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之道的景点 - 哲学意义上的道

导读:哲学之道的景点 - 哲学意义上的道 1. 哲学意义上的道 2. 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 3. 哲学中的道 4. 道的哲学意义是什么 5. 哲学意义上的道德指什么 6. 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 7. 哲学意义上的道德 8. 哲学意义上的道德是什么

1. 哲学意义上的道

一般来说,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或物质的东西,譬如,古代的哲学家,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总把世界本质总结为一些具体的事物,譬如,西方曾经把水、火、土、风、光等等当做世界本原,而中国则最常见的类似说法就是金木水火土了。

在认识论上,区分的是认识方法上,一般来说,形而上学容易达到唯心主义的结果,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形而上学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而辩证法则相反。

2. 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

1、道:

拼音:dào

笔画:12画 ,其中“辶”3画,“首”9画。

2、道,道是中国哲学中最高的范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道生万物,道于万事万物中,而又独立于外。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

3. 哲学中的道

“道”在中国哲学,早在老子、孔子之时就已经作为万物本原、最高境界和宇宙总体的概念来使用,以至人生的最终追求,可以“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来概括表述。“理”概念的界定虽然稍迟一些,但在韩非子那里,已经明确将道与理联系了起来,可以看到理作为道之特殊、即具体事物的规定性而予以定义。到朱熹,则对道与理的关系有了更细致的考量。他比较双方关系并具体规定说:

道是统名,理是细目。

道训路,大概说人所共由之路。理各有调理界瓣。

4. 道的哲学意义是什么

【1】哲学是一种智慧,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艺术和智慧;是对于客观世界和人生道路的系统反思;是爱智慧以及对智慧的不懈追求;是力求提升人生境界的境界之学。

【2】道和哲学的区别在于,道是哲学研究的对象,哲学对道进行解释说明,把道变成可以让人理解东西。

道也是一种智慧,但是道只能靠个人领悟并且无法言传身教,这时候就需要哲学对道进行解释说明,使道成为可以被大多数人理解的东西。

如果说哲学是智慧,那么道就是智慧的内容。

5. 哲学意义上的道德指什么

伦理,是外在社会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和要求,所以,通常指社会的秩序、制度、法制等等。而“道德”,则是指内在的规范,是个体的行为、态度和一种心理状态。

关于道德,西方哲学史大师康德有句名言,他在著名的《实践理性批判》中说:“有两样东西,愈是经常和持久地思考它们,对它们日久弥新和不断增长之魅力以及崇敬之情就愈加充实着心灵:我头顶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这句话也被刻在了康德的墓碑上。

6. 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

道家的主要思想体现: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家思想起始于春秋末期的老子,老子是最早质疑宗教,反对迷信的人

古代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但是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中评价古代道家为易行难知,事少而功多。

先秦各学派中,道家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有那么多的门徒,地位也不如儒墨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有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

7. 哲学意义上的道德

哲学是有严密逻辑系统的宇宙观,它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事万物演化的总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等一些很基本 问题。

现代西方哲学一般指黑格尔之后至今的西方哲学.它的特点是新流派众多、思想方式变化深刻、与现代科技与人文众学科的关系密切、对中国的现实思潮影响巨大、与未来哲学的发展息息相关。

哲学发展到当代,不论是哪个学派,都出自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其中的一支.这两大思潮相互对立,形成了近代哲学的发展轨迹,但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发展又有一个共同的走向或趋势,那就是由对立走向融合。

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

现代西方哲学与传统的哲学相比,具有自己的时代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验论

在经验论与理性论(即唯理论)的长期论争中,经验论由盛而衰,理性论有抬头的迹象。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末期,在英美哲学界一直占统治地位的,是由A.孔德开始,由B.A.W.罗素发展起来的分析经验论(见分析哲学)。实用主义以及欧洲大陆的其他一些哲学流派也倾向于经验论。这一时期,理性论仅仅在新经院哲学(见新托马斯主义)中还有点影响。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

6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结构主义运动,力图恢复理性论在现代哲学中的地位。而对经验论最沉重的打击,是来自心理学方面。蓬勃发展起来的认识心理学派,给理性论提供了反驳经验论的最有力证据。按照认知学的看法,心灵完全不是一块白板,即使最简单的知觉也受认知作用的影响,决不是单纯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一个意象更是信息储存与检索的复杂操作,经验论者所设想的那种纯粹的经验或观察并不存在,人们在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中,认知的模式或范式起着决定的作用。

科学实在论根据新的物理实验结果对经验论所作的批评,也为理性论的复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经验论者不仅忽视了心灵或理性的作用,而且还否认或怀疑外物,即那些不可观察的“理论对象”的存在,并以可观察性作为实在性的标准。大多数科学实在论者反对经验论主张的这种观点,有些实在论者还提出了相反的看法,认为科学哲学中最后的裁判员不是理论,而是实验,不是我们怎样思想,而是我们如何行动。在他们看来,能够产生效果的理论对象,即使本身是不可观察的,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它们是实在的。经验论和理性论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易位,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19世纪中叶以前,近代科学明显地对经验论有利。然而现代科学并不支持经验论,由于哲学家和科学家们长期囿于经验论的传统,他们往往试图从经验论立场解释新的科学发现。随着现代科学中理性论再度被重视,导致它在现代西方哲学中的复兴。这样,结构、整体、范式等,便代替逻辑原子、感觉资料、观察语句而成为最流行的哲学概念。

