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旅游开发的意义 湿地旅游开发的意义是什么

导读:湿地旅游开发的意义 湿地旅游开发的意义是什么 1. 湿地旅游开发的意义是什么 2. 湿地旅游开发的意义是什么呢 3. 湿地生态旅游的意义 4. 湿地旅游开发的意义是什么意思 5. 湿地生态价值有哪些 6. 湿地的旅游价值有哪些 7. 湿地的旅游价值 8. 湿地属于什么旅游资源 9. 湿地旅游的概念

1. 湿地旅游开发的意义是什么

湿地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远远超出我们的固有观念和想象。

我们都知道地球有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海洋、湿地。

我们对森林和海洋并不陌生,而且日常的环保等领悟讲的也比较多,但是对于湿地生态系统就比较陌生。其实湿地对于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一点都不比森林和海洋弱。

湿地有着“地球之肾”的称呼。湿地的类型多种多样,通常分为自然和人工两大类。其中自然湿地包括沼泽地、泥炭地、湖泊、 河流、海滩和盐沼等;人工湿地主要有水稻田、水库、池塘等。按照广义定义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但是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概括来说,湿地对于人类甚至是生态环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下八个方面:

一、天然蓄水库

湿地给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多水。一部分水积存在湿地地表,还有大量的水储存在植物体内、土壤的泥炭层和草根层中,因此人们把湿地称之为“天然蓄水池”或“生物蓄水库” 。

沼泽湿地土壤具有特殊的水文物理性质,土壤中草根层和泥炭层孔隙度达 72% ~ 93%,饱和持水量达 500 ~ 10 000g/kg,甚至更高,每公顷沼泽湿地可蓄存 2000 ~ 15 000立方米水量。湖泊湿地更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水库。我国湖泊总贮水量约 7077 亿 立方米,其中淡水贮水量占 31.8%。素有水乡泽园的长江中下游湖群占有重要地位, 约 750 亿 立方米水量 。

二、调蓄洪水

湖泊、沼泽湿地能够暂时蓄纳洪水,尔后缓慢泄出,从而减轻洪水威胁。长江每年的汛期都将过量的水流入洞庭湖和鄱阳湖。据资料显示:1998年特大洪水期间,洞庭湖调蓄水量为 269.13 亿 立方米,占入湖总水量的 32%。鄱阳湖不仅调蓄鄱阳湖水系五河的来水,而且对长江干流洪水也具有一定的调蓄作用。1998 年鄱阳湖对五河来水的调蓄水量为 357.36 亿 立方米,占入湖总水量的47.4%。

沼泽对河川径流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产流少,减少一次降水对河川径流补给量,使汇流时间延长;二是降低洪峰,使当年来水不能在当年完全流出。洪水被储存于湿地土壤中或以地表水形式滞留在沼泽湿地中,减缓了洪水流速和下游洪水压力。

三、补充地下水

湿地作为一种长期存在、有着丰富水资源的自然生态系统,往往与区域地下水含水层有直接水文联系,当湿地水位低于周围陆地潜水面时,就会产生地下水入流,如果湿地的水位高于周围潜水面,地下水就会流出湿地。沼泽湿地补给地下的方式有直接补给和间接补给。直接补给是水分通过沼泽土壤直接渗透进入含水层;间接补给是指水分首先水平运动通过土壤进入位于可渗透性的土壤或河流,然后通过河流基底补给地下水,从而调理湿地周围地下水,使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四、保护海岸及控制侵蚀

