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贺延碛旅游 玄奘莫贺延碛沙漠

导读:莫贺延碛旅游 玄奘莫贺延碛沙漠 1. 玄奘莫贺延碛沙漠 2. 玄奘路过的沙漠 3. 唐玄奘出使西域 4. 八百里沙漠唐玄奘 5. 玄奘 沙漠 6. 玄奘 莫贺延碛 7. 玄奘西行沙漠 8. 玄奘大唐西域记 9. 玄奘 撒马尔罕

1. 玄奘莫贺延碛沙漠

由于佛教最初是从西域传过来的,所以唐僧为了取得真经,于公元627年从长安出发,一路向西而行,先是到了秦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天水,之后到达了唐代玉门关,穿越河西走廊,过星星峡、流沙河(莫贺延碛),进入哈密,再穿越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登上帕米尔高原。

到了中亚唐僧才知道佛教发源于印度,于是又拐向南方。翻越兴都库什山达坂,困难重重。历史十几年终于到达了佛教圣地天竺国,也就是今天的印度,最终取得真经,所以个人认为,唐僧最远到了印度。

2. 玄奘路过的沙漠

玄奘从尼壤城再向东,进入“大流沙”。“大流沙”指的就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马干。这里黄沙漫漫随风聚散,人在上面走都不会留下足迹,经常会迷路。四野茫茫无法辨认方向,往来的人只能堆起白骨作为标记。

大流沙之中没有水草,风很燥热,人畜易病。据说在这儿时而能听到歌声或呼啸声,时而又会听到哭声、叫声,让人以为是鬼魅所在,因而恍惚不知所在,常常会令人丧生在此

3. 唐玄奘出使西域

大约五万里

《大唐西域记》记载,玄奘大师经历十九年时间,一百一十个国家(古代有很多小国,后来都合并了),来回五万里行程。《西游记》就是根据这个历史事实编的故事。

因为当时玄奘所行路线曲折,如果按今天的大道计算,单程距离大约12000公里。

前不久,由当代企业界、文艺界、传媒界精英组成的40人的团队,驾车自中国西安出发,沿玄奘当年取经路线,途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阿富汗、 巴基斯坦以及尼泊尔,最终到达印度那烂陀寺(玄奘当年取经寺院)。

单程约 12000公里, 为期约40天。 来回24000 公里 (48000里)。因为今天人们开车走的是平坦的大道,没有玄奘大师当时的许多曲折。所以比当时玄奘大师的路程要少多了。

4. 八百里沙漠唐玄奘

莫贺延碛,古时也称莫贺碛、胡卢碛、沙河等,现在地理上一般称之为噶顺戈壁、也叫噶顺沙漠、哈顺沙漠、伊勒呼玛沙漠、八百里瀚海等,它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东南与甘肃省瓜州县西北交界一带的大片戈壁沙漠。

唐玄奘西行印度取经时曾经过此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有记载:“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古曰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 “夜则妖魑举火,灿若繁星;昼则劣风拥沙,散如时雨。”唐代称西域为“碛西”,这个碛就是指莫贺延碛。

5. 玄奘 沙漠

很久很久以前,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唐僧路过沙漠。

那个沙漠以前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由于妖怪作乱,才变成一片沙漠。

孙悟空便决心要抓住妖怪,还大地一片苍绿。他远远看见一只妖怪,就带着猪八戒、沙和尚去打妖怪,那妖怪可厉害了,猪八戒和沙和尚都招架不住,孙悟空变出八十个自己,可是面对妖怪的沙尘暴,也是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他们一下子就被沙尘暴不知卷到哪里去了,妖怪洋洋得意地说:“哈哈,这个世界应该称我为主了吧。”说完,便把唐僧抓了回洞,捆了起来。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狼狈地从沙堆里爬出来,孙悟空到天上找杨戬、哪吒等各路神仙去救唐僧。

