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县旅游 哪个地方过冬至

导读:冬至县旅游 哪个地方过冬至 1. 哪个地方过冬至 2. 哪个地方过冬至吃汤圆 3. 哪个地方过冬至吃馄饨 4. 哪个地方过冬至最热 5. 哪个地方过冬至吃羊肉 6. 哪个地方过冬至吃狗肉 7. 哪个地方过冬至扫墓 8. 哪个地方过冬至喝羊肉汤 9. 哪个地方过冬至吃粽子

1. 哪个地方过冬至

真正的冬至大过年,我国绝大部分地方以及周边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几乎都不再将冬至作为一个节日。只有在我国的澳门地区,依旧保留了对冬至的重视,并将其作为一个公众假期。

1、南方: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都会过节庆贺。冬至是时年八节之一,南方地区有在冬至酬神祭祖的传统。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酬神祭祖后通常还有宴饮活动。

2、北方: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我国北方地区在这天要吃饺子因为饺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间还流传着“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谚。

2. 哪个地方过冬至吃汤圆

冬至圆,又叫汤圆,是冬至日吃的汤圆专称。

汤圆的做法

先用优质糯米水浸水磨,沥成团块,再用黑芝麻、猪油(纯板油)、绵白糖、桂花做成馅子(也有用豆沙、白糖),用手搓成圆形,然后放入沸水中煮,待汤团浮起水面,再加少量冷水煮熟,吃起来香甜滑糯俱全;或用肉丁、香干、笋丝、葱花作馅,或蒸或炒,各有风味。“冬至大如年”,吃了冬至圆,年龄又长一岁,阖家团团圆圆吃汤圆,不是一个好兆头吗?

3. 哪个地方过冬至吃馄饨

1.饺子:饺子,又名“交子”,是一种古老的传统面食,北方人年三十都要吃饺子,民间有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2.馄饨:馄饨也是苏州人过冬至必吃的一种主食,当地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

3.羊肉:中医上讲究“四季五补”,其中冬季“滋补”成为当下最流行的进补方法,正如俗语说的“三九补一终,来年无病痛”。

4.红豆糯米饭: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5.汤圆:冬至吃的汤圆又叫冬至团意味着团圆美满,传统家宴上也会配上桂花酒、年糕等。

4. 哪个地方过冬至最热

冬至日时,南回归线所在的地方原则上都是天气炎热的,除非是穿过高山。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北半球的冬至日,为12月22日,在南半球就是相当于北半球的“夏至”,所以就是炎热的。

5. 哪个地方过冬至吃羊肉

成都小关庙冬至的时候人气很旺,被称为“羊肉一条街”,冬至前后,成都人有吃羊肉、喝羊肉汤的习惯,老板的吆喝声、厨房的炒菜声以及市民的讨论声充斥着整个街道,但是又贵又缺斤少两,老板生意好,说爱吃不吃,熟的一斤给你七两八两都不错了

6. 哪个地方过冬至吃狗肉

毕节没有狗肉节,我是毕节人都没有听说过什么狗肉节,最多也就是在冬至的时候有吃狗肉的习俗。

7. 哪个地方过冬至扫墓

个别地区还去坟上烧纸、送寒衣。

但多数是在家中或在祖祠中祭祀。此风也源于古代祭天兼祭祖灵之礼。

早在殷代,十一月冬至便往庙中祭祀祖妣,民间相承成俗。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汉代民间百姓冬至已经不祭天了,但还祭祖:“冬至之日,荐黍糕。先荐玄冥于井,以及祖祢。斋馔扫涤,如荐黍豚。其进酒尊长及谒贺君师、耆老,如正日。”冬至要用黍糕祭祀冬神兼水神玄冥(也叫禺强)和祖先,并拜贺尊长,如正月初一一般。

南宋《武林旧事》记载当时过冬至:“享先则以馄饨。有‘冬馄饨,年馎饦(bótuō,古代一种类似煮面片的面食)’之谚。贵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馄饨’。”

