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投资环境研究 旅游经济环境分析

导读:旅游投资环境研究 旅游经济环境分析 1. 旅游经济环境分析 2. 旅游业经济分析 3. 旅游经济环境分析论文题目 4. 旅游业经济环境分析 5. 旅游经济环境分析报告

1. 旅游经济环境分析

生态旅游: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

传统旅游所表现出的问题促使人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是坚持还是摒弃?生态旅游一经提出,立即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响应。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十几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无疑是成功的,平均年增长率为20%,是旅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部分。

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缙云

生态旅游(ecotourism)[1]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kurain)於1983年首次提出。1990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International Ecotourism Society)把其定义为:在一定的自然区域中保护环境并提高当地居民福利的一种旅游行为。[2]

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3]

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1]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1]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4]

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西方发达国家首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国家的生态旅游物件从人文景观和城市风光转为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所指定的“自然景物”,即保持较为原始的大自然,这些自然景物在其国内定位为自然生态系统优良的国家公园,在国外定位为以原始森林为主的优良生态系统,这就使不少发展中国家成为生态旅游目的地,其中加勒比海地区和非洲野生动物园成为生态旅游热点区域。

根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估计,198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为550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120亿。在哥斯达黎加,每年接待的国际游客中,几乎半数以上是去欣赏热带雨林的生态旅游者。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4年去非洲的国际旅游者为1857.73万人次,其中生态旅游者占相当比例。 在西方发达国家,周末和节假日到大自然去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

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态旅游活动中极为重视保护旅游物件。在生态旅游开发中,避免大兴土木等有损自然景观的做法,旅游交通以步行为主,旅游接待设施小巧,掩影在树丛中,住宿多为帐篷露营,尽一切可能将旅游对旅游物件的影响降至最低。在生态旅游管理中,提出了“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等保护环境的响亮口号,并在生态旅游目的地设置一些解释大自然奥秘和保护与人类攸息相关的大自然标牌体系及喜闻乐见的旅游活动, 游客在愉怡中增强环境意识,使生态旅游区成为提高人们环境意识的天然大课堂。

过去,西方旅游者喜欢到热带海滨去休闲度假,热带海滨特有的温暖的阳光(Sun),碧蓝的大海(sea)和舒适的沙滩(Sand),使居住於污染严重,竞争激烈的西方发达国家游客的身心得到平静,“三S”作为最具吸引力旅游目的地成为西方人所向往的地方。随著生态旅游的开展,游客环境意识的增加,西方游客的旅游热点从“三S”转“三 N”,即到大“自然(Nature)”中,去缅怀人类曾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Nostalgia)”情结,使自己在溶入自然中进入“天堂(Nirvana)”最高精神

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2. 旅游业经济分析

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进步,增加人们的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量,然后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进一步改善当地的城市环境为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有利的影响,而且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环境保护,还有一些自然保护区的建立。

3. 旅游经济环境分析论文题目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娱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路线设计,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等。扩展资料: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麦克默里发表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论文。

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布朗就倡议地理学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游业上。

他和詹姆斯、卡尔森等先后论述了局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基础、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测定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并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

20世纪40年代艾塞林、迪赛对游客客流进行了分析。

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哈恩从游客的性质、逗留时间、季节性变化方面划分了德意志联邦旅游地类型。

可是,这段时间内绝大多数旅游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限于一般论述旅游的经济意义,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极少探讨。

4. 旅游业经济环境分析

2018年旅游业数据分析,

2018年,中国旅游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品体系日益完善,市场秩序不断优化,中国2018年旅游业总收入达6.0万亿元,对中国GDP的综合贡献为9.9万亿元,占国内GDP总量的11.0%,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

2018年,中国国内游人数达55.4亿人次,同比增长10.8%,旅游成为中国人民的必需品。国内游市场是全国旅游市场的主力军。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全域旅游意识的提升,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较广阔。消费升级推动全域旅游应运而生,全域旅游是应对全面小康社会大众旅游规模化需求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战略。

5. 旅游经济环境分析报告

1、旅游资源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2、旅游资源单体

可作为独立观赏或利用的旅游资源基本类型的单独个体,包括"独立型旅游资源单体"和由同一类型的独立单体结合在一起的"集合型旅游资源单体"。

3、旅游资源开发

为发挥、提升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使得潜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现实的经济效益,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行为。

4、旅游资源地域分异规律

指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地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的规律性现象,它表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性。

