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什么在历
对啊,这样一幅伟大的书法作品,就凭空在历史上消失了,现在留下来的唐代的冯承素的摹本被认为是最接近王羲之《兰亭序》原作的作品。
而就是这样一幅被历代书法家认可的摹本,也不断的被人怀疑,由此还引发了一场关于兰亭序真伪的全国性的论辩《兰亭论辩》,郭沫若认为《兰亭序》是假的,而南京高二适则认为兰亭序是真的,冯承素的摹本也是最像原作的,当然,后来高二适的说法得到了公认。
那么《兰亭序》的真迹到底去哪了呢?王羲之去世以后,他的《兰亭序》真迹传到了他的七世孙智永的手里,智永是一个和尚,他没有后代,把《兰亭序》传给了他的徒弟辩才。
唐太宗李世民是王羲之的忠实粉丝,到处搜罗王羲之的真迹,这件事就被他知道了,于是他便派人从和尚辩才那里骗取了《兰亭序》,虽然辩才把《兰亭序》藏的也非常的机密。
唐代宗得到兰亭序以后,就开始找人临摹,冯承素之所以能够临摹《兰亭序》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据说当时临摹了很多本,分发给朝中大臣,现在流传下来的有冯承素摹本、褚遂良摹本、欧阳询摹本等等,以冯承素的摹本最为出名。
唐太宗去世以后,把《兰亭序》真迹带进了自己的陵墓昭陵,从此天下第一行书从江湖消失,杳无音讯。
但也有人说他的儿子李治把《兰亭序》从他父亲的陵墓里偷了出来,放进了自己的陵墓乾陵,当成自己的陪葬品了,可惜由于现在的技术还不够,乾陵还没有发掘。
如果能够发掘,或许能够解开这千古之谜,真的难以想象,如果《兰亭序》出土以后,和冯承素的摹本根本就不一样,会引起怎样的轰动,甚至会改写整个书法史。
你觉得呢?欢迎会说出你的看法。
图片为褚遂良摹本《兰亭序》
谢谢邀请,
写字说画,
欢迎关注不二斋!
云门骗局
萧翼,你赚了兰亭序,却辜负了世间最宝贵的慈悲与善良,欠历史一声歉!
大唐,来浙东寻访的诗人,多为怀旧赏景,心灵干净。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萧翼,他受唐太宗指使,怀着个鬼胎来到云门寺。老和尚辩才,满怀慈悲,却被他暗施伎俩,骗得团团转。
萧翼赚走《兰亭序》,绝尘而去。辩才死难瞑目,临终前估计还在向弟子玄素吐槽:徒儿啊,骗子不可怕,就怕骗子有文化!
萧翼赚兰亭——一个可爱的文化骗子与一个同样可爱的佛门高僧,成就了绍兴云门寺一段千年传奇,让后人津津乐道……
今天绍兴平水云门寺
冯承素临《兰亭序》,被认为最接近王羲之真迹
唐朝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
本期,古古阁为你讲述这云门骗局。
01
镇寺之宝,《兰亭序》秘藏云门寺
绍兴云门寺,在今天平水镇的平江村,秦望山脚下。历史上,这座晋朝古刹曾是浙东的文化中心,辉煌无比。书上,能查到名姓的唐朝诗人,曾在此驻足的,就有四百多位,我们一般人所能背出的诗人,几乎全部囊括。如今,这里已是一片落寞,惟留一小庙,一孤僧。
云门孤僧清慧法师,一直致力于云门文化复兴
虽然落寞,也不掩其伟大,这里依然是很多人心灵的向往。每到周末,三三两两的游人,会来此寻求精神慰藉。甚至日本、韩国等地之人,每年也会来此朝拜。村里老百姓看不懂,这么一个破落小庙,有什么好看的,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云门寺真是一个极具魅力的文化符号,是唐诗之路上最核心的节点,可以成为很多人的心灵归宿地,旅游开发很有潜力。可 ,我们至今还没有对此地进行很好地思考和规划。
还是赶快切入故事主题吧。
唐朝开元年间,有个朝官叫何延之,挺能写文章。他有一篇《兰亭记》,详细记载了萧翼赚兰亭的精彩过程。何延之年轻时,曾游访越州,在云门寺拜见了92岁的玄素大师,听他细讲了辩才被骗《兰亭序》的经过。玄素大师是辩才的徒弟,见过《兰亭序》真迹,他的讲述,应该最接近于历史真相。
