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与旅游的关系 世界遗产和旅游的关系

导读:世界遗产与旅游的关系 世界遗产和旅游的关系 1. 世界遗产和旅游的关系 2. 世界遗产旅游和遗产旅游的异同 3. 世界遗产旅游与其他旅游有何区别 4.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世界遗产和发展旅游业之间的关系 5. 世界遗产和旅游的关系是 6.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分为什么 7. 世界遗产和旅游的关系论文 8. 世界遗产旅游的含义

1. 世界遗产和旅游的关系

人文旅游资源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

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它也分为三大类,即古迹与建筑类、休闲求知健身类(包括科教文化设施、疗养和福利设施、动物园、植物园、公园、体育场馆、游乐场所、节庆活动、文艺团体等)和购物类(包括市场与购物中心、著名店铺、地方产品等)。

2. 世界遗产旅游和遗产旅游的异同

1.世界文化遗产更注重的是文化底蕴这一方面,如果你是一个历史文物的爱好者,想要更加了解我们这个国家的文化。对某一个时期,某一个古城,某一个文明的起源比较感兴趣,就可以去世界文化,古城遗址进行参观。而且在有的古城里面还可以体验到当地的风土人情,你的人生阅历来说有着不小的帮助。

2.5a级风景区呢,更偏向于旅游这一方面。如果你是一个旅游的爱好者,就是只注重表面上的风景,我推荐你去5a级风景区游玩,因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美景,可以大饱你的眼福,甚至,你还可以在这里呼吸到不一样的空气。在有的世界遗迹里面,你就做不到这一点。因为你看到的都是一些废墟,甚至还有黄土高坡,视觉冲击效果也没有5a级风景区大。

3. 世界遗产旅游与其他旅游有何区别

1)应该保证在本国境内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确认、提名、保护、保存和展出以及代代相传;

2)通过一项旨在使文化和自然遗产在社会生活中起一定作用的总政策;

3)把遗产保护纳入全面规划方案;

4)建立负责遗产保护、保存和展出事务的机构;

5)开展科学和技术研究,并制订出消除对本国自然遗产的威胁的实际方法;

6)采取适当的法律、科学、技术、行政和财政措施来保护这类遗产;

7)促进建立或发展有关保护、保存和展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家或地区培训中心,并鼓励这些领域的科学研究;

8)应考虑和鼓励设立国家、公立以及私立基金会或协会,促进保护世界遗产的募捐;

9)应该通过教育和宣传计划,努力增强本国人民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赞赏和尊重,并使公众广泛了解这类遗产面临的威胁。

4. 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世界遗产和发展旅游业之间的关系

1、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

2、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是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3、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具体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因此,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5. 世界遗产和旅游的关系是

世界遗产资源的价值划分为有形(显性)价值和无形(隐性)价值两大类,旅游价值、科考价值、文化价值和环境价值4个亚类。

遗产旅游已成为各国或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名牌产品或“金字招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遗产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根本。

通过遗产旅游可考察研究、审美实践而不断发掘遗产资源的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并不断提高和深化遗产旅游的科教、游览和山水文化创作体验水平,同时可对对遗产所在地的文化、民风、习俗等资源研究与开发。

遗产 为一种重要的公共资源,它的价值原生性是一种自然遗存,是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一种重要力量,也是人类文明历史的写照。“遗产价值的核心是它的广义文化价值和知识价值,经济价值由此而派生出来”,而作为旅游开发也只是一种附属价值。

要了解旅游的世界遗产地是什么类型的世界遗产,然后从这类世界遗产收集和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来认识和提前了解这座世界遗产地!

只有提前了解该世界遗产的相关信息 ,在正式旅游的时候会有一个着重点和旅游线路。世界遗产之所被联合国列为,关键在于这座世界遗产地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比如说自然遗产,还自然文化双重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就是文化遗产中的世界文化景观。如果喜欢风光秀丽和自然美的朋友,去游世界文化遗产,特别是世界文化景观。那就有可能感觉没有多大劲! 那是因为错把世界文化遗产当自然遗产来旅游了。

比如说:游庐山 ,因为庐山是世界遗产,但更是世界文化景观这一类,因为庐山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有的中西文化,造就庐山是以文化名山而闻名世界的!

综上所述,朋友游览世界遗产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该世界遗产属于什么类型的,因为什么它被列入世界遗产。从而在旅行的过程有目的地去了解自然,文化,风俗,人文等。

6. 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分为什么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千米。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占地约290公顷。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烧毁了许多建筑物。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后来在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1949年之后政府不断拨款修缮,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万寿山、昆明湖构成其基本框架,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饱含中国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之趣,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颐和园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整个园林艺术构思巧妙,是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地位显著,有声有色。  颐和园景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2.97平方公里(293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3555古建筑,面积70000多平方米,共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000多间。古树名木1600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  园中主要景点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 区,是清朝末期慈禧与光绪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也可分为万寿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以长廊沿线、后山、西区组成的广大区域,是供帝后们澄怀散志、休闲娱乐的苑园游览区。前山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金碧辉煌的佛香阁、排云殿建筑群起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颠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全园面积的3/4。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湖中有一座南湖岛,十七孔桥和岸上相连。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婀娜多姿,形态互异。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着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仙山”。阅看耕织图画柔桑拂面,豳风如画,乾隆皇帝曾在此阅看耕织活画,极具水乡村野情趣。与前湖一水相通的苏州街,酒幌临风,店肆熙攘,仿佛置身于二百多年前的皇家买卖街,谐趣园则曲水复廊,足谐其趣。在昆明湖湖畔岸边,还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点景建筑非常好。后山后湖碧水潆回,古松参天,环境清幽。  多年以来,颐和园管理处以“文化建园”为宗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推进颐和园的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以借景环境、山形水系、文物古建、植被景观为颐和园的核心保护内容,建立了完整的颐和园保护管理体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颐和园加快了建设和保护的步伐,先后投入巨资恢复了四大部洲、苏州街、景明楼、澹宁堂、耕织图等景区,积极参与周边环境改造,延续颐和园的历史人文环境,恢复了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建设了国内园林系统内最先进的文昌院博物馆。  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卓越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是文化遗产

