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景点图片 - 徐霞客游记图片
导读:徐霞客景点图片 - 徐霞客游记图片 1. 徐霞客游记图片 2. 徐霞客游记鉴赏 3. 徐霞客游记图片高清 4. 徐霞客游记笔记 5. 徐霞客游记路线图图片 6. 徐霞客游记的资料简介 7. 徐霞客旅游图片 8. 游记 徐霞客
1. 徐霞客游记图片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县 (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了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
2. 徐霞客游记鉴赏
(1)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
(2)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
(3)词汇丰富,敏于创制;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
(4)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表现人的主观感觉;
(5)通过丰富的描绘手段,使游记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具有恒久的审美价值。
此外,在记游的同时,还常常兼及当时各地的居民生活、风俗人情、少数民族的聚落分布、土司之间的战争兼并等等情事,多为正史稗官所不载,具有一定历史学、民族学价值。《徐霞客游记》被后人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3. 徐霞客游记图片高清
徐霞客是明朝人。徐霞客是明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其属于梧塍徐氏的后代,首先发迹的祖先是徐麒,因为在朱元璋时期成功出使川蜀,受封十万亩良田,传了200多年,一直到明末的徐霞客家族,仍然拥有1.2万亩良田等巨额财物,所以徐霞客才会有钱财去游历中华大地,才能写出后来的《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了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4. 徐霞客游记笔记
徐霞客游山水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5. 徐霞客游记路线图图片
根据《徐霞客游记》的记载中得知,他出游总共走了25995公里,其中徒步出游占60%,剩下的都是他坐船、坐马车、轿子出游。
霞客出生于江阴马镇的一个村子里,自幼不喜欢读书,而是喜欢热爱看一些古往今来、更对于各个地方的山水地理更加的感兴趣。他从22岁便开始出游,这一出游便是30年。他游遍明朝的14个省区。
6. 徐霞客游记的资料简介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2],男,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崇祯十三年(1640年)病况愈甚,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到江阴;崇祯十四年(1641年)正月56岁的徐霞 病逝于家中;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徐霞客游记》开篇之日(5月19日)被定为中国旅游日[1]。
7. 徐霞客旅游图片
《徐霞客游记》是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经过34年旅行(1613~1639年)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8. 游记 徐霞客
第1段总写了三峡的地貌特征,其余3段以夏、春冬、秋为序描写了三峡的四季景色.
(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因为三峡的水最具特色,而水又以夏水最盛,所以先写夏水.)
这篇课文是郦道远为《水经·江水》所作注释中关于三峡的一段,但不失为一篇很好的古代写景散文.课文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也使读者从中受益.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的写作特点.从自然形成的角度来看,不言而喻三峡是离不开山水的,但山水中有四季的变化穿插其间,这就不能写一时一处的景色,而是要在四季变化中展现三峡奇异诡谲的美景,寓静态于动态之中,动静结合,写出三峡的整体的富于动感的景色,这就是典型化的手法.没有典型化的手法,是写不出三峡的美景的.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只用不到四分之一的篇幅直接勾勒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而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在夏水一节,作者重点突出的是"沿溯阻绝"造成的水"疾",并未描绘自然景色.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了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150来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
Hash:f4e51367ca352140b0aac99e90bd0a290a4b6956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