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史主要分为哪几个阶段?标志是什么?

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18年,这40年来,中国极大地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发展成如今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全球贸易中心和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增长了50多倍;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从微不足道的1.8%上升到了16%;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高达30%;中国以其巨大的体量和对能源、原材料的巨大需求,带动了整个第三世界经济的共同增长。

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1978年冬天,在中国安徽省凤阳县一个叫“小岗村”的小村庄里,有18位农民,他们借助一盏昏暗的煤油灯,签下了一份“生死契约”。他们约定,不再集体耕种田地,而是分田到户,每户保证按时上缴公粮。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土改完成,分田到户,大大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但光是分田还不行,这虽然避免了古代中国的自然经济状态下,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的土地兼并潮,但仍然没有完成对农民个人劳动积极性的彻底刺激,生产力潜力巨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创新之处就在于,把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了分离。农户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而土地所有权仍然归集体,不能随意转让。这保证了在农村土地长期平均使用的基础上,真正激发了农民个人劳动的积极性,彻底释放了中国农村潜在的巨大生产力。

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释放出了大量劳动力。中国政府进一步打破城乡壁垒,允许农民工进城务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农民工”群体。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农民工和他们的后代会逐渐融入城市,成为新的市民。那么,他们有没有权利将老家的闲置土地再转包出去呢?从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角度看,当农村人口逐渐减少之后,原来高度分散的小块田地确实应该适当集中,进行集约化规模经营。1978年开启的农村改革,本来是单纯地出于让农民增收的目的,允许人民公社时期遗留下来的社队企业按市场经济形式运转,后来又允许农民以家庭形式自办企业,结果无意中引爆了乡镇企业的大发展,让乡镇企业在中国大地上全面开花。1978-1988年十年间,中国的乡镇企业数量爆发式增长,从150万个变为1890万个,增长了12倍;农村工业产值增长了13.5倍;农民总收入增长了12倍。连邓小平都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到1990年代初期,也就是中国乡镇企业高速发展十几年之后,中国又赶上了一个独特的发展机遇,就是欧美和东亚发达经济体开始了产业升级,逐渐转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而中国则顺利承接了全球产业链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个标志性事件是,1997年,中国的纺织品产量460.9万吨,超过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一。1978-2010年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0.9%;2015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已经是美国的1.44倍。中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按照国际标准工业分类,在22个大类中,中国产品产量有12个大类名列第一;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

前一个时期是1979年-2001年,中国逐渐开放,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积累外汇储备,同时通过较高的关税保护正在发育的民族工业。后一个时期就是2001年以后,中国的工业化初见成效,需要通过自由贸易获得更广阔的世界市场。这一年中国加入了WTO,大幅降低关税。在那之后,随着“中国制造”的实力越来越强,中国成为全球自由贸易的积极推动者。

Hash:fd46f23df22fea8721c78141f2894c06d35f0e30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