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城市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品格,随着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这种文化品格的张力更趋鲜明,更显重要。人们称那些最能彰显该城市文化品格的标志性载体为城市名片、城市品牌。说到底,文化就是城市之魂。而和谐文化就是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的灵魂。创建和谐城市,必须以和谐文化理念来统揽全局;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城市才有长久的生命力。那么,在创建和谐城市中如何塑造自己鲜明的文化品格,铸造城市的文化之魂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一是指导方针要明确。中共十七大报告精神以及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们创建和谐城市指明了方向和大思路。这些文件的内涵也凝聚着专家学者和党政领导人对社会建设问题的深层思考,是经验教训的总结,并非空中楼阁式的虚幻文字。“和谐”主题词能够进入中央文件,与汤一介等国学名家的首倡之功是分不开的。“文化软实力”本来是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名词,首次被写入全国党代会报告,反映出当代学者与执政领导人在理念认同上的高度一致。对于城市来说,构建和谐文化,彰显自己独特的文化品格,实际上就是在确认和提升自己的软实力。相对于强势经济的硬实力,以和谐文化理念引领的文化软实力更有持久的影响力,甚至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二是治理理念要清晰。在城市治理问题上,初期阶段往往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中期阶段往往重设施建设,轻市民文化素质的涵养和提升;发达阶段重文化引进与造势,轻本土创造力的激发。吸取多年来的经验教训,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城市执政者,首先在城市总体规划上,就要树立硬实力和软实力并重的理念,将文化软实力放在城市建设的重要位置,推进经济文化社会民生的协调发展;当经济总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城市社会发展必然出现新问题,在如何进一步发展上必然提出新要求,此时要特别关注文化的引领作用。发挥市民的主体创造性,重视城市文化品格的归纳、塑造和定位,这将对一个城市的形象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注重培育城市的学习力,将创建和谐城市与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结合起来,对培育市民文化素质和提升城市文化品格,将会起到内在推动作用。广东东莞市面临经济发展的战略大调整,实施“双转型”(即从资源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他们不甘于停留在“东莞制造”,而谋求“以城市软实力为核心展示东莞文化张力和打造新的城市名片”,经过征集和反复讨论,凝聚成“海纳百川,厚德务实”八字城市精神,从而引领城市共建共享和谐局面和创新发展。说明城市执政者顺应时代,有了清晰的治理理念。近些年来,北京高度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规划建设与扶持提升相促进,举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使得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增速不仅大大超过了国际创意产业增速,而且也高于全国GDP增速;其增加值占据北京GDP比重的10.3%,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据称,到2010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将占到全市GDP的12%;奥运后经济发展的重点也将放在文化创意产业上(《了望》2007年第47期《创意产业引领都市》)。当然,这种清晰的治理思路,也得力于对以前经验教训的总结与吸取。文化创意产业从业族群,不仅直接促进了都市经济发展,而且也是讴歌与增进都市和谐的重要生力军。三是发掘 传统要着力。传统是指城市本土文化的凝聚与传承,包涵城市本土价值观、审美习惯、行为方式、礼仪制度等,它既体现在物质型文化中,也体现在精神型文化中,深刻影响到城市人群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造就了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文化品格。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在出席首届中国城市创新论坛讲话中,在谈到当前我国城市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时,认为要处理好城市规划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关系,“我们的城市建设中,从规划之日起,就要有自觉的历史文化意识,一要保存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二要形成反映自己城市历史文化特点的城市风格。”从创建和谐城市的角度看,尊重传统,因势利导,发掘其中有利于社会和谐与增强发展动力的因素,有机融合现代文明理念,构建新型的城市理念和城市精神,无疑有利于和谐城市健康永续的发展。浙江绍兴市对本土深厚的历史人文特质引以为自豪,城市治理者称道“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山青水秀之乡、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以及黄酒之乡、书法之乡、戏曲之乡、名士之乡”等美誉,给绍兴的城市名片增添了许多光彩,绍兴的经济发展、社会建设,也离不开这些传统文化品格的支撑。