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角古镇主要景点 朱家角古镇地点

导读:朱家角古镇主要景点 朱家角古镇地点 1. 朱家角古镇地点 2. 朱家角古镇在什么地方? 3. 朱家角古镇景区介绍 4. 朱家角古镇地理位置 5. 朱家角古镇 地址 6. 上海朱家角古镇地点 7. 朱家角古镇在哪个位置 8. 朱家角古镇位置 9. 朱家角附近还有什么古镇 10. 朱家角古镇介绍

1. 朱家角古镇地点

  朱家角古镇有有约一千年的历史。宋元期间朱家角镇形成小集镇,名朱家村;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分属于华亭县、上海县、昆山县;  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属于青浦县、昆山县;  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年)因水运交通便利,商业日盛,朱家角逐成大镇。朱家村改名为珠街阁,又名珠里、珠溪,俗称角里;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珠里分属于五十七个三区之二图、十一图和一区二十五图。清末实行地方自洽,本地域称珠蔚自治区,为江苏省青浦县管辖的十六个自治区之一;  清宣统二年(1910年),实行地方自治,改称珠葑自治区,区董掌管地方事宜,为青浦县下辖的16个自治区之一。  民国初年,仍称珠葑市,设市公所;  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为珠葑市行政局;  民国十八年(1929年)3月,撤销行政局,仍称珠葑区,为青浦县十三区之二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改设第二区公所,列为青浦县八个区公所之一;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汪伪青浦县第六区,下辖珠东、珠西、珠北三镇和薛间、葑沃、张甸、张丁、安庄、沈巷六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恢复第二区公所,仍辖三镇六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撤销区公所,改称区署,辖一镇二乡,即将原有珠东、珠西、珠北三镇和张丁乡合为一镇,名珠溪镇;薛间、安庄二乡合为一乡,名安庄乡;沈巷、葑沃、张甸三乡合为一乡,名葑沃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实行乡镇归并,全县设青东(青龙)、青西(淀泖)两个区署,珠溪镇及安庄、葑沃乡均属青西区署;  1949年5月14日,朱家角全境解放,随即成立苏南行政公署松江专区青浦县朱家角市,下辖沈巷、万龙、葑沃、薛间四乡及朱家角镇。原属昆山县的东井亭、中井亭、西井亭三条街划归朱家角镇;  1951年4月撤销市建制,建立朱家角区,从所辖沈巷、薛间二乡各划出三个村,组成安庄乡,遂成五乡一镇。  1954年原属松江县的天心乡,划归朱家角区,同时把万龙乡的诸家村划归城厢区的城南乡,把葑沃乡的南横村划归松江县天马乡;是年夏,整编机构,撤销朱家角区。将沈巷、安庄、葑沃三乡划归练塘区,万龙、薛间、天心三乡划归城厢区。复建朱家角镇建制,直属县领导;  1955年重新建立朱家角区,对原划出的六个乡全部划回,并把城厢区的盈中、万寿、城南三个乡划归朱家角区管辖。朱家角镇仍为县属镇,镇人民政府改称镇人民委员会,建制不变;  1957年,叶龙乡万隆片划归朱家角镇;  1958年9月朱家角镇和叶龙乡合并,成立红旗人民公社;  1959年改名为朱家角人民公社;  1961年8月朱家角公社成立城镇工作组,负责城镇工作,筹备镇社分治。1962年2月,镇社正式分设,朱家角镇恢复为县属镇,成立镇人民政府;  1968年镇政府改名为"镇革命委员会",1980年恢复镇人民政府名称;  1991年,朱家角镇和朱家角乡合并成一个县属建制镇。  2000年青浦区行政区划调整中与沈巷镇合并为新建制镇--朱家角中心镇,是上海目前最大的集镇。

2. 朱家角古镇在什么地方?

