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喜欢旅游吗 李白和杜甫游玩

导读:杜甫喜欢旅游吗 李白和杜甫游玩 1. 李白和杜甫游玩 2. 李白杜甫旅游 3. 李白和杜甫之间的交游 4. 李白和杜甫游玩的诗句 5. 杜甫怀恋李白 6. 李白和杜甫游玩的诗 7. 杜甫与李白同游的地方 8. 杜甫高适李白一起游玩 9. 杜甫和李白出游 10. 李白与杜甫的遇见

1. 李白和杜甫游玩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此时,李白已名扬全国,而杜甫风华正茂,却困守洛城。

李谪仙像 [6]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在洛阳时,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访道求仙。 同年秋天,两人如约到了梁宋。两人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畅游甚欢,评文论诗,纵谈天下大势,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年的秋冬之际,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寻找道教的师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

李白到齐州(今山东济南一带)紫极宫清道士高天师如贵授道簏,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道士。

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县,遇见这一带善写符篆的盖寮,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访道,李白得到了完满的结果。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会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他们两次相约,三次会见,知交之情不断加深。

他们一道寻访隐士高人,也偕同去齐州拜访过当时驰名天下的文章家、书法家李邕。

就在这年冬天,两人分手,李白准备重访江东。

2. 李白杜甫旅游

李白比杜甫大11岁,比白居易大71岁,杜甫比白居易大60岁。

由于李白在762年去世,杜甫在770年去世,而白居易在772年出生,因此白居易与李白杜甫没有联系。

天宝三载夏天,李白到了东都洛阳。在这里,他遇到了杜甫。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至天宝四年(公元745年)间,李白与杜甫相遇并同游。李杜间赠诗发现,现存的李白赠杜甫之诗都创作于这一时期,同时杜甫在这时期也有诗作赠与李白。

这期间,李杜两人互有赠诗往来,传世至今的、这两年间的二人互赠诗作数量也大体相当。这以后,杜甫仍有赠李白诗作,却并无李白回赠的诗作传世。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宰相杜祐之孙。

李白比杜牧大102岁,杜甫比杜牧大91岁

3. 李白和杜甫之间的交游

李白好友有:孟浩然、杜甫、王昌龄、贺知章、高适、汪伦、李阳冰、元丹丘、孔巢父、崔成甫等。

1、元丹丘

李白一生与元丹丘的交游,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其时间则始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止于天宝六载前后,共22年。李白在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与思想变化,均受到了元丹丘较大的影响。

元丹丘是李白二十岁左右在蜀中认识的道友,他们曾一起在河南颖阳嵩山隐居,元丹丘是被李白看作长生不死的仙人,李白曾赠元丹丘好些诗,共十四首,有《题元丹丘颖阳山居》《寻高凤石门山中元丹丘》《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因叙旧以寄之》《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居》等。

2、孔巢父

唐朝冀州人,字弱翁,孔如珪次子,孔岑父之弟,孔子三十七世孙。生年不详,卒于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少时与李白、韩准、张叔明、陶沔、裴政隐居徂徕山,称“竹溪六逸”。

3、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4、崔成甫

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5、汪伦

汪伦,字文焕,一字凤林,歙州黟县人。唐开元间任泾县令,诗人,著名诗人李白好友。

卸任后,由于留恋桃花潭,特将其家由黟县迁往泾县,居泾县桃花潭畔。天宝元年(740年)至宝应元年(761年),李白曾多次来安徽当涂、宣城、泾县、秋浦、南陵等地,并游历泾县桃花潭。

4. 李白和杜甫游玩的诗句

诗歌风格的不同李白的诗歌主导风格是飘逸俊美,而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则是沉郁顿挫,这在他们的许多代表作中都有体现。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把黄河在天地之间浩荡奔流的气势与声势充分表现出来,意境开阔,具有非凡的气势和浪漫主义情怀。而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一幅惨淡的秋景画面,高天之狂飙,深谷之哀猿,惊心动魄,使全诗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之中,同时也反映诗人凄凉之感。

诗歌思想上的不同李白与杜甫都有满腔抱负,想为国家尽一份力,但是他们在仕途中都又不得志,这种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伤在他们的许多作品中都有体现,但两者又有不同: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忧国伤时的思想。

意象、意境组合与营造的不同

李白所创造富于个性特点的意象中最突出的就是飞翔的大鹏、奔腾咆哮的黄河与长江、高出天外的山峰、飞流直下的瀑布,这些“都具有超凡的气概,曲折地表现了李白冲决束缚,追求自由的热情,可以见出他飘逸不群的风格”

而杜甫伤时忧国的情怀借着客观物象表现出来,形成带有浓厚忧郁色彩的意象

语言特色的不同

5. 杜甫怀恋李白

开头四句,一气贯注,都是对李白诗的热烈赞美。

首句称赞他的诗冠绝当代。第二句是对上句的说明,是说他之所以“诗无敌”,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尘拔俗,无人可比。接着赞美李白的诗象庾信那样清新,象鲍照那样俊逸。这四句,笔力峻拔,热情洋溢,首联的“也”、“然”两个语助词,既加强了赞美的语气,又加重了“诗无敌”、“思不群”的分量。对李白奇伟瑰丽的诗篇,杜甫在题赠或怀念李白的诗中,总是赞扬备至。从此诗坦荡真率的赞语中,也可以见出杜甫对李白诗是何等钦仰。这不仅表达了他对李白诗的无比喜爱,也体现了他们的诚挚友谊。这四句是因忆其人而忆及其诗,赞诗亦即忆人。但作者并不明说此意,而是通过第三联写离情,自然补明。这样处理,不但简洁,还可避免平铺直叙,而使诗意前后勾联,曲折变化。

