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海瑞一生都未被重用,这是为什么?你怎

这个问题问得好,为什么海瑞为官清廉,又深受百姓的爱戴,但始终得不到朝廷重用?

海瑞之所以出名,在于他曾给嘉靖的一份奏疏,名为《治安疏》。奏折中痛斥嘉靖的种种不作为、沉迷修道、官员贪腐等问题,随即天下为止震惊,海瑞也成了名人。嘉靖看到奏疏后气得暴跳如雷,之后则沉思良久,最终在嘉靖的宽容和反思下,海瑞得以存活,并成为廉洁的标杆。

隆庆年间,海瑞最高级别做到右佥都御史并巡抚应天,隆庆皇帝对海瑞还是很重视的。就算海瑞干不出什么太大的政绩,但对打击贪腐、安抚民心也是有帮助的。海瑞到哪里,哪里的官员就会倒霉,哪怕民众再拥戴,当然,海瑞也会被弹劾下任。

到了万历朝,海瑞则一直没有受到重用,那究竟为何海瑞为官清廉、百姓爱戴,却得不到重用呢?

一、海瑞只认是非、不顾人情

嘉靖四十一年,海瑞任福建淳安知县,在他任职期间就得罪过浙直总督胡宗宪。一次胡宗宪的儿子到淳安游玩,胡公子喜欢铺张,也仗着老爹的权势在地方胡作非为。海瑞则只按照普通招待标准,接待胡公子。

这下惹恼了胡公子,在公馆大吵大闹。海瑞的做法不是安抚和劝慰,而是命人把胡公子吊起来,胖揍了一顿。这还没有结束,海瑞还没收胡公子几千两银子,充了国库。胡宗宪可是封疆大吏,比海瑞的级别高出太多。

史料记载:

“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假如胡宗宪真的想要除掉海瑞,之后海瑞海大人的事迹就统统不会再有了。以胡宗宪的能力和地位,只需一个小纸条,就可以废掉海瑞的官职。好在胡总督是个深明大义之人,这才没有和海瑞一般计较,放了他一马。

海瑞的做法很对,面对无法无天的官宦子弟,理应该训教。事实上,这样做的后果也可能非常严重,甚至会连累到他的家人。而海瑞则不管不顾,只是一心为了对错、为了道义,得罪了高官。

在海瑞任职应天巡抚之时,他做了另一件惊掉下巴的事。原本首辅徐阶很欣赏海瑞,把海瑞提拔到了很高的位置,而海瑞则对徐阶占用田地问题抓住不放,哪怕徐阶已经做了表态,海瑞依旧不依不饶,坚决要求徐阶归还占用的田地。

经常有人拿戚继光和海瑞做对比,戚继光同样有经济问题,但戚继光却能平定沿海倭寇,救了当地无数百姓的性命,以功绩来论,戚继光比海瑞强很多。海瑞是一身正气,而他却无法做出戚继光的功绩,这就是其中的差距。

二、海瑞只能处理细节,无法办大事

我们现代的人才系统中,最难得的就是管理型人才,尤其高级管理人才最少。有些人天生就是领导者,而有些人则只适合做跟随者,这无法改变。海瑞并不是庸人,他是很有能力。最初,海瑞在南平任教谕,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都被海瑞搞得井井有条,老师认真教课,学生认真学习。

海瑞任职应天巡抚的时候,主要工作是审案,这也是他的本职工作,很多百姓都来找他诉说冤屈,海瑞则一一审理,事无巨细,全部审完结案。单从海瑞处理政务能力来说那是没有问题的,做个普通的地方官也绰绰有余。

办大事的人历朝历代也都很罕有,不论大奸还是大忠都是少数,做小事需要能力,做大事则需要的不仅是能力,还有权谋手段和对时局准确的判断力等等。哪怕海瑞的名气再大,在张居正看来,也无法为其所用。

看看张居正用的人,内有东厂提督冯保,外有蓟州总兵戚继光,辽东总兵李成梁,海瑞则只能做些基础工作,无法成就大事。

三、海瑞只能看到问题,却 法解决问题

海瑞上奏的《治安疏》,文辞激烈、字字诛心。嘉靖二十年不上朝,沉迷修道炼丹,大兴土木,修造宫殿,法纪废弛等等,这些的确是嘉靖朝的大问题。难道只有海瑞看到了问题所在?

史料记载:

“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滥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法纪弛矣。”

只要是为国的忠臣,哪怕是奸臣也能看到问题所在,而如何解决问题呢?这明显是个大议题,如此庞大的明帝国,难道一份痛斥皇帝的奏疏,就能解决问题吗?当然海瑞这么做也是很有意义的,而就算是徐阶、高拱也无法完全解决如此难题。

北宋的司马光就有此先例,司马光和王安石是死对头,一个是保守派的领导者,另一个是改革派的领军人,可以说水火不相容。王安石变法几乎遭到了所有官员的反对,司马光就是那个举大旗反对的人。

令人诧异的是司马光只批判王安石的种种不是,司马光明白改革是必要的, 但他无法给出解决方案。王安石却明确给出了解决方案,实施变法,做得多当然会错的多,不做事当然不会错,这难道就是王安石的错吗?

