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景点 - 明长城地点

导读:明长城景点 - 明长城地点 1. 明长城地点 2. 明长城的地图 3. 明长城地理位置 4. 明长城在哪个地方 5. 明长城位置图 6. 明长城经过了哪些地方 7. 明长城最东端在哪里 8. 明长城路线 9. 明长城概况 10. 明长城路线图 11. 明长城位置

1. 明长城地点

青海长城主要是在青海省境内存在的明长城遗址,是明代为了防御西海蒙古袭扰而修建的长城。长城主线东起乐都县,西经互助土族自治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向南经湟中县、西宁市城中区、湟源县,向东经平安县,止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还有数条各自独立的长城墙体或壕堑,分布在西宁市城北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乐都县、互助土族自治县、贵德县、门源回族自治县、湟中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2. 明长城的地图

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共6千多公里

3. 明长城地理位置

南京城的城墙是断的 所以也不存在起点和终点

4. 明长城在哪个地方

万里长城,有两个时期造长城,最早是秦代时期,和明代时期,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2,汉 三国,晋国,南北朝,隋 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如果说是两个长城间经过了 汉 三国,晋国,南北朝,隋 唐,五代十国,宋,元,明,约1500多年左右,到了明朝,从明太祖洪武至明神宗万历,经过先后20次大规模的修建,以牺牲累计约200万—300万人为代价在累计200年时间内筑成了一条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千米的长城。这也是现在所见到的大部份长城。

5. 明长城位置图

秦长城修建时间早,在公元前221年-前208年,多为碎石夯筑,墙体较矮,多为3米以下,而且东到辽东,其到临洮,比明长城短,而且偏北,长城上没有烽火台建筑,而是将烽火台修建在距离长城100米远的地方。秦长城现存已经不多。

明长城修建时间晚,在公元1368年-1580年,东部山西黄河以东为砖石铺砌,西部黄河以西为黄土夯筑,长城上建设有实心敌台、空心敌台等烽燧,可供兵士休息。明长城墙体一般高4-6米,其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东老虎山,比秦长城长,而且偏南。

6. 明长城经过了哪些地方

明长城的东起点是辽西虎山,终点在甘肃嘉峪关。

明代长城保存完好,明朝时长城是在隋长城的基础上大规模修建的,以抵御元朝的残余和鞑靼、瓦剌的侵扰。

长城是不可多得的瑰宝,是艺术非凡的文物,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力量。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7. 明长城最东端在哪里

所谓龙山、凤山、虎山分别指丹东境内的五龙山、凤凰山、虎山。以龙凤虎作为山名,且都在一境之内,看看这龙虎凤的地名,丹东是不是也够霸气的了。

五龙山雄伟,凤凰山险峻,虎山是明长城最东端的位置,这一段称为虎山长城。有名的“一步跨“也在这里。

8. 明长城路线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明长城用材与秦长城相似,而区别于汉长城、清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采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

2009年4月18日首次公布明长城数据: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居庸关,另修建祁连山东麓到甘肃嘉峪关。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然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连接秦长城,然后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9. 明长城概况

明朝与长城的故事:明朝为什么要修长城?看到“长城”这两个字,人们会习惯性地想起秦始皇与孟姜女这两个人。修长城,势必会增加国家的负担,必然给人民带来苦难。所 ,因为修长城,秦始皇被人骂了几千年。

其实,今天人们看到的长城,基本上都是明朝修的,并不是秦长城。前车之鉴,明知要被后人骂,明朝的君臣为什么仍旧要修长城呢?这就要从长城的功用说起。

长城用于军事防御,这一点当然不会错。但是,长城还有军事目的之外的功用。

实际上,长城最早修筑于春秋时代。那时的“秦国”,最多算是中国的一个“二级机构”。中国的疆域非常特殊,处在南北分界线上。疆域之北,是北方游牧民族,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在所难免。所以,修一道长城等于筑一道“篱笆”,战争状态下防御敌国进攻,和平状态下防止游牧侵害,对政治、经济起到双重保障——这就是长城的两大功用。

