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景点旅游短片 旅游景点纪录片

导读:热门景点旅游短片 旅游景点纪录片 1. 旅游景点纪录片 2. 关于景点的纪录片 3. 纪录片 旅游 4. 旅游景点纪录片大全 5. 旅游景点纪录片的受众定位 6. 关于旅游景点的纪录片 7. 旅游风景纪录片 8. 旅游景点纪录片背景音乐 9. 旅游景点纪录片英文 10. 旅游景点纪录片有哪些

1. 旅游景点纪录片

湖南在中国的南边,他的风景区有很多,集中许张家界最有名。还有凤凰古城、湘西矮寨大桥、茶陵云阳山和古城墙、炎帝陵区、岳阳洞庭湖等等。尤其是红色旅游 他有毛泽东故居韶山、中国第一个工农兵政府(茶陵)、红军村、等等好多红色胜地,值得大家去游玩。


2. 关于景点的纪录片

2014年12月7日,中央电视台《行走天下》摄制组来到熹园景区,顺利完成了《行走天下》婺源站的最后一次拍摄,也圆满结束了此次的婺源行。

《行走天下》是中国第一部全面梳理中国旅游文化的大型纪实系列纪录片,旨在弘扬中华旅游文化,为观众献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展现中国五千年旅游文明风貌的“足尖上的中国”。

1、河西走廊

2、如果国宝会说话

3、舌尖上的中国

4、极地

5、美丽中国

6、玄奘之路

7、航拍中国

8、我在故宫修文物

9、书简阅中国

10、蔚蓝之境


3. 纪录片 旅游

你好!央视的《远方的家》系列节目(包括《边疆行》《沿海行》《北纬30°·中国行》《百山百川行》《江河万里行》《暑假去游学》《长城内外》《一带一路》)


4. 旅游景点纪录片大全

《大陆寻奇》是台湾地区录制的一档以祖国大陆各地有特色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为主要内容的电视专题纪录片。该节目于1990年8月11日开播,是中国电视公司(中视)最长寿的社教节目。

该节目足迹遍及大陆各地区,历年来,经过许多学者、专家的指导,制作群逐渐成熟,即开始规划大系列制作,以趣味性的包装,把历史、地理、文化的知识,系统地介绍给观众。首播频道为中视无线台,另外中视综艺台、中天综合台、八大第一台皆有重播。


5. 旅游景点纪录片的受众定位

在电视理论研究中,所谓“专题片”与“纪录片”之争由来已久,可说是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理论话题。关于二者之间的异同探讨,学术界已出现了多种观点;当然,还有的人认为二者是完全一致的,在国外没有分开的说法,“专题片”之说只是中国独产的一个“怪胎”。

专题片与纪录片,二者在审美特质或形态上是有所不同的。换句话说,二者在具体的创作实践过程中所遵循的美学指导思想是有区别的。

专题片的审美形态,在我们看来,它在创作中所遵循的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美学创作原则,即:专题片是对特定的理念作“形象”的表达。“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的一个著名的美学观点或定义。“理念”是美的内容,“感性显现”是美的表现,是理念要表现为或客观化为感性事物的外形,直接呈现于意识,诉诸人感官和心灵的形象。美和艺术作为它们的统一,意味着内容与形式、理性与感性以及主观与客观等等的统一。所以,美的理念有别于逻辑理念,是一种可以外化为现实的具体形象并且能与这种形象融合为统一体的理念。美是在美的理念显现为感性形象过程中产生的,这一过程就是对象化,它要求实现理性思想与感性形象的统一。

如何把抽象的理念感性化,以一种艺术图像化的方式让受众自然地接受、认同,这是专题片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专题片是将抽象的理念通过画面、声音等感性形式、感性手段呈现出来的,感性形象成为抽象理念的对象化显现。二者统一的过程体现了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审美理念在电视传播具体领域中的适宜性与有效性。一般来说,专题片在拍摄之前都预 先设定好了一个主题概念和大体脉络框架,即是“主题先行”,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拍摄中往往运用“摆拍”手段、剪辑中抓取富有说服力的画面和声音进行不断的意象叠加,所有的感性形式内容统统围绕所要表现的抽象理念对受众进行视觉和心理的冲击,都指向最后所要推导出的结果亦即所要传达的理念。这一过程,恰好契合了黑格尔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蕴涵的要义。特别是与纪录片相较而言,编导匠心对专题片的掌控更多,痕迹更重,所要传达的理念更多的是以论证的形式实现。正如有人所说,专题片作为传播思想的工具,在更多时候像是一种“命题作文”。这样,“主题先行”是必然的,既然确立了中心意旨,即是一种“立论”,那么之后的叙述就应该紧紧围绕“论点”铺排充分的论据,展开有理有据的论证。

