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美丽乡村如何保护历史文化?

导读:建设美丽乡村如何保护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法有哪些? 历史文化村镇有哪些保护策略?

美丽乡村不仅是古村落、古建筑、古树名木、历史遗址等的物 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地,还是人居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传统 工艺、老手艺、民间技能、民间歌谣、神话传说、戏曲舞蹈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地。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美丽乡村内涵, 让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具有持续活力、独特魅力、强大引力。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法有哪些?

历史文化街区是在历史城市(含历史文化名城)中,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特征和传统建筑风貌最具代表性的地段。对于历史城区较大的城市,可以有多处历史文化街区。在历史文化街范围内可能有文物保护单位,也可能没有,需要区别对待。

对于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保护方法除重点保护其中的文物保护单位以外,还应当采取“控制、整治、更新利用”的方式,加强对各项建设的控制和对环境的整治,并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建筑、一般建筑(构)物和市政基础设施进行保护性更新利用,以期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历史文化村镇有哪些保护策略?

  要明确依法保护理念。要严格遵守国务院颁布的《历 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抢救第一、保 护优先、统筹规划、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进行“活态”保护。 相对于博物馆式的文物静态保护而言,在正常使用的动态环境中 对文化遗产进行原真性保护,就是活态保护。
  为此,要遵循以下 原则:不过度增加新的使用功能,并合理“减负”;保持外部环 境空间风貌不变,内部空间适度改造;合理增加基础设施以适应 现代生活,不破坏实体与景观;改善人居环境;控制添加过多的 现代元素及商业化。(2)要明确保护原则。在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中,要注意 保持古镇村落的原真性;在格局、风貌、尺度、景观等方面保持 环境的整体性;保持连续性,让各个时代的历史文化遗迹得以留 存;保持文化性,发掘当地的文化内涵,突出文化品位;合理利 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永续性。
  (3)要明确保护特色价值。主要明确四大特色,即地域特 色、民族特色、历史特色和人文特色。对于特色要具体化,对特 色表现及对象要逐条列出,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措施。同时,注 意保护对象的六大价值,即科学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 术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4)要明确保护规划及分区要求。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关键是要制定并落实一个切实可行、高水平的保护规划。规划要 明确保护的对象、范围、措施、标准等,并进行保护分区,可以 将区域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风貌协调区。(5)要明确新老关系的处理与保护的4个层次。
  第一,优先 采用新老分开原则,完整保护老村,另行建设新区。第二,新村 建设要协调风貌。第三,要保持整体和谐。在老村内的新建筑要 甘当配角,不抢风头,不损害整体风貌。此外,要注意保护工作 的4个层次:即村周围生态环境,如山水风光等;村边邻近田园 环境,如田、林、路、桥、亭等;街巷格局节点空间,如村口、 街巷、广场、井台、集市等;建筑风貌院落空间,如建筑外部空 间、院落、天井、邻里空间等。
  (6)要明确历史建筑分类改造方式。首先要摸清家底,对 所有房屋设施普查分类建档,对重要历史建筑、文物古木等应挂 牌保护。对需要改造维修的,应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造维修。尽量 少拆房,防止对普通民居及设施乱拆迁。对不同类型的建筑要进 行分类改造,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内部的合理改造。
  建议对建筑 行分期分类改造:对文保建筑和世界遗产,要 按相关法规和最小干预的原则,采取“修旧如旧”的修复方式; 对历史建筑,要在外观保持原风貌的基础上进行内部的合理修 缮,改造为传统风格的实用空间;对于普通老建筑,外观应尽量 保持原风貌,内部可改造为现代风格的实用空间。
  对于近期建 筑,则采用“新而中”手法,与老建筑协调布局。在保护区内, 有的建筑若对整体风貌影响不大,可维持原貌;若太不协调,则 应予以拆除。(7)要明确合理的保护与开发模式。保护是政府的责任, 政府应加大保护力度和资金投人。此外,也需要依靠市场机制运 作,关键是要在政府主导和监督下,由政府下属或社会企事业单 位实施保护方案计划。
  要处理好保护与“三生”的关系,即保 护与生活的关系:文化遗产保护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社会责 任;保护与生产的关系:保护是一种产业结构调整,是一种市场 经济;保护与生态的关系:保护是一项生态建设内容,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要素。(8)要明确保护与产业发展关系。
  可以适当地发展旅游业, 以保护带旅游,以旅游促保护;可以开发旅游文化产品,进行民 俗节庆、乡土风情、民族特色工艺等的全面展示;可以开展旅游 服务业,如农家乐、餐饮、住宿等。此外,还可以开展农林牧副 渔业观光项目,如瓜果花丼种植、农产品加工等。
  (9)要明确村落保护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结合。要规 划设计民俗活动的展示空间,如民俗节庆活动演出场所等;要保 留非遗传承人的生活空间;要有专门的宣传教育培训空间,如在 学校、家庭或公共设施内宣传保护工作;要进行人才培训与管 理,提高公众素质,提高保护经费的管理能力等。
  

Hash:c4a5d1411e912b170cd3ca45c24eff8916cd91b2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