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镇周边旅游 三郎镇有什么好耍的地方

导读:三郎镇周边旅游 三郎镇有什么好耍的地方 1. 三郎镇有什么好耍的地方 2. 三郎镇有什么好耍的地方吗 3. 三郎镇好玩吗 4. 三郎镇有哪些景点 5. 三郎古镇好玩吗 6. 三郎镇有什么好耍的地方推荐一下 7. 三朗镇有什么好玩的 8. 三郎镇有什么好吃的

1. 三郎镇有什么好耍的地方

现在好,暑天更好,九龙沟在三郎镇(原和平乡)。鸡冠山在文井江镇(苟家乡)。

2. 三郎镇有什么好耍的地方吗

1、青白江凤凰湖

青白江凤凰湖每年都会举办大型的樱花节,园区内种植了大批的樱花树,待到樱花烂漫之时,便是凤凰湖最美之日。

  青白江凤凰湖一期800亩核心区域功能齐全的大型景观,具有300亩的主题生态湖泊,波光粼粼白鹭齐飞,有目前国内喷射高度最高(160米)、水幕面积最大(1200平方米)、最为清晰的水幕音乐激光喷泉;有融合世界各国地方特色的经典建筑:仿悉尼建筑、荷兰风情餐厅、哥特式建筑、英式风情园、日本庭院式温泉、酒吧、茶吧、餐厅、占地40余亩的樱花市民广场栽种了将近2万棵樱花树、樱花大道、中国山水园林景观、川西民俗风景区等等。

2、崇州三郎镇樱花基地

  崇州万亩樱花基地位于被网友誉为“中国最美乡村公路”的崇州重庆路上,主要分布在三郎镇茶园村、三台村和凤鸣村黄泥沟一带,海拔高度在680-1200米之间,总面积近15000亩,是全国最大的观赏樱花种植基地,品种主要有日本晚樱、日本早樱等20余种,颜色主要有大红、粉红、纯白和金黄等十余种。由于三郎镇的樱花品种多样,各个品种的盛花期不同,就形成了这里樱花渐次盛开的景象,整个赏花期可持续40-50天。

人间四月芳菲尽,三郎樱花始盛开,三郎樱花的花期是在四月份。

  三郎镇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陆续引进日本樱花种植,特别是震后这两年,以三郎镇茶园村为核心区的樱花种植面积爆炸式增长,现已达到5000余亩,据杨德明介绍,三郎镇在不经意间已经成为全省最大的规模樱花种植基地。

3. 三郎镇好玩吗

三郎古镇是九龙沟境内,有两处著名的人文景观九龙寺和大明寺。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九龙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因受益于三郎之功和九龙灵气而名。寺内殿堂保存完好,泥塑金身,规模宏大。殿前寺外有一高3丈3尺的石灯杆卓然屹立,上刻“皇清咸丰九年孟夏月吉旦”字样。基座为水涌金山寺片断及灵龟之类的浮雕,栩栩如生,清晰如初,实为难得的石雕艺术珍品。大明寺位于三朗镇辖境南端的化成山中,始建于隋代大业初年(605年),清康熙九年(1670)重建。寺内有千岁双楠,明清鼎磬等文物。陆游任蜀州通判时常游于此,写有《化成院》一诗,其诗句“孤塔插空起,双楠当夏寒”使大明寺声名远播。寺内部分殿宇及经楼、池桥、雕栏保存完好,清代6幅壁画及乾隆年间所铸一钟一鼎磐尚存,周围有森林面积200多亩,苍松亭亭、古柏森森。

4. 三郎镇有哪些景点

一、 屹立在 西南部,位于 西南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为中外著名的旅游圣地。 古木参天,流泉飞瀑,风景独秀,气候凉爽,环境幽静,景色宜人,年均气温9度左右,盛夏季节也不过20度,是避暑休闲胜地。

二、 位于 西南20公里处,方圆100余千米,高峰海拔1800多米,为 脉的分支,北接 ,连峰北绝,山林青翠,景色青幽,素有“幽甲天下”的美誉。

它层峦叠嶂,峰峰竟秀, 莽莽,四季葱茏,青翠欲滴,状如城廓,故名青城。 属于亚热带温湿 区,年平均气温15度左右,素有“ ”、“ ”之称。特别是 ,风景秀丽,是夏季纳凉的好去处。

