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里塘著名景点 七里山塘周边景点

导读:七里塘著名景点 七里山塘周边景点 1. 七里山塘周边景点 2. 七里山塘周边景点有哪些 3. 七里山塘周边景点推荐 4. 七里山塘景区附近还有什么好玩的 5. 七里山塘旅游攻略 6. 七里塘景区在哪里? 7. 七里山塘有什么好玩的 8. 七里山塘周边景点介绍

1. 七里山塘周边景点

山塘街和拙政园、虎丘塔、寒山寺一起被称为苏州四大必看的景点。

这条3600余米长的姑苏第一街,是昔日姑苏城的富贵风流之地。古城苏州,最重要的交通设施是河道,所以形成了苏州特有的水陆街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山塘街。

山塘街位于古城苏州的西北部,东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3600米。因此被称作“七里山塘”。唐宝历二年(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山塘街和山塘河有典型江南水乡的风貌,家家户户前街后河,河上小船来往如梭,街上店铺林立。

2. 七里山塘周边景点有哪些

山塘古街,是苏州市的免费旅游景点,称之为“七里山塘”是最合适的。江南的小桥流水,古居村落,在这里都可以看到。

七里山塘,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苏州担任剌史之时,为加强苏州水运管理,组强修建的一条河,长约七里,后世在河的两岸,不断修建村居中落,因而取名为七里山塘。乾隆下江南之时,曾到此游览。七里山塘又被称为“中国的水街。”

七里山塘古塘,最精华的地方,最有看点的地方,只有一小部份,在这一小部份里,涵盖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居民村落、古树、泊船、渡口、戏楼,还有雨花伞。特别是烟雨蒙蒙的时候,江南的美景好似一幅美好的画卷,让人神思向往,流连忘返。

七里山塘,还有很多现代仿古建筑,这些建筑与老山塘的建筑融为一体。而这一部份建筑大多用作商用。比如有江南特产的售卖、特色小吃、民俗展览、丝绸服饰等,可谓民俗风情一条街。

夜晚的七里山塘是最美的:夜色下,江南红色的灯笼倒映在缓缓的流水之下,划着船儿穿行在山塘河里,苏州评弹那美妙的小曲声声入耳,微风拂过,船儿轻摇,柳叶回响,朦朦胧胧之中,美妙的山塘画卷为之呈现。

天晴在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夜色下的山塘,美妙绝伦。

3. 七里山塘周边景点推荐

七里山塘是条河,同时也是一条街。艺术家如是说,街道,是每一座城市最为传神的地方。

七里山塘是苏州古代的金粉地、闹市区(类似南京的夫子庙),是开发的新景点。

4. 七里山塘景区附近还有什么好玩的

是苏州三塘街吧,又叫七里山塘必打卡的景点,吴一鹏故居,商会博物馆,古戏台

5. 七里山塘旅游攻略

七里山塘停车收费标准为:前两小时6元,往后每小时4元,36元封顶。七里山塘街位于江苏省苏州古城西北,东至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至“吴中第一名胜”虎丘,全长约3600米,约合7华里,故称“七里山塘到虎丘”。2010年,七里山塘街获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典范单位”,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15年,七里山塘街被中国住建部、文物局评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6. 七里塘景区在哪里?

彭水的旅游景点除了阿依河以外还有母子溪大峡谷、牛角寨、七里塘、竹板桥、滴水岩(水帘洞)、猪槽湾、美女秀腿、大佛岩、老虎洞砂坝、神弓射日等。

1、阿依河原名长溪河,发源于贵州省务川县分水乡,向东北蜿蜒而入重庆市彭水县境,经长旗坝、舟子沱、三江口,最后由万足乡长溪滩处注入乌江。2、母子溪大峡谷具有典型的峡江峡谷风光,原始古朴,相当漂亮。河内水质清冽,有深 浅,游鱼随处可见,能与九寨沟的水媲美。3、牛角寨是集苗家民俗风情为一体的,一座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3000多平方米的苗寨。寨子四周的峰峦深含着野性原始之美。这儿远离尘嚣,却又自成天地。4、七里塘绿水清幽,山高谷深,内有奇峰怪石,悬崖磷涧,古树奇花,状若擎天的石笋,嬉戏的各类猴群在两山群居,庄严的石佛稳坐中岩,深不可测的几个溶洞,内藏奇特石钟乳。,使人观不离步。5、竹板桥是阿依河景区主要入口。竹板桥也是母子溪与阿依河交汇的地方。向上可游七里塘,向下可漂流至牛角寨,同时可进入母子溪探险,也可到对面观原始造纸。

7. 七里山塘有什么好玩的

苏州第一名街:山塘街

古城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乡,城内水港交错,街衢纵横,晚唐诗人杜荀鹤有诗云:“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在苏州众多的街巷之中,名胜山塘街,被称誉为“姑苏第一名街”。其原因,我想大概有几条:一是山塘街是一条有1100多年历史的古街;二是它的格局具有最能代表苏州街巷的特点;三是它与许多名人、名事相关。

