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慈禧的评价是什么?

又能怎样正确认识 ? 就是时代造就出的一个万恶女人 ! 开始是命好,生了儿子当了妃。后来在每次的争斗中借助力量取得胜利,手腕越来越高,心思越来越狠,最终达到权力的巅峰,成为了一个中国历史上的罪魁祸首。

历史上的慈禧太后到底应该被如何评价呢?现在多数声音是将其视为:因贪权揽政而误国误民的专制、守旧之人。

这个观点是无可争议的!个人见解以为慈禧太后虽然也算是一位政治家,但却并不成功。而且正是因她的因循守旧,消极应对改革,才使得在她执政的近50年里,清朝没能及时消除弊政、变法维新,以便赶上世界先进国家。

这一点固然是因为她受到了认知水平的限制,因而思想观念保守、僵化,没能及时理解西洋列强国家先进在哪里,为什么会那样先进所导致的。也同她的贪恋权柄,唯恐大权旁落有关!可即便是这样,她也没法逃避因为没有妥善应对此“三千年所未有之大变局”,而应该受到的指责。对于执掌泱泱大国的政治家来说:权力越大,责任越重!谁掌握大权,谁就得承担执政不力的后果。

慈禧太后在执政上主要有几大过失,列举如下:

①因循守旧,消极应对世界潮流——当西方列强使用炮舰政策,打开中国国门,并逐渐加深了对中国人民的剥削与压迫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没有深刻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没有及时学习世界先进国家的长处。从而改良清朝的弊政,使国家能够走向正确的发展道路。

她只看到了西洋“器”之锐利,只想引进西洋的机器与技术,希望能够“师夷之长技以求富、求强”。从而造成了“洋务运动”只能是不触及腐朽的封建专制体制的情况下,去作局部改良。致使改良因无正确的指导,终因后劲不足而夭折——尽管是因甲午海战之败,才导致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但那只是果,而不是因!

②甲午战争失败之后,国內舆论一片哗然!许多人都已经认识到了清朝若无大的改革,必将难逃被历史淘汰的命运。因此“维新变法”以图强的呼声日渐高涨,试图“以日为师、立宪维新”的潮流己经形成。在“公车上书”之后,连光绪皇帝都已经意识到了:如果再坚持所谓的“祖宗之法不可变”,则大清必会因内外交困而丢掉江山。

为此光绪皇帝,便大力倡导维新变法已图自救——尽管维新派们的某些主张,与可行性还有很大的差距。有些变法内容也很不切实际,而且变法的方式也有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的缺陷。但是却并非不可消除和弥补的,如果能假以时日的话,维新变法也未必就不能达成政治改良之目的。

但是维新变法却由于触及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而受到了她们的抵触和扼杀!其结果是众所周知的——戊戌变法昙花一现,不过百日即遭扼杀。维新变法的尝试失败了,清朝也失去了自救图存的机会。最终在十余年后,以政权倾覆而告终!

③在1900年,慈禧太后不顾清朝所处的不利环境,竟贸然向几乎所有列强宣战。结果导致以大败而收场!八国联军的更进一步入侵,更是加重了中国所面临的各种危机。

此次战败的后果,不仅是赔付给列强九亿多两白银,而且还使列强的势力更进一步深入到了中国。而且沙俄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犯,日本势力也逐渐渗入了东北。结果是数年之后的东北,成了日俄的演兵场,东北的百姓深受其害,而清政府却只能“中立”!

尽管国家危机己经如此深重,但是慈禧太后却依然不愿意去做触动封建特权的改革。仍然是在以拖延来应对“行宪政、开国会、 民意”的改革呼声——她将所谓“预备立宪”的期限一再延长,以便继续维持自己的专权!这完全是不顾国家危局,而只顾个人私利的做法。是一种“我死之后,哪管它洪水滔天”式的自私表现!

综上:慈禧太后执政了近50年,但是却因为她的顽固保守,贪恋权力。而没能及时“领导”清朝走向一条改良自强的正确道路,反倒由于她的专制而阻挠了改良的尝试。因此她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Hash:f59c53cfcdef850f3ed830690f983ecc91fc3054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