类是元典类,就是在入门期间就要去读原著,不然找不到感觉。

按照这三类标准,我主要推荐:

通史类:

一是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白话文通史,也是吕思勉的成名作。篇幅也不长,可以精读一下,主要是在梳理线索之际,看看吕思勉对史料的使用。

二是张荫麟的《中国史纲》。张荫麟先生有大史才,可惜37岁就去世了,这本只写了第一卷的《中国史纲》之所以能够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恰是因为体现了他的才识。而且这本书很短,再精读,几个小时也能读完。

三是傅乐成的《中国通史》,傅乐成是台湾学者,傅斯年的侄子。之所以推荐这本,是因为篇幅适中,而且吸收了二十世纪后半夜的各种新观点、新结论(当然对学界已经不新了),而且篇幅也不长。

以上三种最好都读 下,因为都不长,纲目比较清晰简单,也能初步培养你的史料意识、史识意识,并能吸收到较新的成果。

四是读一套较大的通史,当然,你可以不必在入门阶段读完,但可以在入门阶段开始读,慢慢读,在提升、巩固阶段读完即可。以下推荐三种,选择一种即可。因为读大通史的目的,是丰富你的史学阅历。

如日本讲谈社的《中国的历史》,这套书倒是很流行,是日本前沿的一流中国史学家所写,当然问题也不少,但比较好读,日本学者的风格是绵密细致,能见到我国人不常注意到的地方。

如《哈佛中国史》,这是比剑桥中国史较新的一套中国通史,是西方一流的中国史学家所著,优点是方法清晰、问题意识明确,对入门来说理论色彩较重。西方人做学问往往理论上很强。

再如中国当代一线学者所著的《新编中国史》,还没出完,但质量很高,基本上剔除了旧中国通史中的意识形态的内容,更重视史料,更重视中西方学术成果的吸收,作者里也有我的任课教师,水平我是放心的。

以上三种选一套即可,如果有志于历史,都读了更好,都读了就会发现中国学者并不弱于日本和西方,我们既不应该妄自尊大,也没有必要崇洋媚外。

方法论类:

一是梁启超《中国史学研究法》,主要是开创性的提了很多思路,有些在后世已经实践,甚至被扬弃了;有些则还停留在思路阶段,读者本书,有益于思考。

二是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相对难一点,因为这是主导了中国史学界半个多世纪的“新史学”的 方法论,你不读这本书,就不知道为什么20世纪及以后的中国历史研究会是那个样子。

三是文献类的, 如果你古文好,当然最好去读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如果一般,老老实实读王树民的《史学要籍解题》,虽然这本书有些老了,还有一些特殊年代的痕迹,但一册在手,浏览一遍,就能把握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文献有哪些、特点是什么,什么阶段读,等等,对入门堪称宝典。

元典类:

就读一部《史记》,读中华书局的新的修订本,我这个图还是老的,但是已经有了新的了。

为什么入门要读《史记》?为什么不读所谓的白话本?原因很简单,因为《史记》最好读,史学元典里,先秦的史书都很难读,而且都需要有经学背景和语言文字学背景;而前四史及以后的所谓“二十五史”,当然是从“前四史”入门,而前四史里,《史记》最古,偏偏《史记》最好读。

《史记》里的生僻字很少,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汉书》,班固在《汉书》里有时候拽学问,使用了很多生僻字,而且故事比较质实,不像史记的故事那样浪漫,“无韵之离骚”嘛。

所以,如果从元典里选一本,还是选《史记》,有些篇章最好能背诵。因为如果后面你从事史学研究,那么《史记》熟,将会给你带来莫大的便利。

以上推荐书籍都有通行排印本,出版信息去豆瓣上查阅即可。

Hash:ebe6598d18dbfa5e93c06d46e12abe6934dc44a3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