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古代客栈房间”的句子有哪些?

导读:描写“古代客栈房间”的句子有哪些? 把家当成旅馆,是责任还是爱? 古代最高的酒店有几层 宋朝时期,古代人都是怎样住酒店的?

在古代供外出远行之人暂住投宿的地方就称为客栈,相当于现在的旅馆或酒店。有的客栈还会为客商提供存货、转运等服务。

过去民间一向会把旅馆叫作客栈,客栈的标志,一般是悬挂在屋檐下的长方形灯笼。灯笼两面写有联语: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和客栈有关的诗句有:

凤阁列九重金玉,龙楼显一派玻璃。鸾笙凤管沸歌台,象板银筝鸣舞榭。

寒云漠漠暮天低,社鼓声中日欲西。隔岸垂杨遮酒店,风帘移影照寒溪。

杨柳青青酒店门,阿郎吹火妾开樽。千金卖得文章去,不记当时犊鼻裈。

武陵城里崔家酒,地上应无天上有。南游道士饮一斗,卧向白云深洞口。

把家当成旅馆,是责任还是爱?

所谓旅馆,就是旅游时暂时住的家,“馆”字带有“食”字旁,和吃的有关,所以,“旅馆”应该是还可以解决吃的问题的地方。你可能会发现,现在的旅馆有很多不提供一日三餐,可是,以前古代的旅馆是可以提供吃,这也许就是旅馆名字的由来吧。

旅馆为了能够吸引顾客,一般都会提高各项服务指标,比如卫生方面的。旅馆负责打扰卫生的叔叔阿姨们都会在下一个旅客入住之前把房间给打扰得干干净净的,给旅客留下一个好的口碑。在卫生方面,家和旅店比起来,卫生方面总体会比旅店稍微差一些,毕竟我们不可能像旅店的阿姨那样只搞卫生,把房间给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若你把家当做旅店对待,按照旅店的卫生要求去要求家里的卫生,我认为这既是责任,也是爱。当你对家有爱了,责任也就有了,二者是相辅相成,同时存在的。只有把家当做是有爱的地方,你才会去爱惜,对家的一切放在心里面,也就是对家负责任。

不过,若按照旅店的要求去管理家,好像听起来有点不太现实,因为毕竟你不可能天天只搞卫生,每天都围着家转。除了和家有关的事情之外,还有很多事情可忙的啊,比如工作、娱乐等等。所以啊,个人觉得只要把家里整理好,不需要按照酒店的要求去做,只要看起来不邋遢,不乱,顺眼就行。

古代最高的酒店有几层

三层或三层高一点。
古代的酒店都叫做客栈,客栈一般也分单一的客栈和酒楼,一般三层或三层略高一点。
楼层的高度一般也要有区分,不仅分场所,也分楼层的,像二楼有住房间的连窗户高度也是有差别的。

宋朝时期,古代人都是怎样住酒店的?

看过《水浒传》或者《龙门客栈》的小伙伴都知道,想要作死只需要住店就好,可以选择孙二娘的十字坡酒店或者杀人越货做人肉包子的龙门客栈。

虽然小说和电影是传说,但还是不少人认为艺术源于生活。那么在古代,是不是真的存在那么多黑店呢?住店到底安全吗?在古代是有黑店存在的,《折狱龟鉴》里就记载了:当时四川有家黑店靠着对住店的商人下毒劫货而发家致富;《折狱龟鉴》“韦皋验薄考辞核逆旅奸”一案。

而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有个名为张振奇的悍匪也因旅馆杀人而被乾隆下令凌迟处死。但是黑店大多都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也并没有小说和电影那么夸张,鉴于有不少黑店的,官府也开始意识到并有意整顿。古代客栈也要进行身份登记宋元开始,便逐渐出现了称作“店薄”的住宿登记制度,明代叫做“店历”,跟现在的身份证登记一个意思,需要妥善保存作为备案,定期交给官方查验。

古代虽然没有信息化管理户口,但是也有一定完整度的户籍制度,为了区分人的身份,发明了「路引」、「门券」或「鱼符」、「牙牌」之类证明身份的 牌。不过也由于防伪技术不到位,经常有假冒身份的情况。