南京则珍视六朝古都传统文化积淀,依赖强大的区域经济优势,打造集合文化景观,连地铁的交通功能也和古都特色融为一体,打造成了“文化地铁:人文绿都的新载体”,因为这里有太多的传统可供挖掘。四是文化创新要拓展。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文化创新也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不竭动力。塑造和谐城市的文化品格,有丰厚的本土文化传统积淀固然顺理成章,但也须熔铸时代精神内涵;而那些缺少传统底蕴的城市,特别是新兴的快速崛起的经济城市,尤其应该以文化创新为主导,充分发掘和总结城市崛起历程中的当代精神积淀,形成新的传统资源。按张立文教授的解释,所谓传统,不过是“人类创造的不同形态的特质经由历史凝聚而沿传着、流变着的诸文化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传统学引论》)让当代精神沿传和流变,形成城市新的传统文化品格,正好映射了该城市人群的心路历程,特别是艰辛的创业历程。江苏昆山市注重挖掘、传承昆山六大优秀传统文化(即以昆曲为代表的戏曲文化,以周庄为代表的水乡旅游文化,以顾炎武、朱柏庐、归有光“三贤”为代表的政治哲学文化,以沈万三为代表的商业文化,以大闸蟹和奥灶面为代表的饮食文化,以昆石、琼花、并蒂莲为代表的园艺文化),并将其与艰苦创业、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昆山之路”精神相融合,形成涵蕴丰厚而进取创新的文化品格,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由渔村而崛起的深圳,几无传统人文资源可以挖掘,但自立市之初起,深圳一直重视弘扬“拓荒牛”精神和创新精神,“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等等主题词,为世人瞩目。建设和谐深圳,有了与其他城市不一样的文化品格作理念支撑。和谐城市也有了活力之源。五是族群和谐要关注。美国刘易思•芒福德在他的《城市发展史》中,提出了一个关于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双重隐喻“磁体-容器”之说,即城市的精神本质与物质形式关系问题,认为磁体优先于容器、精神因素比物质因素重要。创建和谐城市应该特别重视人文和谐气氛的营造,以文化魅力、精神磁力来融合城市族群,避免“经济动物”之嫌。社会和谐也是凝聚人才和形成 好投资创业环境的重要因素。浙江省多年前即已提出建设“平安浙江”,创建和谐家园,“让平安融进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让老百姓放心地过日子”。他们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使“大平安”有了全方位、全时空、多层次的意义,惠及浙江城乡。这是有利于城市族群和谐的大举措。而江苏昆山市,经济总量在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中,连续两年位居第一,2005年底即已率先实现了江苏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这其中,关于打造和谐城市的举措既有力度而又务实。昆山市高度重视强化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率先建立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治安防范机制和公共安全应急机制,打造平安昆山。他们不断优化社会管理,在和谐发展上着力,着重处理好党群干群、政商、劳资关系和新老昆山人等多方面关系,构筑管理有序、治安稳定、服务高效、社会和谐的人文环境,使“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建设和谐、宽松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的同时,他们更着力营造一个适宜人才创新创业的事业平台及政策、服务环境,既海纳了各类人才,又为城市族群共建共享和谐局面奠定了制度基础。六是生态文明要落实。“建设生态文明”理念首次被写入中共十七大报告,这是党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生态文明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塑造和谐城市文化品格,更应该在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方面着力。城市景观,人居环境,无不与生态问题相关联;城市开发,规划设计,无不与生态文明相博弈。比如作为“地球之肺”的森林和作为“地球之肾”的湿地,是陆地最主要的两大生态系统,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发挥着中枢和杠杆作用。减少和破坏林地资源,往往是城市开发中的顽症。最近,山东日照市在城市旅游度假区项目开发中,宁舍3亿多元的百亩土地收益,也要留住城市湿地,建设湿地公园,以求达到“四季长绿、三季有花”、“芦苇摇荡、百鸟齐唱”的生态效果(2008年1月4日《新华每日电讯》)。堪可称道。江苏昆山市以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营造一流投资创业和人居环境为目标,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他们把全市927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力推形成中心城区、城市副中心、小城市和特色镇、农村新型社区、自然村落为主体的城市框架,营造“城在林中、居在园中、人在绿中”的优美环境。充分显示出城市治理者把握生态文明理念方面的文化自觉和落实之功。

Hash:317de34476ee0b09f13f0e3b73ceac72a91dae0f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