5、非逆性原理

无论是自然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旅游资源,其形成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以修复到原来的状态。

6、星月定律

在一定区域,旅游吸引力的大小主要由最具体色、观赏游憩价值或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最大的旅游资源决定,这一规律被称为最高因子限定律或星月定律。

7、林德曼定律

能量沿营养级移动时,逐级递减,后一营养级只能是前一营养级能量的1/10左右,该定律即为“十分之一定律”或“林德曼定律”。

8、旅游资源评价

从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旅游资源及取得最大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运用某种方法,在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一定区域的具有一定旅游资源价值特征、环境气氛及开发利用基础的社会经济条件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的过程和结论。

9、舞台化

以旅游为舞台,在经济等关系的作用下,旅游主题成员间充分交流,从而赋予旅游地以“故事”,使得成员以旅游地为道具和载体,获取经济关系以外的收获。

10、文化的物化

是将客源市场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中尚未有具体形态表示物的部分以物质的形式在旅游地表现出来。

11、旅游资源承载力

在保证旅游环境系统的一定生态功能和民族历史文化不至于消失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配置措施,所能支持的旅游业规模及接纳游客人口限度。

12、直接市场法

可以直接运用市场价格对可以观察和度量的旅游资源价值变动进行测量的一种方法。

13、替代性市场法

当所研究的旅游资源本身没有市场价格来直接衡量时,可以寻找替代物的市场价格来衡量。

14、假象市场法

在替代性市场难以找到的情况下,以人为创造假想的市场来衡量旅游资源的价值,这种方法称为假象市场法。

15、初始原风景

是对人们成年之前所居住环境的总体概括,它影响着旅游者选择旅游地的取向。

16、旅游资源的三个特点。

1) 包括自然界形成的,也包括社会创造的,其存在是客观的;

2) 与旅游者直接相联系的,能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对象物,能满足旅游者的特定需要;

3) 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能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产生一定的效益。

17、简述《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的主类。

可以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八大主类。

18、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

1) 同质性与差异性原则;

2) 对应性原则;

3) 第次性原则。

19、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

1) 在大量收集各种旅游资源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和要求;

2) 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类旅游资源归入不同类型;

3) 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 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分类说明。

20、人文旅游资源的景观特性

1) 突出的人造性

2) 显著 时代性

3) 丰富的文化性

2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 木构架为主的框架式结构;

2) 优美柔和的轮廓造型;

3) 整齐而灵活的庭院式平面布局;

4) 丰富绚丽的建筑装饰;

5) 天人合一的环境艺术。

22、简述园林景观的构景原则和造景手法

构景原则有:

1) 贵在自然

2) 重在曲折

3) 精在特色

造景手法有:

借景、框景、抑景、对景、漏景

23、人文活动类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1) 非物质性;

2) 民族文化性;

3) 地域性;

4) 多样性;

5) 体验性。

24、旅游资源普查的意义

1) 有利于掌握资源赋存现状;

2) 有利于明确资源开发方向;

3) 有利于资源的科学保护;

4) 有利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25、旅游资源普查的成果形式

1) 旅游资源普查表格;

2) 旅游资源普查报告;

3) 旅游资源信息查询系统;

4) 相关图件等。

26、旅游资源普查中的“十字”方针和“五定”原则分别是什么

“十字”方针指科学、客观、准确、量化、简洁;

“五定”原则指定位、定性、定量、定级、定影。

27、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评价的目的:

1) 明确旅游资源的质量;

2) 确定旅游地的性质;

3) 提供开发利用的科学依据;

4) 反映旅游资源的演化发展情况。

评价的原则:

1) 全面系统原则;

2) 动态发展原则;

3) 客观实际原则;

4) 综合效益原则;

5)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28、《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中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

1) 观赏游憩使用价值;

2) 珍稀奇特程度;

3) 规模、丰度与几率;

4) 完整性;

5) 知名度和影响力;

6) 游憩期或使用范围;

7) 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

29、简述“三三六”评价法

即“三大价值”、“三大效益”、“六大条件”。

三大价值指历史文化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三大效益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六大条件指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地域组合条件、旅游资源的容量条件、客源市场条件、旅游开发投资条件和施工难易条件。

30、旅游资源分类的步骤

1) 在大量收集各种旅游资源资料的基础上,确定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和要求;

2) 通过比较分析,初步建立分类系统,把各类旅游资源归入不同类型;

3) 通过补充、调整,完善分类系统;

4) 在完成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写出分类说明。

31、旅游商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针对每一种特点,我们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应注意什么?