据记载,《兰亭序》写成后,王羲之本人也很珍惜,视之为平生最得意创作,将作品交给家族传承。代代相传,直到七世孙智永和尚手里。
智永生活在陈、隋间,那是门阀制度被不断打击的时代,也许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永万念俱灰,与哥哥一起出家。智永常在永欣寺的阁楼上苦临王羲之书法,据说是三十年不下楼,写坏的笔一篓接一篓,瘗之,留下一个“退笔冢”。因深得王家笔法之妙,来向智永求字者踏破门槛,于是封个铁皮保护起来,又留下“铁门限”故事。大家所熟知的永字八法,就由智永和尚创造。智永另一个壮举,就是不断临写《千字文》,挑选了写得较好的八百本,广发浙东各寺院,由此名气更大。
云门寺洗砚池
智永三十年不下楼,肯定是后人的夸张,但他这么不愿出门,我觉得除了勤学书法外,另一个原因,就是要守着镇寺秘宝《兰亭序》,担心一离身,就有什么差池。因为梁武帝萧衍的推崇,王羲之书法此时已地位日隆,到智永时,《兰亭序》已真正成为无价之宝,老和尚心里清楚,盯着这件宝贝的人,世间不知有多少。
练王羲之书法,真能安神养身,智永活了一百余岁。临终时,智永把寺中一切托付给弟子辩才,特别交待,不管发生什么,一定要保护好《兰亭序》。
辩才非凡僧,乃相门之后,是梁朝司空袁昂的玄孙。袁昂是个忠诚度很高的人,在齐朝为官时,品行端正,让人称赞。齐朝末年,梁军攻到建康,所向披靡,州郡望风而降,唯有袁昂严防死守。梁武帝写信劝降说:大树已倒,你这枝叶还能往哪依附,识时务者为俊杰,赶快投降,可享高官厚禄,不然,诛灭三族。袁昂不肯降,对梁武帝说,我享人之禄,当效人之忠,否则,就是你也要鄙视我。
建康被平定后,袁昂自缚至宫阙,梁武帝敬其忠诚,不仅免了他罪,更是委以重任。袁昂后来官到司空,万人之上,一人之下。袁昂也是书画集大成者,所撰一卷《古今书评》,历数二十五位名家书迹,见解深刻,为人称颂。
辩才和尚受这种家训家风影响,富才华,讲义气,重然诺,一言九鼎。所以,后来,当唐太宗为了得到《兰亭序》,两次三番用高官厚禄来诱惑他时,他都丝毫不为所动,宁可冒欺君的死罪,也要兑现对师傅的承诺,保护好《兰亭序》。如此诚信,也就很好理解了。
02
无欲则刚,唐太宗搞不定辩才和尚
出自相门的辩才和尚,从小受到良好教育,能诗善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他临写智永禅师的书法,能以假乱真。为了让《兰亭序》万无一失,他悄悄在自己居住的香阁大梁上凿了一个暗格,将《兰亭序》藏在那里,其珍爱程度,比师父智永更甚。
坐稳江山后,唐太宗雅兴大起,酷爱王羲之书法,民间二王之帖,搜罗殆尽,唯独不见《兰亭序》真迹,太宗甚为遗憾。后来终于从朝臣那儿打听到,《兰亭序》藏于云门寺。关于这消息来源,史上并不确切,但可以判断,可能性最大的是,直接或间接来自于虞世南。因为智永和尚有两个得意门徒,一个是佛门弟子 才,另一个就是俗家弟子虞世南。虞世南幼时,跟随智永和尚练书法,所以,他肯定见过《兰亭序》。皇帝近臣中,能确定这宝贝藏在云门寺的,只有他一人。
兰亭墨池
目标锁定后,唐太宗出招了。他颁发诏书,要辩才和尚入宫,主持道场。辩才来到宫内,唐太宗好酒好菜招待。数日后,唐太宗假装随意问起《兰亭序》,想要辩才说出真相,贡献珍本。辩才警惕性很高,矢口否认,说:侍奉先师时,倒是真见过《兰亭序》,但先师死后,几经离乱,真迹已不知亡于何方。
辩才油盐不进,唐太宗也没办法,只好将他放回。
辩才走后,唐太宗继续推敲,觉得《兰亭序》一定还在辩才手上。于是,再诏辩才入宫,继续主持道场,继续好生招待。辩才和唐太宗,两人心知肚明,一册《兰亭序》,一个要谋取,一个要护住。如此来来往往,折腾了三次,辩才只说王羲之兰亭真迹已不在。
为了断绝皇帝的念想,省却麻烦,辩才还写了一首《赴太宗召》,以表明心迹:
云霄咫尺别松关,禅室空留碧障间。
纵使朝廷卿相贵,争如心与白云闲。
尘世浮华吸引不了辩才,他在诗中明确告诉皇帝,你的高官厚禄,我不稀罕!
