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的特征有哪些?

  文化是发展旅游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旅游文化除了具有文化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综合性、地域性、传承性、民族性、时代性、大众性和服务性等明显特征。探讨旅游文化的特征,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旅游文化本质上的稳定性因素,对旅游文化有一个深层次的了解。—、综合性旅游文化的综合性特征,是指旅游活动中多种文化现象的组合显现。
  它包括旅游文化主体动机、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旅游文化客体形态的广泛性,旅游文化中介体服务的人文性、实践性。旅游文化主体,即旅游者,是社会中的人,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其审美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情趣。由于各旅游主体分属于不同的民族,因此使他们又具有差异的民族特征和民族性格倾向,如中国旅游者偏爱心理享受,西方旅游者则富有科学探索精神,看重旅游的求知价值。
  由于社会阶层的不同,同一社会群体中的成员具有不同的职业、经济收入、教育程度和闲暇时间,因此形成不同的旅游爱好和旅游倾向。不同的旅游主体在各自不同的旅游动机的指导下,造就了各自对旅游文化的理解、欣赏、选择与创造,所进行的旅游消费行为因此也呈现纷繁复杂的特征。
  旅游文化客体既包括秀美的自然风光、地理环境,又包括历史积淀深厚的古迹建筑,既有物质形态的文化遗迹,又有精神文化的因素。丰富多样、不同种类的旅游资源为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提供了广泛的选择空间,满足了各类旅游主体求知、求美、求新和求奇的旅游需求。旅游文化中介体是为旅游活动提供服务的企业和机构。
  旅游中介体文化是指各种旅游中介体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业精神、行业环境和行业规范等方面的总和。从它13的基本内容来看,旅游中介体文化是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整体。从其结构来看,旅游中介体文化是由旅游管理文化、旅游企业文化、旅游教育文化和旅游法律文化等诸多子系统共同构成的大系统,其中各个子系统的构成及其基本内容也是众多因素的综合体。
  在长期的旅游实践活动过程中,由于旅游中介体服务的对象是旅游主体,因此旅游中介体文化强调人的价值观念在组织机构运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使旅游中介体文化又具有以人为本的人文性特征及实践性特征。。正是由于以上这些因素,构成了旅游中介体文化的综合性。
  二、地域性旅游文化的地域性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考察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质。一般地说,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赖以生长的社会环境,文化的萌芽、孕育、发展和变化都离不开一定的地域依托。也就是说,旅游文化必须附着在地域上才能保持生命力。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民族、文化、历史演变、传统习俗、社会生活方式和政治制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国家或地区间宗教文化、民俗风情、历史遗产、文物古迹、园林、建筑、饮食乃至社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表现各不相同。
  中国文化自先秦始就呈现出地域差异,正如《晏子春秋》所说:“古者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中国的区域文化丰富多彩,如汉族居住区有关东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晋文化、关陇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中原文化、巴蜀文化、荆湘文化和闽台文化等。地理环境与民族性格之间有内在的联系。
  中国大陆大河的地理环境,处于一种半封闭的状态,并形成自给自足的农耕型自然经济和宗法伦理型社会制度,与西方开放性的海洋环境 同,这种地理环境也影响到中国民族旅游性格的内敛特点,进而造就中国人的独特个性。现代旅游文化认为,只有当人们对他所居住的环境以外的事物产生广泛的兴趣时,只有出于他本身的意愿去注意与陌生而新鲜的事物建立联系,并能估价和享受它们时,旅游才有可能性。
  这意味着区域间的差异化,引发人们对异地风情的好奇和向往,而强化这种差异,形成地域个性才能使这种兴趣保持下去。因此,在旅游目的地旅游文化建设和旅游资源开发时,要注重创造旅游客体独树一帜的地域文化特色,以吸引客源。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就是摸清旅游文化地域特色的内容,以当地社会文化环境为背景,突出浓厚的地域风格,展示区别于旅游客源地的一面。
  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就是对旅游文化地域特色最精辟的概括。哈尔滨的冰雕旅游、吉林市的雾凇观赏以及曲阜的三孔(孔府、孔庙、孔林)和六艺城的儒家始祖遗址及春秋文化的开发,都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无论是自然景观的开发还是人文景观的挖掘,都发挥了地域优势,充分地、形象地向外界展示目的地文化的特色,吸引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
  三、传承性旅游文化的传承性是从时间的角度来讲文化一脉相传的特性的。任何现存的文化都是从旧文化中传承而来的,继承先前的文化成果,并在新的条件下进行新的文化创造,形成纵向的文化内涵的顺延,使文化积淀越来越丰富。现存的旅游文化都是人类文化长期历史演变的结果。
  越是古老的资源,越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从旅游文化的制度层面上说,历史上陆陆续续产生的旅游文化传统规范,到现在仍有一部分在继续使用。我国古代书籍,从先秦的《禹贡》到明朝的《徐霞客游记》,以及被译介到国外的《法显传》、《大唐西域记》等,都是旅游文化制度层面存在历史传承的证明。