唐代鱼符

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只有少数人需要出远门住店,官员和商人出差等情况,都会有「符节」或「符卷」,这种「符」、「卷」等,都是入住旅馆的身份证明,相当于现代的「介绍信」。

没有预定酒店的app,客源从哪里来?在没有连锁酒店直销渠道和科技加持的背景下,店的生意主要靠口碑。古代也有品牌意识,为了让自己店得到广泛传播和好评,硬件设施也是杠杠的,

冬天有暖气夏天有凉快地儿:《上客舍议》:冬有温庐,夏有凉荫旅游业发达的情况下酒店自然就跟着红火起来。

在汉代时期旅馆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除了官方的宾馆还有城市和家庭旅馆应运而生,分布广泛的城市旅馆“谒舍”主要给普通人入住;《汉书・食货志》:方技、商贩、贾人坐肆、列里区谒舍官方打造的旅馆被称为“传舍”,专门接待官差,服务质量也稍微好一点。

魏晋时期,交通发达的路边,旅馆也很多。由于外出住宿更方便,旅馆业再次上了一个台阶:靠近京城的地方,酒店是密密麻麻。《上客舍议》:“公私满路,近畿辐辏,客舍亦稠”

不同时期,客栈叫法不尽相同且也有等级差异。由于每个时期背景差异不同,所以古代对酒店的称谓也不尽相同。商朝时期,为了迎合东奔西跑的商贾需求,“客舍”“客馆”秦汉时期还设有“驿传”,专门传递公文和官员的旅馆。汉代时期,长安城修建“郡邸”,还有专门为外国使者和商人的食宿打造的「蛮夷邸」。

而有“旅馆”之称的,据考证是最早出现于唐朝的诗里;唐・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近夜,万里未归人。宋代时期,经济空前发达,旅馆别类更是数不胜数,还出现了专门为客商存货的货栈「榻房」,就跟我们去超市存东西的性质差不多。

到了唐宋,旅馆更加规范化:比如专门接待读书人的「状元店」;专门接待商人老板的「广源店」;还有四处游山玩水的驴友和一般游客的「吉顺店」等,光是听名字就大概知道目标客户是谁了。

像我们现代比较熟悉的城市旅馆、家庭旅馆,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根据档次不同和功能的区别,目标人群也不一样,主要有馆、寓、舍等。一听就知道馆比较高档次了,是专门用来接待贵宾的,比如「国宾馆」、「诸侯馆」,这类旅馆都是官办的。

而「寓」、「舍」这类旅馆则主要为普通商旅服务,民办居多。古代房间的档次也是有所差别,比如跟现代呼应的豪华间、标间、多人间等宋朝的豪华间被称作“头房”,明清时称为“官房”;普通或者次等的叫“稍房”“陋室”;多人间就叫做“通铺”,等级的高低一般来说,大概就是天号、地号、人号、通铺......

古代客栈的职位我们应该也能想象,大概就是掌柜(老板),账房(财务兼收银),厨子,小二(跑堂服务)、杂工(洗碗工、清洁工或者进货啥的),跟现代配置差距不大,只是现在更加精细化运营。

比如,古代的旅馆也有给客人打折或者免费的情况。比如在宋真宗当政时期遇到严冬,朝廷以天寒地冻为由要求官办旅馆在雨雪天和特殊日子免收房费《宋朝会要》:应店宅务赁屋者,免僦钱三日。又曰‘贫民住官舍者,遇冬至寒食,僦值三日’。而据《宋史・食货志》记载,有年京师发生了大规模流行病,赵祯下令免费给医送药,还硬性要求“蠲公私僦舍钱十日”

我们都知道「宾至如归」一直是酒店服务的最高境界,其实这个概念最初是周王对国宾 馆的服务接待要求,早在古代时期,为客人代购代销代付就是旅馆常规的服务,还有一些特色项目的加持。

而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酒店风格鲜明、口碑也得到广泛认可,更加精细化和人性化的服务也是历史沉淀的产物,社会一直在进步,古人的文明也一直被探索,不得不感叹人类的智慧。

Hash:cf736d23e2abb47e1d5a62bf74efd7bc26bef5e8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