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蚀地貌景点 风蚀地貌景观

导读:风蚀地貌景点 风蚀地貌景观 1. 风蚀地貌景观 2. 风蚀地貌景观介绍 3. 风蚀地貌景观照片 4. 风蚀地貌景观图 5. 风蚀地貌景观的特征 6. 风蚀地貌景观的主要特征 7. 风蚀地貌景观图片 8. 风蚀地貌的景观

1. 风蚀地貌景观

风蚀石窝、风蚀蘑菇和风蚀柱、风蚀城堡、风蚀垅岗、风蚀谷、风蚀洼地

风蚀岭、风蚀雅丹、风蚀壁龛、风蚀残丘、风蚀坑。

风蚀地貌(wind-erosion landform),是经由风和风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风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

中国新疆东部十三间房一带和三堡、哈密一线以南的第三纪地层形成了许多风城。在干旱地区,由风和风沙对地面物质进行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风蚀地貌,在大风区域常有广泛的分布,特别是正对风口的迎风地段发育更为典型。

2. 风蚀地貌景观介绍

风成地貌

由风力对地表的作用而形成的地貌。风力是塑造风成地貌的主要动力。但由于地面各种条件的差异,风力所起的作用就有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地面的物质组成,植被和水分状态的差异,对风蚀地貌的形成和分布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在基岩组成的地面,岩石的裂隙发育为风力等作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风向与构造方向相近的情 况下,形成与风向大致平行的风蚀地貌。岩性的不同,引起差别吹蚀,常常发育蘑菇石。地表物质粗细与风成地貌的关系很大。在内陆盆地外围的山前地带,多为岩漠。从山麓至盆地内部,地表组成物质一般由粗变细,各种荒漠依次分布,在盆地中部风蚀洼地和雅丹都较发育。而在水源丰富的地区,植被茂密,风力受阻,风蚀微弱,很少形成沙丘。

基本信息

类别

风蚀地貌、风积地貌

主要分布

干早气候地带

成因

风力侵蚀与堆积

风成地貌

风成地貌

风成地貌由风力对地表的作用而形成的地貌。风力是塑造风成地貌的主要动力。但由于地面各种条件的差异,风力所起的作用就有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地面的物质组成,植被和水分状态的差异,对风蚀地貌的形成和分布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在基岩组成的地面,岩石的裂隙发育为风力等作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风向与构造方向相近的情况下,形成与风向大致平行的风蚀地貌。岩性的不同,引起差别吹蚀,常常发育蘑菇石。地表物质粗细与风成地貌的关系很大。在内陆盆地外围的山前地带,多为岩漠。从山麓至盆地内部,地表组成物质一般由粗变细,各种荒漠依次分布,在盆地中部风蚀洼地和雅丹都较发育。而在水源丰富的地区,植被茂密,风力受阻,风蚀微弱,很少形成沙丘。风沙流中含沙量的高低,主要决定于沙源的贫富,在沙源丰富的地区,加之风力很强,可以形成巨大的、密集的风积地貌。沙丘的分布和移动主要决定于风向和风速。风成地貌在干旱地区十分发育,在沙质海岸、湖岸、河岸等处也有小规模的分布。

3. 风蚀地貌景观照片

风蚀地貌是经过风沙流对土壤表面及基岩进行的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形成的,是独特的自然景观,那么风蚀地貌有哪些?风蚀地貌与雅丹地貌的区别是什么?下面一起来了解下。风蚀地貌有哪些?

1、风蚀蘑菇

近地面风运动时会吹卷起地面的物质,当近地面风经过柱状岩石的时候,风中携带的碎石砂砾会侵蚀岩石底部,看起来就是岩石底部有许多划痕。天长日久,侵蚀越来越严重,就形成了蘑菇的形态。

2、风蚀洼地

由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受风吹蚀,形成了 宽广而低洼的区域。风蚀洼地在我国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广泛发育。较深的风蚀洼地如以后有地下水溢出或存储雨水即可成为干燥区的湖泊,如中国呼伦贝尔沙地中的 乌兰湖等。

3、风蚀城堡

风蚀形成的城堡式山丘,又称为风城。主要分布在魔鬼城(我国西北地区的著名景点),由于里面的岩石受风力侵蚀形成的形状酷似城堡得名。

4、风蚀壁龛

在陡峭的岩壁上,经风蚀形成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洞穴和凹坑,使岩壁呈蜂窝状外貌,就是风蚀壁龛。主要原因是岩石受热不均破裂,风沙研磨形成。