“论证”的过程即是其独特的叙述方式。 首先可以确认的是,纪录片不是虚构文学,而是一种“非虚构性”的电视作品。真实是纪录片最根本的特性,是纪录片的灵魂。也可以说,真实本身就是纪录片最高的美学追求。此外,纪录片内蕴的人文关怀精神能增强纪录片的真实感与感染力,从而彰显出纪录片这种审美形式的独特魅力。纪录片源于生活,无论是它的题材、内容,还是所采用的叙事方式、表现手法,都要建基于生活本身。生活本身就是美的,丰富多彩的,罗丹曾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上述意义来看,纪录片的“美”是生活。

专题片的编导往往借助于重复、强调、排比、对比等文学修辞手法来进行对理念的解说,即“说道理”;在画面的处理上,必要的摆拍,“累积式蒙太奇”,将声画“论据”进行意象叠加,隐喻性、象征性的“贴话”镜头等,都可以增强“言说”的表现力与扩张力。在声音的处理上,专题片解说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解说词是专题片“说道理”的主线,往往具有强有力的引导作用。专题片如此这般地将形象化的画面和声音进行艺术编排,推导出所要传达的理念,是将美的内容、目的和意蕴统一起来。这样,对“理念”的表现就是内容的深化和具体化,是对其背后编导思想的诠释和演绎,透显出“我”来。黑格尔强调艺术的理性内容,强调“理性”通过感性渠道的最终显现,在这一点上专题片结合得很好,某种程度上归因于主体的主导和把控作用。

从受众接受与作品的关系来看,专题片是属于理性维度的,其心理诉求在于以“理”服人,即理性诉求。它力图通过一种“意象”的感性叠加,向受众说清楚一个理念、表述一种主体(观)性的看法或结论,实现一种“理念的感性显现”之美。

而作为“再现”性的纪录片,其叙事的基本形态就是“纪实”。纪录片的创作态度是客体性的,整个作品呈现的是一种“无我之境”。纪录片寓论断于叙事,在“发现”和“选择”的影像背后,“我”的主体意识“藏而不露,隐而不发”。从受众接受与作品的关系来看,纪录片是属于感性维度的,心理诉求点在于“以情动人”,通过感性渠道来通达一种具有形上意味的无限延伸的“意境”。

纪录片在声音的处理上更多地运用“同期声”,而且多采用“声画合一”的方式,从而似乎是让生活自行呈现,意义自行彰显。同期声加强画面的真实感,使画面具有可闻性,现场画面为声音提供声源,使声音具有可见性,二者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从而创造现实逼真感。纪录片在声画合一的镜语应用中,抓住了时间和 间上的“现在进行时”(现场画面和同期声),给人以大容量、全方位、多角度的感受,用独特的表现手法揭示出深刻的内容,用“画面思维”形式打破传统的“文字(解说词)思维”方式,并能展现丰富多彩的真实生活和真实人物的内心世界,充分体现“美”就是“生活”,自然而然地强化烘托与渲染的效果。如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纪录片《望长城》就打破了“声画对位”的专题片式的制作传统,其中长镜头、同期声、声画合一的成功运用,造成的现场感展现出电视语言的独特魅力,对于当代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影响是革命性的。


6. 关于旅游景点的纪录片

《城市24小时》

以往的纪录片,大多是以一个城市的名胜古迹或者其他知名的旅游资源为切入点,进行讲解与展示阐述。这是纪录片进入中国之后,初期阶段常常使用的纪录风格,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地介绍这些“静”物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

这时候,另一种以人为本的纪录片诞生了。这种纪录片主要介绍的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之中,某个知名人士或者对社会有重大的贡献者为主线而描述的影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产纪录片制作的人文水准与思想档次。

