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宝子碑景点 爨宝子碑在哪

导读:爨宝子碑景点 爨宝子碑在哪 1. 爨宝子碑在哪 2. 爨宝子碑在哪儿 3. 爨宝子碑在哪里 4. 爨宝子碑在哪个发现的 5. 爨宝子碑年代 6. 爨宝子碑照片 7. 爨宝子碑是谁发现

1. 爨宝子碑在哪

云南曲靖市麒麟区美的爨宝子碑字体属于鲜爨体字,陆良县内的爨龙颜碑属于大爨体字。


2. 爨宝子碑在哪儿

爨宝子碑,又称小爨碑,现存曲靖一中碑亭内。该碑立于东晋义熙元年(405年),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在曲靖县城南杨旗田出土。碑首半圆形,碑身长方形,高1。83米,宽0。 68米,碑额题刻“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墓主人爨宝子19岁任建宁太守,同时世袭振威将军。

然而,他“享年不永”,23岁就去世了。碑文共400字,内容多为为爨宝子歌功颂德之辞。碑末的职官题名,记录了当时建宁太守的属官名称,此碑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最突出的是,此碑的文字是从隶书向楷书过渡阶段的字体,古朴浑厚,刚健挺拔,专家学者推崇备至,评价甚高。

周钟岳称其为“南碑瑰宝”;康有为评价此碑“朴厚、古茂,奇姿百出,姿媚如神女。上为汉分之别子,下为真书之鼻祖,当为正书古石第一本”;李根源称小爨碑体“下笔刚健如铁,姿媚如神女”。总之,小爨碑对研究书法艺术有极高的价值,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日本书道界曾多次组团前来临赏研究。1961年,此碑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 爨宝子碑在哪里

书法界定义是魏碑,是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的作品,虽然带有些隶书特点,但笔法已具备魏碑特征


4. 爨宝子碑在哪个发现的

名称:爨(cuan)文化   英文名:Cuan culture   时间:东晋咸康五年(公元339年)—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   分布地区:云南曲靖   性质:自东晋经南北朝至唐天宝七年,爨氏统治南中地区长达400余年间所造就的历史文明。   爨文化 - 文明概述   文化的含义按《辞海》解释,从广义来说“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文化是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本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的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文化发展具有历史连续性,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连续性是文化发展连续性的基础。”“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还具有民族性,并通过民族形式的发展,形成民族的传统。”   云南古文化的创造者,均是当地土著民族,富有强烈的民族性与区域文化特征。从现存文化遗址和出土文物的类型所确定的,存在于滇池区域和滇东地区的“滇文化”,便是由“椎结,耕田,有邑聚”的滇人创造的。其东尚有夜郎人创造的“夜郎文化”。与“滇文化”时存在的还有哀牢人创造的“哀牢文化”等。   曲靖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人们称它为‘爨地’或‘爨乡’。一千多年前这里曾生活着一个强大的民族——‘爨人’……滇东高原既有盘江便利的水利,又有乌蒙丰盛的牧草,这就使其在文明发展史上。形成了独特的农、畜并存的地域文化特征。这种文化特征,也可以说就是爨文化的基本经济特征。   爨文化 - 文明特点   爨文化是自东晋经南北朝至唐天宝七年,爨氏统治南中地区长达400余年间所造就的历史文明。有礼乐、诗歌、习俗、典祀、服饰、饮食、医药、建筑、工艺等。   爨文化 - 文明起源   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为长期稳定蜀国后方,诸葛亮有意识地扶植南中大姓,收其俊杰(如建宁爨习、朱提孟琰和孟获等)为官属,结果,经过诸葛亮的扶植,以爨姓为代表的“四姓”(其余三姓不详或 说不一)等大姓豪族,成为南中颇有势力的统治集团,为后来爨氏最终取代其他三姓而独霸云南打下了基础。 一般认为,爨氏与南中其他大姓一样,本为中原移民。他们分别在庄跷人滇、秦开五尺道、汉武开滇、武侯定南中等不同时期,以戍军、屯垦、商贾、流民等方式进入南中,并通过变服从俗和与当地土著民族通婚等方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夷化”,成为南中的渠帅豪族和实际统治者。有关爨氏的最早记述,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战国策