5、风蚀垄槽

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湖底,常因为地表干旱开裂,风沿着裂隙吹蚀,裂隙变大变宽,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出不规则的背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地貌类型称之为雅丹地貌。

6、风蚀谷

偶有暴雨产生洪流冲刷地表,形成冲沟,冲沟再经过长期风蚀作用改造,加深和扩大成为风蚀谷。崎岖蜿蜒,宽窄不一,沿主要风向延伸,长达数十公里。

风蚀地貌与雅丹地貌的区别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或者称为风蚀脊,形成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以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雅丹,一类是以水流侵蚀为主形成的雅丹,还有一类则是风和水共同作用形成的雅丹。

以上就是关于风蚀地貌与雅丹地貌的介绍了,总体来说雅丹地貌是属于风蚀地貌的一种,具体形成原因有风力、水力、风力水力结合,是我国著名的地貌。

4. 风蚀地貌景观图

风蚀地貌,是经由风和风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风力对地面物质的吹蚀和风沙的磨蚀作用,统称风蚀。风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中国新疆东部十三间房一带和三堡、哈密一线以南的第三纪地层形成了许多风城。在干旱地区,由风和风沙对地面物质进行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风蚀地貌,在大风区域常有广泛的分布,特别是正对风口的迎风地段发育更为典型。

主要类型

风蚀石窝、风蚀蘑菇、雅丹地形、雅丹地形、风蚀城堡、风蚀垅岗、风蚀谷、风蚀洼地、风蚀岭。

1、风蚀城堡

风蚀城堡是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观,出现在砂岩和页岩相间分布的地区。是在风力侵蚀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由于岩性软硬不一从而导致风力吹蚀的差异性,结果形成了许多层状墩台,相对高度多为10——30米,墩台的顶部都很平坦。

2、风蚀石窝

风吹蚀风化了的疏松岩面形成浅凹坑;风沙沿凹坑钻磨,使之加深扩大。

3、风蚀蘑菇

风蚀蘑菇,指在风沙强劲的地方,如果露出地表的岩石水平节理、层理很发达,易被风蚀成奇特的外形。特别是一块孤立突起的岩石如果下部岩性较软,经长期侵蚀,可能会形成顶部大于下部的蘑菇外形,称为风蚀蘑菇。

4、雅丹地形

“雅丹”是中国维吾尔语,意为“陡峭的土丘”,因中国新疆孔雀河下游雅丹地区发育最为典型而命名。其发育过程是:挟沙气流磨蚀地面,地面出现风蚀沟槽。磨蚀作用进一步发展,沟槽扩展为风蚀洼地;洼地之间的地面相对高起,成为风蚀土墩。

5、风蚀谷

干燥区的短暂暴雨,可将已经强烈风化的地面在短时期内冲刷和侵蚀成很多沟谷,然后,风力继续对这些谷地进行吹蚀,使之加深扩大,逐渐形成外形宽窄不一,底部崎岖不平的谷地,称风蚀谷。

5. 风蚀地貌景观的特征

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降水少、植被稀疏、风蚀严重的干旱区和极端干旱的沙漠边缘。我国主要分布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罗布泊周围。

雅丹地貌是经历强烈的风烛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地貌。该地貌形成条件是要有不同硬度的岩石、强烈的风、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等 结合其形成条件,我们可以知道其分布特点是一般在降水少、植被稀疏、风蚀严重的干旱区,此外还有极端干旱的沙漠边缘。

我国也有较大面积的雅丹地貌景观,主要集中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和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罗布泊周围。例如新疆罗布泊孔雀河下游龙城、新疆罗布泊孔雀河下游楼兰古城、新疆罗布泊白龙堆、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等等都有雅丹地貌。我国雅丹地貌总面积约2万多平方公里。

6. 风蚀地貌景观的主要特征

风蚀地貌(wind-erosion landform),是经由风和风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我国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区在青海柴达木,南疆和田、罗布泊,东疆哈密、吐鲁番,北疆克拉玛依附近地区。

7. 风蚀地貌景观图片

风蚀地貌(wind-erosion landform),是经由风和风沙流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风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中国新疆东部十三间房一带和三堡、哈密一线以南的第三纪地层形成了许多风城。在干旱地区,由风和风沙对地面物质进行吹蚀和磨蚀作用所形成的风蚀地貌,在大风区域常有广泛的分布,特别是正对风口的迎风地段发育更为典型。主要特点有:

