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旅游景点 旅游景点环境保护

导读:污染旅游景点 旅游景点环境保护 1. 旅游景点环境保护 2. 旅游景点环境保护适用哪个法条合适 3.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 4. 旅游环境的保护 5. 景区保护环境 6. 旅游资源环境保护 7. 旅游景点环境保护标语 8. 旅游景点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9. 旅游景点环境保护的措施 10. 旅游景点环境保护的案例

1. 旅游景点环境保护

环保局主要职能:

1、拟定国家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行政规章;受国务院委托对重大经济和技术 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拟定国家环境保护规划。

2、拟定国家关于全球环境问题基本原则;管理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交流;参与协调重要环境保护国际活动;参加环境保护国际条约谈判;管理和组织协调环境保护国际条约国内履约活动,统一对外联系;管理环境保护系统对外经济合作。

3、负责核安全、辐射环境、放射性废物管理工作,拟定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参与核事故、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工作;对核设施安全和电磁辐射、核技术应用、伴有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工作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对核材料的管制和核承压设备实施安全监督。

环保部的下属司级机构有:办公厅、规划与财务司、政策法规司、行政体制与人事司、科技标准司、污染控制司、自然生态保护司、核安全管理司、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环境监察局、国际合作司、机关党委。

扩展资料:

环保局科室职能:

一、办公室

负责人事、党建、纪检、监察、文秘、工青妇、计生、保密、档案、财务等工作;负责会务、接待、保卫、车辆管理及后勤事务等工作;组织执行机关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协调全局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县级环境保护资金。

二、环境管理科

负责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宣传教育、环境信息、环境统计和污染源普查工作;承担珠江综合整治、环境保护任期目标责任制和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工作;发布环境质量状况等重大环境信息。

2. 旅游景点环境保护适用哪个法条合适

中国现在的环保法律体系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为主体,以其它境坏保护单行法、相关法、行政法、部门规章、地方性法与地方政府规章、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国际环境保护公约为环境法律体系的。

中国环保法律体系包括:

基础——《宪法》;环境保护主体法——《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大气污柒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 环境保护相关法:——《刑法》、《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 环境保护行政法;环境保护部门规章;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性政府规章;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3. 旅游景区环境保护

九塞沟是一个依靠自然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风景区 ,但是生态环境非常的脆弱,旅游开发建设性破坏,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等,对环境造成了负面的影响,让九寨沟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 。环保措施:一,在旅游高峰期合理的安排旅游线路,减小游客过于集中现象 ,根据九寨沟的条件来控制游客进入自然景区的数量,二 做好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三,做好对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 。

4. 旅游环境的保护

发展生态旅游必须以生态学为准则,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全面考虑,按生态学原理去开发、利用和保护。根据系统的变化及特点不断改善旅游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尽力维护其生态平衡及环境效益。一个良好的生态旅游系统应具备。

1.引 言

自海克尔创立“生态学”至今,100多年来生态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它从单纯的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发展到研究自然资源 发和管理,人类生存环境变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途径等,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生态旅游,其主体是人类,旅游对象是自然环境。所以,从学科定义来看, 生态旅游属于生态学的范畴,只不过生物与环境关系中的生物成分不是一般的生物而是人。因此,管理这样的系统必须以生态学的原理为指导,从生态学的普遍规律出发,协调好生物、环境、经济和发展的关系。无论是开放的自然环境景观还是自然保护区都是自然生态系统,而旅游行为本身是一种人为活动,它与自然系统共同形成比单纯自然生态系统更复杂的人类-自然复合系统。它不仅由生物和环境条件组成,还包括人类活动和社会、政治、经济条件,是这些复杂因素组成的多层次、多因子的统一体。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可引起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反过来,生态系统的变化又对人类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要素均是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都是按着生态学的规律在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其中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就会引起系统内其它因素产生连锁反应。当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超过其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旅游环境就会被破坏,旅游事业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 发展生态旅游必须以生态学为准则,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全面考虑,按生态学原理去开发、利用和保护。根据系统的变化及特点不断改善旅游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尽力维护其生态平衡及环境效益。一个良好的生态旅游系统应具备和谐的结构、高效而经济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既能适应自然条件变化,又具有净化环境污染能力,发挥最佳的生产效率,为人类提供优美的生态旅游场所。

