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坡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的不同点?

不同点:
  半坡文化:
  年代距今约6800─6300年,半坡村的原始居民是定居的,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建立村落。半坡是一个没有贫富差别的原始社会。居住区有壕沟围绕,以防野兽侵害。房屋为地面和半地下式的,呈方形或圆形。居住区中央有长方形大屋,可能是氏族集体活动的场所。多种农具、鱼猎工具的出土,反映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等。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
  从陶器上发现二十二种符号,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常随葬陶器及骨珠等装饰品。遗址有两座同性合葬墓,分别埋着两个男子和四个女子,一般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死亡儿童埋在居住区,多采用瓮棺葬。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随葬品精致丰富,表明当时对女孩的爱重。
  商周三代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是中国古代礼制的成熟期,也是中国古代礼制最为规范的时期。“礼以酒成”,无酒不成礼,因此,夏商周时期也是中国酒礼最复杂、酒与政治结合最为紧密的时期。正因为夏商周时期酒礼最受重视,因此,酒器发展也最为迅速,青铜酒器也就成为夏商周三代青铜文明中最为辉煌的亮丽点。
  半坡文化是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基本处于古籍中记载的少昊氏文化地区。另外该文化类型的遗址在河南和皖北亦有发现。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后得出数据,大汶口文化年代距今约6500-4500年,延续时间约2000年左右。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遗物特征,可以区分为早、中、晚3期。
  大汶口文化盛行枕骨人工变形以及拔牙。陶器多见夹砂或泥质的红陶,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制陶器,出现了硬质白陶,纹饰常见镂孔、划纹、附加堆纹、篮纹,还有彩陶和朱绘;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石器磨制精美,中期以后更出现了制作精良的玉器。此外,还发掘出了各种骨制、牙制的工具和装饰品。他们从事着以种植粟为主的原始农业生产,饲养猪、狗、牛、鸡等家畜,同时渔猎经济也是其重要的生产部门。
  在已发掘的遗址中,在安徽蒙城尉迟寺遗址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聚落遗址。它由成排分布的红烧土排房建筑构成,这些排房多则六间一排,少则两间相连,布局严谨,显示了较高的建筑技术。
  大汶口人死后的葬式一般为仰身直肢葬,也有俯身葬、屈肢葬和二次葬等,另外还发现部分折头葬、折肢葬等较为特殊的葬式。中晚期以后发现有木质葬具,在有的成人墓的随葬品和儿童瓮棺的葬具中还使用了带有各种陶文的大口尊。出现了夫妻合葬和夫妻带小孩的合葬,它标志着母系社会的结束,开始或已经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二者意义:

  半坡文化:
  半坡文化属于黄河中游的原始文化,显示出北方地理环境的特色,可以说是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遗址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社会遗址,也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距今历史5600-6700年。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继承老官台文化。半坡遗址的发掘,是我国首次对一个原始氏族聚落遗址进行大面积的揭露,并且确立了一个新的文化类型,学术上称它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这为研究中国黄河 域原始氏族社会的性质、聚落布局、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等提供了完整的资料。痕迹检验专家从半坡遗址陶片上找到了制陶人立体指纹堪称最早的人类指纹,1958年4月1日西安半坡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迄今已接待中外游客2000多万人次。
  半坡母系氏族村是根据半坡遗址建立的半坡博物馆陈列的有机延伸。以积极保护遗址为前提,依据考古发掘资料,将珍贵的遗产从地下搬到地上,立体地再现人类母系氏族社会。它丰富博物馆的内涵,弘扬华夏悠久文化历史,荟萃了黄河流域史前艺术、风俗人情、民居田园的生活。它发挥了文物的优势,集科研、考古、教学、旅游、娱乐于一体,被中外游客誉为“华夏第一村”。
  大汶口文化:
  由已发掘的遗迹可以发现,大汶口文化的社会经济已发展到较高水平。已发现的许多刻划符号被认为是古老的象形文字。社会已产生严重的贫富分化,私有制逐渐形成,整个社会已接近阶级社会的门槛了。大汶口文化的发现,为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找到了渊源,也为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原始文化,提供了重要线索。而且有个人学者根据已有的资料将大汶口文化视为初级奴隶社会的文化。

Hash:1f237c073cfd2b6fdcb538e0c00eb7e7bebc0b41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