三、 跨越宜宾市长宁、江安两县,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海拔600-1000米,是以竹景为主要特色,兼有 的 。中心景区7万多亩,楠竹遍布大小28座山峦,500多个山丘,竹林成片,茂密苍翠,郁郁葱葱 涛声阵阵。登高眺望,烟波浩渺,犹如绿色的海洋,甚为壮观,为国内外罕见。

竹海平均 在600米至1000米左右,气温最低不低于摄氏零度,最高不超过摄氏三十度,年均气温17度,东暖夏凉,十分宜人,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四、 景区集 雪原、高山气象、险峰怪石、奇花异树、珍禽稀兽、激流飞瀑等景观于一体,是 。夏日西岭,不超过22℃的自然气候,多姿多..

.一、 屹立在 西南部,位于 西南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为中外著名的旅游圣地。 古木参天,流泉飞瀑,风景独秀,气候凉爽,环境幽静,景色宜人,年均气温9度左右,盛夏季节也不过20度,是避暑休闲胜地。 二、 位于 西南20公里处,方圆100余千米,高峰海拔1800多米,为 脉的分支,北接 ,连峰北绝,山林青翠,景色青幽,素有“幽甲天下”的美誉。

它层峦叠嶂,峰峰竟秀, 莽莽,四季葱茏,青翠欲滴,状如城廓,故名青城。 属于亚热带温湿 区,年平均气温15度左右,素有“ ”、“ ”之称。特别是 ,风景秀丽,是夏季纳凉的好去处。

三、 跨越宜宾市长宁、江安两县,景区面积120平方公里,海拔600-1000米,是以竹景为主要特色,兼有 的 。中心景区7万多亩,楠竹遍布大小28座山峦,500多个山丘,竹林成片,茂密苍翠,郁郁葱葱,涛声阵阵。登高眺望,烟波浩渺,犹如绿色的海洋,甚为壮观,为国内外罕见。

竹海平均 在600米至1000米左右,气温最低不低于摄氏零度,最高不超过摄氏三十度,年均气温17度,东暖夏凉,十分宜人,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四、 景区集 雪原、高山气象、险峰怪石、奇花异树、珍禽稀兽、激流飞瀑等景观于一体,是 。夏日西岭,不超过22℃的自然气候,多姿多彩的草上运动项目,早以“天然大冰箱”、“森林氧吧”而闻名。夏季在您体验10-25度的凉爽的同时, 还开展了丰富的草地时尚休闲运功,诸如 、草地滑车、草地情侣自行车、草地单板滑车、野战游戏、草地越野车、滑旱冰、高山滑道、 、飞天蹦极球、卡丁车、滑翔伞等项目。 五、 山势西高东低,呈 多级 ,主峰玉霄峰拔地1800多米,状若冲天高台,由于长期的流水切割和风化剥蚀,大自然的神力在这块罕见的 山地上雕琢了“九十里长河八百川,九千颗怪石两千峰”的 。相传大禹率众治水,在此登高祭天, 由此得名。此山地貌奇特,植被良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水、林、石洞、气象景观、人文古迹,集佳境之大成,融自然为一体,构成独具一格的 。古今游人一致赞誉: 山奇、石怪、水美、林幽、云媚、风光神奇。 夏日的天台山,平均气温为20度,峰峦苍翠欲滴,幽谷浓郁覆盖,飞瀑流泉构成一片水的世界,是一个理想的避暑胜地。 六、 位于雅安市北8千米,景区为两条峡谷,左峡长7千米,右峡长6千米,呈V字型。植被、峡景和瀑布是 景区的鲜明特色。峡内林木葱茏、苍翠欲滴、峰峦叠嶂,在此可领略到险、奇、秀、幽之原始风貌。主要景点有黄龙峡、天仙桥、天然盆景、千层岩瀑布、 瀑布、女娲池、滴水栈道等60多处。 景色秀美,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5度左右,一月平均气温5度左右,七月平均气温23度左右。即使游人再多也能让你感受到清凉的感觉,是 、避暑纳凉的绝佳之地。 七、 由 、 和 三个景区组成。 山青水碧水,由海汇桥、大龙潭、小龙潭、银苍峡、百丈瀑布、落虹瀑布、珍珠帘瀑布等景点组成。她那神秘的峡谷,奇险的栈道,银色的瀑布,绚丽的彩虹,碧绿的潭水古朴的 ……被人们赞誉为“ 谷 ,千座奇峰染林岚;薄雾轻抹烟云 ,瀑布飞泉落深渊”。银厂沟的 在2000米左右,气温比成都低4度左右,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4度。 夏季平均气温仅有21度,森林植被繁茂,山溪瀑布星罗棋布,当地人称真正的“天然大氧吧”。它是成都近郊最具吸引力的夏令营、休闲避暑和度假会晤的胜地之一。 因“九沟九槽九条龙”的传奇神话而得名。沟内水景、石景与峰景相连,青草、绿树与山花比美,龙门、龙涎与龙门聚瀑争辉,让人身临其境倍感大自然的神秘与恩赐。在 ,你可以一边清凉消夏,一边听取当地居民娓娓道来的神奇故事,三郎镇、 庙、九龙寺,唐经谷,双龙吐珠,天龙赐福,处处有景点,景景有典故。 七、广安 整个景区面积20平方公里,以苍翠茂密的山林为环境基调,以秀丽的 石林、 为典型的景观代表,集 怪石、佛教文化、天坑 、茂林修竹、 游击队遗迹于一体,自然风光与 交相辉映,其景观特点可集中概括为“峰奇、石怪、山绿、谷幽”,并呈现出“春绿、夏荫、秋红、冬白”的四季变化。 八、喇叭河 总面积234.34平方公里。生态环境良好,植被分布带谱完整,动植物种属丰富,珍稀保护品种众多.喇叭河夏天气侯很凉爽,绿树成阴,峡谷中有大大小小瀑布近十条,碧绿的海子五个,峡谷中,充沛的水源形成了许多悬泉飞瀑。景区内早晚温度只有10多度,白天21度左右,令人一进入景区就感觉凉风习习,炎热一扫而空。

