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古民居附近景点 蔡氏古民居的由来

导读:蔡氏古民居附近景点 蔡氏古民居的由来 1. 蔡氏古民居的由来 2. 蔡氏古民居的介绍 3. 蔡氏古民居建筑特点 4.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建于哪个朝代 5. 蔡氏古民居的由来简介 6. 蔡氏古民居的由来故事 7. 蔡氏古民居因什么得名 8.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图片

1. 蔡氏古民居的由来

综述: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40处。西晋年间~~~安史之乱(280年左右)中原发生五胡乱华,河洛人衣冠南渡,定居于晋江、洛阳江两岸,泉州自此兴起。迄今泉州部分家族的姓氏对应一个或多个郡望堂号,代表了泉州人的古代中原来历。唐、宋、元朝,泉州逐步发展成为世界大港,当地人们普遍信仰宗教,各种宗教的雕像、寺院、教堂林立。古代泉州河洛人民信仰道教,至唐朝时期佛教则更为鼎盛。宋、元时期的泉州,对外贸易发达,因此也有阿拉伯和波斯商人信仰的天主教、景教、伊斯兰教、摩尼教等,故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泉州迄今保留着大量的历史文明,主要的代表有汉族原生态曲艺“南音”、梨园戏、高甲戏、提线木偶、布袋戏等。

泉州民俗

泉州素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泉州,周为七闽地,历年来出土的西周礼乐器和原始壁画,反映了二、三千年前泉州原住民古闽越族人的原始舞蹈风貌。唐朝中期以来,中原人南迁入泉;唐、五代时,不但城郊东湖常有游宴歌舞的记载,南安云台山下还建有常设性歌舞院馆。宋、元时代,泉州成为“市井十洲人”的“富洲”、“乐州”。官府甚至不得不出榜喻民“莫贪浪游,莫看百戏”。明、清时代,泉州地方戏曲、民间歌舞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泉州保留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南音、北管、梨园戏和“提线木偶”。

泉州语言

泉州方言是泉州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泉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泉州方言曾是闽南方言代表。泉州当地的语言是闽南语。

泉州宗教

泉州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泉州的宗教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天主教、印度教(婆罗门教)、基督教、摩尼教(明教)、日本教和拜物教、犹太教等诸多宗教,其宗教传播历史悠久、史迹丰富。唐代初期伊斯兰教传入泉州,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曾在泉州建造了7座清真寺。尚存有一座中国现存最古老、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泉州清净寺;又有一座闻名遐迩的伊斯兰教圣迹-灵山圣墓;还有被誉为国之瑰宝的伊斯兰石刻近300方。景教(古天主教的一个支派)、摩尼教、印度教相继云集泉州。19世纪末叶,基督教、天主教再度传入。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游泉州时感慨“此地古称佛国,满地皆是圣人”这是对泉州宗教最好的诠释。

泉州文物

泉州境内有包括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伊斯兰教博物馆、泉州南建筑博物馆在内的多家博物馆。此外,泉州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20处,分别是安平桥(五里桥)、清净寺、开元寺、郑成功墓、崇武城墙、洛阳桥、泉州天后宫、清源山石造像、九日山摩崖石刻、屈斗宫德化窑遗址、伊斯兰教圣墓、草庵石刻、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泉州府文庙、磁灶窑址、德济门遗址、泉州港古建筑、陈埭丁氏宗祠、安溪文庙、施琅宅、祠和墓。

2. 蔡氏古民居的介绍

联排式骑楼、蚵壳厝、南安蔡氏古民居、石狮永宁古卫城番仔楼、晋江灵源灵水古村落、等

3. 蔡氏古民居建筑特点

南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位于南安官桥漳 里村,是明清时期闽南民居官式大厝的典型代表,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营造技艺属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2008年以“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南安)”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现在正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建于哪个朝代

闽南话里管房子叫“厝”,“大厝”即较大的房子,没有统一的标准尺寸。有名的“大厝”如蔡氏古民居、范志大厝、李光第故居等,尺寸与占地面积不一,但这种“宫殿式”大厝,有三开间、五开间、带护厝、突山庭堂、两边对称,有着严谨精巧的布局构思,巧妙地结合了居住、家庭教育、宗庙祠堂三位一体的生活模式。

现存三开间的古厝,大致占地在600-800平方米,五开间的大致占地1000-1200平方米,若大厝有榉头,榉头通常在120-150平方米左右。

5. 蔡氏古民居的由来简介

入选的“泉州十八景”分别为:双塔凌空(开元寺)、崇武听涛(崇武古城)、洛阳潮声(洛阳桥)、文庙生辉(府文庙)、牛姆探幽(牛姆林)、清水仙景(清水岩)、清源鼎峙(清源山)、西湖烟霞(西湖公园)、深沪海韵(深沪湾)、天后流芳(天后宫)、黄金海岸(黄金海岸)、仙公观日(仙公山)、岱仙飞瀑(岱仙瀑布)、成功丰碑(郑成功史迹)、古厝大观(蔡氏古民居)、安平飞虹(安平桥)、东湖荷香(东湖公园)、清真夕照(清净寺)。

6. 蔡氏古民居的由来故事

福建闽南地区的古厝,是闽南一带人生活的传统民居。闽南的每一处古厝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形式与美感,也是闽南最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这些古厝浓缩了闽南人坚韧,沉稳,豁达开朗的性格。每一处古厝的布局构思都巧妙的结合了当地的生活模式,秉承了闽南人性格中的温良,自省的特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传统的东西慢慢在消失。这些留给我们的伟大财富,如不亲身去感受的话无法体会它们的魅力与价值。