7. 世界遗产和旅游的关系论文

1.黄山具有重要科研价值的第四纪冰川遗迹

1936年5月间,为研究长江下游第四纪冰川问题,李四光先生带着助手赶赴黄山进行科学考察。在海拔700多米的慈光阁附近发现极其明显的U形山谷,以及在山谷周边发现疑似冰川作用留下的痕迹。为此,一行人作出大胆推测:200多万年前,这个山谷间填满了厚厚的冰层,随着冰层顺着山谷向下滑动,与冰层相接触的花岗岩岩壁因冰层剧烈的机械动力作用,岩壁下部被铲刮凹进,并留下了深深的刻痕,而其上部受力较小的部分则保留下来形成了倒悬式的凸石沿。

2.黄山具有罕见的峰林地貌

黄山风景区千米以上的高峰有88座,主峰相对高度多在千米以上。这些山峰峰顶尖陡,峰脚直落谷底,形成群峰峭拔的中高山地形。山顶、山腰和山谷等处,广泛地分布有花岗岩石林石柱,特别是巧石遍布群峰、山谷,其中不少属于石“蛋”形,如仙桃石、千古石等。

3.黄山是生物宝库、珍稀动植物栖息地

黄山是生物宝库,拥有名花古森,珍禽异兽,种类繁多。有高等植物2385种,还保存有高山沼泽和高山草甸各一处,森林覆盖率为98.29%。古木遍布,参天茂密,是我国南方宝贵的植物宝库和天然植 园。这里山高林密,有野生动物良好的栖息环境,生长着大量的野生动物,其中脊椎动物417种,鸟类246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1种。

4.黄山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古时黄山因地处偏壤,交通不便,游人罕至。唐天宝六年(747年),唐明皇下令改“黟山”称“黄山”,之后黄山名声逐渐扩大,吸引游人前来。唐、宋、元各代均有大量著名文人来到黄山,无不为黄山景色所陶醉。或赋诗高歌,或描绘胜景,留下了大量的文艺作品。

5.黄山文化——因一座山衍生的文化

黄山具有使人陶醉的魅力,富有诗意和含蓄深邃的意境,诱发游人无限的遐想和创作激情,并且付之笔端,跃然纸上,摄入镜头。因此,以黄山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美学论文、绘画、诗词、散文、摄影、电影艺术和歌曲等)大量涌现,这些文艺作品不仅有鲜明的艺术特色,而且丰富了中华文艺宝库。于是在绚丽的中华民族文化之林中,出现了“黄山文化”。

6.黄山画派

黄山在中国的山水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黄山画派的发祥地。黄山画派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在传承。

明末清初,石涛、渐江、梅清创立了以画黄山为主的山水画派——黄山画派。“搜尽奇峰打草稿”,按照黄山的奇险风姿,经过笔、墨锤炼,抽象出山水画典型。此后,黄山画派不尽其人。现代名家有黄宾虹、汪采白、张大千、傅抱石、刘海粟、李可染等,他们笔下的黄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中国画宝库留下了珍贵的遗产,形成了黄山画派。

7.黄山诗词与摩崖石刻

黄山的自然美景吸引了历代的诗人墨客、志士名流,领略和歌咏雄伟、瑰丽的自然景色,并产生了浩如烟海、灿若繁星的诗文。有资料表明,自盛唐至晚清,描绘黄山的散文有几百篇,诗词二万余首。此外,还有大量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可以说,黄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诗的山。

文人墨客的到来,也为黄山留下大量摩崖石刻,主要的摩崖石刻多刻在悬崖峭壁上,或咏赞风景,或寄情抒怀,或题名记游,或记载古迹,或志历史,或宗教传说。篆、隶、真、草,各种书体精湛、字径小者仅心余。

综上,黄山不仅自然景观奇特,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当之无愧成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联合国教科文遗产中心对其评语为:黄山被誉为“震旦国中第一奇山”。

8. 世界遗产旅游的含义

没有停刊,仍可订阅。

《世界遗产地理》是一本专注于介绍、研究当今人类挖掘、保护、传承璀璨的世界文化遗产,特别是中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 型历史文化刊物。

《世界遗产地理》深入探索文化遗产对每个历史片段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与当今文化潮流的关联,揭示文化遗产与其发源城市或 产生地之间的内在联系,交流、推广世界各地保护、挖掘、传承文化遗产的经验、故事,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关怀。

《世界遗产地理》融科学性、观赏性、收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旨在为研究遗产文化、探寻遗产历史、爱好遗产旅游、收藏非遗物品的藏 家、买手,量身定做一本高品位、高质量内容、高档的实用读物。

《世界遗产地理》的使命是把世界丰富多样的遗产文化介绍给中国读者,同时把中国博大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推向世界

Hash:8a4300e7028d5762a2167ed536a95d0a5822b688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