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书法都有各自特点,当下书法的特点是

导读:历朝历代书法都有各自特点,当下书法的特点是 魏晋及唐朝,民间书法的总体水平如何?

谢谢邀请!当今书法只用八个字即可概括:“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现如今的社会“金钱至上”,做任何事情都有目的,书法早就变了一副模样,书法人士为了尽快发家致富,都想着能够入展,一夜之间鲤鱼跳“农门”。

为了能够博取评委的眼球,当代的书法风向渐渐的朝着以下这几个方向发展:

一、大、黑、显眼

这一点大家可以理解,想要能够入展最起码你要让评委老师看到吧,可是每次展览,举办方都会收到全国各地发来的几万甚至几十万份的书法作品,评委老师需要在短时间内评出能够入展的几百幅作品,如果你的作品小而精致,评委老师甚至都看不到你的东西,写的再好也没有用。

所以大家后来都学聪明了,我写出的作品必须能够让评委老师第一眼就能够看到,并且要让他印象深刻, 所以我的作品的字号必须大,墨色必须黑,风格必须抢眼。

二、龙飞凤舞彰显专业

大家应该理解评委老师们的辛苦,正所谓文无第一,可是他们却需要从几万份的作品里挑选出几百件作品,还要给他们排序,这是相当不容易的,想要评出一个大家相对满意的排序,评委老师们形成了一个默契:前几名不能是大家都看得懂的,一定是大胆创新的。正因为如此,历届展览中唐楷很难获奖,魏碑获奖几率最高,草书隶书比行书楷书容易获奖,总结起来就是普通老百姓越看不懂的越容易获奖。这就避免了老百姓挑毛病,就算被指出有什么问题,也可以解释为支持创新,创新比技法重要。同时,老百姓也被忽悠的一愣一愣的,感觉书法离自己越来越远了,并不是普通人士可以看得懂的。

三、五颜六色

这点其实也是为了吸引眼球,大家都知道人类都“好色”,看到颜色鲜艳的东西自然就能够产生触动,好多人为了吸引评委的目光,作品纸用尽了各种颜色,现在还流行拼色,一件六尺的书法作品应是用上了四五种的颜色拼接而成。

其实不仅仅是各种展览引导着书法风气的转变,新闻媒体的宣传对书法风向的引导更加巨大,新闻媒体以流量为导向,只要能够吸引眼球的它们都会积极主动的宣传,有些书法人士为了出名,为了能够得到新闻媒体的宣传,不惜放下身段,堂堂一名大学书法教授写起了“射书”、“竹书”、“丑书”。后来人更是争相模仿,对整个书法的发展影响巨大,实数可恶。

魏晋及唐朝,民间书法的总体水平如何?

隶书及以下属于今文字,隶书之前属于古文字。在今文字里面,隶变为楷是又一次关键性的变革。在这次变革当中,还伴随着产生了草书、行书诸体。其间又有竹简、木牍被纸张所取代的事情发生。

这些字体的变化,及书写材料的变化,正是发生在频晋时期。在魏晋,是诸体皆备,简纸并存。

现存反映一般大众书写水平的资料,莫过于楼兰简牍残纸文书。在网页上能搜到楼兰残纸,但不系统,要想进一步了解,推荐一本书:侯灿、杨代欣编著《楼兰汉文简纸文书集成》。

虽说魏晋时期诸体皆备,但人们使用最多的还是行书。

就以行书为例,从残纸文书来看,那时人们书写水平相当可观。行书的运用已很成就,总体来看,大众写手的水平自然是不及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法精英。

在我看来,唐朝的民间书法总体水平应该胜过魏晋。

可以说魏晋时期,无论是北碑还是南帖,无论是隶书,还是楷书,行书,草书,其实更多都是属于社会精英阶层或者至少是属于公务员也就是所谓的隶的阶层。原因在于,这一时期整个社会制度和体制的掌 者多位豪门阶层,也就是类似于的“王与马共天下”,无论是竹林七贤,还是兰亭名士((谢安、王羲之、王徽之、刘惔、王蒙、支遁、孙绰、许询等人)),还是陶渊明,谢灵运。

也无论是“建安风骨”,还是魏晋风流,其实都是属于社会上层,与平民的关联其实不大。平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面也不广,不完全属于实用性的书法艺术,更像是小资和贵族的精神资粮,不属于平民,所以,也民间书法的总体水平也不会太高。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魏晋其实是一个书体演变的时期,这其中民间的推动力很强劲,是中国书法民间化的第一个春天。

而到了唐朝,很重要的一点标志就是科举制度获得空前的发展,平民子弟有了通过读书考试来获取功名,进入朝堂,成为社会精英的机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也获得空前发展,整个民间一度呈现出勃勃生机,各种文化,观念,艺术,学问在大唐交汇。一个表现就是出现了大量的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

另外,帝王的倡导也深深的影响力大唐书法全民化的发展,从唐太宗到武则天到唐玄宗,都给力极大的推力。这个过程中书法即作为一门独立艺术在蓬勃发展,划时代的大师辈出,又作为一种伴随,随着科举,随着诗歌,随着庙堂和民间的交流的频繁勃然而兴。

所以,毋庸置疑,唐朝的民间书法水平总体应该远胜魏晋

Hash:25f04bb1be04bfd5a4abb0cbb22e9b8a904efd7f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