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寺景点 佛光寺修缮

导读:修缮寺景点 佛光寺修缮 1. 佛光寺修缮 2. 佛光寺重建过吗 3. 佛光寺修复 4. 古建筑佛光寺 5. 佛光寺原貌 6. 佛光寺建造时间 7. 玉佛寺修缮 8. 佛光寺大修 9. 大佛寺修缮 10. 佛光寺大殿修缮工程

1. 佛光寺修缮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因为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寺内正殿即东大殿,于公元 857年建成。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以及芮城县广仁王庙(公元 831),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三。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中国唐代佛殿及北魏至清代佛教建筑。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城东北30公里佛光山中。寺东南北三面环山。寺宇因地势建造,高低层叠,坐东向西。寺内唐代木构大殿、彩塑、壁画、墨书题记、金建文殊殿、魏唐墓塔、唐石经幢等,都是具有高度历史、艺术价值的珍贵文物。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隋唐之际,已是五台山名刹,寺名屡见于传记。见于敦煌壁画上的唐中叶绘制的五台山图,佛光寺就居显要地位。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灭法,寺内除几座墓塔外,其余全部被毁。宣宗复法,大中十一年(857)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持重建。现存东大殿及殿内彩塑、壁画等,即是这次重建后的遗物。金代于寺内前院两侧建文殊、普贤二殿。元代补修殿顶,添配脊兽;明清重建天王殿、伽兰殿、香风花雨楼、关帝殿、万善堂等;清末普贤殿焚毁;民国初年增筑窑洞和南北厢房,始成今日规模。

2. 佛光寺重建过吗

凌海市(原名锦县)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渤海辽东湾畔,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座美丽的沿海开放城市,素有“辽西走廊上一颗明珠”之美誉。1993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凌海市地理位置介于北纬40°48’-41°26’,东经120°42’-121°45’之间,全境环抱辽西中心城市锦州市区,南临辽东湾,北依松岭山余脉,地处辽西走廊的咽喉地带。凌海市自然地貌结构大体分为“四山二水四分田”,境内“山、平、洼、海”俱全,土地总面积27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资源8.24万公顷。

法华寺

  法华寺原名朝阳寺,距锦朝公路帽山段18华里,分上下两院。法华寺总面积达2000亩,其中庙宇占地20亩。现有僧人六单。

  由于法华寺一带空旷幽静,山峦叠嶂,群峰巍峨,风景秀美,历为修真练气之士所瞩目。法华寺中有一千佛古洞,住僧1400年有余。洞内石壁上有浮雕佛像数百,姿态各异,神形兼备,实为艺术精品。寺院曾经香火繁盛,但历经战乱,多有破坏。现在,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上院基本恢复原貌,法华寺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呈现于世人面前。

佛光寺

  佛光寺座落于辽宁省凌海市石山镇境内,始建于乾隆年间,当时乾隆皇上路过此地见如此磅礴景色留连忘返,住下三天下令赐建庙宇,至文革时毁坏,现住持僧释大悟,于2004年发心重建佛光寺,短短一年时间,天王殿、东配房、大雄宝殿已初具规模,尤其以十三米观音菩萨圣像为辽西地区一大景观。

翠岩山寺

  翠岩山寺在锦州西北三十五里的锦朝公路旁,有一座雄奇而秀丽的群山,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翠岩山。此山海拔210.4米,数峰插云,石壁如削。山巅多生苔藓,山石皆成褐绿色。夏秋之季,青苔密布,山峦苍翠,景色如画。山以此得名为翠岩山。历来为温滴楼满族乡名胜之一。

  早在汉代就有僧人于山之东麓修建寺庙,唐宋各代历经修葺。明正统年间,名称由清 寺改为翠岩山寺。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翠岩山寺住持僧沙昆请儒将名笔都指挥王锴手书七尺见方的“翠岩山寺”四个大字刻于山崖之上,并浮雕四尊佛像,时至今日依稀可见。

  翠岩山寺现有两座石碑保存完好,其一为乾隆三十六年立,其二为嘉庆八年立,碑文清晰可辨。玉皇阁大殿左右两侧墙的内壁上各有建阁碑记一块,保存完好,字迹清晰。

班吉塔

   