在我看来,海瑞比司马光要强不少,只是海瑞帮不了张居正,张居正当然不会重用他。

四、对朝廷来讲,海瑞作为形象人物最合适

任何一个机构,都有可能需要做形象工程,找些帅哥、美女或者明星撑撑场面,国家也是如此。海瑞在明代就是最好的形象代言人,海瑞两袖清风、为民做主,还被百姓誉为“海青天”,任何人都说不出海大人的不是。

作为形象代言人,自然不会放实权。海瑞就像个吉祥物,被朝廷捧在手中,他代表着权力机关的真善美,以此提高政府印象分,安抚民心。

五、官场容不下海瑞这种官员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作为食物链顶端的高级物种,自然不会像动物一样简单,所以人往往有两面性。

隆庆二年,很多官员听说海瑞要来应天做巡抚,把本来朱红色的门柱刷成黑色,做过不法之事的官员干脆自动辞职。海瑞在众多官员中是个异类,他不服从官场游戏规则,只按照自己的套路来,不给官员留活路。

长此以往,当地官员当然受不了,于是很快就有人弹劾海瑞,说他庇护奸民,鱼肉官员、沽名钓誉等等。海瑞就这么被调离了岗位,不论海瑞多么正直无私,但他融不入官场的大环境,那么这位置就不会稳固,就更别提做出什么业绩了。

海瑞是明代最著名的清官,他一心为民,不掺杂私心,极其痛恨贪官污吏,是大明廉洁的典范。不论海大人被上层鄙视也好,不受人重视也罢,但从未影响在百姓心中的崇高地位。由于得罪了太多权贵,近代污蔑他的书籍和文章也比较多,最典型的例子,如饿死女儿,都是杜撰的。

海瑞去世之时,两岸数百里都是给他送行的民众,这就足够了。

参考资料:《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

提起海瑞,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对其印象大多止于“清官”二字,甚至还有许多人认为他是迂腐不堪的道德君子,是不折不扣的“腐儒”。那么,明朝的名臣海瑞,难道真是个无能的清官吗?

海瑞(1514-1587),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的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半生宦海浮沉,官至南京右佥都御史(正四品),为官清廉,死后被追赠太子太保(从一品),去世时身家仅有八两银子,甚至还不够安葬费用。

而海瑞并非一无是处的清官,相反,他为官期间做了许多实事。嘉靖二十八年(1549)海瑞参加乡试中举,经多年考进士未果,最后 定去吏部报道,被派任为福建南平教渝,平日里治学严谨,规范了考勤制度,不收受礼金,不为难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明世宗朱厚熜晚年,不理朝政,深居西苑,专心设坛求福。嘉靖四十五年(1566),海瑞里买好了棺材,并且将自己一家老小皆托付给友人,向明世宗呈上那封名动天下的《治安疏》:“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臣不胜战栗恐惧之至,为此具本亲赍,谨具奏闻。”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并因此疏而入狱,在嘉靖死后才复职。隆庆三年(1570),海瑞升调右佥都御史(正四品),外放应天巡抚,在此期间,许多贪官污吏纷纷辞职收敛,除此之外,海瑞兴利除害,他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整修吴淞江、白茆河,通流入海,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贿,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万历十五年(1587),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海瑞的死讯传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罢市。他的的灵柩用船运回家乡时,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的人站满了两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绝。《明史》有载:“瑞无子。丧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夹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绝。赠太子太保,谥忠介。瑞生平为学,以刚为主,因自号刚峰,天下称刚峰先生。”

海瑞虽然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可绝非一无是处的“清官”,只是他的清廉之名太盛,掩盖了他为官之时的政绩,再加上后世之人杜撰的野史小说,才让人误认为他是个一无是处的“清官”。

以上说了海瑞并非一无是处的“清官”,我们再来说说他是否是迂腐不堪的“腐儒”呢?

在海瑞任淳安知县之时,当时的直浙总督胡宗宪的儿子喜好游玩,游经各府县时,当地知府知县必是隆重招待,而有一次他正好途径海瑞管辖的淳安,在海瑞的示意下,当地仅以粗茶淡饭招待,不料胡公子不肯作罢,还出手伤人,本以为他乃总督之子,也没人敢奈他何,不料海瑞竟是派人将他也打了一顿,并且还将他身上的银子搜刮出来充公。小小的知县打了总督之子,海瑞这官本该做到头了,可海瑞倒也聪明,写了一封信给胡宗宪道:“总督大人,闻言你出行历来提倡节约,路过官员不得铺张浪费,且对子女教育严格,不料今日里竟然碰到一个冒充你儿子的人,在我管辖的县城里作威作福,还出手伤人,此人不仅行为恶劣,还败坏你的名声,我只好将其惩戒了一番,没收其财产,并将人送到你那去,让你发落。”胡宗宪收到信后,顿时哭笑不得,此事便不了了之了。关于这个许多史料都有记载的故事,其足可说明海瑞虽然是个清官,却也绝不是个迂腐不堪的“腐儒”。

海瑞,他是我们口中极为著名的清官,只是清官二字之名太盛,掩盖了他的政绩,他绝非是一个无能清官,也不是迂腐不堪之人,他只是坚信着心中的道义和信念,并持之以恒的去执行,他是一个纯粹的人,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Hash:17724eab2c3aed7ce6c5f5e2048bc9f43a4b26b2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