5. 三郎古镇好玩吗

1、街子古镇

四川省成都市崇州的街子镇,在凤栖山下,与青城后山连接。它既得山灵水秀之惠,又有以唐代古刹光严禅院为中心的32座寺庙等古迹。

2、九龙沟

九龙沟山水风景区位于崇州市三郎镇,距成都市区76千米。群山海拔在700米到3868米之间。九龙沟有“人间龙宫”之誉,因龙门山褶皱断裂带而形成独特的水、石、峰等景观。

3、鸡冠山

鸡冠山森林公园距西畴县城40余公里,地处南亚热带北部边缘。景区内遍布,有华山松林、杉树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雄伟山姿景观等10余处景点。

4、元通古镇

清末民初,元通号称"小成都"。湖广、江西等省的商人也到此经商并建造会馆,精明的元通人在江边筑起了场镇。

5、白塔湖

白塔湖因景区内有三面环山之湖,湖旁山巅有一座白塔雄姿挺拔,如柱擎天,倒映湖中,把这里的湖光山色妆点得充满诗情画意,故名“白塔湖”。

6、光严禅院

又名“古寺”,距离成都63km,海拔1,100m。古寺始建于晋代,晋文帝赐青城36庵,古寺为其中规模最大一寺,原名常乐庵,隋文帝赐光大严明匾。唐代善思和尚改名常乐寺。明代改为光严禅院,永乐年间,光严禅院已具上、下古寺的规模,僧、徒众达一千多人…

7、怀远古镇

怀远古镇建筑多为清代和民国年间建造,保持着四门四大街的格局,建筑绝大部分都按《清代工部》法则建筑的多为穿木结构,颇具特色。

6. 三郎镇有什么好耍的地方推荐一下

1、街子古镇四川省成都市崇州的街子镇,在凤栖山下,与青城后山连接。它既得山灵水秀之惠,又有以唐代古刹光严禅院为中心的32座寺庙等古迹。

2、九龙沟九龙沟山水风景区位于崇州市三郎镇,距成都市区76千米。群山海拔在700米到3868米之间。九龙沟有“人间龙宫”之誉,因龙门山褶皱断裂带而形成独特的水、石、峰等景观。