从上海市区人民广场出发距离约45公里。

朱家角镇地处江、浙、沪交界处,为青浦、昆山、松江、吴江、嘉善五区(市)毗邻之中心,历来为江、浙、沪两省一市重要集镇之一。

朱家角境内地势平坦,河港纵横,道路宽广。东靠虹桥国际机场(仅距30公里),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镇南有公路大动脉“金色玉带”318国道横贯 全镇,黄金水道槽港河穿镇而过,水陆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捷。

3. 朱家角古镇景区介绍

答:南汇四大古镇有:朱家角古镇、枫泾古镇、练塘古镇、新场古镇。

朱家角古镇: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的朱家角古镇,紧邻淀山湖风景区,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街巷之间水运纵横,环境优美。城里有园林、古迹等,还有许多传统特色小吃和小商店,是上海周边旅游古镇的首选之地。

枫泾古镇:枫泾地处上海西南部的。位于吴越交界处,历史上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西南门户”。枫泾很有历史,超过两千年前,这里已经有居民生存了。一千五百年前,已成为市集,被称为白牛市。枫泾古镇内的界河是春秋时期越国与吴国之间的分界,枫泾因地跨吴越两界而得名,故称 “ 吴越名镇 ”、“ 吴跟越角 ” 。

练塘古镇:练塘古镇位于上海青浦区,是古代著名的江南商埠,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的故乡。镇中河流的两旁,古镇区的老街,两条石板路从河中流过。“高屋窄巷对街楼,小桥流水处人家”构成练塘独特景观。街坊、街巷、长廊、幽亭,使古镇呈现古朴、雅致、幽静的景象。跨越市河的10余座元曲,明、清、古桥在垂柳之间,各式桥梁、小木船,不时轻划小船,桥影、船影、屋影、人影在微波中荡漾。

新场古镇:古城有丰富而充足的西岭雪山出江河水,经头堰河、二堰河、三堰河穿镇,将新场古镇包围。08年开始建古镇时,把所有的活水都引进到了主干道上,以后时间成熟,走在新场古镇的任何地方都能听得到,这就是新场古镇被称为“天府水乡”的原因。

4. 朱家角古镇地理位置

免费政策:1.3米(不含)以下儿童、残疾人、军人、离休干部、记者、导游、驾驶员(须A照持有者)可凭有效证件免票进入景区及景点

5. 朱家角古镇 地址

朱家角古镇景区有两个主要出入口:南边的新风路入口和北边的课植园路入口。新风路入口靠近公交车站,多条公交线路都会由此经过。课植园路入口靠近停车场,这里是自驾旅及旅行团队的主要入口,但也有少数几条公交经停与此。下车步行都不太远!

6. 上海朱家角古镇地点

谈到上海的古镇,第一位是朱家角古镇,它是上海著名的历史古镇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除了著名的朱家角古镇外,还有一个叫做召稼楼的古镇,它也是上海农业文化的主要代表,召稼楼的历史也很悠久,它有500多年的悠久历史。

朱家角镇,隶属于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迷人的自然风光,一山一湖,真山真水显现出江南水乡之特色,一山名叫淀山,山虽不高,名气极大 ,为浙西天目余脉。一湖,即天然淡水淀山湖,有11个杭州西湖面积大,乘艇游湖,茫茫水天一色,湖区芦苇轻摇,惊起野鸭水鸟,顿觉远离尘嚣,心旷神怡。

召稼楼古镇位于闵行区浦江镇,是上海最早垦荒种地的地区,召稼楼文化是上海农耕文化的起源。召稼楼古镇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拥有五百年的人文历史,源于元初,横跨元明清三个朝代,保留众多明清古建筑如“礼耕堂”、“梅园”等。“召楼三宝”有召楼大曲、召楼羊肉、召楼拆蹄。垍頭條萊

7. 朱家角古镇在哪个位置

朱家角是地名,不是建筑物,所以不能用建造一词。

朱家角古镇有有约一千年的历史。宋元期间朱家角镇形成小集镇,名朱家村。

1991年,朱家角镇和朱家角乡合并成一个县属建制镇。

2000年青浦区行政区划调整中与沈巷镇合并为新建制镇--朱家角中心镇,是上海目前最大的集 镇。

8. 朱家角古镇位置

朱家角的历史和亳州有相似之处,曾经都是明清时期的经济重镇,到了近代也都没落了。它是由两条小溪河和横亘在他们之间的一条大河组成。由于便捷的水路交通使朱家角成为商贾云集的经济中心,明朝时期曾以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

