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最古老的宗祠是什么

导读:现存最古老的宗祠是什么 米公祠的历史变迁

孝堂山东汉石祠建于东汉初年,历经两千年历史风云,石祠之外的庙宇建筑早已几经变迁,但石祠至今完好无损,它也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地面房屋建筑,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石祠以及石祠后面大墓的主人究竟是谁,至今还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团。

米公祠的历史变迁

米公祠原名宝晋斋,位于安徽省无为县城内西北隅。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于崇宁三年任无为知军时所建,米公祠,原名宝晋斋,位于无为县城内西北隅,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于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任无为知军时所建。米芾崇尚晋人书法,他在得到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和王献之《十二月帖》墨迹后,自题斋名——宝晋斋,以收藏晋人字画墨迹。时值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他将3种法帖摹刻上石,并于“宝晋斋”前掘池建亭,即墨池、投砚亭。他公余之暇在此读书挥毫,还在公署西侧立一形如老翁之石,每天抱笏揖拜,时人以为怪癖,故称此石为“拜石”。
米芾在无为军的任职自崇宁三年(1104年)7月直到崇宁五年(1106年)秋冬间离任,两年多时间。米芾离任去世后,无为人在宝晋斋的旧址上建米公祠以示纪念。
原斋毁于兵火,明万历二年和清乾隆元年两次重修;乾隆三十七年,县守张公侨摹陈洪绶所画拜石图刻于碑;三十九年县守张琨玉始建拜石轩、书画舫和香月亭,并自为记勒于石。清咸丰元年又毁于兵火。光绪丁丑年知县王峻又重修,建米公祠3楹,门居中,于池之左右盖耳房3间,外侧缭以土垣并间取竹篱,环池循势垒假山,并搜集米公遗刻“墨池”、“画菜”2碑和其它石刻移入祠内。
民国年间在旧址上建县图书馆。又建立县文物管理所,内藏历代名家碑刻百余方,有宋徽宗楷书《题唐十八大学士》,米芾篆书《御制文宣王赞》等。后来由于兵火,祠内大部分文物被毁坏,米芾当年所藏碑刻早已毁失。解放后,仅存墨池、投砚亭、拜石和部分碑文,主要是清朝末期任江苏按察使的刘秉璋携带至无为。建国前大量碑刻散置于其在无城的私宅中,1950年,全部移入米公祠,妥善保存。1981年9月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更好地保护这处世人瞩目的历史文化遗产,2002年10月,无为县政府启动米公祠修复工程,分两期建设。米公祠一期修复工程充分考虑乾隆《无为州志》所反映的“墨池图”,采用清代建筑风格,新建宝晋斋、聚山阁,修复墨池、投砚亭等景点。投资300余万元,修复扩建后的米公祠占地4000平方米,藏有包括米芾手书石碑在内的历代珍贵书法碑刻150多方,建成宝晋斋、墨池、投砚亭、聚山阁、杏花泉等重要景点。同时增建无为历代名人馆、碑廊等新建筑。二期将搬迁无为图书馆,建立博物院、无为名人馆、文物陈列馆等项目,恢复米公祠原貌,届时游人可以亲身感受“投砚止蛙”、“米芾拜石”等美谈和传说。2010年11月在米公祠修复、扩建的基础上正式建立米芾纪念馆。

Hash:499a3a9e60d6e81a90201487f330a75b94e9ad3a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