明朝的立国,是建立在将蒙元赶跑到北方的基础上的。长城是农耕与游牧区的分界线,也是大明朝国土的北部边界。长城内的汉地十三省,乃明帝国的根本,“兴兵轻伐,我亦不祥,”明太祖不主张轻易对外用兵,但“有为患于中国者,不可不讨,”一旦外敌越过长城,踏入汉地十三省,那就必须直接开战。

明朝与长城的故事,战争与长城,是明朝的高频词。明朝开国以来,说边界几乎连年开打,山海关到大同一线尤甚,集中于大同、宣府、蓟州,全部位于外长城之内。万里长城,不过几米的宽度,蒙元军事势力攻破长城,又可谓是轻而易举。明朝国防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在这一带修建内、外双重长城,以护卫京师,这显然又不是万全之策。所以,明太祖与明成祖时代,持续对蒙元残余势力实施重拳打击。强大的军事打击,终令蒙元残余势力不敢越长城一步,甚至长城外的五十里非军事区,也很少出现敌人的影子。

长城阻断了传统的农、牧两区,但农业经济区需要畜牧业区提供畜力与物力,也需要向其出卖农副业及手工业产品等;而畜牧业经济不仅需要农业经济地区提供粮食、布匹等各种手工业品,自己的产品同样需要对方的市场。长城南北存在着刚性需求,市场不能人为割断,长城两边的贸易交换,势必会沿长城以不同的方式展开,长城需要用来做买卖。

正常情况下,长城边出现的是公平交易;不正常情况下,出来的便是拔刀抢掠。这种交易,存在一定的国家安全问题,明初采取严密的防范。洪武四年,准许在沿边几个地点实行“茶马交易”,并非所有的长城关口都可以打开做买卖。巨大的利益冲突,必然导致长城一线的军事冲突。

所以,修筑长城对明朝来说比秦朝更为突出。明朝前期,大明处于上升期,蒙元处于衰败期,南北矛盾尚不太突出。

明朝成化年间,蒙元势力重新崛起,蒙古鞑靼部常常进犯陕北、甘肃一带,皇帝召集大臣讨论军事防御。大臣们算了一笔账:如果征集5万劳工,用两个月的时间修建长城,耗银不过100万两。如果派出8万大军征讨鞑靼,每年粮草、运费折合银两将近1000万两。10倍的成本,修长城成为首选方案。

相反,北方游牧民族的作战成本则很低。游牧民族用的是骑马,来去如风,抢掠一次经济收也大。而以农耕为主的明朝,军事行动的成本大,占领游牧民族的草原又无法耕种,甚至根本就没有价值。军事行动的高成本与低收益,修长城花再多的钱,明朝都要下决心干!

修筑长城,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分散的放牧,长城挡着你过不来;大规模的军事劫掠,先得在长城一线拼个你死我活。况且,明朝的军事精锐——九边重镇,几乎就分布沿长城一线。

修筑长城,哪里是劳民伤财啊!话说回来,秦始皇当年修筑长城 ,也不等于残暴,而是精明——没有更好,就是最好!

10. 明长城路线图

明长城,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方山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清代到现在称作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明长城用材与秦长城相似,而区别于汉长城、隋长城。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采经近两年的调查与测量。

2009年4月18日首次公布明长城数据: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北京居庸关,另修建祁连山东麓到甘肃嘉峪关。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六千二百五十九点六公里;壕堑长度为三百五十九点七公里;天然险长度为二千二百三十二点四公里。东部险要地段的城墙,用条石和青砖砌成,十分坚固。其与埃及的金字塔、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和柬埔寨的吴哥窟并为“东方四大奇观。”

11. 明长城位置

明长城修建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直到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历经239年,主持参与的人太多了。比较著名的有:正统七年(1442),辽东军务提督王翱成化三年(1467年)辽阳副总兵韩斌成化七年(1471年),延绥巡抚都御吏余子俊成化十年(1474年)巡抚宁夏都御史徐廷璋,镇守都督范瑾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户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军务余子俊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总制陕西边务左副都御史杨一清嘉靖十年(1531年),陕西三边总制尚书王琼隆庆二年(1568年),戚继光、蓟辽保定总督谭纶、总督方逢时万历初年(1573年),辽东镇总兵李成梁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兵部右侍郎熊廷弼

Hash:4f64208470223018b3292564be67aae57c0357d4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