  班吉塔的石塔是完整的,塔身大约有三层楼那么高,被涂成白色;厚重的底座共有八面,但只有朝南的一面雕有金色座佛一尊,眉目清晰,动作优美;在这尊座佛面前,还摆有大小香炉两个,从其外表分析,大香炉显然是现代作品,而那个不起眼的小香炉却是过去朝代的物品。

  第二层塔身也呈八面,每面都有雕刻,有佛像,也有莲花等其他图案,其间还有圆形雕刻,面积有铜镜那么大,可并没有铜镜的痕迹,再往上看还有3层逐层缩小的莲花座,每层之间更有密檐相隔,倒属第二层的塔身供有整整一圈金色的小佛,看上去很新;最顶层的小莲花座内有莲蓬,花心很美。

3. 佛光寺修复

遇见古渔阳,是在一个寒冷的季节,暗淡的低云为渔阳古城蒙上了一层白纱,饱经风霜的建筑呈现一片沉寂的暗红。

渔阳,位于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四市的腹地中,现为天津市蓟州区,其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时所建无终子国,隋朝时改称渔阳,后称蓟县。2007年,蓟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评定为中国“千年古县”。

犹记初相逢

北宋初年,渔阳被称作蓟州,是燕云十六州之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相传蓟县西北有一山,谓之渔山,因县城在山南,故曰“渔阳”。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如今,作为旅游景点,游人可能鲜少关注;而作为研究对象,渔阳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可是被古建筑爱好者们喜欢得紧。

鼓楼、文庙、独乐寺、蓟州白塔等都是渔阳古城的标志,其中,尤以独乐寺及蓟州白塔最为吸引人。在独乐寺观音阁的牌匾上,“太白”的小小落款为建筑蒙上了神秘的面纱,世人猜测“太白”所指正是唐代诗人李白。若“观音之阁”的牌匾为李白所题,独乐寺观音阁的历史便可追溯到盛唐时期。目前,我国现存唐代、五代、辽代的木结构建筑均是个位数,这也难怪梁思成称蓟县独乐寺为“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实研究中国建筑蜕变之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

曾经兴盛地

走近独乐寺院内,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梁思成在《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中,详细介绍了对独乐寺山门以及观音阁的考察情况。在总论部分,梁思成对寺名的源起加以解读:“蓟人又谓:‘独乐寺为安禄山誓师之地。独乐之名,亦禄山所命,盖禄山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故尔命名云。蓟城西北,有独乐水,为境内名川之一,不知寺以水名,抑水以寺名,抑二者皆为禄山命名也。’”

独乐寺到底是何时何人所建?根据《日下旧闻》记载,独乐寺初建的年代已不可考,目前所掌握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辽圣宗统和二年的重修记录。梁思成据此进行推测:由于唐代佛教兴盛、对于佛教的保护也较为周密,经历五代之乱后,适逢重修之时。因此,在统和年间(也就是宋太宗雍熙元年)的此次重修前,寺庙极可能已有300年以上历史,“寺之创立,至迟亦在唐初。”

984年独乐寺的重修与辽代尊崇佛教的文化背景息息相关。公元936年,后晋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政权 。契丹领有燕云十六州后,大量契丹人涌入,和汉人共同生活在这里,社会风俗、宗教文化得到极大融合。辽太宗时期,佛教进入契丹社会,辽圣宗时开始大力推崇佛教。此地逐渐发展成佛教文化重心,到辽代晚期“僧侣、佛寺之数冠北方”。渔阳古城独乐寺便是在辽圣宗时期进行重修的。从地理空间上来看,位于渔阳古城的独乐寺地处辽地,与南方宋地相对隔绝;从时间坐标上,独乐寺之修建距离唐代灭亡只有77年,而距离宋代李诫创作的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刊载尚余119年。因此,其建筑形制,秉承大唐遗风、大木作做法,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传闻古人来到独乐寺,在山门处跪拜,抬头时透过观音阁三层打开的窗户,便可望见阁内观音低垂的目光,给人以巧妙之感。山门处,左右屹立哼哈二将,其外形高大,而表面涂层已然风化,呈现碎裂状,二像面部不见怒目、似有笑意。行至观音阁前,可见高大的建筑巍峨屹立,其木柱上端微微内收、丰满柔和,称之“卷杀”;外围柱向内倾斜、以求稳定,号为“侧脚”。木构整体力的美感与局部细致的加工,使人仿佛穿越千年,在那时那地与不知名的匠师邂逅。