到了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时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民国初年上海米市曾有“沪米百担,七成朱家角”一说。可见当时之兴旺。

9. 朱家角附近还有什么古镇

朱家角九条老街依水旁河,千余栋民宅临河而建,其中的北大街,又称“一线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筑第一街,其东起放生桥,西至美周弄的三百多米,是典型的江南老街。朱家角还有着令人为之着迷的古桥。古镇之内,古桥众多,知名古桥约有14座。名桥有放生桥、泰安桥(何家桥)、平安桥(戚家桥)、福星桥(西栅桥)、永丰桥(咏风桥)和廊桥(惠民桥); 放生桥是最大,也是最有名气的一座。最出名的放生桥是上海地区最大的一座五孔联拱石桥。

10. 朱家角古镇介绍

朱家角古镇建筑

放生桥。这座古桥,据说中秋月圆之夜,在船上的某个角度可以看到每个桥孔里都有月亮。

桥是明万历年间(1573—1620)建的。清嘉庆十七年(1812)重建,放生桥凝结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其设计与构造上可见一斑。放生桥为五孔石拱桥,而非平桥或单孔石拱桥,作为 上海 地区最长、最大、最高的五孔联拱大桥,称为”沪上第一桥”。全长70.8米,宽5.8米,结构精巧,形状美观。放生桥长如带,形如虹,“井带长虹”为 朱家角 十景之一。

朱家角古镇历史

名镇朱家角历史渊源流长,1958年大炼钢铁时,镇人为了 找铁,曾奇迹般地把镇北大淀湖车干,在湖底,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遗物,被证明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1959年,又在淀山湖中捞起大量石刀、石犁、石纺轮、印纹陶片等,这些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代的遗物,足以证明数千年前朱家角的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了。

1930年,镇上出版的《骊珠报》上刊载过一段“镇东祥凝浜发掘出东吴大将军甘宁之墓”一事,更能证明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朱家角就已形成村落集市了。据史料记载,朱家角在宋、元时已形成集市,名朱家村。镇上的圆津禅院、慈门寺等古寺名刹均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可想而知,古镇当时已人丁集居,初具规模。由于贯穿全镇的漕港河水运方便,遂商业日盛,烟火千家。

至明万历年间正式建镇,名珠街阁,又称珠溪。清嘉庆年间编纂的《珠里小志》,把珠里定为镇名,俗称角里。宋如林在《珠里小志》序中,曾有这样描述:“今珠里为青溪一隅,烟火千家,北接昆山,南连谷水,其街衢绵亘,商贩交通,水木清华,文儒辈出……过是里者,群羡让耕让畔之风犹古,而比户弦歌不辍也,虽与高阳里,冠盖里媲美可也”。从中可领略到200年前朱家角之繁荣及人情风貌。

朱家角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便捷的水路交通,商贾云集,往来不绝,曾以标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时有诗曰:“鱼米庄行闹六时,南桥人避小巡司,两泾(朱泾、枫泾)不及珠街阁,看尽图经总未知”。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时“长街三里,店铺千家”,老店名店林立,南北百货,各业齐全,乡脚遍及江浙两省百里之外,遂又有“三泾(朱 泾、枫泾、泅泾)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说。

民国期间,米业鼎盛,所产青角薄稻,在上海米市独占鳌头,远销京城海外,每逢稻谷登场,最高峰达二、三万石(1500—2250吨),日收油菜籽600吨,所产“朱家角菜油”行销百里以外,远近闻名,还有工业、手工业、钱庄典当、金融业、碾米厂、发电厂,均开全县之首,起步早,发展快,时北大街、大新街,沿街两侧,大小商号,鳞次栉比,全镇坐商有千户之多,夜市闹如白昼。

逢年过节,更有外地商贩前来赶集,酒肆茶楼几乎日夜营业,大商小贩走街串巷,点心小吃通宵达旦,其时粜稻谷的农船,成千上百涌来,漕港河为之阻塞。

Hash:bec297fb0e9cd4eb7cb996ab4e4209335002eb48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