1) 相对可移动性。一方面导致了美食旅游和购物旅游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导致全国各地美食和旅游纪念品日益趋同的现象。因此,从开发旅游商品的角度来看,应该有意识地限制旅游商品的移动,使其始终保持地域特色。

2) 地域性。没有地域性的商品不具有垄断性且容易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在旅游商品开发过程中,一定要依托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特征,开发垄断性强、地域特色突出的旅游商品。

3) 再造性。相关的旅游开发不是受到旅游资源本身容量的约束,而是受到旅游市场发展规模的限制。为此,作为比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需要重视旅游商品的开发,提高购物、饮食在游客消费中的比重,为地方旅游收入增长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32、试从旅游目的地的规模角度谈谈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根据开发规模、开发对象功 ,以及开发组织形式不同,对开发类型的划分是不同的。从旅游目的地的规模来看可以分为跨区域开发、区域开发和小区域开发,甚至产品开发。

1) 跨区域开发涉及空间范围巨大,应在高位政府主导下以及不同地域政府的协作下进行。为避免出现重大失误,必须进行规划研究,并在开发过程中对规划对调整。

2) 区域开发是指市级开发。由于管理机构唯一,行政意志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区域开发是政府指导并控制下的开发。根据旅游资源的等级、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背景的组合,对区域旅游开发方向进行判定。

3) 小区域开发是指村镇级别的开发。确定开发方向,注重与周边村镇的差异性发展,提倡差异竞争。小区域开发所涉及的空间有限,对开发资金规模要求不高,当地可自主开发。开发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于开发者的意志和理念。

33、试述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点。

1)开展地学专业旅游

此类资源具有十分突出的科学意义,因此具有重要的科学教育功能。

2)开展观光旅游

一要保持地质地貌原貌,尽可能避免人为的修饰和改动;

二要向游客提供各方便的配套服务,满足游客的各种旅游需要;

三要注意对资源及环境的保护。

3)开展体育健身旅游

利用地表的地势起伏,配以其他必要的自然要素,通过旅游者自身运动,达到体育健身的目的。

注意线路的选择、设计,同时要尽可能消除各种危险因素,最大限度保证游客的人身安全。

4)开展疗养和度假旅游

在一些地质地貌景观奇特、优美,其他自然要素配合良好的地区,可建成疗养院或度假区。

5)发挥地质地貌在风景区中的衬景作用

有些风景区虽然不是以地质和地貌风景为主,但它离不开地质地貌这个基础,所以如何充分发挥地质地貌的衬景作用是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一个重要技巧。

34、试述遗址遗迹类旅游资源的开发要点

1)分析遗址遗迹的全貌和内涵,选择开发的具体对象

要以考古发掘及其科研成果为依据,分析遗址遗迹的全貌和内涵。

就某一地区而言,应从宏观上把握遗址遗迹的分布状况、类型、特征、蕴藏量及相应的联系与区别;从微观上选择重点遗址,弄清其时代、类型、文化属性、文物藏量和历史科学价值,为选择具体开发对象提供依据。

2)确定开发目标,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a对自成系列的遗址群的开发:在遗址群所在地建立综合性的游览区。

b对范围小、独立存在的遗址的开发:可建立专题博物馆。还有些价值重大、特点突出,但尚不具备单独开发条件的独立遗址,则以保护为主,对其价值与范围树立标牌,作为参观点纳入该地的旅游产品中。

c对广泛分布的同类遗址的开发:开辟为旅游线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如三国旅游线路

d对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古遗址的开发,应纳入名城总体建设规划之中。历史文化名城的开发有再现型和展示型两种

e对革命军事遗址的开发:以国内旅游者为重点,以向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教育为中心任务,贯彻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方针,根据具体对象因物而异,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开发。

3)遗址遗迹的开发应该融入游客的体验

如北京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遗址将实施新保护规划方案,建成以展示地道战革命历史文化为主题,综合参观、体验活动、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综合活动区。游客们在这里可以看展览,了解地道战的历史;钻地道,参观抗战民居,吃抗战 ,看抗战电影,甚至可以亲自打一场“地道战”,真实体验抗战时期的战斗生活。

Hash:da22694ea55e479d0972a0c64961b22bf73a6eea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