自然保护区是受国家行政管理和保护的,绝不允许乱砍滥伐和破坏自然环境,尤其在划定的界限内连正常的工农业生产也不能进行。然而,自然保护区建设离不开当地居民,二者唇齿相依,互相促进。自然保护区建设必须给当地居民带来更多的实惠,而不是贫穷,因为无数实践证明只有当地居民生活富裕,保护的目标才能达到。那么当地居民依靠什么维持其生存与生活?就目前各种经济活动来看,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是取得经费来源的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生态旅游可给自然保护区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对参观者进行自然保护的教育,使当地人民生活幸福与保持自然保护区可持续经营的经济形式。如何达到发展生产又减少环境破坏的效果呢?我们认为首先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此原则指导下保护环境,尤其是要遵从旅游不能超过环境容纳量这个最基本的生态学原理。

2.可持续发展概念的产生

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由来已久,在传统的农林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中都有这一概念的雏形。但是作为一种科学术语,是在1980年发表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WCS)中给予系统阐述的(IUCN, 1980)。这一文件虽然主要是针对自然资源保护提出的,但其涉及的范围远远超出了单纯的自然资源的保护,而且把保护与发展看作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并将自然保护置于整个社会发展的框架之下。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改变了过去就保护论保护的做法。明确提出其目的在于把资源保护和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这里所谈的发展是指经济发展,来满足人类的需要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这里所指的保护是指人类要合理地利用生物圈(生物居住及赖以生存的地球),既要使目前这一代人得到最大的持续的利益,又要保持其潜力,以满足后代的需求 和愿望。大纲提出了生物资源保护的三个目标,即(1)维持基本的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2)保持生物遗传多样性;(3)保证生态系统和生物物种的持续利用。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于1987年向联合国提交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又称“布仑特兰德”报告(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1987)。该报告把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始终,在充分考虑目前世界环境状况的同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行动。在这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所提出的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可持续发展是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报告中提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1)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解决贫困问题;(2)改善增长的质量,改变破坏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问题;(3)千方百计地满足人们对就业、粮食、能源、住房、水、卫生、保健等的需求;(4)把人口限制在可持续发展的水平;(5)保护和加强资源基础;(6)技术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适应;(7)把环境和发展问题落实到政策、法律和政府决策之中。

总之,可持续发展不否定经济增长,该概念从一开始就强调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甚至把解决贫困问题放在第一位。在改变以破坏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方式的同时,不忘满足就业、提供粮食和限制人口数量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心愿,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发展的要求,人类正在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途径。我们认为: 牺牲环境求得发展的做法是不可持续的发展;同时,过分强调保护环境,忽视人民财富增加的发展也不是可持续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如何寻求发展途径的问题,如何提高经济增长的问题,以及如何发展经济不破坏环境的问题。

3.关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讨论

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以后,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响应和迅速发展,无论是学术领域还是政府机构都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研究课题和行动准则(ERP Environment, 1999)。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学者对这个概念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可持续发展更象一个口号,而不是科学概念 (Di Castri,1995),甚至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模糊发展 (Oldman, 1995)。本文针对这些情况,做一简单介绍,以便使我们能够对这个概念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为什么可持续发展概念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法国著名生态学家 Di Castri (1998) 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本身不够确切也无法应用,原因是概念本身自相矛盾,无法正确地反映长期趋势和不确定性;在目前地理经济和开放的信息社会条件下,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应用就更具有随机性。由于政界、官员、环境专家、商人和企业家的完全不同的动机,使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就变得更具有随机性和主观性。他进而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弱点。(1) 人口、资源和环境不是平衡的,人口和资源都是在变化的,容纳量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应用,我们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框架去衡量那些不断变化的空间及其相关要素;(2) 自然资源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事先规定的,淡水、湿地、潮汐等以前被看作非能源的物质现在成了重要的能源;(3)物种、生态系统和资源都是在不断地进化或者变化,无法把当代的这些资源毫无变化地转移到我们的后代,即使我们当代人不去干扰,它们也一定要受大自然的选择而发生变化的;(4 )我们无法通过简单的推理或演绎目前的趋势来解释未 几代人的需求和未来的资源价值,当代人对电、火车和计算机的需求是我们的祖辈所无法想象的,也可能是我们将来所难以预料的;(5 )可持续发展是无法度量的也是无法计算的,直至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可用来度量可持续发展的计算单位;(6) 考虑系统动态、非线性、开放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变化等方面,从方法论的观点出发,发展和可持续性这两个术语是不协调的。