6. 李白和杜甫游玩的诗

一、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秋天。

744年,李白被“赐金还山”,离开 了长安,到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游历,当时,杜甫也因料理祖母丧事,奔走于郑州、梁园(今开封)之间。两位大诗人终于在梁宋间相会、携手同游。不久后分手。

745年春,李白与杜甫又在鲁郡(今山东兖州)重逢,同游齐鲁。深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再游江东,两人在鲁郡东石门分手。临行时,李白写了这首送别诗。

杜甫因排行老二,所以诗题中称他为杜二甫。

二、《沙丘城下寄杜甫》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李白在鲁郡东石门送别杜甫后,旅居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这畔),因怀念杜甫,写下此诗寄赠。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我来到这里有什么事呢?只是整天无聊地闲居在这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沙丘城边那些古树,整日不断地发出凄凉的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鲁地的淡酒我怎么喝也喝不醉,齐地的歌声也空有其情意。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我对你的思念,如同滔滔汶水,浩浩荡荡地随你向南行。

李白在这首诗中,前六句用很多的笔墨写他自己的生活,住处的周围环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诗的前六句不见一个“思”字,不见一个“君”字,给读者以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受。

直到诗的结尾才,李白说出“思君”二字。以此回味前六句,则句句是思念杜甫之情,因为杜甫不在,生活中一切都变得无聊无趣无奈了。

三、《戏赠杜甫》

戏赠杜甫

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戏赠杜甫》写于公元746年李白与杜甫在兖州最后一次相遇时。戏赠,有点开玩笑的意思,惟有友情至深,才能无所顾忌地开玩笑。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在饭颗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头上戴着竹笠顶着中午的日头。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请问老兄,自从分别以后为何变得如此消瘦?

7. 杜甫与李白同游的地方

李白去过的地方

李白小的时候住在川蜀之地,当地有着很多的名川大山,李白小的时候就经常到处玩,这些雄伟壮阔的山川养成了李白豪放的性格。在他24岁左右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已经饱读诗书,应该到处游历一番,所以“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三峡以后,李白现实在当时的长江中下游一带到处游山玩水,难道洞庭湖,冬至吴越地,在这段时间他到处拜访高官显贵、社会名流,希望能够得到举荐,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一直没有成果,虽然没有得到什么达官贵族的招待,但是李白的豪爽还是让他认识了很多的文人侠客,同时在这些年的游历之中,地方风光、乐府民歌都给李白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之后李白得到唐玄宗召见,上了长安,但是在长安不能得到重用,还受到各种小人的排挤,因此不出三年就辞官而去,继续四处流浪,在洛阳见到了杜甫,在汴州遇见了高适,三个著名的诗人一起同游了开封济南等地,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段时间的政治逐渐黑暗,百姓生活更加艰难,李白目睹了这一切,反映到了他的诗歌之中。

李白最特殊的就是别人还好歹经常回家看看父母孩子什么的,但是李白似乎很少回家,他自从20多岁的时候出蜀离家之后几乎就没有回去过,甚至在安史之乱以后,天下大乱而蜀地还算和平的时候他都不曾回去。李白不是不想念故乡,他在很多的诗歌之中都表达 对于故乡的怀念,但是李白偏偏没有回去甚至于对于自己的家人都没有怎么提起,或许李白这样是因为觉得不能衣锦还乡不好意思回去,也可能是因为家中亲人已逝不愿意回去。反正李白一生自从出蜀之后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四处旅行,四处游玩,差不多有27年。

在这很长的时间里,李白到处游山玩水,根据有心人的统计,他这一生总共到访了18个省市自治区,206个县城县镇,攀登过80多座名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在这一次次的旅行之中,李白不只是观看了许多的美景,经历了很多的风俗,还结交了很多的好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天宝三年的时候在洛阳和杜甫相遇,两人结伴而游,成就了诗歌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出游,后来他们还在开封偶遇高适,三人一起游山玩水,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8. 杜甫高适李白一起游玩

《李白带着杜甫采仙草》是:民间故事。

李白就曾带着杜甫和高适找仙人、采仙草、炼仙丹的故事。他们从春天找到秋天,从河南找到山东,一路风尘仆仆,除了友谊,一无所获。

出发之前,杜甫曾写过一首《赠李白》:“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杜甫对李白说,你是金马门的贤德之士,如今自由自在,去山林中寻幽探胜,我也想跟随你左右,希望能采到仙境中的瑶草。而等到他们真的到了深山中,却发现那里“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显然,找仙草,炼丹药的并非只有他们这一队。

9. 杜甫和李白出游

李白作为前辈肯定就是和杜甫谈一些官场的经验之类的啦,但估计杜甫当时也没听进去多少,毕竟他们一个是道教出世,一个是儒教入世。

10. 李白与杜甫的遇见

触动:李白和杜甫算得上忘年之交,志趣相投很重要,他们当时的友情是以诗歌为主,两个人爱好相投,所以他们之间的友情更加坚固,毕竟他们两个那时候也没有经历太多的磨难,他们两个爱好相投,在一起有更多的话说,所以说他们两个之间的友情一直被人们传颂。友情就是坚不可摧,值得传颂的。

Hash:38bf8be2927eb468bfe5ce6ce0877f3c84214479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