  在旅游文化的精神层面上,有相当一部分优秀的旅游文化观念保存并遗传下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比如宗教旅游的朝圣观念,至今仍被信教群众敬重地延续着。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产生都源于原有的社会生产实践和历史文化传统,它的发展要汲取母体中有生命力的部分并运用到现实的创造实践中。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凭空创造或随意移植、模仿。近年来,全国涌现大量的所谓“民族文化村”,其中的民族歌舞、节庆表演项目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游客的好奇心理,但这种脱离生活、脱离生产实践以及脱离其原生文化传统背景的事物,不能满足旅游者对异地文化真实体验的要求,终究不会有长久的吸引力。
  对于旅游文化学来说,由于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学科本身具备的理论学术积淀并不丰厚,前人研究的成果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即使与之对比的是旅游学的相关学科,如旅游经济学,在数量上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旅游文化学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必然要依赖于文化学和旅游学以及其他学术领域的相关学科强大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必须大胆借鉴,努力吸收这些学科的优秀成果,不断充实自我。
  但是,有一点必须注意,即文化内涵、民族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传承,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完全拷贝,不是直接拿来就用,传承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变化和演进。一成不变的文化模式丝毫没有生命力,只有在垂直继承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勇于创造,才能形成真正的有价值的文化积淀。
  四、民族性民族性特征是指旅游主体文化子系统具有民族特色,不同民族的主体旅游文化观念和行为模 式是不同的。民族是把某一社会群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精神纽带。通常情况下,同属一个民族的群体拥有共同的生活方式、价值信仰、道德风尚、语言和习俗。民族特性以文化的形式塑造它的每一个成员,因此民族性是旅游文化的基本属性之一。
  旅游文化不仅涉及某一民族文化内部的方方面面,还带动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接触交流。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我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把优秀或独特的民族文化开发成别具风格的旅游产品。例如云南白族借助白族的节日三月街、绕三灵、耍海会和春节,开发了婚礼参与游这一旅游产品。
  第一天“踩棚”,第二天“正喜”,第三天“回门”,双方亲友都可以参与,男女方张灯结彩,唱贺词,扭秧歌,吹唢呐,吃喜糖,好不热闹,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参观游览。在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境内泸沽湖畔居住的摩梭人,是世界上唯一保持母系氏族传统社会的群体,对社会学家和普通游客都具有吸引力。
  在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中,分属不同民族的旅游主体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例如中国大多数的旅游者比较内敛害羞,而西方大多数的旅游者则比较外向,极具冒险精神;中国人注重内心的感受,追求心灵的陶醉、升华,西方人侧重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中国人倾心于旅游的人文情怀,西方人则看重旅游的求知价值,充满科学精神。
  不同民族的旅游主体具有不同的审美标准。比如色彩,中国旅游者以红色为吉祥之意,日本旅游者视绿色为不祥之色,巴西游客认为棕色是凶丧之色,比利时旅游者则最忌蓝色。审美意识的民族差异,使旅游主体对异质文化充满了好奇,因而追求巨大的文化差异。但在这一过程中,不能因为自身处于强态的文化势能,而不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更不能把自己民族的文化强加到对方身上。
  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可能会出现互相交融的现象,也有可能会引起文化冲突。这因旅游者的人数、接触的方式和接触时间的长短,或者因各类群体易受影响程度的不同而变化,同时也因旅游活动在其环境中发展程度的不同而变化。五、大众性旅游文化的大众性特征是对参加旅游活动的人数之多、层次之广的一种说明。
  当代的旅游活动已经突破阶层、地域的局限,出现全球化的倾向,它已不再是贵族阶层的特权,不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消费得起的奢侈活动。旅游活动已经成为社会大众性的活动,具有普遍的意义,是现代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甚至是某些人必不可少的一种生活方式。
  旅游发展到当今社会,完成了由贵族拥有向广大群众参与的过渡阶段。同时,旅游业又是一个具有经济属性的产业,赢利是这一产业的动力,追求利润是它的最终目标。两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旅游文化必然会被大多数人接受,拥有数目庞大的受众群体。因此,旅游文化不是书斋文化,而是民间文化;不是庙堂文化,而是庶民文化;不是雅文化,而是俗文化,具有明显的大众性。
  大众旅游发展至今,有其自身和社会的原因。其一,社会压力的增加、生活的烦恼和大都市的喧嚣,使人们有了亟须通过旅游的形式,暂时远离自身习惯的生活环境,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旅游动机。同时,工业文明的发达、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状态的相对舒适,让人们有了出外旅游的必要准备。
  因此,旅游成了人们首选的消遣方式。其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改革,使旅游成为激励机制中一种重要的手段。表现出色或做出卓越贡献的员工在 代企业制度里常常被奖励旅游。以旅游作为福利形式,既满足了员工休闲的欲望,又增强了员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公司或者企业的欢迎。
  所以,这种形式的旅游也就越发普及。其三,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规范化和操作的简单化,使得更多的人愿意通过旅行社,以参团的方式出外旅游,因而有力地推动了大众旅游活动的开展。值得注意的是,旅游文化的大众性特色,是指被大众广泛接受的大众通俗文化,它不是文化的庸俗化,所以并不意味着排斥高雅文化的支持和引导。