决定论

在逻辑、伦理学、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等领域,普遍出现了多元主义、相对主义取代一元主义、决定论的倾向。哲学家不再信奉那种永恒不变、普遍有效、独一无二的规范、准则、标准或范式,承认道德规范、合理性标准、科学范式等都相对于文化和时代而发生变化,甚至逻辑规则也可以根据约定而有所不同。例如,R.卡尔纳普提出的容忍原则,就允许有不同的逻辑和不同的语言构架;M.福柯揭示了文化史上各种不同的认识型;T.S.库恩指出了科学史上各种不同的范式;P.K.费耶尔阿本德强调合理性标准随时代而改变。

这些哲学家对多元主义的趋向各自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有的认为这是可以容忍的;有的承认这些是人类学和科学史上所揭露的事实;有的则表示热烈拥护。费耶尔阿本德指出,一个科学家不仅是 理论的发明者,而且是事实、标准、合理性形式,乃至整个生活方式的发明者。

现代西方哲学在文化史、伦理学、认识论和科学哲学等方面,还普遍地带有相对主义的特点。一个多元主义者如果进一步主张同时或先后出现的不同标准、范式等等是不可通约或不可比较的,并且在它们之间并无正确、不正确之分,并无进步、退化或优劣之别,他就成了一个相对主义者。在欧洲大陆哲学中的后期结构主义、解释学以及在英美的分析哲学中,相对主义并不罕见。

19世纪德国哲学家F.W.尼采可以被视为现代西方哲学中相对主义的最早典型。他认为一切推理都是合理的,一切“真理”都是源于某一占支配地位的“意志”的视界。

尼采早在19世纪末期就反对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的实证主义,他针对实证主义者“有的只是事实”的口号说:“不,恰恰没有事实,有的只是解释。”

库恩和费耶尔阿本德则在20世纪60~70年代反对当时占统治地位的逻辑实证主义,他们对逻辑实证主义者所信奉的既是经验意义标准也是理论评价标准的观察证据提出质疑,认为没有任何中立的观察,只有充满理论或受理论污染的观察。在现代西方哲学中比较流行的有道德相对主义,还有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但相对主义并未占统治地位。有些多元主义者或历史主义者既反对固定不变的标准,也反对相对主义。

问题研究

西方古代、近代的许多哲学家都对语言作过哲学考察,但他们并不认为这种考察是一切哲学思考的必要条件或预设。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承认语言哲学并不以形而上学或认识论为基础,相反的则是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任何其他哲学学科必须以语言哲学为基础,而且只有通过语言的分析和阐明才能够研究、澄清或解决任何哲学问题。英美分析哲学和欧洲的主要哲学流派如现象学、结构主义和解释学都十分注重语言的研究和阐明,只是着眼点有所不同。

分析哲学家往往认为科学问题是事实问题,科学研究一刻也离不开语言,而哲学问题本身就是语言问题,或者可以归结为语言问题。他们所关注的主要在于分析形式化语言或日常语言,但其中又有不同的侧重点。一种是把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看作对各种不同语言或谈论的分析和阐明,如对宗教、伦理和科学的谈论等等。

这样,哲学谈论就是对谈论的谈论,是属于第二层次的、使用元语言的谈论。对象语言和元语言只有在人工语言或形式化语言中,才能被明确区分出来。持这种看法的哲学家认为,日常语言有许多缺陷,无论分析那一种谈论,都必须或应当构造一个形式语言系统,代替那些实际上被使用的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够阐明该谈论中出现的许多词、句的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例如,在分析科学语言时,主要不是分析科学家实际使用的语言,而是分析那些经过合理重建的科学理论和观察报告等等。

另一些分析哲学家则致力于分析与日常语言中的哲学至关重要的词汇和语句,反对用人工语言代替日常语言。他们认为日常语言本身毫无问题,毛病主要出在对日常语言的误解。正是由于不懂日常语言的用法或使用不当,造成了奇怪的、难以解决的哲学问题。因此,只要对日常语言进行细致分析,阐明有关词、句的意义和用法,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使哲学困惑得到“治疗”。

在语言问题上,主要流行于欧洲大陆的结构主义和解释学与主要流行于英美国家的分析哲学有所不同,这些学派比分析哲学更注重语言分析,它们不只是分析语言,而且把一切现象,包括社会现象、 理现象甚至自然现象,都当作一种代码或符号系统,或者当作一个文本加以分析和解释。

例如,法国结构主义者C.勒维-斯特劳就把神话和亲属关系看作具有象语言一般的结构。按照他的分析,神话并不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而是努力解决人的生存和社会组织问题的尝试。他把语言和通讯作为哲学的关键概念,认为人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解释学专门研究和解释人的行为、语言、社会制度等本质上有意向的现象,它把一个梦、一个神话故事和一条法律等等,都看作是具有语言的性质,并需加以解释的文本。

8. 哲学意义上的道德是什么

一己之间,一家之谈。

若有问题,也属正常。

窃以为:

自由的现象表现,随着时代法律、科技、文化等外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着,它属于有限制的、相对的存在,而非无条件的、绝对的存在。

自由的本质则是人心的投射。

要么贪婪无度、要么对人对己双重标准,要么仅仅是人类累积下来进入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肌肉、血液、细胞等不同级别的“习气”与习惯而已。

若论自由,其性贪得无厌、专门利己;其质以维护自我利益为目的、一切唯我独尊;其形依外在条件而多变,抓住一切可能、采用双重标准对己对人。

自由,仅仅是一个概念。

历来被用之来保护自己、攻击社会与他人、他国。

自由,没有它自己的不变的、本质的定义;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被不同的人定义与诠释着而已。

Hash:9dd8d664b1c778ddc89ff93327e6f5bee354bef0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