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庄的历史背景

浮庄的得名, 是因为这一片坐落于包河之中的建筑,远看如一片飘浮于水上的荷叶,又因粉 墙黛瓦,屋架 连绵,颇似徽派风格的古村落,故名“浮庄”。浮庄不是古代建筑遗迹,是香港船王包玉刚先生1985年出资建造,包先生是包拯后裔。浮庄建成之后,是前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取的名,南大门那块金匾上的“浮庄”二字,也是将军亲笔所书。张爱萍将军是很有些古典文学功底的,他自己的名字“爱萍”,就是一把古剑的名字。

虽说浮庄的建筑不很古老,浮庄所在“香花墩”的历史却十分古老,据《庐州府志》记载,此地原为包公书院旧址,是少年包公读书的地方。“香花墩”是包河中的一个小洲,上面原有一座很小的庙宇,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见其环境清幽,风景殊美,遂将小庙拆除,改建为包公书院,把洲名也改为香花墩。1539年,御史杨瞻又把包公书院易名为包公祠,就是“包孝肃公祠”。此为祭祀包拯的专祠,“孝肃”二字是包公死后宋仁宗赐给他的谥号,形象地概括了包公的道德文章、为官为人。包公一生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克勤克俭,与汉代的汲黯,唐代的魏征,明代的海瑞,并称为

中国历史上的四大直臣。随着包公戏、包公小说的风靡于世,包公的事迹 和形象日益深入人心。早在公元1066年,包公死后的第四年,为了纪念他,家乡人民就建起了包公祠,祠址却不在包河香花墩上,而是在城内的兴化寺。此后包公做过官的地方,开封、端州、池州、天长等地,也都相继建立了包公祠,但知名度最高、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久的,当数合肥包公祠。包公告老还乡时,宋仁宗钦赐护城河一段,供他颐养天年,包河因此而得名。包河水面开阔,河中有数个小岛,而最大的小岛,就是高出水面仅20厘米的浮庄。古代香花墩“蒲荷数里,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如今浮庄绿水潆洄,莲荷盈盈,南与包公墓、清风阁相邻,西与包公祠遥相呼应。在喧嚣的闹市之中,在高大的城市建筑之后,浮庄也算一处别样的胜景。

浮庄在包河公园内,是属于包河公园中的一个景点,与她相邻的景点有包公墓园、清风阁、包公祠等。

Hash:c8b3397fb679dc0ffd11da6757e18ec4e7d42be5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