孙悟空等人来到洞口,杨戬说:“你这妖怪,看我不把你收拾得跟书桌一样,干干净净的。”说完,就提起武器冲了过去,其他神仙也不示弱,也跟着猪八戒和沙和尚冲锋陷阵,妖怪觉得自己不占上风,就想逃之夭夭,刚好被孙悟空撞 ,孙悟空把妖怪打得落花流水,打出洞外,也救了唐僧,杨戬用武器给妖怪致命一击,妖怪变成了最后一滴神水,滴入沙漠,从此,沙漠又变回以前一样,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6. 玄奘 莫贺延碛

800流沙极限赛是由行知探索主办、玄奘之路承办的“玄奘之路八百流沙极限赛”将于国庆节期间在甘肃瓜州莫贺延碛戈壁鸣枪开赛。

7. 玄奘西行沙漠

  玄奘取经的真实故事

  首先,玄奘西行遇到的困难中第一个就是来自本国的阻止。当时天下刚定,唐朝根本不允许国人出镜。所以玄奘最初想要得到国家的扶持递上西行的申请书时,是没有回应的,唐太宗根本就不同意,这一点与电视剧有着较大出入,电视剧是为了美化唐太宗。事实上,玄奘之所以能够成功西行,是自己乔装打扮,混入灾民中偷渡离开。

  离开长安之后,玄奘还遇到了一路阻拦他的军队和士兵,在他人帮助下,玄奘离开了凉州。此时的玄奘状况已经十分凄惨,马匹死了,僧人也离开了,也而就是说现在的玄奘只能孤身步行前往。

  在穿越沙漠时,他差一点被士兵射杀。在沙漠中恶劣的生活条件让他举步艰难,而此时更不幸的是他赖以生存的水被倒翻了。在沙漠中,孤身一人,没有水,并且还迷了路,在这般艰难的状况下,玄奘竟然坚持了整整5天,并且成功走出了沙漠,来到了目的地的第一个国家——高昌国。

  在高昌国中,由于国王的赏识,硬要留下玄奘,但是玄奘不愿更改自己的决心,所以就绝食抗议,最后高昌国的国王妥协了,放玄奘离开。但是离开后的玄奘又遇到了雪崩,之后他的身边就只有两名弟子陪伴在身侧。

  玄奘西行遇到的困难数不可数,多次还威胁到了他的性命,幸好玄奘没有放弃,终于到达了印度习到了正宗的佛教经典。

  直到公元643,玄奘终于开始启程归国,并且还为中国带来了超过600部的佛教经典。玄奘西行取经时总共游历了110个国家,他的经历和际遇是我们难以企及的。

8. 玄奘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分12卷,共10余万字,书前冠以于志宁、敬播两序。卷一记载今天新疆和中亚的广大地区,是玄奘初赴印度所经之地。卷二之首有印度总述,其后直到卷1 1分述五印度的各国概况,其中摩揭陁一国情况占去了8、9两整卷的篇幅。卷12记载玄奘返国途中经行的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南缘诸国概况。全书共记述玄奘亲身经历的110国和得之传闻的28国情况,书中对各国的记述繁简不一,通常包括国名、地理形势、幅员广狭、都邑大小、历时计算法、国王、族姓、宫室、农业、物产、货币、事物、衣饰、语言、文字、礼仪、兵刑、风俗、宗教信仰以及佛教圣迹、寺数、僧数等内容。《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东起我国新疆、西尽伊朗、南到印度半岛南端、北到吉尔吉斯斯坦、东北到孟加拉国这一广阔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科学地概括了印度次大陆的地理概况,记述了从帕米尔高原到咸海之间广大地区的气候、湖泊、地形、土壤、林木、动物等情况。


《大唐西域记》所载内容十分丰富:(一)综述各国的地理形势、气候、物产、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宗教等概况。书中多数国家的介绍都是从自然环境叙述到社会概况,语言简洁,内容翔实,章法基本统一。尤为珍贵的是还用17个专题对印度作了重点介绍,基本上囊括了印度的全貌,堪称古代和中世纪印度的简史。(二)记载了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全书介绍的国家多数都涉及到一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但 书并非历史人物传记,只是一部地理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是玄奘参谒名人故地、观看遗存文物时引发出来的。书中记载的历史事件尽管都与佛教有关,但对考察该国的政治状况也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三)记述了佛教各教派的演变与分布状况。玄奘漫游印度各地,随时记录各国信教情况。條萊垍頭


