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

导读: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什么?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方式、知识、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被不同社区和群体在适应周围环境和自然的过程中和与其历史的互动中不断地再创造,为他们提供持续的认同感,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五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什么?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对某地区文化传承有重要意义的行为或表现,如民俗、文化、信仰、传统、知识和语言等各种非物质形式的智慧财产。

若是物质形式,则依《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的世界遗产评定准则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各项文化和自然遗产,是教科文组织的另一项不同的计划。

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20世纪下半叶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逐渐成为一个国际性问题。尤其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2003年9月29日至10月17日,教科文组织大会第32届会议在巴黎举行。10月17日会议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这是一项关于非物质遗产保护的重要的国际公约,也为各成员国制定相关国内法提供了国际法依据。公约的宗旨如下:

1、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2、尊重有关群体、团体和个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3、在地方、国家和国际一级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相互鉴赏的重要性的意识;

4、开展国际合作及提供国际援助。

公约规定,在满30个国家申请加入公约后,公约才能生效。2006年1月20日,罗马尼亚成为第30个缔约国。根据公约34款,它于3个月后生效。6月29日,与会的45个缔约国经投票选举产生了由18个国家组成的首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

根据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5个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非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在2005年订定《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正式发布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十大类: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以及民俗。此名录每两年更年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县、市、省三级名录逐级申报、评审。

Hash:80d26901437e3f0cbf5de0e5034bc38a979c8fbf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