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教子是哪个景点 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导读:孟母教子是哪个景点 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 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 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说明了什么道理 3. 孟母教子主要内容 4. 孟母教子中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5. 孟母是如何教子的 6. 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7. 孟子少时孟母教子方法有什么独特 8. 孟母教子说明什么道理 9. 孟母是怎样教育孟子的

1. 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启示一: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

在《三字经》中有这么几句话:“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记载了孟母教子的故事。

孟子小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仉氏守节没有改嫁。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仉氏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

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仉氏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这就是著名的“孟母三迁教子”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孟子三岁丧父,靠母亲教养长大成人,并成为后世儒家追慕向往的亚圣。后人把孟母与“精忠报国”岳飞的母亲岳母、三国时期徐庶的母亲徐母,列为母亲的典范,号称中国“贤良三母”,而且位居“贤良三母”之首。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她克勤克俭,含辛茹苦,坚守志节,在中国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黎民百姓传颂着她的故事,文人学士为其立传作赞,达官显贵、孟氏后裔为其树碑修祠。

启示二:一个人的成功,必须持之以恒,切忌半途而废。

孟子虽然天性聪颖,但是也有一般孩子的顽皮。到学宫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开始的新鲜劲头过去了,小孩贪玩的本性渐渐显露出来,有时侯逃学,对母亲谎称是找丢失的东西。

有一次,孟子又早早地跑回家了,孟母正在织布,知道他又逃学了。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把织了一半的布全部割断。孟子问: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回答说:“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教育孟子,学习就像织布,靠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废。逃学就如同断机,线断了,布就织不成了,常常逃学,必然学无所成。

通过母亲的断机教育,孟子幡然大悟,从此勤学苦读,发奋努力,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终于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三字经》里说:“子不学,断机杼”。著名的断机教子的故事便出自于此。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一个人的成功,靠的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千万不可半途而废。

孟母20岁生下孟子,丈夫早丧,母子俩相依为命。所以孟母可谓一身兼任“慈母”与“严父”的责任,在养育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倍加艰辛。

或许正因如此,在古时候人们就对孟母是怎么把儿子培养成流芳百世的大儒充满兴趣。“买肉啖子”就是其中广为传播的一个故事。

启示三:父母的言传身教十分重要。

“买肉啖子”的故事是说,孟子小时候,邻舍杀猪,孟子问母亲:“他们家杀猪是要干什么?”孟母顺口回答说:“给你吃肉呀。”她看到儿子欢天喜地跑出去,知道儿子当真了。孟母觉得不能对孩子失信,便毅然从微薄的积蓄中挤出钱来为儿子买肉吃。

孟母不仅重视客观环境对少年孟子的影响,而且十分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启发教育孟子。

“买肉啖子”的故事,讲的就 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言传身教十分重要,父母对孩子的许诺,无论多大的困难,都一定要办到。

孟母对孟子,真是既有身教,又有言教,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把孟子培养成了一代名儒,并树立起孟氏家族的家风。

2. 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说明了什么道理

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讲的是,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有一天因为感到厌烦,便从学堂逃课回了家。这时候的孟母正在家中纺布,见到提前回家的孟子后,一句话都没有对孟子说,便当着孟子的面将纺织用的梭子给弄断了。

非常孝顺的孟子立刻就跪了下来,问母亲为什么要这样做。孟母回答他,学习就如同织布一样,织布是需要从一根线、一根线的开始纺织的,即便即将要完成一匹布,只要中途断掉了,那之前所做的努力也会全功尽弃。学习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如果半途而废,那是永远也无法成才的。听完孟母的一席话,孟子顿时如梦初醒,从此以后便对待学习便十分的认真、勤奋。

3. 孟母教子主要内容

“子不学,断机杼”出自于王应麟《三字经》,全句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句话源于孟母教子的故事。

孟子很早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孟母就把家搬到了离父亲的墓地附近,以自己知道的知识教育孟子。因为周围是墓地,经常有人哭哭叫叫,孟柯也学着那些人,他们走来走去,孟柯也跟着他们。孟母见了,想:“这个居住的地方不是很理想的地方。于是,孟母又一次搬家,搬到集市边上。因为小贩们都想赚钱,拼命招揽生意,孟柯也学着小贩们一样大喊,孟母见了,又想:“这个居住的地方不好。”孟母又一次搬家了,这次,她搬到了学堂,因为经常会有文人来学校作揖拜跪,孟柯就向孟母提出要上学读书,孟母说:“这才是理想的地方。”

孟柯很贪玩,有一次,他逃学回到家中,孟母生气地说:“还没放学,你怎么就回来了?”孟子不敢作声。孟母生气地把织布机上的梭子拆断了。她说:“梭子断了,布就不能织了,学习也一样,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才能获得成功。”孟子听了母亲的话,从此努力读书,成为了一个伟人。

4. 孟母教子中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孟母是一位在教育孩子中注重“言传”和“身教”的智慧母亲,知书达理,要求严格,并且懂得教育方法

5. 孟母是如何教子的

孟母教子是古老的民间故事。主要讲述了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孟母教子”包含有“孟母三迁”、“买肉啖子”、“断机教子”三个小故事。孟母教子也是山东省民间文学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14年11月11日,孟母教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 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死去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

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 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

孟母教子的影响特别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刘向的《列女传》中,首次出现了“孟母”这个专用名词。 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女文学家左芬也作《孟母赞》。

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扩展资料:

孟母三迁,即孟轲(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便出自于此。词语解释信息为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孩子拥有一个真正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现在有时用来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孟母三迁”的“三”字的意思为“多次、屡次”解释,而不是简单的“三次”的意思。本典故中孟子的母亲的确是搬迁了三次,即:居住之所近于墓、近于市、近于屠、学宫之旁。不过作为引申义,“三”还是虚词,泛指多次。“三”字类似的用法如“韦编三绝”等。

参考资料来源:

7. 孟子少时孟母教子方法有什么独特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

母/曰:“欲/啖汝。”

其母/自悔其言,曰;“吾怀娠/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世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8. 孟母教子说明什么道理

孟子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半途而废,要专心致志.这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启发

告诉我们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半途而废,要一气呵成,一鼓作气。

道理: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

9. 孟母是怎样教育孟子的

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经常跟周围的邻居们学些不好的手艺,孟母觉得小孩子树型必须要好的环境,就三次搬家,最后到一个学堂的附近,孟子就每天趴在学堂外墙看老师讲学,慢慢的就成就了后世博学。的择邻而居孟母为了让孩子从小接受好的教育教育

Hash:0af51b6ad4a76f1d24c0f366100da1bd7acd5ab7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