Di Castri (1995) 在《自然与资源》杂志上撰文,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椅子”模型,进一步规范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内涵。他指出可持续发展可以被看成是一把椅子,其四条腿长度相等,强度相同,四条腿中的每一条都相对独立但又互相依赖,都是可持续发展的成分,如果有哪一条腿比其它短些或长些,就坐不安定,不能可持续发展。这四条腿分别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结论是只有在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四方面都达到相对平衡的发展。然而,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已经达到或将会达到这四方面的完美与平衡。比如,美国的经济发达和自然环境良好,但社会环境不好,尤其是大城市社会问题更多。法国也是社会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但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破坏很快制约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全球看,经济发展迅速和导致环境恶化现象十分普遍,而且没有哪个国家或地区达到这四个方面的平衡,或着四个方面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

正由于可持续发展概念本身的模糊性,不同的机构以及不同的学术背景的专家对此进行解释和评论时,难免带有各自所从事领域的色彩,有时甚至片面强调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面的重要价值。可持续发展有很多含义,这个思想既简单又复杂,一方面要保护环境使生物群落免遭干扰,另一方面听起来又不很实际:没有一定的破坏我们如何建造桥梁和公路?如何生产足够的粮食充饥?如何筑堤防洪?如果我们限制投资者所带有一定破坏性的经济活动,如何吸引投资开发?他们没有经济效益行吗 (Johnson, 1998)? 事实上,任何一个环境问题的产生都有其显著的经济特征,环境污染的出现是人类发展机械和石油等工业的一个副产品,生态破坏是人类发展能源、交通运输等工业的副产品。如果没有这些工业的发展也可能不会出现这些环境问题,然而,为减少环境问题而限制人类的经济发展是消极的、无所作为的观点,也是人类进步和社会繁荣的障碍。所以说环境问题实质上是经济问题,是人类建设和发展自身文明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旅游是最能够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经济活动。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被学术界和公众所普遍接受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中,并没有明确表明它是一种即不破坏环境又能发展经济的模式,只是强调在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保持代际之间的公平性,防止当代人剥夺后代人利用资源的权利。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指出:经济增长和发展必然要引起物理生态系统的变化,不能永远保持所有生态系统不受干扰,甲地的森林被破坏了,却可能在乙地重建, 但一定要有计划,防止土壤侵蚀和遗传退化等。总之,可更新资源的利用要在环境容纳量的范围内。UNCED (1992) 协议提出森林资源和林地应该进行合理的经营以满足当代和后代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精神需求。我们在引用这一概念时必须既全面又准确,以便能够合理地指导我们的经济活动,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好,把我们的经济搞上去。

在1992年6月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世 首脑会议上,各国政府达成一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共识。中国是全世界第一个编制和实施《21世纪议程》的国家,这表明中国人民将和全世界人民一道共同担负起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责任。事实上,中国只是用占世界7% 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2% 的人口,其资源、生态和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同时也为全人类的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更值得一提的是,从1998年7月1日起停止对天然林的采伐,全面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坚定不移地把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的决心,而不是削弱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中国21世纪议程》所强调的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即从传统的偏向数量增长的经济模式转向强调改善发展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子孙后代发展所需要的资源。

4.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是一种主题旅游,它是指旅游者到大自然中去,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同时是能够达到可持续管理的旅游。生态旅游不仅用来表征对所有观光自然景物的游览,而且强调被观光的对象不受到损害,旅游者受到环境教育和生态文明的启迪,反映了保护自然的要求和责任。根据牛亚菲(1999)的研究, 生态旅游概念的可分为三种:(1)根据市场和消费行为定义的生态旅游概念。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方式或旅游产品向市场推销,向旅游者提供优美的自然和文化环境;(2)根据可持续发展目标定义的旅游概念。把生态旅游看作一种旅游发展模式,将旅游发展与社区发展、环境保护结合起来;(3)根据行为规范定义的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行为规范和环境价值观,旅游活动能使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建立良好的环境保护和环境道德观, 尊重地方文化传统。

