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数监测 旅游统计监测

导读:旅游人数监测 旅游统计监测 1. 旅游统计监测 2. 旅游人数预警 3. 旅游人数数据统计 4. 旅游景区游客量预测 5. 旅游人数预测方法 6. 旅游人数数据 7. 旅游 人数 8. 旅游人数指标 9. 旅游人数预测

1. 旅游统计监测

旅游局是政府主管旅游工作的直属机构,为正科级单位,待遇属于公务员,在当地应属于中上水平。  

1、旅游局工作性质是为群众提供公共旅游服务的政府机关。其主要职责是研究拟定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规划,研究解决旅游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拟定旅游业的法规、规章及标准并监督实施。协调各项旅游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特别是假日旅游、旅游安全、旅游紧急救援及旅游保险等工作,保证旅游活动的正常运行。组织旅游资源的普查工作,指导重点旅游区域的规划开发建设,组织旅游统计工作。组织指导旅游教育、培训工作。对直属单位实施领导和管理。  

2、旅游局工作待遇和当地公务员工作水平一致。旅游局工作人员属于国家公务人员,工作待遇和当地其他公务员是一样的,在当地应属于中上水平。从全国来说,东部地区、旅游胜地所在地旅游局待遇更好一点。

2. 旅游人数预警

,2021年清明假日期间山西省共接待国内游客893.80万人次,同比增长27.8%,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92.65%。实现旅游总收入46.72亿元,同比增长26.85%,略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山西省60个重点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4.11万人次。

游客出游时间集中在清明当天

依据电信旅游大数据,清明假日期间,山西省出游人数逐日增多,3日、4日为出游高峰,分别达到313.34万和350.21万人次。各地游客出游趋势相近,峰值也出现在4月3日和4日。

3. 旅游人数数据统计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2011年《旅游绿皮书》,2011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有望达到1.4亿人次,增长4.5%;入境过夜旅游人数有望突破6000万人次,增长8%;旅游外汇收入可能将突破500亿美元大关,增长9%.

4. 旅游景区游客量预测

5A景区年接待量需60万以上,其中海外游客5万人次以上

5A级景区是中国旅游景区最高等级,代表中国世界级精品的旅游风景区等级,是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委员会委派地评定小组现场验收,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截至2021年6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共确定了306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5. 旅游人数预测方法

2021年,预测出境旅游人数为2562万人次,与2019年相比同比恢复17%,与2020年相比,同比增长27%。相比疫情前过亿人次的出游规模,出境旅游依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从出境目的地结构上看,亚洲继续在洲际目的地上占据首位,占比为95.45%。总体上看,较近程目的地受疫情冲击的影响较小。赴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等地区游客同比减幅在70%和95%之间。其中亚洲减幅最小,大洋洲减幅最大。港澳台地区依然是出境旅游最主要的目的地,占据8成以上的份额。其中,中国澳门在出境旅游目的地中排名第一,前往中国澳门的内地游客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

6. 旅游人数数据

根据《全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调查制度》,结合第三方抽样调查结果初步测算,贵州省国庆假期累计接待游客470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14.73亿元;按照可比口径,分别较2020年同期增长16.65%和13.41%。

  10月7日,携程发布《2021年国庆假期出游总结报告》,“最受自驾人群喜爱的目的地”TOP10榜单当中,贵阳市位列其中。

  贵州省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的主要省外客源地为上海、重庆、成都、广州、北京。除此之外,省内游表现良好,省内游旅客多来自贵阳、遵义、凯里、六盘水、铜仁。省内游的主要目的地为贵阳、遵义、 里、六盘水、安顺。

  《报告》还发布了2021年贵州省国庆热门景区TOP10,为大家错峰出游做准备。

7. 旅游 人数

据山东省文旅厅统计数据,2020年国庆、中秋假日期间,全省接待游客6232.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49.3亿元。此次国庆小长假第一天恰逢中秋节,第一天多为返乡探亲客流,10月2日起游客逐渐增多。假日前七天,全省持证住宿人数达到373.4万人次,恢复达到去年同期的82.6%;10月1日至8日,全省高速公路客车通行量达到2107.5万辆,增长34.1%。

8. 旅游人数指标

1.游客的大众性。

现代旅游首先表现为它的大众化。所谓大众化,一是指旅游参加者的范围已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活动在世界各地各个阶层都普遍开展起来。二是参加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旅游去处越来越远。三是群体性、规范性旅游增加。四是旅游作为一种激励员工的手段,已被企业或各种组织所广泛采用。

2.发展的广泛性。

由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旅游事业的普遍发展使旅游者几乎可以无处不到,区域边远地区旅游的局限性正在逐渐消失。

3.地理的集中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各地空间方面的时间距离不断缩小,旅游跨度增加。

4.旅游的季节性。根据旅游资源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的旅游类型,现代旅游的季节性非常突出。

5.增长的持续性。在今后历史发展过程中,世界旅游增长的持续性不会改变,世界旅游业将继续发展。

9. 旅游人数预测

一、康养+旅游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制度,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残疾康复服务。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二、生态+旅游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 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保障。

三、文化+旅游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在居民对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下,文化将会进一步活态化、物态化、业态化。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结合旅游扶贫政策后,文旅产业也大有可为。

四、乡村+旅游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

Hash:bd0b61340b0fbb21a35a20bde008691b3e87cd09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