3、鸡冠山鸡冠山森林公园距西畴县城40余公里,地处南亚热带北部边缘。景区内遍布,有华山松林、杉树林、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雄伟山姿景观等10余处景点。

4、元通古镇清末民初,元通号称" 成都"。湖广、江西等省的商人也到此经商并建造会馆,精明的元通人在江边筑起了场镇。

5、白塔湖白塔湖因景区内有三面环山之湖,湖旁山巅有一座白塔雄姿挺拔,如柱擎天,倒映湖中,把这里的湖光山色妆点得充满诗情画意,故名“白塔湖”。

6、光严禅院又名“古寺”,距离成都63km,海拔1,100m。古寺始建于晋代,晋文帝赐青城36庵,古寺为其中规模最大一寺,原名常乐庵,隋文帝赐光大严明匾。唐代善思和尚改名常乐寺。明代改为光严禅院,永乐年间,光严禅院已具上、下古寺的规模,僧、徒众达一千多人…7、怀远古镇怀远古镇建筑多为清代和民国年间建造,保持着四门四大街的格局,建筑绝大部分都按《清代工部》法则建筑的多为穿木结构,颇具特色。

7. 三朗镇有什么好玩的

崇州市十大旅游景点

1.街子古镇 AAAA

  街子镇有一千多年的建置历史,为青城山古镇,著名古县城之一,后蜀广政十六年(公元953年)设永康县,隶属蜀州(治所在今街子场镇),它集中反映了四川省西南山坝结合部独特的自然风光,具有深厚的优秀文化积淀;其物产曾经影响过全国的政治、军事。

2.元通古镇 AAAA

  元通镇地处川西平原,是崇州市四大镇之一,是我国有名的“铸管之乡”。自古以来民间就有“元通国”之说,由此可见它的政治、经济地位。它有1600多年的历史。元通镇距市城11公里,总面积23.12平方公里,全镇辖11个行政村,三个居委会,总人口22000人。

3.崇州鸡冠山 AAAA

  鸡冠山天然公园位于成都平原西部边缘,四川省崇州市西北隅,东与崇州市苟家乡岩峰村老棚子接壤,南与大邑县毗邻,西连海拔5364米的苗基岭雪山,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接壤,背靠终年积雪不化的“四姑娘”山。

4.怀远古镇 AAAA

  1600年历史的古镇,几乎家家都是编织的能工巧匠。景点介绍怀远古镇历史有1600年了,古镇不大,占地仅一平方公里。古镇建筑多为清代和民国年间建造,同时保持着四门四大街的格局,现存街道30余条。建筑绝大部分都按《清代工部》法则建筑的多为穿木结构。

5.罨画池 AAA

  罨画池是四川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崇州,素有川西名园之称。罨画,意为彩色的画。此园始建于唐代,成胜景于宋代,其景色以梅花和菱花烟柳为胜。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蜀州任官时,留下不少吟咏罨画池美景的诗篇。公园占地近50亩,其中池面22亩。

6.金盆地酒文化博览园 AAA

  金盆地酒文化博览园位于崇州市金盆地大道,占地面积9000余平方米,整体采用明清古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是四川金盆地集团打造的一座以四川白酒文化为主的博物馆,馆内设有醉忆川酒、美酒之源、酿酒之技、赋酒之篇、容酒之器、祭酒之仪、品酒之艺、敬酒之礼、川酒金花、等等。

7.崇州市博物馆 AA

  崇州市博物馆位于崇阳街道大东街306号,是一座综合性博物馆。依托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杨遇-保府进行展示陈列,其建筑面积1399平方米,展厅面积720平方米,是成都市各区(市)县中唯一建在清代高官府邸中的公益性博物馆。

8.紫竹遗址

  紫竹遗址,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之一,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燎原乡紫竹村,年代距今约43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城址群之一,是宝墩文化的“中心聚落遗址”,堪称“长江上游近5000年文明史的象征”,被誉为“1996年十大考古发现”。

