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庙会周围的景点 地坛庙会周围的景点叫什么

导读:地坛庙会周围的景点 地坛庙会周围的景点叫什么 1. 地坛庙会周围的景点叫什么 2. 地坛庙会周围的景点叫什么名称 3. 地坛庙会的民俗文化 4. 庙会的地点有哪些 5. 地坛庙会的民族文化 6. 地坛庙会游玩攻略 7. 地坛庙会在哪里 8. 地坛庙会有什么特色 9. 地坛庙会周围的景点叫什么名子 10. 地坛庙会周围的景点叫什么名字

1. 地坛庙会周围的景点叫什么

天坛公园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地坛又称方泽坛,是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与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

地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地坛有方泽坛、皇祇室、牌楼、斋宫等著名旅游景点,于1925年被辟为京兆公园。园内草坪面积14.5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78.8%,现存百年以上古树176株,其中一级古树89棵。

2. 地坛庙会周围的景点叫什么名称

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3. 地坛庙会的民俗文化

春节传统习俗:

办年货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祭灶

农历十二月廿三/廿四日祭灶。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释名》:“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贴年红(挥春)

年廿八、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横批、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传统的过年习俗,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春联: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文学作品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贴春联也叫贴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窗花与“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 实用性于一体。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生蒜(寓意会计算)、腊肠(寓意长久)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岁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所有房子都点上灯烛,还要专门在床底点灯烛,遍燃灯烛,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过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古时南北风俗各异,古时北方一些地方守岁习俗主要为熬年夜,如晋朝周处所著的《风土记》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压岁钱

压岁钱,年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派发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

在历史上,压岁钱是分多种的,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派发给晚辈,表示压祟,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另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可追溯的最早压岁钱文字记载在汉代,又叫压胜钱,并不在市面上流通,而是铸成钱币形式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功能。

游神

游神,是传统贺岁习俗之一。游神,又称圣驾巡游、游老爷、营老爷、游菩萨、游神赛会、年例、迎神、迎年、游春、行香、菩萨行乡、抬神像、神像出巡等等,是指人们在新年期间或其它喜庆节日里,又或诸神圣诞的这一天,到神庙里将行身神像请进神轿里,然后抬出庙宇游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主旨是酬神、消灾、祈福等。游神沿途伴随有锣鼓、唢呐、神偶、舞狮、舞龙、飘色、标旗、游灯、八音、杂技及乐队演奏等丰富多彩艺阵表演。是集拜神、祈祷、欢庆、宴客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

游神在潮汕地区又称为“游神赛会”、“营老爷”,是潮汕地区的传统民间民俗活动;每年春节期间,按时间顺序,各村镇轮流举行民间游神活动,场面热闹非凡。在粤西地区又称为“游老爷”、“游菩萨”,或称“年例”;所谓年例,即“溯古例今、年年有例”。在北流一带亦是称为“年例”。在珠三角地区又称为“菩萨行乡”,众人抬神像巡游,绕村一周,接受祈福。在福州又称为“迎神”,农历的正月初三至十五, 是游神的时间,成为乡村“做年”的重要活动之一;游神常以村为单位,有时数村联合,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百姓夹道观看、迎接,场面热烈。

拜岁

拜岁,年俗活动之一。在岁首早上迎新岁,拜祭“岁神”。“岁”又名为“摄提”、“太岁”,上古纪元星名。太岁也是民间信仰的神灵。岁以六十甲子的干支纪年法为运转周期,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岁神当值,在当年当值的太岁谓之“值年太岁”,是一岁之主宰,掌管当年人间的吉凶祸福。如《三命通会》中所讲:“夫太岁者,乃一岁之主宰,诸神之领袖”。拜岁是历史最悠久的过年传统风俗,这古俗如今在广东,尤其在吴川一带仍盛行。在新年初一辞旧迎新之际,迎新岁、拜祭岁神、接福,这一传统习俗自古以来代代相传。

庙会

逛庙会是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之一。广府庙会与北京地坛庙会并称中国两大庙会。涵盖木偶荟萃、中华绝活、武林大会、元宵灯会等主题活动,包含了祈福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商贸休闲文化等丰富的内容。

拜年

春节期间走访拜年是年节传统习俗之一,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贺祝福,说些恭贺新喜、恭喜发财、恭喜、新年好等话。拜年的意义所在是亲朋好友之间走访联络感情、互贺新年,表达对亲朋间的情怀以及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

派利是

派利是,是流传已久的年俗之一,“利是”亦有写作“利市”或“利事”。派利是,利是利是,寓意着一年都能利利是是,大红大紫。“利市”一词古已有之,早在《易经》中便有记载,带有本少利多的意思。元代《俗谚考》亦提及“为了吉兆,要向主家讨个利市”的说法,由此可见,利市亦有好运的意义。根据《易杂注》所载:“营商利市,营达利事”,生意人派的叫利市,取其有利于做任何事情的意思。

烧炮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炮仗”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炮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炮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爆竹”、“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关于爆竹的演变过程,《通俗编排优》记载道:“古时爆竹。皆以真竹着火爆之,故唐人诗亦称爆竿。后人卷纸为之。称曰“爆竹”。

炮竹的原始目的是迎神与驱逐鬼怪。后来以其强烈的喜庆色彩发展为辞旧迎新的象征符号。烧炮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4. 庙会的地点有哪些

为全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避免因人群聚集引发交叉感染,最大限度地降低潜在传播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上级关于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经研究,决定取消2021年元宵节期间庙会及各类聚集性民俗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告如下:

取消2021年元宵节期间庙会及各类聚集性民俗活动,暂停一切集体宗教活动,所有宗教场所及民间信仰场所附近,禁止人员聚集、摆摊设点,禁止敬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文娱游乐等活动。

答:元宵节有庙会!