《大唐西域记》记录玄奘亲自游过的110个和传闻得知的28个以上的城邦、地区、国家的情况,是唐代杰出的地理著作,主要成就表现在四个方面:1.新的地理内容。我国自汉代起,就把昆仑山脉西部高山地区称作葱岭。《大唐西域记》卷12有波谜罗川的地名,指出这是葱岭的一部分,“其地最高”。这是我国古代地理著作中首次提到帕米尔(波谜罗)这个名称和地理概念。2.对中亚、印度等国地理环境的详细描述,超过了以前的任何著作。3.对某个地区的描述,既有自然地理的内容,又有经济地理内容。是今天研究中亚、印度一带的历史地理所必需的文献。4.《大唐西域记》除去首尾两卷有中国地理内容外,其余各卷都是讲外国地理,是我国古代外国地理专著之一。

9. 玄奘 撒马尔罕

1、西行求法

鉴于法相学形成北方地论学、南方摄论学的差异,如何融合二者,成为玄奘思考解决的问题。武德九年(626年),此时适逢天竺僧波颇抵长安,玄奘得闻印度戒贤于那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于是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分歧。

贞观三年秋八月(629年),当时有来自秦州的僧侣孝达在长安学涅槃经,学成返乡,玄奘与孝达一起去秦州。在秦州停留一夜后,又与人结伴到达兰州。之后偶遇凉州人送官马归,玄奘一同去往凉州。

在凉州停留月余后,玄奘继昼伏夜行,至瓜州,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备尝艰苦,抵达伊吾(哈密),至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碎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

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行程13800余里。

2、通晓三藏

在迎湿弥罗国,玄奘学习梵文经典,后又到达今巴基斯坦境内,一年里亲历四国,所到之处,都停留学习佛法。在31岁那年,玄奘边学边行,始进入中印度。

此后,玄奘一边学习佛教经论,一边巡礼佛教遗迹,先后经历翠禄勒那、袜底补罗、揭若鞠阁等十多个国家,始至那烂陀寺留学,玄奘在那烂陀寺历时5年,备受优遇,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

前后听戒贤讲《瑜伽师地论》、《顺正理论》及《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声明等学,同时又学婆罗门教经典、各类梵书。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到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今印度东海岸克里希纳河口处)、达罗毗荼国(今印度马德拉斯市以南地区)、狼揭罗国(今印度河西莫克兰东部一带)、钵伐多国(约今克什米尔的查谟),访师参学。

他在钵伐多国停留两年,悉心研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 论》及《摄正法论》、《成实论》等,然后重返那烂陀寺。不久,又到低罗择迦寺向般若跋陀罗探讨说一切有疗三藏及因明、声明等学,又到杖林山访胜军研习唯识抉择、意义理、成无畏、无住涅槃、十二因缘、庄严经等论,切磋质疑,两年后仍返回那烂陀寺。

此时,戒贤嘱玄奘为那烂陀寺僧众开讲摄论、唯识抉择论。适逢中观清辨(婆毗呔伽)一系大师师子光也在那里讲《中论》、《百论》,反对法相唯识之说。于是玄奘著《会宗论》三千颂,以调和大乘中观、瑜伽两派的学说。

同时参与了与正量部学者般若多的辩论,又著《制恶见论》一千六百颂。还应东印迦摩缕波国(今印度阿萨姆地区)国王鸠摩罗的邀请讲经说法,并著《三身论》。

唐贞观十五年(641年),玄奘与戒日王会晤,并得到优渥礼遇。戒日王决定以玄奘为论主,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在五印18个国王、3000个大小乘佛教学者和外道2000人参加。

当时玄奘讲论,任人问难,但无一人能予诘难。一时名震五印,并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戒日王又坚请玄奘参加5年一度、历时75天的无遮大会。会后归国。

Hash:e12a0b7d9830a6479e7f7420b95b4fd570bd4641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