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有哪些适合校园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导读:土家族有哪些适合校园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如何看待戏曲艺术进校园 采茶戏的传承发展。
土家族梯玛歌
土家族哭嫁歌
土家族打溜子
土家族咚咚喹
土家族摆手舞
土家族毛古斯舞
土家族织锦技艺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土家年
土家族民歌
如何看待戏曲艺术进校园
首先,中国传统戏剧的传承和保护需要立足于舞台艺术的实践经验,根据传统戏剧的传承特征,采用“专业化(职业化)保护”的方式进行有效提高,强化对于传统戏剧的传承和推广,由此形成传统戏剧在传统剧目挖掘、传承人的代际传承、传承单位的团体表演、保护项目的推广等环节的长效保护,将传承真正落实在表演艺术的传续上。
其次,在传统戏剧的保护过程中,需要始终贯彻分类指导的原则,明确四级名录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各级保护原则,避免当前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的无序化走向。
再次,在传统传承人认定基础上,根据县、市、省、国家级名录的序列,尊重“表演团体”在传承中的作用,将综合了多元行当、多元演职人员的表演团体、班社等列入代表项目传承人行列,逐渐改变“传承人”能够传承个人艺术而无法传承戏曲的被动局面。根据具体剧种、具体院团的需要,采用“团带班”的形式,将表演团体发展需求与人才有效培养结合起来,用“团带班”的舞台表演实践,带动戏曲后继人才的承续,同时将表演团体所带“班”与戏曲职业院校专业化人才培养的学科教育结合起来,强化传统戏剧后继人才的队伍建设,使师徒相授的伦理价值与“团带班”的实践价值和学校教育的人文价值得以结合。根据特定剧种的需要,同时探索特殊的家庭血缘传承、村落宗族传承等模式。
同时,可以借助昆曲挖掘、整理、传承经典折子戏的经验,将折子戏为主体的经典剧目传承列入非遗评价体系,将折子戏和经典剧目的量化,作为传承人累代相承艺术的重要方式。借助当前已经普遍适行的“进校园”“进社区”“非遗日”等公益活动,将折子戏和经典剧目的排演、推广,与社区文化建设建立联系,用戏剧经典来夯实群众文化生活,让传统戏剧拥有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最后,还需要鼓励民间组织对于戏曲经典的研修、传习和搬演,借助地域文化的力量,将戏曲与地方文化生态结合起来,延续和推广剧社、曲社、票社等民间业余组织对传统戏曲普及的重要经验。
采茶戏的传承发展。
采茶戏:传承意义重大深远
叶华林:赣南采茶戏是赣南最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之一,它历史悠久、形式独特、地方色彩浓郁,被誉为“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客家先贤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一项珍贵的客家文化遗产,是我们赣南人共同的精神家园。章贡区于去年初开始在全市率先开展了“赣南采茶戏进校园”活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赣南采茶戏进校园不能仅仅理解为就是让学生唱唱歌、跳跳舞,要从提高学生素质,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的高度,要从巩固、培育和提升文化资源,培养人才,推进文化建设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高度来认识。
龙红:赣南采茶戏从明末清初发展到现在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其内容以农村生活与男女情感为主,是草根文化的代表作。在多年的发展中,采茶戏经历了很多波折,艺术含量与艺术品质也历经了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赣南采茶戏依靠口口相传、手手相传、心手相传,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如今,进入了一个传承与发展的春天。
我认为,采茶戏进校园不仅有它的娱乐作用,更为重要的
在于它所起到的教化作用,孩子们通过学校采茶戏认知了人性的真善美,接受了基本的道德教育,让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学过采茶戏的孩子们,以后不管走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一听到采茶戏的曲调,脑海中自然浮现出故乡的点点滴滴。这些孩子们可能不会成为专业的表演人才,但采茶戏必将成为他们不可磨灭的“思想记忆”。
龚文瑞:我市开展的采茶戏进校园活动,开启了传承采茶戏这一传统文化的希望之门,走出了一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路。采茶戏进校园,让本是草根文化的采茶戏重归草根环境,重获生机,起到了诸多良性的连锁反应。其中,本身是传统文化瑰宝的采茶戏在进校园得到传承的同时,因为渗透进了诸多的其他城市传统文化元素,带动了整个传统文化共同得到传承,起到了一石数鸟的教化作用。
毕家治:采茶戏进校园活动对于我而言,是一次对采茶戏的再认识、再学习、再研究、再实践的过程。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尺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需求,作为一名文艺战线的老同志,能亲眼看到我们传统的文化不断的发扬光大,能亲身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我的内心非常激动。采茶戏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必将挖掘出一大批热爱采茶戏的人,那样,我们的采茶戏就后继有人了。
Hash:f5b03ca8d1ed3869b93bb61b321e0e8d57c7c48c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