生态旅游这一名词进入我国仅仅几年,便如雨后春笋般得到广泛传播,尤其是自然保护区依据拥有自然景观的优势,更是把生态旅游作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支柱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享受美景,陶冶情操也已成为人民大众休闲的时尚选择,到自然保护区旅游的人数成上升趋势,从而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按着Di Castri (1995) 的椅子模型,生态旅游可以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四方面的协调发展。

首先,生态旅游业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旅游是一个人民群众十分熟悉而又具有悠久历史的社会活动,它能够使人们相互了解,增长知识,发展友谊,促进经济和社会文化交流。就目前各种产业状况看,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产业。当地居民通过开发旅游,就能够从他们所经营的生态系统之外寻找生存空间,扩大经营领域,融入全社会。能够开展生态旅游的地区一般都分布在林区、草原或其他偏远山区,相对来说是比较封闭的系统,因而保留很多原始的、独特的、珍贵的自然景观,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发挥这笔财富的效益,为当地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维持社会稳定和提高边远山区的扩大开放具有重要作用。生态旅游是非消费性旅游,在旅游者得到满足,旅游区当地居民提供旅游产品之后,自然景观和环境条件并未得到破坏,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生态旅游有利于文化和文明水平的提高,以此明显区别于其他行业。旅游虽然也经营产品,但这是一个更富有文化内涵的产品,旅游者通过观光不但获得了产品而且得到了大自然的熏陶,获得了有关人与自然的知识 。尤其是生态旅游在销售给游客风光美景的同时,游客也获得了一种文化和文明教育,这已远远超过了简单的商业行为和买卖关系。普通的企业只能提高顾客的物质文明,优秀的企业在销售其产品的同时也宣传企业文化,提高顾客的精神文明,而生态旅游让游客接受大自然的洗礼,在使游客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同时,又推出一个更高层次的文明,即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属于广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出表现为人们正确对待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理性认识、理智行为和道德情操。在世界面临多种环境问题和倍受生态破坏困扰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生态文明,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最有效的手段;生态旅游区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最大课堂;森林、草原、海洋,动物、植物和珊瑚等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最好教材。

再其次,生态旅游可促进环境保护。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我们必须保护好环境,保护好资源,保护好生物多样性。然而保护是一种人为活动,是人们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实践,那么如何才能唤起人们的保护动机,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应该培养人们的爱心:包括对大自然的爱、对环境的爱和对生命有机体的爱。那么这种爱心从何而来?我们知道爱父母师长,这是儒家思想的继承;我们知道爱国爱人民,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结果,前者根深蒂固,后者有声有色。儒家文化和社会教育对人们热爱自然感情来说缺乏爱的基础,必须用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这就是生态旅游。通过生态旅游能激发人们热爱自然和环境的意识,唤起人们的保护动机。由于生态旅游使人们真正体验到自然之美,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由此激发人们的爱心,使环境保护成为一种有效的自觉自愿的行动,从而达到主动保护和积极保护的目的。

MecNeely (1996) 认为,生物资源常常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在于剥夺了最接近自然保护区居民对这些资源的经营权,生态旅游和当地居民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共同完成保护的任务。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生命的每种形式是独特的,不管它对人类的价值如何,值得受到尊重。并且来自自然的利益取决于必须的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的维持,也取决于生命形式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与生态学原理相一致,物种和生态系统存在的理由可能比简单地满足当代消费者的经济愿望更为重要,当一个基因库由于当代人为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利益而趋向灭绝时,所有的子孙后代都将为其付出代价。

可持续发展必须反对二种极端倾向:一是片面追求数量增长,忽视效益和环境的做法;另一个是片面强调保护环境而忽视经济发展的做法。在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状况问题突出、经济发展较快的条件下,更要注意后一倾向的发生,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解决当地群众的贫困问题的话,那么环境和资源也难以有效地得到保护。前文中提及的生态旅游只是林区或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实例,是否可以开发其它类似的产业?如林区绿色食品业,饲料肥料产业和礼品手工艺品等。可持续发展首先是经济的发展,没有经济的发展也无所谓可持续。总之,发展是硬道理,解决贫困和发展经济是我们的中心任务,保护也是为了发展,而且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更好地发展。