10 百年古厝--漳州石码杨家大厝

漳州市石码的杨家大厝,坐北朝南,三进结构。于清光绪甲辰年(1904年)奠基,1906年落成。总面积约1600多平方米。大厝建造的工匠都是名匠,工艺超群,实用上等建材,宏伟壮观,古香古色,堪称龙海之最。

杨家大厝

9 李功藏故居--池塘湖大厝和番仔楼

池塘湖大厝是印尼爱国华侨李功藏还乡建造的传统的二进屋开间双护厝的皇宫起大厝。位于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南安市关山村。中西合璧的番仔楼,始建于1899年,经过百余年风雨的洗礼,依然散发着特有的魅力。闽南有句俗语“有关山富,没关山厝;有关山厝,没关山富”,是闽南的一颗建筑瑰宝。

番仔楼

8 宏美壮观--小三房古厝

小三房古厝群,位于泉州市泉港区,是保存最为完好的古民居群。由大小不一的9座古大厝组成,占地6700平方米。始建于1786年,是悬山式屋脊,有砖埕,杂石围墙,雍容大方,红梅壮观,最能体现闽南建筑艺术水平。

古厝

7 刘百万厝--土坑古厝群

刘氏古民居位于泉州市泉港区后龙镇土坑村。土坑古厝群,整体规划颇具慧识卓见,这些古厝排列井然有序,分八排排列,每排相距30-50米,大部分坐西北朝东南,通风透气,冬暖夏凉,为闽南建筑的最佳朝向,又便于交通和活动。被评为泉州市“十佳古民居”,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

土坑古厝群

6 恒久所爱--兰琴古厝

位于厦门市的兰琴古厝高堂大瓦,水榭歌台,曲径幽通,是厦门现今保存最完整的闽南风格古建筑。

兰琴古厝

5 红砖建筑典范--三落大 厝

位于漳州市长泰县岩溪镇的这座“皇宫式”的大厝,距今约80年。分左,中,右三落,因此称“三落大厝”.30房八厅七天井,占地4500平方米。这是一座奇特的古厝,也有一个变幻的故事。

三落大厝

4 传统建筑技艺的代表--福兴堂

位于永春县。占地约1443平方米,坐西南朝东北,由正门、门厅、天井、两厢、正厅和左右护屋组成,砖石木混合结构。红砖灰瓦,中间凹陷两端微翘的燕尾脊,精美的雕刻,仿佛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一根根柱石,雕刻着名家题写的联句和家训;一扇扇窗户,嵌着栩栩如生的石浮雕人物。历经70载风风雨雨,福兴堂依旧美轮美奂、熠熠生辉。被誉为“闽南传统建筑技艺的绝唱。

福兴堂

3 老范志大厝

老范志大厝位于泉州市南俊巷东侧,前为九一街,后为桂坛巷。桂坛巷因有一座桂坛宫而得名;另一说法是该巷位于清源书院南畔,在早期的科举时代,中举登科折桂,书院乃举子云集之处,借喻举子登坛折桂之意,故巷取“桂坛”为名。

老范志大厝

2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蔡氏古民居位于南安官桥漳里村,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862年,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单体建筑多为三进或二进五开间的布局。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棂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古民居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及南洋文化和西方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

1 闽南第一村--埭尾古厝群

埭美村位于九龙江南溪下游,为陈姓聚居地,这是漳州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被誉为“闽南第一村”。由276座古厝组成,“开漳圣王”陈元光的第31世后裔陈仕进在此开基立业。其中49座是明清时期的建筑,距今有560年左右的历史。古厝群规划整齐、布局合理、工艺精湛,四周被水围绕,埭尾村古厝群是漳州市目前现有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筑群,可以说是闽南建筑装饰的一个缩影,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是研究闽南地区建筑风格嬗变及村落发展史的重要实例。

埭尾古厝群

7. 蔡氏古民居因什么得名

南安古厝又称大厝 ,作为泉州三邑之一的南安,自古以来便是著名侨乡,衣锦还乡的华侨在故乡留下了兼具闽南传统特色和西式洋楼特点的古厝群。其中最有名气的要数南安蔡氏古民居和位于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观山村的李氏古民居建筑群的李功藏故居池塘湖大厝和番仔楼了。

8. 蔡氏古民居建筑群图片

有南安水头万佳国际酒店,汉庭酒店南安新华街店,泉州中南大酒店

南安

南安市,雅称武荣,为福建省泉州市下辖的县级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晋江中游。全市面积203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41万多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人口以汉族为主,此外有畲、满、回等少数民族。南安为极具实力的县市,其综合竞争力位居福建省县域(含县级市)第3位。

风景名胜

南安名胜众多,拥有一批知名的历史文物和名胜古迹,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郑成功陵墓、九日山摩崖石刻、“天下无桥长此桥”的安 平桥、蔡氏古民居 建筑群闻名遐迩;雪峰寺、凤山寺、灵应寺、五塔岩、天心洞等众多座寺观名胜,构成一道神奇的宗教文化风景线;天柱山、黄巢山、大佰岛等,是生态旅游观光胜地。

截止到2016年12月,南安已有A级景区8家,其中5A级1家,4A级1家,3A级6家。

Hash:a6de6ea3c31b33ce88239872c7d872f7a49a6f8f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