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女投江景点 八女投江游记

导读:八女投江景点 八女投江游记 1. 八女投江游记 2. 八女投江笔记 3. 八女投江感悟 4. 八女投江的文章 5. 《八女投江》发生在哪里? 6. 投江八女的故事 7. 八女投江的故事详细 8. 八女投江的历史 9. 纪念八女投江

1. 八女投江游记

电视剧《八女投江》由北京强润影视有限公司出品,小李琳、赫子铭、潘阳、房鹿、刘述等主演,本剧由真实英雄事迹“八女投江”的故事改编而成。2014年11月8日,本剧在黑龙江省林口县“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举行开机仪式。

该剧讲述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至1938年之间,以冷云为代表的抗联女兵们的成长历程,讲述了她们为了救国救亡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英勇事迹,和她们的曲折爱情故事。

2. 八女投江笔记

一,《红色娘子军》。表现笫一次革命战争时期,女子红军连的战斗故事。

二,《八女投江》。表现东北抗日联军八位女兵宁愿投江也不屈服的故事。

三,《刘胡兰》。表现年轻的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故事。

四,《党的女儿》。表现大别山女共产党员的故事。

五,《革命家庭》。表现大革命时期,一个女工的革命的历程

七,《向警予》。党的妇女领袖战斗的一生。

八,《刑场上的婚礼》。表现大革命时期周文镛,陈铁军的革命爱情。

九,《啊,摇篮》。表现延安时期女保育员,在战火硝烟中保护革命后代的故事。

十,《江姐》。描写川东地下党交通员江竹筠,在狱中宁死不屈的英勇斗争精神。

3. 八女投江感悟

在电视剧《东方战场》中,八女投江是在第十八集。周保中率二路军西征。途中几度转移,陷遭不测。 妇女团的女战士在困境中仍憧憬着打败日本侵略者,过和平的生活。

周保中派白秀英秘密出发,找赵林与党中央联系。

清晨,关书范带领一师部队和妇女团来到乌斯浑河边,准备渡河遭日军围攻,关师长命妇女团八名战士先行渡江,但她们在河边也遭到敌人包围。徐国平率部分战士冲锋解救壮烈牺牲。

冷云见已与大部队分开,为掩护主力突围,一边命女战士们全力向敌射击,一边高喊让一师战士们赶快冲出去。

女战士集中火力吸引住敌人,掩护大部队冲出了去。 八位女战士弹尽,她们宁死不投降,臂挽臂高喊着“抗日到底”走进湍急的乌斯浑河…

4. 八女投江的文章

  激流滚滚的乌斯浑河,在她的波涛中,永远消失了八位女英雄的身影,读完了《八女投江》这篇文章,我思绪万千。

  为了减少大部队的损失,只有八人的妇女团担起了掩护的任务。前面有凶恶的敌人,身后是滔滔河水,她们毅然拒绝了大部队的营救,把敌人的注意力引了过来,她们这是何等英勇。

  如果主力部队营救的话,她们是一定能突围出去的,但这样,一定会有更多的同志牺牲,于是,她们跟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我为她们这种无畏的精神所感动,我仿佛来到乌斯浑河边,看见了这悲壮而感人的一幕,我默默地向女英雄们致敬,此时,周围的一切如同凝滞了一般,只有时间老人还在坚定的向前迈步。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切地体会和感受到国家独立、民族团结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为建设伟大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5. 《八女投江》发生在哪里?

冷云(1915年—1938年),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等地从事秘密抗日活动。两年后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成为抗联战士的冷云曾经负责队伍中的文化教育工作,后来调到第5军妇女团,历任小队长、政治指导员。

1938年,冷云随第5军第1师部队西征。10月上旬,部 经长途行军抵达牡丹江下游支流乌斯浑河西岸,但日伪军千余人跟踪而至。师首长命令8名女同志先行渡河,就在她们将要下河时,突然枪声大作,在冷云率领下,她们一齐向敌人开火。此刻,日伪军一面以火力阻止抗联主力部队的回援,一面向冷云等据守的河岸阵地扑来。当她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后,八人集体投江,壮烈牺牲。

2021年3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之八女投江。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合伪蒙、伪满军对松花江下游展开“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四、第五军为摆脱困境并开辟新的活动区而西征,刚分娩两个月的冷云也率妇女团几十人随第五军第一师出发。西征部队遭围追堵截损失了绝大部分人员,被迫回返。第一师只剩一百多人,躲入密林进行了27天粒米未进的饥饿行军,全靠采野果、吃山蘑菇维持生命。冷云硬撑着虚弱的身体,带领着妇女团仅剩的八个人(其中有三个朝鲜族女同志),坚持走了下来。10月下旬,部队行进到林口县刁翎附近的乌斯浑河畔,又遭日寇熊谷部队包围。为掩护部队突围,冷云率女战士们战至弹药用尽,一同投江牺牲。

