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摄影的纪实性?
导读:如何理解摄影的纪实性? 你觉得色温对于摄影来说有多重要?
摄影的纪实性的重要性与价值要远远大于摄影的艺术性!
自从十八世纪欧洲人发明摄影器材与摄影技术以来,使我们从摄影影像中了解到了欧洲及世界各国包括中国清朝的历史现状,涵盖了当时的真实的人物面貌、服装、生活、军事、等真实现状。如果宋朝时期就有摄影技术,那么国画《清明上河图》就会有另一种精彩的情形,也会为后来人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有更充分的依据。
外国的纪实摄影就不说了,就咱中国近代的摄影纪实的重要性就非同小可,譬如抗日战争时期,闻名世界的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惨无人道大屠杀(屠杀南京市民及军人三十万),倘若没有外国记者和日军随军记者用照相机、摄影机留下当时珍贵的纪实镜头,我们后人永远也无法知道当时日军的残暴和南京市民的悲惨,同时,在审判日军战犯法庭上也无法举证日军的罪行。其中还有其他国家等不同战争的随军记者所记录下的每场战斗宝贵瞬间……!
总之,摄影艺术只是精神的享受,而摄影纪实是历史的还原与不可复制的再现。纪实摄影比摄影艺术的价值、重要性大的太多太多!
你觉得色温对于摄影来说有多重要?
你觉得色温对于摄影来说有多重要?
摄影中所谓“色温”,我们完全可以“望文生义”来理解,就是颜色的温度;一种颜色是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还是给人一种“冷淡”的感觉,还是其他的感觉;由于一幅画面上主要色彩主宰了阅读人的视觉感受,给人不同的“温度”感染;这种效果也被有的人称之为一张图片的“调性”,是暖性还是冷性,是高调还是低调,等等。
但是,具体到摄影的拍摄过程,实际上就是指相机的“白平衡”设置。所谓白平衡的设置准确,就是指通过相机白平衡这项指标参数的设置,使得拍摄所成的图片上的“白”白得与绝大多数人肉眼看到的“白”完全一样,“灰”与看到的“灰”完全一样,“黑”与看到的“黑”完全一样。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完全可以把“白平衡”改叫成“灰平衡”设置或者“黑平衡”设置,不是不可以,只是大家都习惯了叫做“白平衡”而已。
上面的说法确实有点拗口和晦涩,改用通俗的说法就是——白平衡的重要性就在于,通过白平衡的设置,使得我们拍摄的照片颜色与自然真实的色彩是一致的,至少是“很”接近的。
白平衡的设置到底该如何掌握呢?
第一、白平衡的设置力求客观准确。白平衡设置的选项里面一般有日光、阴影、阴天、钨丝灯、白色荧光灯和闪光灯等等,你可以根据现场的具体条件,是日光的设置为日光,阴影的设置成阴影,阴天的设置成阴天等等,来一下“对号入座”即可。但是,不能忘记,机器毕竟只是机器,也不是就百分百能如人愿;另一方面,你的判断和理解多多少少会掺杂一些个性因素进去,所以,一般都要进行试拍来确定。
更为“高级课程”做法就是,到达现场后,根据现场的光线条件,拿出一张你认为是“标准白”的卡纸,手动调整白平衡的色温设置,试拍几张,然后根据你的判断,认为那一个色温参数最为正确就记下色温的数值,作为将相机在此场合下的色温参数进行确认设置,一般来说这样做出的判断是比较准确的。你如果细心观察的话,比较讲究的摄像师在拍摄视屏是就是这么做的的,道理完全一样。
除了“标准白”的卡纸,灰色的和黑色的卡纸也可以如法炮制。
第二、一般拍摄场合使用“自动白平衡”。这是一种十分经济、实惠也基本准确的做法,绝大多数人和绝大数场合来 使用完全没有问题。
第三、遇有“特需”时,可以手动设置白平衡。人的口味和创作思路是不一样的,如果白平衡的设置和使用不准确,拍摄的照片就会“偏色”。不过“英雄所见不尽相同”,有的人和有的大师却却会反其道而行之,就是要人为的“制造”偏色的效果,而且会在各种偏色里面“慢慢的寻觅”,直到找到合适的一种为止。不过,如果你还不够老道的话,不建议你去做这种尝试。
第四、后期适当修正白平衡。这个里面包括重新定义“白场”或“灰场”和“黑场”,包括有限度的向左、向右调整白平衡的设置,以达到不同影调效果。
如果觉得说的有道理,请关注《拍客张光林》。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Hash:5df5363797e406df5b6305fa57cd3b9e17db9b21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