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景点地震照片 - 九寨大地震

导读:九寨景点地震照片 - 九寨大地震 1. 九寨大地震 2. 四川九寨地震 3. 九寨大地震是哪一年 4. 九寨哪年地震的 5. 2017年九寨沟大地震 6. 九寨沟发生地震 7. 九寨千古情大地震 8. 地震后的九寨 9. 九寨沟大地震的信息 10. 九寨沟地震震中

1. 九寨大地震

8·8九寨沟地震发生于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四川省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3.20度,东经103.82度。九寨沟核心景区西部5公里处比芒村,震中东距九寨沟县城永乐镇39公里、南距松潘县66公里、东北距舟曲县83公里、东南距文县85公里、西北距若尔盖县90公里,东偏北距陇南市105公里,南距成都市285公里。

2. 四川九寨地震

九寨沟地震是由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形成

3. 九寨大地震是哪一年

  330万年前,青藏高原的东缘已经隆升到海拔3000米,一块覆盖着厚厚的碳酸盐岩层,有着平缓山体的高原山地,诞生了,这便是九寨沟的雏形。

  260万年前,冰期来临,全球气温骤降。作为高原山地的九寨沟,发育出了大规模的山岳冰川,冰川对山峰产生强烈剥蚀,平缓的外壳被冰川“破坏”,一座座山峰开始变得陡峭。其中最重要的山峰有三座分别是扎依扎嘎山、达戈山、沃洛色嫫山。初步完成对山峰的剥蚀之后,气温上升,冰川消融,但是,一场更大的“破坏”正在蕴酿……

21万年前,冰川退却,原来覆盖着冰川的山体,诺日朗南北山体大量崩落,崩滑物质急剧叠加,谷底水流之处逐渐堆积形成了,一个微凸弧形的直立崖面,九寨沟内最宽的瀑布,诺日朗瀑布诞生了。

49年前的1968年,人类带着现代伐木工具进入九寨沟,从1968年,1979年的12年间,每年以超过10万立方米的速度进行采伐,森林整片整片地消失,水土流失、泥石流灾害加剧,沟内海子有三分之一发生干旱。直到1978年九寨沟建立自然保护区,1992年列入世界遗产,九寨沟大规模的人类破坏才逐渐消除。

  今天,浩浩汤汤4亿年的成长,一边毁灭、一边创造。已经没有力量可以阻挡九寨沟的日新月异,一场地震自然无法“毁灭”九寨沟的美。未来的九寨沟,一定会有旧的景观消失,也一定也会有新的景观诞生,无论如何它都将纯净似海。

4. 九寨哪年地震的

九寨沟是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被毁的

5. 2017年九寨沟大地震

地震、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震中(九寨沟核心景区西部5公里处)周边200公里内近5年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共142次。

山体滑坡(landslides)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包括岩土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是常见地质灾害之一。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它的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是经稀释土质山体小面积的区域,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流动 全过程一般只有几个小时,短的只有几分钟,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一些具有特殊地形、地貌状况地区的自然灾害。这是山区沟谷或山地坡面上,由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介于挟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泥石流大多伴随山区洪水而发生。它与一般洪水的区别是洪流中含有足够数量的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其体积含量最少为15%,最高可达80%左右,因此比洪水更具有破坏力。

6. 九寨沟发生地震

九寨沟地震后,有的景区损毁严重,尤其让人叹息的,是火花海、诺日朗瀑布(老版《西游记》曾在此取景)两大重要景点损坏严重,几乎“消失”。受地震影响关闭了景区。

像火花海和诺日朗瀑布,都是“造化钟神秀”,孕毓不只几千年(诺日朗形成时间至少数万年),而今却近乎被毁于一旦,实在令人惋惜。

7. 九寨千古情大地震

宋城千古情,我在杭州但是以前一直没有去看过,这次暑假是活动价99元去看了一下,觉得还值,但是如果要200-300元一张票确实感觉还有点小贵……因为除了演出还行,暑假里宋城的人太多了……

8. 地震后的九寨

地震导致九寨沟景区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9. 九寨沟大地震的信息

影响不大

地震不会对里面的矿物质造成影响,可能短期会有泥沙,但随着时间推移,水质不会有问题的,九寨沟经历大地震,生态不会造成大破坏。

五彩池是九寨沟湖泊中的精粹,湖水色彩的起因,是由于水中富含钙离子,水流缓慢,水中渐渐生成不同形状的沉积。五彩池异常清澈,透过池水,可见到池底岩面的石纹,由于池底沉淀物的色差以及池畔植物色彩的不同,原本湛蓝色的湖面变得五彩斑斓。

10. 九寨沟地震震中

九寨沟的名字来自于景区内九个藏族寨子(树正寨、则查洼寨、黑角寨、荷叶寨、盘亚寨、亚拉寨、尖盘寨、热西寨、郭都寨),这九个寨子又称为“何药九寨”。由于有九个寨子的藏民世代居住于此,故名为“九寨沟”。

2、历史

(1)1975年,国家农林渔业部的一个工作组对九寨沟进行了综合考察,并得出了"九寨沟不仅蕴藏了丰富、珍贵的动植资源,也是世界上少有的优美风景区"的结论。同年著名林学家吴中伦教授对九寨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

(2)1977年,四川省珍稀动物资源调查队,写出了《四川省珍稀动物资源调查报告》,建议将南坪县白河自然保护区扩建至九寨沟区域内。

(3)1978年国务院国发(1978)34号文件规定将九寨沟划为自然风景保护区,保护区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4)1979年,进驻九寨沟的两个林场迁出。同年,根据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关于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通知"(川革发[1979]36号)文件精神,成立四川省南坪县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管理所。

(5)1984年,国务院以国发(1984)136号文件将九寨沟划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相应建立了南坪县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九寨沟正式对外开放。

(5)1995年9月14日,九寨沟加入了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并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推荐名录。

(6)1997年10月29日,九寨沟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关于人与环境关系全球性科学计划的内容之一。

(7)1998年5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科院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颁发了"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证书。同年11月7日,成立了以州、县领导为主的九寨沟管理委员会。

(8)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46秒在四川省北部阿 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中位于九寨沟核心景区西部5公里处比芒村。

3、典故:没有记载的相关历史典故。

4、地理位置:九寨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脉南段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地处岷山南段弓杆岭的东北侧。距离成都市400多千米,系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地势南高北低,山谷深切,高差悬殊。北缘九寨沟口海拔仅2000米,中部峰岭均在4000米以上,南缘达4500米以上,主沟长30多公里。

5、景点观光

长海、五彩池、上季节海和下季节海,其中上下季节海由于是季节性的海子。

犀牛海、老虎海、树正瀑布、树正磨房、树正寨、树正群海、卧龙海、花海、双龙海、芦苇海和盆景滩。

Hash:607c130f6e7e49cd03ac59e85ddb0ea86f0fc426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