但这还是赶不上中国人日益精进的审美,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纪录片铁粉。看腻了雄伟的名胜和大人物的故事,反而更想知道那些升斗小民的日常生活。因为他们是展现一个城市精神状态的绝佳载体,不仅是这个城市的见证者,还是这个城市的天然建设者。透过普通人去观察一座城市潜移默化的气息,才是最精准的。


7. 旅游风景纪录片

摄影纪录类与风光类是摄影的两个不同的题材和方向,都有着很大的爱好群体,摄影纪录类与风光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记录类是一个理性思维和计划后进行拍摄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而风光类这个前期过程不凸出,更多的是对自然美学的追求

二、记录类摄影对绝对时间、空间、天气、环境的要求不高,而风光类摄影对这些因素的要求较高,想把风景风光的特质和美表达出来

三、纪录类与风光类给观看、观赏者带来的感受不一样,记录类偏重于客观存在的事实,想让观赏者得到思想上有所思考,风光类则着重于对自然对天地对生活的环境产生美的感受

四、拍摄风光与记录摄影所使用的器材偏重不一样,风光大部分作品偏重于广度和气势,记录摄影偏重于反映事实,偏重于中长焦的使用和表达


8. 旅游景点纪录片背景音乐

有一个纪录片叫《故宫》,背景音乐称为《故宫三部曲》,很好听,是日本的音乐团体“神思者”做的。


9. 旅游景点纪录片英文

记录片 纪录片

documentary (film)

ASA100-1250的超高感度记录用胶片之通俗。

一切真实记录社会和自然事物的非虚构的电影片或电视片都是纪录片。纪录片英语为documentary,这个词的意思是文献、公文、证书、证件、凭证等。都有不可伪造的意思。国际纪录片电影大师伊文思不止一次地说过,纪录片把现在的事记录下来,就成为将来的历史。纪录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非虚构性,不论是纪录人物,还是自然景观,都是如此。法国《电影辞典》对纪录片是这样定义的:具有文献资料性质的、以文献资料为基础制作的影片称为纪录电影。美国《电影术语汇编》中,纪录片的定义是这样的:“纪录片是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种吸引人、有说服力的主题,它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素材并用剪辑和音响增加作品的感染力”。我国“ 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中关于电视录片的定义是:“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图像和音响素材,真实地表现客观事物以及作者对一事物的认识与评价的纪实性电视片。”记录电影和电视纪录片的真实性,首先表现在它的非虚构性,纪录片所拍摄的必须是真人真事,其次,纪录片创作的基本手法是纪录,而不是扮演。


10. 旅游景点纪录片有哪些

《地球脉动》、《航拍中国》、《家园》、《美丽中国》

下边简单介绍一下:

1、《地球脉动》第一季 2006年 豆瓣9.7分 

《地球脉动》实在太美,可以说这是BBC一部难以超越的经典纪录片。

从赤道到寒带,从南极到北极,从非洲草原到热带雨林,再从荒凉峰顶到深邃大海,难以数计的生物以极其绝美的身姿淋漓精致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该纪录片共11集,每一集的后面都有一个压轴戏,一场动物猎食,一副心旷神怡的美景。

之后,《地球脉动》 第二季在2016年播出,豆瓣上获得超级高的分数9.9分,看过的人都大赞!

2、《航拍中国》第一季 2017年 豆瓣9.2分

今年年初最令人惊艳的纪录片,由中央电视台出品。

《航拍中国》通过全方位的航拍呈现了中国历史人文景观、自然地理风貌及经济社会发展变化。

纪录片总共34集,每集50分钟,覆盖全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看看能否找到你的家乡!

3、《家园》2009年 豆瓣9.2分

导演筹备了15年,历访50多个国家拍成此片。

该纪录片素材长达488小时,拍摄周期为21个月,共动用88,000名员工。

影片以上帝的俯瞰视角向世人展现地球的绝美以及日趋危急的现状。

足矣震惊到所有人!

4、《美丽中国》2008年 豆瓣9.3分

BBC和咱们的CCTV第一次联合摄制的作品。

一共六集,分别为《富饶华南》、《彩云之南》、《青藏高原》、《长城以外》、《龙之疆域》和《喧闹海岸》。 可以说是六个小时的视觉盛宴!



Hash:503d3fa0fb208248bb5c71157e205207d113711c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