河口、海岸湿地植被由于植物根系和堆积的植物残体对海岸具有强大固着作用,可以削弱海浪和水流的冲力和沉降沉积物,因此海岸湿地如同海滨长城一样保护海岸、控制侵蚀。

湿地植被通常具有发达根系,根系生物量是地上部分生物量的 30 倍,并通过分泌有机物质将土壤颗粒连结起来,起着稳固作用。例如具有 “海上森林” 之美誉的红树林, 具有消浪、缓流和促淤作用。海滨红树林沼泽,在台风盛行的东南沿海地区,有着明显的防风护堤作用。有资料记载:1959 年 8 月 23 日厦门地区遭受 12 级特大台风袭击,但是惟有龙海县寮东村 8 m 高的红树林保护下的堤岸安然无损,而 门附近的青礁村,由于红树林遭受破坏,一年就冲崩堤岸7 m。

五、天然空调器和加湿器

由于水的热容量小于地面,吸热和放热都较慢,所以湿地上气温变化较为缓和,而干燥的地面上气温变化则较为剧烈。湿地通过水平方向的热量和水汽交换,使其周围的局地气候具有温和湿润的特点。

炎热的夏季,湖沼湿地对周围气温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其距湿地愈近,影响愈大。干旱地区的湿地,给周围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良好影响, 以新疆博斯腾湖及湖滨沼泽湿地为例。距离湖沼越近, 降温作用越强,对极端最高气温也有调节作用。从沼泽湿地与裸地不同高度气温日变化看,在各层高度上都是沼泽湿地气温低于裸地。因此说湿地具有冷湿效应。现以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与裸露耕地气温垂直分布为例,两者在 0.2 m,0.5 m,1.50 m,2.0 m,其气温差均是湿地气温低于裸地0.4 ~ 2.6℃。

湿地通过与周围的水汽交换,增加周围地区的空气湿度。特别是 5 ~ 9 月影响十分明显,冬季影响较弱。以新疆博斯腾湖和湖滨沼泽为例,湿地对周围湿度的影响与湿地距离有关,距湿地愈近影响愈大。

六、碳汇和碳源

湿地是一种比较活跃的生态系统类型,它与陆地、大气圈、水圈作用的绝大部分生物地球化学通量有关。湿地中有机质的不完全分解导致湿地中碳和营养物质的积累,湿地植物从大气中获取大量的 CO2,又通过分解和呼吸作用以 CO2 和 CH4 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湿地碳循环过程受气候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湿地是全球最大的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储存在泥炭中的碳总量为占地球陆地碳总储量 15% 。湿地碳储量取决于湿地类型、面积、植被、土壤厚度、地下水位、营养物质、pH 值等因素。

碳汇,湿地特别是泥炭地中储存着大量的碳,因此说湿地是碳“汇” 。我国泥炭地面积 10 440.68平方千米,其中泥炭沼泽面积占70.72%,为7383.65平方千米;储存着 15.03亿吨有机碳。泥炭沼泽湿地所积累的碳对抑制大气中CO2 上升和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据穆尔等估算,全球沼泽湿地以每年 1 mm 堆积速率计算,一年中将有 3.7 亿吨碳在沼泽地中积累。

碳源。湿地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释放源。湿地中有机残体的分解过程产生二氧化碳和甲烷。全球天然湿地每年释放的 CH4 约为 10 亿~ 20 亿吨,全球水稻田每年甲烷的释放量约为 2 亿~15 亿吨,分别占全球甲烷总释放量的 22% 和11%。

如果泥炭被开采并作为燃料燃烧,将迅速地把泥炭中积累的大量碳氧化,使几千或上万年来由大气中 CO2 形成的有机物质重新以 CO2形式返回到大气中,这时泥炭沼泽湿地就变成了碳“源” 。据实测,三江平原泥炭沼泽湿地开垦后,有机质含量平均下降 39.5%,有机碳量总共减少 471 万吨,现有的泥炭库中有机碳比 20 世纪 80 年代减少了 35% 左右

七、天然污水处理厂

通过降水、河流泛滥、潮汐、地表水和地下水进入湿地的各种物质有营养物、污染物及各种泥沙等,因此湿地是营养物质的“汇” ;营养物质的输出使得湿地又成为营养物质的“源”和“转换器” 。