5. 爨宝子碑年代

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姿多彩。代表作有《张猛龙碑》《敬使君碑》。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子文》。北朝褒扬先世,显露家业,刻石为多,余如北碑南帖,北楷南行,北民南土,北雄南秀皆是基差异之处。如论南北两派之代表作,则是南梁《瘗鹤铭》、北魏《郑文公碑》可谓南北双星。

中文名

南北朝书法

代表作品

《郑文公碑》

《瘗鹤铭》

起源年代

中国南北朝时期

代表名家

羊欣、王慈、王僧虔

简介

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进入北碑南帖时代。此时书法以魏碑最胜。魏碑,是北魏以及与北魏书风相近的南北朝碑志石刻书法的泛称,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书法。晋至八王之乱,王室内讧以后,势力逐渐衰微。在北方,随着西晋的灭亡。形成了“五胡十六国”的混乱时期。后拓跋氏结束十六国,建立北魏,促成了一百四十九年的相对统一,这是北朝。

北朝书法以碑刻为主,尤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资多彩。代表作有《郑文公碑》《张猛龙碑》《敬使君碑》。此时书法是汉代隶书向唐代楷书发展的过渡时期。康有为说:“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具美。”钟致帅《雪轩书品》称:“魏碑书法,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唐初几位楷书大家如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都是取法魏碑的。

晋室东迁至灭亡,从公元三一七年至公元四二零年,是南朝。南朝书法,也继承东晋的风气,上至帝王,下至士庶都非常喜好。南北朝书法家灿若群星,无名书家为其主流。他们继承了前代书法的优良传统,创造了无愧于前人的优秀作品,也为形成唐代书法百花竞妍群星争辉的鼎盛局面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魏碑

南北朝书法⒈概论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是我国书法史上发展的重要阶段。清代大书家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对南北朝碑有“十美”的评述。他说:“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二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北朝以北魏立国最久,所以北碑又称魏碑;历代书家都未重视,直至清朝的中叶,阮元首倡南帖北碑的说法,才受到注意,而后又有包世臣、康有为等人的附和,遂取代帖学。

北朝承赵、燕之后,书体则出于崔悦及卢谌二家,这两个人皆传钟繇、卫瓘、索靖的遗法。因为没有禁碑之令,又民风纯朴,而演变出北碑特有的书体,与南朝的风流蕴藉大异其趣,加上佛教盛行,流行造像题记与摩崖刻经,所以传世书迹特多。这种书体是介于分隶和楷书之间的过渡书体,居汉分至唐楷的枢纽。大体来说,丰碑和造像记大部份方峻棱厉,墓志铭蕴藉姘美,而摩崖书则雄伟奇绝,惊心动魄。

丰碑的书体除了北魏 谦之嵩高灵庙碑所含的隶法较多,风格较古,以及东魏敬使君碑较圆柔,是特例独行的坏孩子之外,其余都是规矩的好学生,方峻而端整,锋芒毕露,如晖福寺碑、高贞碑、张猛虎碑等。

《爨龙颜碑》,南朝宋大明二年建立。此碑在清道光六年,为金石家阮元出任云贵总督时,访求名碑所得。碑文书法古雅,带有隶书意味,气魄雄浑,结构多变,给人们一种壮美的感觉。《爨龙颜碑》与东晋《爨宝子碑》,为历代书家所重,世称“二爨碑”。

《石门铭》摩崖碑。北魏水平二年(公元509年)刻,在陕西褒城县。书体柔和多味,飘逸致趣,康有为评为北魏圆笔之宗。《张猛龙碑》北魏正光三年(公元522年)刻,在山东曲阜孔庙,无撰书人姓名,为张猛龙之颂德碑。书法劲健雄峻。清金石家杨守敬评为:“整炼方折,碑阴流宕奇特。”又评:“书法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