5. 地坛庙会的民族文化

有关文章举例如下:

春节北京人爱去逛庙会,庙会是中国独有的 族文化,千百年来一直传承至今。我喜欢庙会,庙会唤起我对童年的回忆……。庙会上人山人海的,每个人脸上带着喜悦快乐,热闹的气氛渲染着每一个人,庙会上一派和谐欢乐的景象。

今年庙会成为虎的世界,布老虎、充气虎、卡通虎、虎门神等,共同构成了一组祥虎送福的景观。立于地坛西门内的庙会吉祥物威威可算是“王中王”。地坛庙会首次开辟的民间手工艺品展卖区,云集了四方民间手工艺术品,有北京灯彩、竹情琉璃、北京毛猴·····。民间艺术家现场给大家表演绝活儿,吸引了众多游客欣赏。

民俗广场、传统美食节及游艺区,顿时围满了人,买年货、尝小吃、玩游戏……叫卖大小……哎……小金鱼来……冰糖葫芦哎,冰糖多嘞……京味吆喝让人仿佛回到了旧时京城。让游客在逛庙会的时候有机会了解老北京文化。

老北京胡同人家搬进庙会,屋内摆设着条案、八仙桌、太师椅,屋外放着门墩、鱼缸、石榴树,重现北京四合院里的生活场景和北京生活趣味。吸引游客纷纷拍照。

在庙会上经营风味小吃的,有的支个布棚,亮出字号,里面摆了条案、长凳;有的则只将担子或手推独轮车往庙上一停,任人围拢,站立而吃。经济实惠。老字号东来顺、护国寺小吃、大铜壶。另外还有许多小吃,咸味面茶、爆肚、驴打滚、豌豆黄·····等各地名吃。除了丰富多样的年货和小吃外,还将展示老北京传统吃、穿、用,以及杂耍、京味儿吆喝等上百种行当。

庙会体现了大家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传统文化得到展现和延续。逛庙会是一种享受,享受祖先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经典的文化庙会给人以好的心情,老人孩子其乐融融。过年就是图个热闹,出来走一走感受着浓厚的过年气息。

6. 地坛庙会游玩攻略

春节北京地坛庙会一般走地坛西门,交通较方便,南门也可以。 地坛西门(公交站)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 途经公交: 104路 ,108路 ,113路 ,119路 ,124路 ,125路 ,18路 ,301路 ,430路 ,75路 ,专7路 ,夜18路 ,夜34路 ,特11路

7. 地坛庙会在哪里

为了确保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大容易引起聚集性感染,根据国家防疫指挥部要求,春节期间取消各种庙会及游乐会,。

8. 地坛庙会有什么特色

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地坛今年没有庙会。前几年有一般都在15天。

9. 地坛庙会周围的景点叫什么名子

地坛公园又称方泽坛,是古都北京五坛中仅次于天坛的第二大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始建时坛外辟有护坛地1476亩;坛内总面积640亩,建有方泽坛、皇袛室、神库、神厨、祭器库、乐器库、宰牲厅、斋宫、神马殿、牌楼、钟楼等,计20多处、2200余间、多平米的古建筑。 地坛现存方泽坛、皇祗室、宰生亭、斋宫、神库、神马殿、西门牌楼、姐妹厅等古建筑。近年来新增月季园、牡丹园、集芳圃等新 的园林景点。 每年都举办的春节文化庙会,以较高的文化品位,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享誉中外,吸引了众多的中外游客。

10. 地坛庙会周围的景点叫什么名字

北京城里有天坛,也有地坛。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既有祭天,也要祭地。祭地的地方就是地坛,位于北京市城区的北部,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地坛之称的由来,源于明嘉靖年间。地坛,原名称之为“方泽坛”。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对方泽坛重新进行了修葺,修葺后改称为“地坛”。 改称此名的原因,可能是帝王祭祀 “皇地柢神”的地方,叫此名字更为确切而已,地坛之称即由此而来。每年春节开始的时候,地 庙会的人络绎不绝,值得一去!“天坛”现称“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市的东南部,即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筑群,是国内众多祭祀建筑中的珍品。“天坛”集中华民族古代哲学、历史、数学、力学、美学、生态学于一体,有着颇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独特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天坛”不仅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明珠,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天坛是明朝永乐年间修建的,是皇帝祈谷祭天的地方,开始叫天地坛。

Hash:ae08e936e1ee331571ccdf73795a724d372f88fa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