湿地特别是沼泽湿地、河流泛滥平原湿地和湖滨湿地,不仅有助于减缓水流速度,而且有利于沉积物沉降和排出。随着水流进入湿地的物质常常附着在沉积物颗粒上,所以湿地具有滞留沉积物的作用。

洪水带来的沉积物也增加了河滨和湖滨地带土壤的营养物质。沉积在湿地的营养物质是湿地植物和动物生长繁衍的营养物质来源,决定了沼泽土壤的性质,制约着湿地水质的好坏。

降 污染物。湿地具有很强的降解和转化污染物的能力,以至于世界许多地方都通过建立人工湿地来净化污水。湿地中有许多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它们的组织中富集重金属的浓度比周围水中浓度高出 10 万倍以上。许多植物还含有能与重金属链结的物质,从而参与金属解毒过程。特别是水湖莲、香蒲、芦苇对含高浓度重金属如镉、银、铜、锌、钒等的污水处理效果十分明显。

吸纳多余的营养。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以及农田施肥流失的营养物质,经过湿地的滤过作用,一部分营养物质被阻止进入河流、湖泊和海洋。经化学、生物和物理作用,营养物被滞留和分解,被湿地植物吸收。

八、生命的摇篮

由于湿地处于水陆系统的过渡地带,因此湿地的动植物性质、结构兼有两种系统的部分特征,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特点。为众多野生动植物提供独特的生境和丰富的遗传物质。

许多鸟类都喜欢湿地环境,特别是水禽将湿地作为其主要活动场所,其中有的是珍贵或有经济价值的鸟类。我国有 1/2 的珍稀鸟类以湿地为支撑;亚洲的 57 种濒危鸟类中,在我国湿地生活的有 31 种;全球 15 种鹤类,在我国湿地已发现 9 种。

我国三江平原湿地是西北太平洋许多珍贵鱼类重要产卵和繁殖场所,如鳇鱼、大马哈鱼、鲟鱼等;洞庭湖及湖滨沼泽湿地,水系发达、河口密布、沼泽和水生植物繁茂,饵类生物极为丰富,是鱼类的栖息地并为索饵提供优良条件。

湿地也可称为“生物超市” ,它具有高度的生物多样性。我国湿地类型多样、面积大、生境独特,决定了其生物多样性富集的特点。据初步统计,全国湿地中有高等植物 2276 种,野生动物 ( 包括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2000多种,湿地中的鸟类约占全国已知鸟类总数的 1/3,湿地鱼类 1040 种,占全国已知鱼类的 1/3。沼泽中还有许多珍稀、濒危的动物和植物。

人类生存的家园,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早在远古时代,人类就逐水而居,依赖湿地从事生产生活活动,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即使是在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人类仍然离不开湿地。湿地为人类提供食物来源、工业原料、药材、燃料等多种产品,还能够提供旅游、航运等服务。湿地湿地还为无数文人、墨客提供了创作灵感和艺术素材,湿地也是许多传统文化和宗教的圣地。

2. 湿地旅游开发的意义是什么呢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湿地,对于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湿地生态旅游的意义

保护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栖息地以及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共同构成了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保护湿地公园是落实国家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管理策略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当前形势下维护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直接而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保护湿地公园,既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同时满足公众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社会的参与和科学的经营管理,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持湿地多种效益持续发挥的目标。

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 湿 旅游开发的意义是什么意思

1、湿地公园具有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

2、湿地公园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栖息地以及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共同构成了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3、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是落实国家湿地分级分类保护管理策略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当前形势下维护和扩大湿地保护面积直接而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4、发展建设湿地公园,既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同时满足公众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社会的参与和科学的经营管理,达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持湿地多种效益持续发挥的目标。

5、对改善区域生态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都具有十分重要

5. 湿地生态价值有哪些

的作用:(一)提供水源:湿地常常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

溪流、河流、池塘、湖泊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其它湿地,如泥炭沼泽森林可以成为浅水水井的水源。