唐太宗怎么使招,也搞不定辩才和尚,心中又气又恨。但作为高立牌坊的一代明君,他又要顾及民间舆论,不好硬来,只好从长计议,一次次召辩才来,又一次次放他回去。
这下,轮到萧翼出场了——
03
有备而来,假扮书生诣云门
“这个老顽固,这么大年纪了,还守着《兰亭序》干什么……”作为一国之君,想取一物还这么难,唐太宗很恼火。
看着皇上闷闷不乐,心头如此萦绕《兰亭序》,朝臣们聚在一起,纷纷出鬼点子。尚书右仆射房玄龄说:皇上,我听说监察御史萧翼,是梁元帝的曾孙,这人颇有才华,机巧多变,现在在魏州莘县任职,让他去想办法,一定能拿到《兰亭序》。
唐太宗立即诏见萧翼。
萧翼说:皇上,此事若公事公办,肯定拿不到你要的东西,你把权力下放,任我私下行事。同时,请给我几件二王杂帖,作道具用。
唐太宗一一应允。
萧翼于是脱下朝装,改穿微服,坐商人船只,赶赴越州。到了越州后,又换上宽大粗粝的黄色长衫,背个小书箱,打扮成山东落魄书生模样。为更显风尘仆仆,他特意选择黄昏时进入云门寺,来回看廊间壁画。经过辩才香阁时,故意停了下来。
一个人,读过的书,都会写在脸上。萧翼是梁朝皇胄,唐朝命官,一生饱读诗书,自有超出常人的风度,即使穿得再破烂,也气质逼人。同样才华横溢的辩才和尚,人群中远远一看,就与萧翼对上了眼。他主动上前询问:施主哪里来?萧翼赶忙双手合十:弟子从北方来,到江南卖点蚕种以糊口,今日来寺里逛逛,有幸遇到禅师!
萧翼有备而来,句句顺着禅师心意走,三言两语,辩才就已满怀欣喜。于是,相邀入禅房,品茗畅谈,开展深入交流。两人共同语言很多,围棋、抚琴,投壶、握槊,谈文、说史,玩得很嗨。辩才以为遇到了人生知己,动情地说:白发如新,倾盖如故。人与人相处,就是这样,有些人,打了一辈子交道,心就是贴不到一块去;有些人呢,偶然相遇,却心心相印,如多年故交。我与你,相见恨晚,以后,就不要见外了。
当晚,萧翼留宿寺内,辩才好酒好茶招待。辩才怎么这么不严肃,还喝酒呢?不要奇怪,那时没这禁令,所以能看到很多高僧都与诗 酒相连。
酒酣耳热,两人诗兴大发,玩起了和诗游戏。辩才探得“来”字韵,先吟一首:
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
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
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
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燃灰。
辩才和尚真是个性情中人,你看,刚见面讲了席话,他就把萧翼当成了知己,敞开胸怀,亲热地说,你用了什么秘术啊,让我的心,死灰复燃了。辩才哪里知道,这不是秘术,是诈术!
萧翼抽到了“招”字韵,和诗一首:
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
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
酒蚁倾还泛,心猿躁似调。
谁怜失群翼,长苦业风飘。
辩才的诗很真诚,萧翼就虚伪了,吹牛不打草稿,假话张口就来:辩才师傅啊,谢谢你这么热情款待,虽然你我是一僧一俗,但我们都是胸志不凡的人,一见倾心,没有阻隔。我落魄江湖,漂泊无依,谢谢你给了我温暖。
听到这么一番表达,善良的辩才哪抵挡得住,冲动得一塌糊涂,相知恨晚,80岁的年纪了,还与萧翼玩了个通宵。至此,在这场较量中,他已一败涂地。
秦望山
接下来,为了巩固战果,萧翼又与辩才吟诗作赋,还一起登秦望山,玩得不亦乐乎,传下两首诗来:
《登秦望山》
绝顶高峰路不分,烟岚长锁绿苔纹。
猕猴推落悬崖石,打破下方遮寺云。
《宿云门辩才东院》:
路入山西更向西,雨和春雪旋成泥。
风吹叠巘云头散,月照平湖雁影低。
拄杖负琴寻远寺,倩童牵鹿度深溪。
今朝独宿岩东院,惟听猿吟与鸟啼。
萧翼的诗,格局很大,水平不错,辩才越接触越喜欢。如此,诗酒为务,你来我往,十多天时间,已僧俗混然,亲密无间,不分彼此。
萧翼越来越靠近目标——
04
渐入主题,激将法引出《兰亭序》真迹
萧翼展示梁元帝画的《职贡图》,辩才赞叹不已。由此,话题自然地过渡到书画上来。萧翼说:说到书法,我们祖上一直传授二王楷法,我也从小就喜欢,身边还带着几件宝贵的法帖呢。
辩才立即兴奋起来,说:明天拿来我看看。
第二天,萧翼就把法帖拿给辩才看。辩才仔细看了很久,说:真迹倒是真迹,但不算精品,我有一件真迹,很不寻常。萧翼问:什么帖?辩才说:《兰亭序》。萧翼哈哈一笑,假装不信,揶揄说:拉倒吧,几经离乱,《兰亭序》早没影子了,你这儿还会有真迹?肯定是复制品。辩才说:绝对是真迹,我师傅临终前亲手交给我,不信,你明天来看。
明代画《萧翼赚兰亭》图
唐 冯承素临摹《兰亭序》
唐 褚遂良摹《兰亭序》
明 王铎临摹《兰亭序》
清 郑板桥临摹《兰亭序》
翌日,萧翼一到,辩才从梁上暗格中取出《兰亭序》,展示给他看。萧翼看后,故意找些缺点出来,说:果然是件假的!