1938年10月,以东北抗联五军一师妇女团教导员冷云为首的八名抗日女战士,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被日寇围困于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边。她们宁死不屈,英勇战斗,直到打光最后一颗子弹,然后毁掉枪支,相互挽臂涉入冰冷的乌斯浑河,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6. 投江八女的故事

故事梗概: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8名女官兵,在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激战。她们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摆脱敌人攻击,被敌军围困河边。在弹尽的情况下,面对逼降,涉入乌斯浑河壮烈殉国。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7. 八女投江的故事详细

八女投江

故事发生在1938年夏天,抗战最艰苦时期的东北。

日本占领东北后,东北人民奋起反抗,把日军打得晕头转向。为了彻底破灭抗日烈火,日本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军在松花江下游一带展开了气势汹汹的“三江大讨伐”。

东北抗联第4、5军采取灵活战术,决定避敌锋芒,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围追堵截,付出不少伤亡。

这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一支百余人的队伍被敌人一路追击,到了乌斯浑河被敌人追上。

这时候8名女战士挺身而出,主动担任掩护,让大家突围。

敌人被她们的火力吸引,凶狠地扑向了女战士们,其他同志乘机脱险。

敌人开始不知道有多少抗日战士,惊慌失措。当他们发现面前只有几个战士的时候,开始疯狂进攻。他们一边包围,一边大声呼喊让他们投降。

8名女战士很快弹尽粮绝,但她们宁死不屈,为首的战士冷云对大家说:“姐妹们,我们是共产党员、抗联战士,宁死也不做俘虏!为抗日战死,是大家无比的光荣!”

他们投出了最后一颗手榴弹,扔掉枪支,高唱着《国际歌》,手挽手涉入了冰冷的乌斯浑河,壮烈牺牲。

人民不会忘记住她们的名字:冷云(原名郑志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李凤善、王惠民、安顺福。

8. 八女投江的历史

《八女投江》是王盛烈于1957年创作的作品,根据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为了不被敌人活捉,集体投江的真实感人故事而绘制的革命历史画,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文名

八女投江

创作年代

1957年

作者

王盛烈

收藏

中国军事博物馆

《八女投江》是根据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为了不被敌人活捉,集体投江的真实感人故事而绘制的革命历史画,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第五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主动承担掩护大队突围转移任务,她们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毅然背起重伤的战友,一同跳下激流翻腾的乌斯浑河。她们的英勇和悲壮的举动,震撼人心,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意志,成为抗战中可歌可泣的一幕。

王盛烈的《八女投江》通过定格八位女战士相互搀扶走向大浪滔滔的江水之中的镜头,把女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传达了出来,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艺术震撼。作品更把女战士对自由、对尊严、对和平、对未来充满积极与渴望的眼神展示得淋漓尽致,细腻传神。

突破国画旧传统的束缚,创造传统国画的新生,是上世纪50年代国画界的主题。《八女投江》在选材、技法上都有一定的里程碑意义的。在创作技法上,当时画坛受苏联的影响,盛行的是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画中人物宁死不屈,画面壮而不悲,表现出一种文学上的瞬间性,体现的是当时人们对事件的想象和理解。画作笔墨严谨,人物造型极为扎实,厚重有力的骨干线条,既增强了画面的充实和稳定感,又与人物坚强不屈的精神状态相吻合。设色用传统的浅绛法,格调沉稳,墨韵尤佳。《八女投江》在选材、技法上都有一定的里程碑意义,不愧是一件开宗立派的代表性作品。

王盛烈(1923.11-2003.11),号秦子,祖籍山东青州,现实主义中国画大师,关东画派的创始人,鲁迅美术学院终身荣誉教授。王盛烈一生虽然历经磨难,但是从没有改变对真善美追求的坚定信念。王盛烈作为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艺术遗产。他所创作的《八女投江》、《海风》、《耕者》、《家乡的孩子》等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发展现实主义的中国画艺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9. 纪念八女投江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10月,8名女官兵,在冷云率领下,与日伪军激战。她们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摆脱敌人攻击,被敌军围困河边。在弹尽的情况下,面对逼降,涉入乌斯浑河壮烈殉国。

为弘扬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1982年,林口县在八女殉国处建起了八女投江烈士纪念碑,碑文正面铭刻着时任黑龙江省省长陈雷同志的题词“八女英魂光照千秋”;1988年,牡丹江市在江滨公园建起由邓颖超题词“八女投江”的群雕像。

八女投江,她们分别是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她们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才13岁。

八名女战士为中华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她们年轻的生命,写下“八女投江”的壮丽篇章,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

1957年,年仅34岁的我国著名画家、“关东画派”奠基人王盛烈创作了那幅被传颂了半个多世纪的名画《八女投江》,该做现收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

《八女投江》是根据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为了不被敌人活捉,集体投江的真实感人故事而绘制的革命历史画。

Hash:68b025c59b481acd623e9ff76beafcff502a9ce4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