9.光严禅院

  光严禅院又名“古寺”,位于四川崇州 子镇的凤栖山,古寺始建于晋代,该寺历朝曾有几次大的损毁,亦多次重修,因年久寺古,后人俗称古寺,天长日久,俗称变正称,光严禅院之名反而很少被人们提起了。光严禅院隐座于一片古森林中,四周是近千亩成片的参天古柏、古楠、古杉、古银杏等。

10.三郎古镇

  三郎镇是九龙沟风景区的门户,也是李冰治水遗迹纪念地。按清朝《统志》中的记载,李冰治水时让他的三个儿子各自把守一个水利工程:“难口为大郎,灌口为二郎,栅口为三郎。二郎历代皆膺封赠,三郎则罕知者。”这里所说的栅口,即崇州大栅镇,也即今三郎镇一带地方。

8. 三郎镇有什么好吃的

虽然说起“吃饭”这事儿,现代人早已习惯了“每天吃三顿”。但放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上,“一日三餐”却曾是大多数古人的奢求。

比如在两千多年前,那个公认“人给家足”的中国古代著名盛世“文景之治”里,西汉名臣晁错就在其名作《论贵粟疏》里发出疾呼“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保证老百姓“一天吃上两顿饭”,放在西汉“盛世”里,都是个十分不容易的治国目标。

而三千年前的甲骨文更告诉我们:殷商时代的中国人,把一天分成了八个时段。其中有“大食”和“小食”,也就是在上午和下午各吃一顿。发展到战国时期,“上午这顿”常被称为“朝食”,也叫“饔食”,这是古人当时每天最重要,也吃得最好的一顿。比如春秋年间的齐晋“鞌之战”,齐顷公开打前就放话“余姑翦灭此而朝食”,虽然接着就被揍得稀里哗啦。但这“打完就好好吃一顿”的强烈愿望,也彰显“朝食”的丰盛与重要。

相比之下,“下午这顿”就相对简单了些,通常叫做“餔食”,又叫“飧食”,常是“朝食”吃剩下的,基本就是凑合一顿。现代人习惯了的“一日三餐”生活,对于两千年前的中国老百姓,那真是相当遥远。

当然,对于两千多年前的贵族阶层来说,“一日三餐”却是真不远。比如以《周礼》的记载“王齐日三举”,也就是周天子一天要吃三顿饭。以唐朝人贾公彦的观点,当时的周天子“一日食有三时,同食一举”。也就是周天子每天“后面两顿饭”,吃的都是“朝食”的剩饭,却实实在在“一日三餐”。《左传》《战国策》里的贵族们,每天也多了“日中之食”,权贵门下的“门客”们也是“日三食”。有钱有地位,就能“多吃一顿”。

至于帝王们,那自然吃的“次数”更多。汉朝年间起,中国历代皇帝就有了“四食”的传统,分为“旦食”“昼食”“夕食”“暮食”,早晨中午下午晚上各一顿。“吃几顿”这事儿,就是身份象征。

而从唐宋年间起,“一日三餐”的范围,也终于渐渐扩大。比如在唐朝时,那些留下脍炙人口诗篇的诗人们,也大多过起了“一日三餐”的生活。就连一生“苦吟”的贾岛,也能“林下中餐后,天涯欲去时”。贾岛所说的“中餐”,在唐朝又被称为“昼食”,也是唐代士大夫阶层们每天“吃得最好”的一顿。

到了城市经济空前发达的宋朝,汴京等“一线城市”里,正店七十二家,脚店上万家,各种小吃琳琅满目,夜市里的夜宵也热热闹闹,还出现了被称为“宣索”的“外卖服务”,想吃了就“点外卖”。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宋朝人来说,“一日三餐”当然也就更流行。

但对于人口更多的农民们来说,这事儿就是两样了:生活在“仁宗盛世”年间的司马光,就哀叹当时的农民“所食者糠籺而不足”。以宋代学者陈淳的说法,宋朝农民何止是吃得差?顿数也少。哪怕在富裕的南方,“ 不能有三餐之饱”是常事儿,许多地方的农民一天吃一顿饭,还有人每天劳动到黄昏,居然都吃不上一顿。“一日三餐”对于他们,依然很远。