萧翼装作对《兰亭序》毫不在意,故意与辩才纷争不定,辩才因此毫无警惕。之后,辩才也没将《兰亭序》放回暗格,而是与萧翼的杂帖一起放于几案上,依然每日临摹。两人来往久了,寺间上下,也都视萧翼为自己人,不再有任何戒备。
时机成熟,萧翼准备下手了——
05
调虎离山,成功撸走天下第一帖
一天,辩才外出,赴人家斋。他前脚刚出门,萧翼后脚就到。逻辑判断,这场饭局,应是萧翼的精心安排,调虎离山。
萧翼对小和 说:我的随身帕子落在辩才房间的躺椅上了,请帮我开下门。小和尚没猜疑,帮他开了门。萧翼顺利地撸走了《兰亭序》和自己带来的杂帖,立马奔赴永安驿站,对驿长凌愬说:我是御史,奉诏来此,请通报你们都督齐善行。
齐善行一到,萧翼将事情来龙去脉说了一遍,善行赶快召辩才来见御史。辩才此时尚在饭局中,匆匆赶来一看,御史乃萧生也。得知《兰亭序》已在御史手中,辩才一下惊倒,昏了过去,良久始苏。
萧翼告别,快马加鞭,赶往朝廷报喜。得到梦寐以求的法帖,唐太宗龙颜大悦,重赏房玄龄和萧翼等人,又奖房子又奖金银,并提拔萧翼为五品员外郎。而对辩才呢,唐太宗起初想治他欺君之罪,后又念及他年事已高,不忍加刑,就此放过。毕竟是用不正当手段骗了老和尚,唐太宗、房玄龄、萧翼等人,估计都内心不安,商量后,觉得还是要补偿一下老和尚,于是,数天后,唐太宗又赐给辩才锦彩三千段、谷三千担。辩才也不敢占为己用,用这些东西修了座三层宝塔,十分精美。因为受了严重惊吓,又失了《兰亭序》,辩才精神垮了,饭也吃不下,只能喝点稀粥,一年后逝世。
唐太宗拿到《兰亭序》后,命人或拓或临了众多版本,赐给近臣和皇室,《兰亭序》由此更加光大。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都有摹本传世,其间冯承素神龙本被认为最接近羲之真迹。唐太宗临终时,要求将《兰亭序》带入昭陵,后不知所终,留下千秋之谜。
对《兰亭序》本身而言,遇到唐太宗,是一件幸事。因为由辩才和尚藏在寺庙,想象不出,能保存多久就会烟消云散。正是因为唐太宗的推崇,王羲之才有了书圣的地位,他的众多真迹,才能妥善保存至今。
康熙以临兰亭为圣事,曾恭书之,并刻巨碑于兰亭。乾隆也收集各名家版本,集为兰亭八柱。
萧翼赚兰亭,千百年来,都是最吸睛的文人逸事,大家以此为题,绘画、书写,不亦乐乎。而我,却为辩才之死感到疼痛。因为今天我们常见的骗局,多是利用人之贪念设局,而辩才不贪,是因为慈悲和善良才入了彀。所以,我觉得,萧翼虽得到了《兰亭序》,获得了皇帝欢心和自己想要的官位,却辜负践踏了世间最宝贵的慈悲与善良,让人如鲠在喉,理当受谴责。
萧翼,欠辩才一声歉!欠历史一声歉!
Hash:029707a224cd21a382b227d6319843bf8900ac81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