《清嘉录》载清代苏州:“(冬至)比户磨粉为团,以糖肉、菜果、豇豆 、芦菔丝等为馅,为祀先祭灶之品,并以馈贻,名曰‘冬至团’。”

《帝京岁时记胜》也载北京有用细肉馅包“角儿”与羹饭奉于祖先的。至今,两广也仍做冬至糍祭祖。泉州等处也有“冬至圆”,并传到台湾等地。

8. 哪个地方过冬至喝羊肉汤

羊汤最好在冬季的早晨喝。

一是因为羊肉汤是温性,早上喝养胃,早晚服用效果没那么明显;二是冬季寒冷,早上刚从温暖的被窝醒来更是怕冷,但喝羊汤可以驱寒,有暖身的作用,夏季喝相对容易上火;三是冬季人容易没精神,而羊汤营养丰富,喝后可快速提供能量,打起精神,有补益身体,开胃强身的功效,因此推荐羊汤在在冬季的早晨喝为好。

9. 哪个地方过冬至吃粽子

吃饺子其实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

12月21日,是2021年的冬至节气。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的节气,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所以古人称冬至为“亚岁”、“冬节”、“贺冬”、“小年”等。

在我国南方沿海部分地区至今仍延续冬至祭祖的传统习俗。

而在我国北方,每逢农历冬至这天,饺子成为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你一定不知道: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谁?

关于“饺子”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为了纪念屈原有吃粽子的习俗,而到了冬至这一天,吃饺子其实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西鄂人,东汉著名医学家。他的著作《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祛寒娇耳汤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

东汉时期,南阳郡涅的张仲景,在告老还乡退休的时候,正赶上那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纷飞。

在白河两岸,张仲景看到沿途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不少人耳朵僵冻溃烂,心不能忍,于是张仲景决心辞官为民行医。

经过研究,他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

他让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个空地搭了个棚子,支上大锅,为穷人舍药治病,开张的那天正是冬至,舍的药就是“祛寒娇耳汤”。

祛寒娇耳汤当初其实就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下锅,用原汤再将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

面皮包好后,样子象耳朵,又因为功效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

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穷人一碗汤,2个“娇耳”,人们吃了“娇耳”,服用过后全身血液上涌,两耳发热,寒气顿消。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

又说回当初,张仲景在长沙任职的时候,就在平时经常为老百姓看病,很受群众的爱戴。

退休以后,长沙的百姓每年都派代表到家乡去看望。俗话说,医生难治自己的病。

张仲景也是人,不是神。有一年,张仲景病了,他自己也知道,生命的灯油就要烧干了。

长沙来看望他的人说,长沙有一个风水很好的地方,想让张仲景百年之后在那里安身,可南阳的人不干了,双方就争吵起来。

张仲景说:“吃过长沙水,不忘长沙父老情;生于南阳地,不忘家乡养育恩。我死以后,你们就抬着我的棺材从南阳往长沙走,灵绳在什么地方断了,就把我埋葬在那里好了。”

在那一年的冬天,张仲景驾鹤西去了。

寿终的那天正好是冬至。

当送葬的队伍走到当年张仲景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地方的时候,棺绳忽然断了。

大家按照张仲景的嘱托,就地打墓、下棺、填坟。

两地的百姓你一挑、我一担,川流不息,把张仲景的坟垒得大大的,还在坟前为他修了一座庙,这就是现在的医圣祠。

张仲景是在冬至这天去世的,又是在冬至这天为大家舍“祛寒娇耳汤”的,为了纪念他,从此大家在冬至这天都要包一顿饺子吃,并且都说,冬至这天吃了饺子,冬天耳朵就不会冻了。

“祛寒娇耳汤”虽然现在很少有人吃了,但经过岁月的冲刷,大家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流传了下来。

所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Hash:519f519927f4db47b213e0fb6438e569768e1439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