5. 景区保护环境

一、景区的等级划分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为5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5A、4A、3A、2A、1A 。5A级为旅游景区最高等级,代表着世界级精品的旅游风景区等级。自2007年原国家旅游局评定出首批5A级景区至今全国累计评定出34批次259家5A级景区。

5A景区分布呈现出中东部多西部少的不均衡的格局,尤其是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数量较集中。

二、5A景区申报基本条件

1、已挂牌满三年的4A景区。

2、景区面积不小于3平方公里。

3、年游客量不低于60万,其中海外游客不低于5万。

4、近2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社会反响强烈的群体性事件。

5、具有经批准实施的景区总体规划和经论证通过的创建实施方案。

6、没有多发性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接待人次未超过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

7、旅游资源品质极高,具有特色性、典型性或唯一性及较强市场影响力。

三、5A的评分标准

第一,特色文化,景区要凸显本土特色文化,重视文化建设,文化的主题性、丰富性和文化展示、文化体验等四方面;

第二,信息化,智慧旅游工程满足景区自身发展和游客与时俱进的需求,从信息化基础、信息化管理、数据共享、电子商务四个方面大大加重了该部分的分数;

第三,综合服务,新增了住宿与多元化休闲产品的考核;

第四,旅游安全,新增了最大承载量的核定与公布。

四、5A景区的期限

1、安全隐患严重:主要体现在安全巡查缺失、安全警示缺乏、安全防护设施缺失、安全教育缺乏、消防设施不足、高峰期客流管控不到位、游步道安全隐患等方面。

2、环境卫生差:主要体现在厕所革命滞后、垃圾清理不及时、乱堆乱放、餐饮区卫生差等方面。

3、服务与管理差:主要体现在导游服务差、宰客欺客、擅自更改票价、岗位无人值守、景区服务人员不足、交通及停车场管理差、购物点管理差等方面。

4、旅游设施破损与缺失:主要体现在游客中心功能欠缺、休息设施不足、标识系统缺失、垃圾箱不足、无障碍设施不足等方面。

这些问题中被提及次数较多的有安全设施与管理缺失、厕所革命滞后、垃圾清扫不及时、欺客宰客、导游服务差、游客中心功能与设施欠缺、标识系统不足、休息设施不足。

五、5A景区创建的重点

创建重点主要针对专家暗访景区时重点检查的内容:

1、旅游交通:进入景区的旅游公路、特色游步道材质、大型生态停车场;

2、游览设施:内容丰富服务周到的游客中心、有文化内涵的标识体系、多语种导游服务;

3、厕所革命:有在地文化元素、有特色的厕所;

4、旅游安全:公示最大承载量,常备各种应急预案、警示牌;

5、信息化:景区智慧管理设施、宽带WiFi移动电话信号全覆盖、景区在线咨询及预定平台;

6、旅游管理:员工定期职业培训、完整的5A创建提升规划、完善的投诉管理;

7、资源和环境保护:出入口以及景区内部环境氛围建筑风格要一致;

8、特色文化:挖掘文化的主题性、丰富性、展示性和体验性;

9、综合服务:餐饮、购物、住宿等配套服务设施容量与布局。

6. 旅游资源环境保护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太广了,都够写一篇论文了,就谈谈几个大概的点吧

1.立法保护。从地方政府、景区景点分别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规章制度

2.严格执法。有了这些相关制度,严格的执行必不可少,否则又将是一纸空文

3.合理开发。景区的资源应该合理开发,不能竭泽而渔,无节制、无规划的发展,会马上就将景区的资源消耗殆尽

4.科学引流。在淡季和旺季可以实行不同的价格标 准,限制景区人数,控制景区的科学容纳量

5.保护意识宣传。这个就是从意识层面来说,提高游客的保护意识,促进景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的方法等等的还有很多,要是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知网之类的网站查找相关的文献进行学习,谢谢。

7. 旅游景点环境保护标语

环保经典标语励志口号

1、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2、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3、提高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公民

4、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5、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身洁净。

6、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7、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 8、欲揽春色入自家,无可奈何成落花。 9、我是一只小小小鸟,总是飞呀飞不高。