石窝

风蚀地貌

陡峭的迎风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直径大多约20厘米,深为10~15厘米,有时群集,有时零星散布,使岩石表面具有蜂窝状的外貌,故又称石格窗。它是由于岩石表面经风化(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吹蚀形成许多细小凹坑,又经风所携带的沙粒在凹坑内磨蚀形成。大的石窝称为风蚀壁龛。

蘑菇

孤立突起的岩石经风蚀作用而成的蘑菇状岩体,又称石蘑菇、风蘑菇。多发生在垂直节理发育的不很坚硬的岩石中,由于近地表的岩石基部受风蚀作用强,顶部受风蚀作用弱,逐步形成上部大、下部小的蘑菇石。垂直节理发育岩性比较坚硬的岩石,在风蚀作用下形成孤立的柱状岩体,称为风蚀柱。

雅丹地形

河湖相土状堆积物地区发育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的地貌形态。“雅丹”是中国维吾尔语,意为“陡峭的土丘”,因中国新疆孔雀河下游雅丹地区发育最为典型而命名。其发育过程是:挟沙气流磨蚀地面,地面出现风蚀沟槽。磨蚀作用进一步发展,沟槽扩展为风蚀洼地;洼地之间的地面相对高起,成为风蚀土墩。

雅丹地形

土墩和洼地的排列方向明显地反映主风方向。土墩一般高1~10米,长20~100米,甚至更长;全由粉砂、细砂和砂质粘土互层组成,砂质粘土往往构成土墩顶面,向下风方向微倾。在中国罗布泊盐碱地北部的东、西两侧,粘土土墩的顶面是盐壳,呈白色,称为白龙堆。

城堡

水平岩层经风蚀形成的城堡式山丘,又称为风城。多见于岩性软硬不一(如砂岩与泥岩互层)的地层,中国新疆东部十三间房一带和三堡、哈密一线以南的第三纪地层形成了许多风城。以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部乌尔禾一带最为典型。

垅岗

软硬互层的岩层中经风蚀形成的垅岗状细长形态。一般发育在泥岩、粉砂岩和砂岩地区。长10~200米,也有长达数千米者,高1~20米。

风蚀加宽加深冲沟所成的谷地。谷无一定的形状,可为狭长的壕沟,亦可为宽广的谷底。底部崎岖不平、宽狭不均、蜿蜒曲折。常在陡峭的谷壁底部,堆积着崩塌的岩块,形成倒石锥,谷壁上有时有大大小小的石窝。风蚀谷不断扩大,原始地不断缩小,最后仅残留下一些孤立的小丘,即风蚀残丘。丘的外 各不相同,以桌状平顶形较多;一般高10~30米。支离破碎的残丘地表,称为风蚀劣地。

洼地

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蚀所形成椭圆形的成排分布的洼地。它向主风向伸展。单纯由风蚀作用造成的洼地多为小而浅的碟形洼地;一些大型风蚀洼地都是在流水侵蚀的基础上,再经风蚀改造而成。较深的风蚀洼地如以后有地下水溢出或存储雨水即可成为干燥区的湖泊,如中国呼伦贝尔沙地中的乌兰湖等。

通过风的力量,吹走细小的沙粒,经过几十万年,从而形成风蚀岭。表面为一道道的沟,如同波浪一般。分布在中国的西北部。

8. 风蚀地貌的景观

风成地貌主要地貌 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丘体两坡不对称,迎风坡凸出而平缓,坡度在5—20度,背风坡凹入而较陡,倾角在28—34度.沙丘高度都不大,一般为1—5米,宽度可达100—300米.新月形沙丘是在单一方向的风或两种相反方向的风的作用下形成的.大部分出现在沙漠的边缘地带. 新月形沙丘最初只是一种较小的盾形沙丘,它是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了草丛或灌木的阻挡堆起了小沙堆,以后风从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旋涡进行堆积.与此同时,沙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了新月形沙丘的弓形形态 新月形沙丘在沙子供应比较丰富的情况下,由密集的新月形沙丘相互连接,形成新月形沙丘链,其高度一般在5—30米.

Hash:cf9f9e8c2426c6bdfa5fac28711c48a025d24dc2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