发展到明清时期,“一日三餐”的范围,终于开始扩大了。小说《三言二拍》里的明朝市民生活里,“一日三餐”已十分常见,还有“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的咏叹。明代画家文征明每天的伙食,早晨吃现吃现做的点心,中午还能喝上酒,晚饭吃面饭。这样的“餐饮水平”,也被当时的明朝人称为“素俭”。而在当时的江南地区,就算是城市的工匠佣人,每天都是三顿饭。

当然,要论吃什么,不同的阶层,“讲究”也不同。且不说帝王家的饮食,那些号称“清流”的士大夫们,有时一顿饭就“水陆已过百品”。传教士利玛窦笔下的明朝“清流”们,一天何止要吃三顿?深夜里更要有“加餐”。每次宴会都无比豪华,桌子上堆满各种美食,“简直会使人觉得在修建一座小型的城堡”。各位大明“清流”们围着“城堡”大快朵颐,往往要吃一个通宵。这类“加餐”的费用,基本“全部由公家支付”。

看过这震撼的“士大夫加餐”,就能知道这“饭桌如城堡”的大明,到底是咋亡的了。

当然,放在寻常百姓家,吃的自然不同。比如明代中期,浙江地区的自耕农家庭,每天早晚都是喝粥,中午这顿才能吃上米饭,下饭往往是水产品。每年也就是端阳节时,才能“喝酒赛乐”。这今天看上去寒酸的一日三餐,却已是古代生活的一大步。

而从明朝中后期起,东南百姓的一日三餐,也丰富了很多。以《沈氏农书》记载,江南地区的佃农们,都能“春冬一日荤,两日素,夏秋一日荤,三日素”。不但能吃上一日三餐,隔些天还能吃上些荤菜。而以《乱离见闻录》记载:万历年间的广东沿海城镇,一斗米才要20钱,一斤肉才六七文钱,生活“百般平易”。这样的“一日三餐”,自然也更好些。

如此进步,其实也有赖于明清年间,中国农业生产的大踏步前进。明清年间的农业亩产量,比宋代提高了百分之四十八左右,而且“二年三熟轮作制”日益普及,小麦水稻推广南北,中国的耕地面积也达到了八百万顷以上。特别是在“百般平易”的广东地区,仅在明朝年间就兴建了一千六百多处水利工程,翻车水车等农具大量应有,亩产三四石都成为常事。强大生产力,正如当时利玛窦的感慨:“产量远超过西班牙”“远比欧洲富裕得多”。

也正是随着从明至清,一场场“农业革命”,当时中国人的粮食占有量也大幅度增加:以学者郭松义的推算,从明朝中期至清朝乾隆年间,抛开战乱年代,“和平年月”里的每个中国粮农,可以向社会提供400市斤以上的粮食。这个数据有多了不起?比比清末就知道:清末一个粮农,平均每年提供的粮食数量,不过50市斤。

那老百姓“多吃一顿”的景象,就是农业经济发展的缩影。

不过即使如此,哪怕明清年间,在中国大多数地方,“一日三餐”对于农民来说,依然是个难事:明代时的北方农村,依然对每日两餐“习以为常”。清代哪怕是毗邻京城的直隶地区,农村里“中人日仅两食”,也就是中等家庭的农户,每天也是两顿饭。而且“良夕佳节七八口之家割肉不过一二斤”,想吃好点,都是如此难。甚至一直到了民国年间,以《冯玉祥日记》记载,河南农户依然还是每天两顿,“一顿稀饭,一顿干饭,均是小米。”

这“吃几顿”的问题,除了见证了历代农业的发展,更缩影了历代平民百姓的不易。“多吃一顿”甚至“吃好一点”,都 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看懂这句话,也就能深味一句古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参考资料:辛羽《一日三餐始于何时?》、倪方六《中国人“一日三餐”的由来》、张显清《明朝后期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徐浩《清代华北农民生活消费的考察》、胡新生《谈古代生活中的“一日三餐”》、 蒋祖缘《明代广东农业的飞跃发展》、长安街读书会《明清时期家庭的食物消费》、杜车别《明冤》、讲历史的王老师《古代人的日常生活》、陈宝良《明代社会生活史》、赵家三郎《微历史:宋朝人》、李开周《宋朝的日常生活》、商传《走进晚明》、李根蟠 《中国古代农业》

Hash:beeba378db4eb2268b2f70223b7fa8ae6bc86204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