古城需守护

行走在蓟县独乐寺中,北京交通大学马蒙老师正领学生调研。“蓟县独乐寺、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是唐宋风格建筑的代表,北京的故宫、颐和园则是明清建筑的样板,我们如何快速分辨唐宋建筑与明清建筑呢?首先,看外观,唐宋建筑的屋顶坡度舒缓、出檐深远,并且普遍采用侧脚、生起、卷杀等做法,使构成建筑立面的曲线柔和,构建细节弧度优美。其次,看结构,唐宋建筑的斗拱硕大、极具力学美感,其高度可达柱高的1/3至1/2;到了明清时期,由于梁与柱的结合更直接和牢固,作为转换层的斗拱受力作用衰减,导致明清建筑中斗拱体量大大缩小,沦为装饰。”

独乐寺南相距数十米处,是蓟州白塔所在地。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的修复中,修复人员发现白塔是明塔中包裹着辽塔,由此揭开了渔阳古城历史的又一层神秘面纱。高大的白塔在古城中十分显眼,在塔内,有三个互相不通的中空小室,塔身四面刻有佛偈。

探寻古建筑收获诸多故事,我们也期盼这份历史能得以流传与延续。在渔阳古城的街巷,少有人山人海,少有漫天要价,有的只是居民餐桌上一碗热腾腾的面,或是寻常巷陌随意炒制的一盘家常小菜。这便是渔阳,中国的千年古县,古老又平易的渔阳。

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曾说:“过去我们文物保护往往保护静态的,比如古遗址,但是今天的文化遗产保护还要保护人们生活其中的、生产其中的地点,比如传统村落、历史街区,这使得我们今天这些保护的项目几乎与每个人都发生了关系。”历史选择了渔阳,也留下了渔阳,而我们期待一个更好的渔阳。

4. 古建筑佛光寺

佛光寺的前身玄德古寺,据史书记载:南宋宁宗二十五年(1219),山东蔡氏迁徙来到黄光山下,为怀念北极玄天上帝之德,于南宋宝祐元年(1253),在黄藤岗山腰,在唐代高僧大颠云游足迹之处,创建一座寺庙,寺名称“玄德古寺”,祀北极玄天上帝。草创之初,寺庙简陋,明、清两代曾多次维修,逐渐完善。原寺坐北向南,背依南山,面临深谷。寺前有两层6米水高的垒砌石壁:庙宇庄严,正面飞檐凌空,寺内雕梁画栋,前后殿奉祀释迦牟尼佛祖与弥勒佛,两侧为前后两列厢房。寺院内构建精致,香火旺盛。信徒遍及潮阳、海丰(今潮阳、惠来、普宁和海丰、陆丰)与海内外各地。

寺内有明代铜钱,有皇封圣旨牌,有 崖石刻等珍贵文物。在寺院前面有一片宽阔的场地,为清代惠邑武举人练武之场所。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玄德古寺还曾作为中共地下活动根据地。但自清末开始,由于战乱与历次政治运动的影响,玄德古寺长期失管失修,破陋不堪。

20世纪80年代,由居士陈粮存、黄乃城等筹资进行扩建与全面修复。寺分前后座,前座为山门与前厅,并有左右房;后座为正殿。正殿两旁建有钟楼和鼓楼,楼外有双层包厢。全寺建筑面积扩至1500平方米。寺前有广阔的前埕,前临陡城,在6米高的石砌护壁上,锈有“黄光山”三个大字,1985年2月8日,惠来县人民政府(惠府第l 0号文)公布为第三批历史名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90年被汕头市宗教局评为"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992年传正方丈从缅甸塑造、迎来的佛祖释迦牟尼的大理石雕像(也称“缅甸汉玉释迦牟尼尊像")供奉于前埕。1988年惠来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寺院有僧尼8人。