山塘街始建于唐代宝历年间,公元825年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上任不久,他坐了轿子到虎丘去,看到附近的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回衙后,立即找来有关官吏商量,决定在虎丘山环山开河筑路,并着手开凿一条山塘河。它东起阊门渡僧桥附近,西至虎丘望山桥,长约3600米,故俗称“七里山塘到虎丘”。这条河在阊门与运河相接。在河塘旁筑堤,即山塘街。山塘河的开凿和山塘街的修建,大大便利了灌溉和交通,这一带成了热闹繁华的市井。苏州百姓非常感激白居易,他离任后,百姓即把山塘街称之为白公堤,还修建了白公祠,以作纪念。

山塘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水陆交通条件,曾是明清时期中国商贸、文化最为发达的街区之一,近年来修复后的山塘街是苏州古城自然与人文景观精粹之所在,堪称“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街道呈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格局,建筑精致典雅、疏朗有致,街面店肆林立,会馆集聚,再现了山塘街的盛世繁华。有民歌唱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这便是对山塘街的生动写照。

山塘街一头连接苏州的繁华商业区阊门,一头连着花农聚集的虎丘镇和名胜虎丘山,所以,自唐代以来它一直是商品的集散之地,南北商人的聚集之处。清乾隆年间,著名画家徐扬创作的《盛世滋生图》长卷(也称《姑苏繁华图卷》),画了当时苏州的一村、一镇、一城、一街,其中一街画的就是山塘街,展现出“居货山积,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灿若云锦”的繁华市井景象。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中也把阊门、山塘一带称为“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苏州是个水乡,河道多,桥多,而山塘街是最具苏州街巷特征的典型。它中间是山塘河,山塘街则紧傍河的北侧,通过一座座石桥与另一侧的街道连接。山塘街上店铺、住家鳞次栉比,这里的房屋多为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真是朱栏层楼,柳絮笙歌。山塘街又是一条典型的水巷,河上装载着茉莉花、白兰花及其它货物的船只来来往往,游船画舫款款而过。这里的房屋沿河有石级,妇女们就在河边洗衣洗菜。那时有些商贩还摇着小船在河中做生意,卖米、卖柴不消说,还有卖点心、小吃、油盐酱醋的。住在楼上的也不须下楼,只要用绳子把盛东西的篮子吊下去,就可以买到你需要的东西。

山塘街可以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从阊门渡僧桥起至半塘桥,这一段大多是商铺和住家,各种商店一家挨着一家,东段又以星桥一带最为热闹繁华。山塘街的西段指半塘桥至虎丘山。这一段渐近郊外,河面比东段要开阔,河边或绿树成阴、芳草依依,或蒹葭苍苍、村舍野艇。这里有普济桥、野芳浜等胜景,还有“五人墓”、“葛贤墓”等古迹。“五人墓”安葬着明末颜佩韦等五位义士,他们为了抗议阉党逮捕东林党人周顺昌,率众市民暴动,最后慷慨就义。再向西行,就到了有“吴中第一胜景”之称的虎丘山,峰峦塔影,山林气象更使人神往。

山塘街一向为历代文人墨客和朝野名士所钟爱,曾留下了许多吟咏之作。而清乾隆帝对山塘街则是分外青睐,他写的诗中,直接提到山塘的就有9首。1761年乾隆在太后七十大寿时,特意在北京万寿寺紫竹院旁沿玉河仿建了一条苏州街,而这条苏州街就是以山塘街为蓝本的。1792年,乾隆帝又在御苑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万寿山北建造了一条苏州街,也还是山塘街的翻版。这两条苏州街后来在战火中被毁,1986年在颐和园又重建了苏州街,使的风貌再次重现于京华。

山塘街历来还是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的地方,什么龙舟赛会以及各种庙会、节会、花会往往都在此间进行。山塘街还被写进不少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之中,苏州弹词、《三笑》、《白蛇传》就都写到它。《玉蜻蜓》中金贵升与青年女尼志贞就是在山塘的法华庵里结识的;《三笑》中唐伯虎得遇秋香,所谓“三笑留情”发生在虎丘,而秋香下山归舟,唐寅雇小船追踪至无锡卖身为奴,那“追舟”一回书的地点,也就在山塘河里。

山塘街已经经历了1100余年的风雨沧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也多次整修。特别是1985年,苏州市政府在尽可能保持原来风貌的原则下,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整修。现在我们去苏州虎丘游览,可以乘汽车前往,而我以为若能沿着山塘街缓步而行,将可尽情领略到江南水乡和苏州街巷的特殊魅力,同时也是一次现实与历史的对话,这必然是别有一番风味!

8. 七里山塘周边景点介绍

七里山塘是苏州的著名景点。

东连“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阊门,西接“吴中第一名胜”虎丘,长约七里。

·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募工凿河堆堤而成,至今已有一千一百余年历史。

·曾是明清时期中国商贸、文化最为发达的街区之一,被誉为“神州第一古街”、“老苏州的缩影,吴文化的窗口”。

·有民歌唱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两处好地方,无限好风光。”

·夜晚的山塘街很有意境,适合拍照。你也可以找家茶馆喝茶、听评弹,感受老苏州的传统文化。

Hash:db700fc70822fce82c493b841e1a31aad007b883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