10、1+1=2,一棵树+一棵树=一片树林 11、绿色是地球的本色

12、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13、保护树木,就是保护自己

14、芬芳来自鲜花,美丽需要您的’呵护 15、维护社会公德,保护生态环境 16、树立大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 17、农村面源污染的危害

18、选用无氟制品,保护臭氧层

19、酸雨是地球万物的共同敌人

20、保护生物多样性

21、保护海洋环境,禁止向海洋倾倒有毒有害废弃物

22、购买尾气排放达标的汽车

23、种树种草,有利环保

24、落实环保责任,完善环保制度

8. 旅游景点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由于自己就生活在农村的地方,对生态环境还是比较关心的。现今,农村的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了,但是题主所说的农业生态环境跟农村的生活环境是相互关联,又有所不同。

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情形,有一些自己的分享。本人所在福鼎市高山白茶主产区,管阳镇,主要经济作物为白茶和福鼎槟榔芋。这里平均海拔在650米以上,以丘陵山地为主,森林覆盖率90%以上。没有重工业污染,空气质量优良。

首先,第一个最重要的就是水源。就是要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和农业灌溉用水的保护。由于本镇的上游是邻县的其他乡镇,有造纸厂,工业污水会随溪流进入下游,对本镇的居民生活用饮用水及农业灌产生一定影响。用此水浇灌的土地,农民种植的马铃薯、地瓜等烂在地里的居多,而其他地方就不会。原先可以在溪里面洗衣服,现也不敢了,因为溪水遭受污染,衣服洗完穿在身上都会痒。由于是两个县市,目前没有很好的办法,只有靠政府去协调。

第二就是禁止销售并使用高毒的农药。特别是我们种植的白茶,原则上政府是规定不得使用农药。目前当地市政府是严厉禁止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政府是严查农资店,并组织人员上山巡查,打击非法在白茶上使用农药的行为。保护白茶行业能够健康的发展。

第三是养殖的生产清洁化。特别是现在农村地区的畜禽类养殖和水产养殖,其粪便污水有效资源化利用,而不是简单的排到水沟暗渠,有些地方治理的不好,简直就是臭气熏天,人人掩鼻疾走。

第四就是对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前几年,当地农村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生活污水直排到溪流,大雨之后溪边都是白色生活垃圾。现今,设置定点垃圾桶,专人专车每天拉运清理,路面干净,环境非常的好。

国家现在大力建设美丽乡村,因为只有农村美了,国家才是真正的美。农村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提升了农民幸福生活指数,只有发展绿色的,生态的农业才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只有打造了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才能实现乡村 振兴。真的不算是口号,生态环境的建设人人有份参与。

9. 旅游景点环境保护的措施

环境保护法规定,环境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五项原则。

(1)保护优先原则,其基本含义是要避免“先污染、后治理”,防止“先破坏、后修复”,要从源头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有效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应当合理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安全。这些规定,都是保护优先原则的体现。

(2)预防为主原则,是指在整个环境治理过程中,要事前预防与事中事后治理相结合,并优先采用防患于未然的方式。环境一旦被污染,治理和修复的成本很大,而且有些破坏是不可逆转的,如土壤、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保护法规定的环境监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环境影响评价、企业应当优先使用清洁能源等制度,都体现了预防为主原则。

(3)综合治理原则,包括了四个层次的涵义:一是水、气、声、渣等环境要素的治理要统筹考虑,如治理土壤污染的同时,要考虑地下水、地表水、大气的环境保护;二是综合运用政治、经济、技术等多种手段治理环境;三是形成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各部门分工负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公民提升环保意识,社会积极参与的齐抓共管的环境治理格局;四是加强跨行政区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由点上的管理扩展到面上的联防联治。

(4)公众参与原则。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法律来建立公众有序参与的机制,以满足公众环境利益冲突协商的需要,畅通公众表达环境利益诉求的渠道,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如,环境保护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公开环境信息、完善公众参与程序,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提供便利。

(5)损害担责原则。环境损害包括了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损害者要为其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环境保护法对损害者的责任作出了规定,如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重点排污单位有主动公开信息的责任;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此外,还规定了行政处罚和刑事责任。

10. 旅游景点环境保护的案例

1.政府切实履行好各项职能

2.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3.公民要树立环保意识

Hash:c66dfac393e56f1b9ccda2bab6089bff9ccc219f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