5. 佛光寺原貌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是晚唐的 殿内木质版门 砖砌佛座和塑造佛像都是唐代原物 佛光寺位于台南 佛光寺位于五台山县城东北32千米的佛光山山腰,距离台怀镇30多千米。

唐塔 在山西五台县佛光寺东山腰和西北塔坪里。共七座,其中四座为唐塔。解脱禅师塔在寺西北塔坪里,唐长庆四年(公元824年)建,方形,两层,总高约10米。基座束腰须弥式,塔身中空,正面有券拱门,塔内上部为叠涩藻井。塔刹有刹座覆钵及受花,宝珠已不存。无垢净光塔不在寺东山腰,天宝十一年(752年)建,平百八角形,束腰须弥座,塔向残坏,塔内出土的汉白玉雕像(佛,菩萨,第子,金刚等),都是建塔时的原作,比便适度,面形丰满,线条流畅,是优秀的艺术品。志远和尚塔在寺东山腰,会昌四年(844年)建,八角形基座,上砌圆形覆钵式塔身,形体秀美,西向辟门,塔刹残坏。这种形制的唐塔,为国内孤例。大德方便和尚塔在寺东山腰,贞元十一年(795年),平面六角形,通高4米,西向辟门,塔刹残坏。门外北向嵌有塔铭刻石,记载颇详。唐代以前我国古塔多为方圆两种形制,六角或八角形者颇为少见,佛光寺墓塔恰好弥补了这个缺陷。

6. 佛光寺建造时间

排第一名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故宫,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老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室。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9999间半,是世界最大的宫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第二名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第三名:颐和园,第四名是:永乐宫,第五名是秦始皇陵,第六名是乾陵,第七名是赵州桥,第八名是黄鹤楼,第九名岳阳楼,第十名是嵩岳寺塔。

7. 玉佛寺修缮

清光绪八年(1882年),普陀山慧根法师朝五台,历峨眉,入西藏,到印度,礼佛后过缅甸,在当地华侨的赞助下,开山取玉,雕成五尊玉佛,并请回普陀山。路经上海时,留下坐佛、卧佛各一尊,即在江湾镇造庙供奉,称玉佛寺。

最早的玉佛寺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建立在吴淞江湾车站之侧,由慧根法师的弟子本照法师任持。辛亥革命后,寺毁于兵火,仅玉佛幸存。一度以盛宣怀舍殚根路(今维安路)别墅为寺,供奉玉佛。

民国七年(1918年),佛寺毁于兵火,故择现址重建,新寺易名为“玉佛禅寺”。民国七年(1918年)起,佛教禅宗支派临济宗僧人可成法师在今址建新寺。经过十年的“躬营奋筑”,相继落成了佛殿、楼阁、斋厨等仿宋寺庙建筑群,使玉佛寺“丹艧觚绫,崇闳壮丽,蔚为 巨刹,甲于海上。”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玉佛寺住持远尘法师曾在寺内创办了上海佛学院。邀请镇江竹林寺震华法师任院长兼教务长,招收学僧30人。后因种种原因办。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多次进行拔款进行维修。

1963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亲自陪同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来到玉佛寺,参加为纪念斯里兰卡前总理班达拉奈克诞辰64周年举行的纪念法会。

“文化大革命”中,在市委的保护下,各级政府、有关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及寺内僧人相互配合,使整个寺院建筑完好地保存下来,经卷佛像、法器法物也安然无恙,两座玉佛完好无损,一切佛教活动都停止。

1976年10月以后,为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玉佛寺又重新作为佛教活动场所恢复开放,成立了“玉佛寺管理委员会”,流落僧人纷纷回寺。还拔出资金,对年久失修的寺庙进行了维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玉佛寺交从自己管理,由上海市佛教界人士按寺庙体制推了方丈、监院等僧职。

1979年,由真禅法师担任玉佛寺的住持,恢复了佛教十方丛林制度。

1981年起,恢复举办各类佛事法会。

1983年,上海市佛教协会在玉佛寺恢复了上海佛学院。

2006年7月,玉佛禅寺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发起成立“华东师大觉群佛教文化研究所”,并出版《人间佛教的都市发展模式》、《西藏佛教与和谐社会》两部研究专著。

