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甲骨文哲学的专家、学者、读者有哪些?

董作宾(1895--1963年),号堂彦,河南南阳人,是殷墟科学发掘的开创人、甲骨学一氏宗师。1928年他奉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历史语言研究所之命,前往安阳调查殷墟出士甲骨文的情况,得出了“甲骨挖掘之确犹未尽”这才有了殷墟十五次科学发掘。他先后九次参加、主持或监察殷墟科学发掘,为殷墟科学发掘作出了贡献。

参加殷墟科学发展的李济、郝宝钧、尹达、石漳如、胡厚宝、高志等等,后来都成为海峡两岸历史学界、考古学界的重要骨干。李济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组长,曾多次主持殷墟科学发展掘,到台后任史语所所长,主编《中国考古报告集》,对30年代的殷墟发展,包括建筑遗址、墓葬、青铜器、陶器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总结。

郝玉钧在30年代就多次参加、主持殷墟科学发掘,50年代又主持了解放后殷墟首次科学发掘,并对新中国考古事业培养了大批接班人,他长期工作在考古工作第一线,为新中国考古工作第一线,为新中国考古事业贡献了毕业力量。同时他积极开展学术研究,出版了《中国青铜器时代》(1963年)、《商用铜器综合研究》(1981年)等论著,

石漳如(1902—河南偃师人)十二次参加了30年代的殷墟科学发掘,在老一代考古工作中,他参加的次数量多,被称为殷墟发掘的“活档案”,50年代他到台湾后,又在台湾各地开展考古活动,足迹踏遍台湾各地。晚年他开展学术研究,先后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出版了10多部著作,成为一位论著等身的著名学者。如今他已百岁高龄,仍坚持开展学术活动。

胡厚宣(1911—1995年,河北望都人),30年代,他参加殷墟第十——十二次科学发掘,以后他协助董作宾对殷墟科学发掘甲骨文进行了整理研究。由于他接触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使他在殷商史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解决了商代历史上不少重要问题,他为《甲骨学商史论丛》蜚声中外反映了他的主要研究成果。

著名的甲骨学家还有郭沫若、商承祢、陈梦家、唐兰、于省吾、徐中舒、容庚、朱芳圃、孙海波及美国人白瑞华、英国人吉卜生、前苏联人布那阿夫等。

郭沫若(1892—1978年),号鼎堂,四川乐山人。他不仅是著名的革命活动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等,也是一个著名的甲骨学家。他出版的《卜辞通纂》、《殷契粹编》二书收入甲骨文精品2500余片,为甲骨学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他的《甲骨文字研究》及《卜辞通纂》、《殷契粹编考释》,在文字考释方面有许多独到见解。

陈梦家(1911年—1966年)江苏南京人,他知识渊博、涉猎广泛,在30代他出版有诗集,成为新月派诗人。他不仅在甲骨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熟,而且在殷周青铜器,汉代简牍、古代年代学等方面,也都有很深的造诣。他的甲骨名著《殷墟卜辞综述》(1956年出版)对60多年来甲骨学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科学系统的总结,在甲骨学史上有着重要地。在甲骨文分期断代研究和文豪孤考释方面,他也有突出的贡献。

于省吾(1896—1984年)辽宁海城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移居北京,开始大量收藏文物,并潜心研究古文物和古文字。他不仅在铜器铭文的考释研究方面做出了贡献,而且在甲骨文的研究方面也取得巨大成绩。1977年他出版了考释文字成果的总结性著作《甲骨文字释林》,共考释前人所未识或已知而不知其造字本义的甲骨文字300个左右,达到了当代甲骨文字考释的高峰。自1973年开始,他梳理甲骨文字考释研究成果的宏篇巨制,经过不少著名甲骨学家的努力,历 经20多年终于面世,不仅便于读者总览甲骨文,也为甲骨学史、古文字学史的深入研究准备了丰富的资料。

另外,还有李学勤、姚孝遂 、裘锡圭、林沄 、高明、王宇信、张永山、杨升南、王贵民、孟世凯、吴浩坤、潘悠、齐文心、陈炜湛等。同时,港台地区为饶宗颐、严一萍、张秉权、李孝定及日本、美国等国的学者贝冢茂树、 岛邦男、白川静、池田末利、伊滕道治、松丸道雄、许进雄、吉德炜、尹乃铉、刘克甫等人,也都在甲骨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新时期,也就是1978年以后,代表人物主要有谢济、袁邦炯、常玉芝、郑慧生、宋镇豪、范毓周、朱凤瀚、彭裕商、沈建华、王蕴智、常跃华等人。

朱岐祥的《殷墟甲骨卜辞向法论稿》,彭邦炯的《甲骨文农业资料考辨与研究》,朱凤瀚的《商周家族形态研究》,彭裕商的《殷墟甲骨断代》,吴福林的《夏商西周社会变迁》,吴振武的《殷墟甲骨刻辞类纂》,蔡运章的《甲骨金文与古史新探》,黄天树的《殷墟王卜辞的分类研究》,方述鑫的《殷墟卜辞断代研究》,沈培的《殷墟甲骨卜辞语序研究》等等,奢阳在这一时期涌现的甲骨学新秀及其代表作。

Hash:a9ca374e9dd870520d70c0e5ea147c603c0c7655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