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题字是谁?

导读: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题字是谁? 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什么村18户农民唯一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

馆名这六个大字就是由万里亲笔题写。晚年严格奉行不参加剪彩、奠基等公务活动,不再担任名誉职务,不写序言不题词的“三不主义”的万里,能够破例为纪念馆题词,可见老人家对凤阳小岗故土和人民的一片深情厚谊,而“大包干”在万里政治生涯和人生历程中的重要地位也不言而喻。

“大包干”纪念馆奠基于2004年11月9日,这对于小岗、凤阳乃至滁州市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邀请合适人选题写馆名的事项也早早提上了建设日程。据当年参与布展的工作人员回忆,经过反复斟酌和筛选,当时列入题名人选的有三个人,万里是第一人选。可是,当时万里已经退休两年多,而且他给自己立下了“不问事、不管事、不惹事”的“三不”规矩,还给自己作了三条具体规定。“没有人比万里老人家更合适了,但是大家都知道他退休后从不给任何纪念场馆题词,所以一开始,这个设想就是大家认为实现可能性最小的。”

北京归来的几天后,市委相关领导就接到了王郁昭的电话。在电话中,王郁昭兴奋地描述着万里答应题词的经过:王郁昭向万里同志详细汇报了“大包干”纪念馆建设的初衷用意和布展内容,表示滁州市委希望能够继续弘扬大包干精神,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和各项改革事业,沿着改革的路继续走下去,同时也表达了滁州人民希望万里同志能为纪念馆题写馆名的愿望。

“没想到万里同志听了以后,二话没说,拿过桌上的一支硬笔,就在沙发的扶手上写下了‘大包干纪念馆’六个字,落款:万里。”

这个消息让当时的滁州市委领导同志喜出望外,立即派人乘飞机专程到北京取回了这幅珍贵的题词。2005年6月19日,“大包干”纪念馆建成开馆了,丰富的史料图片真实再现了当年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由万里同志亲自题写的馆名被精心制作、镶嵌在纪念馆门头;同时,为方便游客近距离观瞻和拍照留念,馆门前还放置了一块巨型长石,石头上镌刻的也是这六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纪念馆的建设日新月异,馆名的题写却迟迟不能落实,到底该不该邀请万里同志题写馆名,成了挠头事。转眼到了2005年4月,牵头负责场馆建设的时任滁州市委相关领导带着几位工作人员到北京找专家沟通布展事宜,辗转找到了曾担任滁县地委书记的王郁昭。在听取“大包干”纪念馆建设情况的汇报后,王郁昭非常高兴,当他听到想邀请万里老人家为纪念馆题写馆名的愿望时,欣然应允,表示可以试一试。

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什么村18户农民唯一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

1978年十一月凤阳小岗村悄悄搞起了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制,也就是将村组集体土地分到各家各户,由家庭负责耕种。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

小岗村隶属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现在村域面积2.25万亩,农用地面积1.95万亩,有23个村民小组,1040户、4209人。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立下生死状,签订大包干契约,将土地承包到户,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从此摆脱了饥饿和贫困。这一创举像星星之火迅速燎原,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创造了著名的“小岗精神”,那就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

大包干是“吃饱饭”的问题倒逼、农民主动探索、党中央英明决策的成果。它催生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成为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

Hash:fc3890a144ad215c69bb339e9e97881d9a41adb2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