《高贞碑》清嘉庆卜一年(公元1806年)在山东德州卫河出上,移置德州学宫,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刻。笔法遒劲雅健,结构端正,为北魏碑中模范之作。

②造像记

清代乾隆、嘉庆以后,一些金石考古家争相访求名山,寻碑索拓。如阮元、黄易等不辞劳苦,寻访残碑断碣。黄易(小松)最早在龙门石窟拓碑四品,世称《龙门品四品》。以后又有人拓10品、20品、多至1500品。现在所流传的《龙门二十品》为北魏时朋书法的代表作品,是魏碑书法的精华。

龙门石窟在河南省洛阳南40里,伊水两岸形成阙门的形状,人们称它为“伊阙”。(见《水经注》:“两山相对,望之若阙。”)它的两岸为龙门山,山上建有石窟和造像,即“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创建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公元494年),从魏至宋代,凿取岩壁建造佛像极为盛行。据统计,龙门石窟群现存洞窟1352个,佛翁750个,造像10万余尊,造像题记和碑蝎3600多块,北魏时期造像题记约2000块,其中最著名者四种,即所谓《龙门四品》。

《龙门四品》即《始平公》、《杨大眼》、《魏灵藏》、《孙秋生》等造像铭。《龙门二十品》,又称《龙门山佛像铭》,最著名的,共20种:


6. 爨宝子碑照片

爨宝子的书法价值被康有为誉为“冠绝古今”,这个说法难免有康氏个人的偏爱,颇有溢美之感,但是也反映出它独特的书法审美意义和在书法史上不容忽视的地位。

我看此碑,美在两点,一是朴茂雄强,二是无拘无束。它的雄强,不亚于汉碑中的张迁,它的自由,不亚于汉代的石门颂。比张迁碑用笔更粗犷,棱角更分明。比石门颂的用笔、结字更大胆,更率意。如果习惯了晋唐以后的贴学,看爨宝子时常常会吃惊:这个字还可以这样写吗??它会反问你:为什么不能?能把雄强与自由这两种美同时提现得淋漓尽致,没有第二件作品了吧。不知道这是不是康有为称其“冠绝古今”的原因。爨宝子地处西南边隅,属少数民族地区,我也在想,它的雄强与自由,应该也糅合少数民族精神面貌和文化特性吧。你看少数民族的歌舞,都是粗犷而自由的,不像宫廷歌舞,一招一式都不离法度。

张迁碑、石门颂皆为汉隶的代表作,而爨宝子成书于东晋,晚于前两者二百多年。东晋这个时期,在中原以及江南,楷书已经定型并被广泛使用,也就是说,汉字书写的“规矩”已经越来越严密了。而爨宝子却仍然处于隶书向楷书的过渡阶段,兼有隶书楷书的特点,没有那么多“规矩”。从雄强与自由这两种美的提现来说,可谓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了,值得认真玩赏与格外珍惜。


7. 爨宝子碑是谁发现

《郑文公碑》属魏碑中的端庄一路。因为《郑文公碑》属于庙堂艺术,因而于庄严静穆中又有点儿拘谨,流露个性之处较少,比不上《张黑女碑》的精美,也比不上《张猛龙碑》的险峻;和《爨宝子碑》的奇异相比,则显得十分雍和。但与这些个性鲜明的名碑相对比之后,我们不难发现《郑文公碑》的风格其实就是以自然取胜,其质朴规矩、落落大方、无拘无束的自然美是其他三碑所望尘莫及的。

大凡雄肆过度易放旷、剑拔弩张易乏味、秀婉易弱、刚强易露、肥厚易臃肿、清劲易寒俭,而《郑文公碑》却因取道中庸而没有这些弊病。


Hash:116fa0df922423be2aa6a808ec1e6a7752b01e33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