(二)补充地下水:我们平时所用的水有很多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而湿地可以为地下蓄水层补充水源。从湿地到蓄水层的水可以成为地下水系统的一部分,又可以为周围地区的工农生产提供水源。如果湿地受到破坏或消失,就无法为地下蓄水层供水,地下水资源就会减少。

(三)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湿地是一个巨大的蓄水库,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出,减弱危害下游的洪水,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天然储水系统。

(四)保护堤岸,防风:湿地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植物,这些湿地植被可以抵御海浪、台风和风暴的冲击力,防止对海岸的侵蚀,同时它们的根系可以固定、稳定堤岸和海岸,保护沿海工农业生产。如果没有湿地,海岸和河流堤岸就会遭到海浪的破坏。

(五)清除和转化毒物和杂质:湿地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此外,一些湿地植物像芦苇、水湖莲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再现实生活中,不少湿地可以用做小型生活污水处理地,这一过程能够提高水的质量,有益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六)保留营养物质:流水流经湿地时,其中所含的营养成分被湿地植被吸收,或者积累在湿地泥层之中,净化了下游水源。湿地中的营养物质养育了鱼虾、树林、野生动物和湿地农作物。

(七)防止盐水入侵:沼泽、河流、小溪等湿地向外流出的淡水限制了海水的回灌,延安植被也有助于防止潮水流入河流。但是如果过多抽取或排干湿地,破坏植被,淡水流量就会减少,海水可大量入侵河流,减少了人们生活、工农业生产及生态系统的淡水供应。

(八)提供可利用的资源:湿地可以给我们多种多样的产物,包括木材、药材、动物皮革、肉蛋、鱼虾、牧草、水果、芦苇等,还可以提供水电、泥炭薪柴等多种能源利用。

(九)保持小气候:湿地可以影响小气候。湿地水份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气,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

(十)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湿地是鸟类、鱼类、两栖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徒、越冬的场所,其中有许多是珍稀、 危物种。

(十一)航运:湿地的开阔水域为航运提供了条件,具有重要的航运价值,沿海沿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主要依赖于此。

(十二)旅游休闲: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蕴涵着丰富秀丽的自然风光,成为人们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十三)教育和科研价值:复杂的湿地生态系统、丰富的动植物群落、珍贵的濒危物种等,在自然科学教育和研究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湿地还保留了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是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场所。

6. 湿地的旅游价值有哪些

湿地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它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或补充地下水,又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还能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改善环境污染;它能以有机质的形式储存碳元素,减少温室效应,保护海岸不受风浪侵蚀,提供清洁方便的运输方式……它因有如此众多而有益的功能而被人们称为“地球之肾”。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向人类提供食物(水产品、禽畜产品、谷物)、能源(水能、泥炭、薪柴)、原材料(芦苇、木材、药用植物)和旅游场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请参考“湿地”

7. 湿地的旅游价值

湿地作为大自然中一种基础的重要的资源分布很广,遍布世界湿地的开发和保护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湿地的生产能力巨大,可以为人类提供多种动植物资源。湿地还具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和美丽的景观。是旅游的好去处,除了生产丰富的资源,湿地的生态功能也不容忽视,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净化能力,在调节气候,调蓄水源,平衡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湿地的生态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

8. 湿地属于什么旅游资源

湿地是指一种地形地貌,一般对野生动物,特别候鸟等有较强的吸引力。

还有说湿地是城市的肺部,有净化作用。例如广州的海珠湖,清远的飞来湖,都是典型的湿地,现在都开发成公园了。

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作出的。湿地是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湿地包括多种类型,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都属于湿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

9. 湿地旅游的概念

湿地贵在原生态,原生态是旅游的资本,发展旅游不能牺牲生态环境,不能搞过度商业化开发,不能搞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会所,让公园成为人民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

Hash:6fb686e6cf9ee7f5527e65631aa6f854eee97b62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