8. 佛光寺大修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城东北32公里处的佛光山山腰,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有"亚洲佛光"之称,被誉为“中国古建第一国宝”。

如果从高空俯瞰,五台山宛若莲花。台怀是深藏其中的花蕊,五台是遗世独立的内层花瓣,台外是交相掩映的外层花瓣。佛光寺坐落在重瓣之间,千载光阴,白云苍狗,留下的不仅是佛风遗韵,还有珍贵的建筑遗产。

佛光寺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隋唐之际,已经是五台名刹,不幸的是唐武宗时期大举灭法,五台山佛教寺庙被大量摧毁,佛光寺也未能躲过这次灭佛浪潮。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由长安城里 的富贵女子宁公遇出资,在佛光寺内东面的台地上兴建一座木结构大殿,这座大殿仍完好保留了1000多年前的样子。

这座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建筑,身上究竟藏着多少秘密,为什么能相继被人们赋予如此殊荣,今天,让我们将走进佛光寺一探究竟。

东大殿居高临下,雄伟古朴,气势壮观,是五台山最大佛殿之一,无论在构造做法上,还是在造型比例上,都集中地反映了唐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在我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东大殿是我国现存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现存的唯一的殿堂式庑殿顶唐构。东大殿坐东朝西,依山势雄踞于10米多的高台之上,大殿建在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金厢斗底槽”。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柱身都是圆形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檐柱有侧脚及升起,阑额上无普拍枋。

从外部来看,东大殿屋顶的高度几乎占到了整个建筑的一半,硕大的屋檐就像振翅欲飞的大鸟,粗犷有力。

屋顶之下,是设计严谨的斗栱,分内外两圈排列,里面的被称为内槽斗栱,外面的一圈是外檐斗拱。外檐斗拱又分为柱头斗栱、补间斗拱、转角斗拱三种。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的独特构件,斗拱在整个建筑衔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柱头卷杀作覆盆样,前檐诸柱的基础上均有覆盆,以宝装莲花为装饰,每瓣中间起脊,脊两侧突起椭圆形泡,瓣尖卷起 作如意头,为唐代最通常的作风。

大殿屋面坡度较平缓,正脊及檐口都有升起曲线,屋面筒瓦虽是后代所铺,但鸱尾式样及叠瓦脊仍遵旧制。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此外,大殿的屋顶比较平缓,且用每块长五十厘米、宽三十厘米、厚二厘米多的青瓦铺就。殿顶脊兽用黄、绿色琉璃烧制,造型生动,色泽鲜艳。

在东大殿前,有一座唐代唐代石幢,轮廓秀美,雕工精致。幢总高 3.2米,下设束腰六边形基座,刻有狮兽壶门及仰覆莲瓣,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末尾刻有“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之名,与东大殿内墨书题记可相印证,是该殿建造年代的依据。

佛光寺东大殿只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沧海一粟,却成为留存至今的孤例。佛光寺在漫长的时光中,一直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每一个较为稳定的格局,都可以理解为贯彻当代规划理念与利用过去建筑遗产的平衡;每一次成功的平衡,都是连接古今的接力与传承。

9. 大佛寺修缮

大佛寺的前身 朝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名僧道琼游历于金华山南,突闻金石梵呗犹若天籁,循声攀岩而上,见身高六丈大石佛一躯,金光巍巍、趺坐俨然,故感沐佛恩,排除万难而发心建寺,为利十方众生。

目前,大佛寺的罗汉堂、山门、天王殿、鼓楼、钟楼等五处景观在经历了一番修葺后,已经重新焕发生机。五百罗汉堂占地830平方米,殿堂庄严巍峨,金顶辉煌,登之可睹翠色丹霞的金华山美景。罗汉堂内恭敬供奉着500百尊青田石雕刻而成的罗汉像,雕工精致,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10. 佛光寺大殿修缮工程

佛光寺大殿现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暨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建造时间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大殿)。

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五台山及中国没有早期的木构建筑,因此被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中国建筑第一瑰宝”。佛光寺大殿为中国现存排名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

Hash:0cb44b19aec66f72a5ab34b901c0e75ccde1009e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