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三国是故事而已,三国是真实存在

导读:为什么有人说三国是故事而已,三国是真实存在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故事情节是与历史不同的? 三国中的故事

三国是故事,也是真实存在的历史。

如果说三国是个故事的话,那应该从罗贯中根据三国故事改编的《三国演义》说起。我想,三国之所以被世人所熟知,很大的功劳应该算到这部小说的头上。 《三国演义》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像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心耿耿的关羽、文武双全的曹操、风流倜傥的周瑜等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然,三国也是真实存在的。

三国是指魏国、蜀国、吴国,三国时期就是指220年曹丕代汉自立为帝开始,至280年西晋灭亡孙吴,统一全国结束。

魏国,是由曹操之子曹丕于220年建立的国家。由于曹操曾受封为魏公、魏王,曹丕继承魏王的称号,于是后以魏作为国号。史称曹魏,与战国的魏国、后来的北魏、东魏、西魏等国家区分开来。魏国的实力在三国中是最强的,统治范围也是最大的。因此,魏国首先将蜀国给灭掉了。尽管魏国后被司马氏建立的西晋取代,西晋也正是依靠魏国强大的国力,灭掉孙吴而统一全国的。

蜀国,是刘备于221年在西南地区建立的政权。由于刘备是西汉刘氏后裔,故他建立的政权称汉,或者是蜀汉。蜀汉的实力在三国中是最弱的,势力范围也是最小的,再加上连年对外用兵,劳民伤财。因此,首先被魏国给灭掉了。

吴国,是孙权于229年在江东建立的政权。孙权曾依附魏国,受封吴王,称帝后就以吴为国号。吴国是三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于280年为西晋所灭。

吴国的灭亡,标志着三国时期彻底终结,迎来西晋的短暂统一。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故事情节是与历史不同的?

“既生瑜,何生亮”,是《三国演义》中周瑜被诸葛亮“三气”之后,奄奄一息之时的忿忿之词。

这一情节把周瑜抹黑成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伪君子,与历史上真实的周瑜风度翩翩、心胸豁达、高瞻远瞩严重不符。“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以讹传讹,更加掩盖了真相。

“草船借箭”再一次把诸葛亮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超能力表现的淋漓尽致。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这一“壮举”并非诸葛亮所为,而是孙权。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把曹操塑造成一代奸雄。因为《三国演义》,很多人记住了曹操的“奸”却忽略了他的“雄”。历史上曹操因听到磨刀声而误杀吕伯奢也无实证。

之所以出现诸多不符,与作者罗贯中尊“刘汉”为正统的思想有直接关系。

那可多了,三国演义三分是实七分是虚,在关羽身上就有不少虚构成份,温酒斩华雄,其实华雄被孙坚所杀,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看地图就能看出是假的,单刀赴会是鲁肃赴约,诸葛亮三气周俞,实事周俞为人开朗大度,不可能被气死。诸葛亮也被神话,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都有夸大和把别人的事安他身上的嫌疑,

三国中的故事

公元219年,刘备进军定军山,曹操率军和刘大战。
但战事不利,想撤退又恐人耻笑,还开创了后来流传很广的二个字“鸡肋”。
杨修听到,耍起了小聪明,叫随军士兵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曹操闻之,大怒:匹夫怎敢乱我军心!于是喝令刀斧手把修斩首了,并将首级挂于辕门之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两军对垒,根据一口令就卖弄小聪明,实在是很菜的!自个知道那意思就行了,别没事尽给自己找事,傻一点,对谁都安全!所以啊,杨修啊,恃才放旷,我行我素,自个把命给送了!

Hash:7f56f88c4e3274660fc305c5770bb3048da35558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