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川北丁家大院

丁家大院(又名丁氏庄园),位于四川省级风景名胜区――朱德故里仪陇县琳琅山景区内的轿顶山下,距朱德诞生地半公里,与朱德父母故居背面而居,又与全国闻名的朱德故居、故居纪念馆、琳琅水库等纪念地和风景点紧密相连,四周山峦起伏,阡陌交通,一派田园风光。 建造时间庄园始建于清光绪32年(公元1906年),占地面积6800 平方米,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系穿斗结构,房108间,门120道。内有花园、天井、炮楼,外有护城河围绕庄园。整个建筑中西合璧,建筑历时18年。院内门庭对称,雕梁画檐,楼阁亭榭布局雅致,结构巧妙。迄今已有百年历史。无论从建筑规模还是从建筑工艺的精美来看都堪称杰作。当地老百姓叫“丁氏地主庄园”“丁家大院”。民国时号称“川北第一庄”。丁氏庄园为清末民初客家后裔丁邱南、丁邱毓、丁邱玉、丁邱珍四兄弟主持所修建的。1906年富甲一方的丁邱南、丁邱毓、丁邱玉、丁邱珍四兄弟在琳琅山脚下选择了一块“吉地”,为了建造大宅院,他们从附近县市高薪聘请了技艺高超的石匠和木匠,从设计、修建到装饰,前后共花费了18年的时间。直到1925年,丁氏庄园才全部竣工。客学专家称其为“最后的孤独”,因为这样完整地走进现代人视野的客家民居,特别是仪陇客家民居已屈指可数,又因其保存完整,堪称川北客家民俗博物馆。2002年12月,四川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丁氏庄园坐北向南,一楼一底,整座庄园为土木群体建筑。作为土木结构的民居,丁氏庄园的木材用料均选伐自于琳琅山上的楠柏之木,内花园四周共有庭柱14根,直径均在0.5米以上,通高10米,比普通的大一倍,每根庭柱上都有木刻龙头,栩栩如生。整座庄园没有一钉一铆,全靠斗拱大梁立柱,纵横交错,相互连结,完整而坚固。庄园墙体特色整个庄园它是由石、土、木三种原料构建成的,这石基最长的有3.8米,最短的也有2。8米,最高90厘米,宽40厘米,最具有特色的应该要数墙体了,丁氏庄园的房屋基础结构坚固,用料考察。基石坚硬细密。墙体选用了本地最好的红色粘土,其中大量掺杂了河沙、古灰、瓦砾、柏木条、竹木条,并辅之以糯米浆、红糖水、桐油、鸡蛋清,以增加墙体粘性和硬度。据说建筑时,要求工匠每天只筑一板高的墙,主人在筑好的墙上任意掏个小洞,灌上水,经过12小时以上,若滴水不漏,才算合格,方能往上筑第二板墙,可谓精益求精。丁氏庄园设计完美,做工精美,气宇轩昂,主次分明。为了采光和排水,设计者为其设计了一大二小5个四合院,大院居中,两边各一小院。每一个房间厅堂天井走廊巷道楼与楼之间有走廊和门庭相通,生产生活十分方便,真的是匠心独运,让你感受到既宽敞博大,又曲径通幽。庄园的空间有畅通,有阻隔,既出人意料,变化无常,又中轴分明,讲求对称,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充分体现了中西方文明相结合的建筑风格。木雕艺术庄园的挑肩梁头及坐斗均外饰以雀替,镂刻有瑞云、荷花、牡丹、仙兽、花瓶等,造型如凤凰展翅,一飞冲天。木柱两边的雀替,除装饰之外,还是分担负荷的构件,古色古香之气十足。将人们引向一种赏心悦目的审美境界。丁氏庄园大小窗户共计70多眼,圆形的、长方形的、六角形的,简繁有序,稳重古扑,姿态纷呈,各具特色。窗饰均分为三层,内层为窗门中层为防盗木柱,外层为窗雕。可惜木质不易保存,损坏十分严重,唯有雕楼下的两眼窗雕保存完好。内堂12个外窗均是雕花窗格,“五福 捧寿”、“寿鹤延年”等反映了人们追求长寿的心理;“缠枝葫芦”、“多子石溜”寄托了人丁兴旺的愿望;而“松梅竹”则表现了岁寒三友的清气,图案千变万化,造型手法各异,木质多种多样,恰似木雕展览,使游人眼花缭乱。独到之处,让人耳目一新。丁氏庄园不但木雕精雕细刻,石刻也是精工细磨,如玻似镜;楼阁走廊雕栏玉砌,浓妆淡抹;形式自由多样,构思奇特,圆周滑润丰满,浮雕行云流水,透雕玲珑剔透,熔书法绘画诗文为一炉,把主人的思想寄托全部融汇其中。以激励意志陶冶情操、教化他人、制约后人。庄园内的雕刻艺术,既是图形装饰的重点,也是仪陇客家人审美观的物化,它所彰显的建筑艺术与文化印记,无不闪耀着中原文明崇文尚武,耕读传家的精神光芒。其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装饰技艺雕刻技巧见证了仪陇客家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文化意义丁家的发家史既是客家人迁徙生存繁衍及客家文化民俗风情的最好见证,又是客家人劳动智慧的结晶,她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海内外游客,并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

Hash:7a12ce39f63e7749d7d0e50434f13d969055c471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