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矿务铁路学堂看到了对他影响很大的书籍是什么?

导读:鲁迅在矿务铁路学堂看到了对他影响很大的书籍是什么? 鲁迅在矿路学堂第二年学堂遇到什么风波原因是什么?

据鲁迅的同学张协和回忆,矿路学堂“入学考试分初试及复试两场,都只是做文章,初试的题目我已忘却,复试的题目是《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论》。我和鲁迅就是经过这样的考试而入学的。”(张协和:《忆鲁迅在南京矿路学堂》)

和陆师学堂一样,矿路学堂也仿照德制。除德文外,还有格致、地学、金石学、算学、地理、历史、绘图和体操等课程。这个学堂聘请了洋教习三人,专门盖了洋教习楼。

鲁迅在矿路学堂学习了三年。矿路学堂上课,主要是抄笔记。教师把整本的书抄在黑板上,让学生抄在笔记上。鲁迅专心致志,抄得既快又好。鲁迅手抄过讲义《几何学》、《开方》、《开方提要》、《八线》与《地质学笔记》等。王冶秋在1942年写的《辛亥革命前的鲁迅先生》一书中说:“他曾手抄汉译赖耶尔的名著《地学浅说》两大册,图解精密,抄摹实在不易。”

据江南陆师学堂章程规定:一等学生方禀请总督发给《执照》,二、三等学生只发给《考单》。鲁迅以一等第三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矿路学堂,才荣获《执照》。其中写道:矿务铁路学堂“选募聪颖子弟,到堂学习矿学、化学、格致、测算、绘图等项,现届三年毕业”。“学生周树人,现年十九岁,身中面白无须,浙江省绍兴府会稽人,今考得一等第三名。”《执照》中开列的矿学等7门功课的成绩都在85分以上。

为鼓励学生用功学习,校方规定,每星期作文一次,凡获得第一名者赏三等银牌一个;每月月考一次,名列第一名者赏三等银牌一个。四个三等银牌可以换一个二等银牌,四个二等银牌可以换一个三等金牌。由于鲁迅勤奋刻苦、锐意新学,因而学业优异,名列前茅。年龄最小的鲁迅是矿路学堂同学中唯一用四个银牌换得一个金牌的人。金牌到手之后,鲁迅总是拿了去换钱买书看,买点心花生米请大家吃。

鲁迅不满足课内的学习,课外常跑到夫子庙状元境(今立新巷)去买书看。有一次,花了500文钱,买了一本严复译述的赫胥黎宣传达尔文进化论的书《天演论》。

鲁迅在南京学堂的日子并不好过,20岁左右仍然“没有余钱制衣服,以至夹裤过冬,棉袍破旧得可怜,两肩部已经没有一点棉絮了”。(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

生长发育期间,由于经常食不果腹、营养不良,有时不得不以辣椒佐米饭进餐,所以体形瘦弱矮小,且落下胃病的顽疾,严重影响了鲁迅一生的身体健康。

鲁迅在矿路学堂第二年学堂遇到什么风波原因是什么?

鲁迅这样“择校”

走异路,逃异地,求新知

讲到鲁迅去南京求学的缘由,自然要引述鲁迅《呐喊・自序》里的那段话:“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仿佛是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这回重读这句话,又看到了本书编选的《江南水师学堂文献史料》《江南路矿学堂文献史料》,就想到鲁迅这一代人之所以能够“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即走上与传统知识分子不同的道路,有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新学堂”的开设。

江南水师学堂遗址

就像周作人所说,“那时前清政府还是用科举取士”,但洋务运动却开辟了另一条路:“顺了办江南制造局的潮流,在南京、杭州等处办了几个特殊的‘书院’,教授格致等所谓‘西学’”,所谓“特殊书院”,就是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中学”,还办了江南水师、陆师学堂这样的“中等专业学校”,因为免费,还给津贴,就给鲁迅这样的既不愿走传统科举之路,又无力交学费的没落、穷苦人家子弟提 了一个新的出路。

收入本书的有关水师、陆师学堂的文献史料,就很有研究价值。比如我注意到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增水师学堂学额折》里提出:“中国创建水师,―制胜之道,首在得人,欲求堪任将领之才,必以学堂为根本。”因此提出“国家整军经武,广储将才”,“力图自强”,必“以学堂”为“根本”,这都是很有眼光与见解的。过去我们因为鲁迅批评水师学堂“乌烟瘴气”,而完全忽视、甚至

Hash:918480fd4521b68fa212b2105e9cfb107973f307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