  因为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发展旅游业都不能只重视旅游的经济效应,而是应该同时注意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人类和人类文化都必须是积极向上的,都必须不断谋求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旅游应当承担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不断用高雅文化引领旅游文化的提升和进步,使旅游文化不仅有“下里巴人”,而且还具有“阳春白雪”,二者相得益彰。
  六、服务性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第三产业的一大特色就是服务性,它属于非生产性劳动,是一种向消费者提供一定数量和一定质量的服务活动来创造特殊使用价值的劳动方式。旅游文化的服务性,既包括旅游各部门的行业文化,如景点文化、旅行社企业文化和饭店业文化等,也包括旅游服务中所表现出来的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如职工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和服务形象等。
  现代旅游业的最大特点就是服务性。这一特点主要是针对旅游中介体而言的。旅行社、饭店、交通工具、旅游商品以及相关的旅游政策法规等,都是直接为游客服务的。作为旅游活动三大要素之一的旅游中介体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帮助旅游者顺利完成旅游这一活动过程而提供相关的物质准备和各种服务。
  旅游企业中,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一切工作中心就是为游客提供服务,顾客的需要就是企业的需要,顾客的利益应该永远摆在第一位。旅游行政部门和旅游教育机构、旅游行业协会虽然没有直接面对游客,但是它们的日常活动也都以游客为中心,维护和争取游客的正当权力和利益。
  正是旅游文化的这一服务特性,推动了现代旅游业的诞生,并不断激励现代旅游业的竞争。1841年7月5日,第一个旅行代理商托马斯•库克用包租火车的方式发起、筹备和组织了570人从英国莱斯特至拉夫马罗参加戒酒大会,并亲自随团陪同照顾,服务游客,这次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及旅游业的开端。
  托马斯•库克在创办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性旅行社时就明确提出了以“为一切旅游者服务”为其服务宗旨。从此,旅游业以服务性的特征获得长远发展。当代旅游中介体的从业人员,例如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导游,是旅游中介体文化最直接的体现者。他们的工作内容不是简单的服侍与伺候,而是具有高度精神文明的高技能服务,是一种充满内在美和外表美的综合性服务。
  游客与旅游从业人员不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而是共同完成一次旅游活动的协作关系、伙伴关系。旅游服务人员应当把件件小事规范化、标准化,做成精品。当游客因旅途劳累而困顿不堪时,服务人员给予贴心的照顾和周到的服务;当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导游人员给予热心的帮助,这些都是精神文明的展示。
  提供餐饮服务的工作人员笑容可掬的面容、大方得体的穿着、训练有素的言行举止、良好的服务态度和高超的服务技能,都在体现服务人员高素质的、有水准的服务,也折射出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程度 高,从而给旅游者留下良好的印象,使他们不只体会到旅游的愉悦,还感受到服务的温馨。
  七、时代性时代性特征是指旅游主体文化具有时代差异的特点,不同时代旅游主体的旅游观念和行为方式是有差别的。旅游文化要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除了要发扬古老的传统文化外,更要具备创新精神,创造现代文化。从旅游主体的旅游性格上看,古代的中国人表现为拘谨和内敛的性格,而今天的旅游者,尤其是青少年旅游者,则表现出开放和外向的性格。
  旅游主体的构成也呈现出时代性的特征。古代休闲性的旅游者多为上层贵族阶级,而今天的旅游主体则以劳动大众为主。旅游主体的旅游观念和审美情趣也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猎奇,曾经是过去一个时代某些旅游者的主要审美趣味。20世纪初期,一些欧美有钱人到亚洲旅游,到中国看辫子,到日本看木屐,到高丽看笠子。
  当代的欧美游客,到中国则喜欢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壮丽的河山景色,喜欢体验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因此,风光游、名胜游、民俗游和胡同游为他们所热衷。在我国,过去的一些旅游者,每到一地,喜欢收集轶事奇闻,回来谈旅游观感,津津乐道于“xx有三怪”、“xx有十怪”之类。
  当代旅游者,审美情趣极为广泛,尤其倾向于观赏自然风光,因此每逢夏秋时节的黄金周,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往往游客爆满。求知,是新时代催生的一种新的旅游观念。厂房机器、田野庄稼、学校课堂、高科技基地及研究机关实验室,原来不被当作旅游资源,现在已成为“求知之旅”的游览对象。
  接受革命传统,是我国近几年新兴的旅游观念,因此,“红色旅游”正在蓬勃发展。时代在发展,社会文化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因此,处于特定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人们的文化观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不同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标准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旅游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从而使旅游文化处在不断发展的状态中,不断适应社会和人类前进的脚步,在不断吸收、融合、舍弃的过程中充实和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不断地推陈出新,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吸引游客的到来。

Hash:cefdce8b18c0d37b09df137138d0ce3e0161d725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