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旅游推广 国学文化去哪里学

导读:国学旅游推广 国学文化去哪里学 1. 国学文化去哪里学 2. 为什么要学国学文化 3. 国学是干嘛的 4. 想学国学从哪里入手 5. 国学文化去哪里学比较好 6. 国学文化去哪里学好 7. 国学文化去哪里学最好 8. 哪里有学国学的地方 9. 国学文化有什么 10. 国学可以学到什么

1. 国学文化去哪里学

实际上国学这个概念本来就模糊,经过十五十六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的世界,人们的视野变得前所未有的开阔。尤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人们沐浴在互联网的光辉之下,一个小小的手机就可以连通世界,万里的距离只在咫尺,人们要学习提高,绝不应再囿于一国一地的学问了。

但是,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我们生活着的这个国度,几千年来沉淀的东西,实在是丰厚。要理解全球化的世界,首先要理解我们身边的世界。我们现在生活中所接触所感受的一切,有一部分是从世界其他的国家汲取的养分,但绝大部分还是从我们的老祖宗那里沿袭演变而来的。所以要学习充实提高,从本国传袭下来的学问入手,是必经之途。这也是我自己不断要求自己,走一条诚意正心之路的由来。

或许我们现在就可以说,国学就是我们中国历代传袭下来的学问。 不过千万别使自己狭窄了。这些学问,包括历史的、文学的、哲学的、经济的、地理的、医学的、甚至科学的。有先秦春秋的,也有唐宋元明清的,可千万要记住了,国学绝不仅仅是四书五经。但是,学国学从四书五经开始,我个人认为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途径。

武侠小说里经常讲的一个道理,学武功要先练习内功心法。我觉得,要进行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从思想训练开始才是正途,也就是先修习智慧学。 国学智慧学的入门,还是要从四书开始。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朱熹规划的。朱熹是个大教育家,还得要听听他的。我的体会,读四书先从大学、中庸读起,先朗读,再熟读。这个熟是滚瓜烂熟。不一定马上就能理解,先熟悉了再说,张口即来才是熟。先相信我们的老祖宗,先别怀疑,你烂熟了才有质疑辩析的本钱。

朗读熟读揣摩大学、中庸,真是累积知识的不二法门。这是个一生三,三生万物的修炼之道。 这些年我要遇到大一些问题的时候,我就不断地诵读大学、中庸第一章里面的字句。比如“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又比如“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焉!”这些文字串联起来如珠如玉,散发着通透湿润的智慧之光。反复揣摩思考,你就一定能找到你生活工作中所面临困难的解决之道。从这一点看,我们的老祖宗待我们不薄啊。这些字字珠玑中,体现的是先祖们对我们后辈的拳拳爱心!

当然,朗读熟读揣摩大学、中庸,还只是我们学习国学知识的第一步。第一步必须要走,但是不能止步不前。如果有多余的精力,学学楚辞诗经是必要的。里面的养分非常丰富,足以让你变得丰满。如果还有余力,学习易经,揣摩阴阳变化,天道循环。你会知进退,识敬畏。你的思辨智慧会变得强大,你仿佛掌握了吸星大法。逢强愈强。再学老庄,揣摩有无,辨析强弱,欲练神功,挥刀自宫。从此,玄门为你打开,层层进阶,入得门来,方有洞天石扉,轰然中开之境。其中圆融贯通之妙处,不足为外人道也。

知识的金字塔你沿阶而上,途中你可与墨子同行,也可与法家为友。他们的方法之道,都可成为你的工具。法、术、势何必拘泥?因时因地因人,经世致用,管用就好!而其中地理自然、历史人文、科学技术、艺术美学由不得你不涉猎,由不得你不勤奋耕耘。为你破孤解闷,擦汗御寒的就是格物致知的获得感和成就感了!

不过,知识的攀登层峦起伏。一个山峰连着一个山峰,这边的风景好 ,那边的风景更有妙趣。学国学,不能只囿于国学。放眼全球,东边的西边的,横向比较着学,才能更上台阶。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喜马拉雅又会怎样呢? 所以在全球化的时代,千万别夜郎自大。坐井而观天!

2. 为什么要学国学文化

优点:有利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同时拓宽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升人格人品,丰富素质教育,国学经典内容丰富,其中不乏朗朗上口的名篇,这不仅能培养我们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而且会感受到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提高鉴赏力和记忆力。

缺点:国学最大的弊端是不合时宜。其中唯心主义的东西也非常突出,国学经典中的唯物主义思想也是朴素的唯物主义,不够系统完善。国学经典全部产生于我国奴隶社会,特别是漫长的封建社会,其中的糟粕是社会制度造成的。比如,“三从四德”就是最典型的为封建专制服务的,是最大的糟粕。

3. 国学是干嘛的

首先,我们肯定学国学是好事,幼儿就是一块纯净的海绵,学任何东西都会有用。作为一个中华子民,学习中华文化的精髓对于中华文化传承的意义一定很大。

但是,深入去看,我就要多说几句了,国学到底是什么?近来深圳街头经常看到穿着不伦不类的所谓汉服,拿着扇子、摇头晃脑的三五人群,走进一些幼教机构集中的场所也多看到一些教小孩子背《三字经》、《弟子规》的场景……借今天的场合,我想问几个问题:一问这些所谓国学教育机构的国学专家、老师们,你们自己有没有搞懂国学是什么?五千年的文化传承是什么?难道中华文化就仅仅是汉文化吗?二问哪些有关部门,我们用纳税人的钱养活了近4000万财政供养人口,对于市场上经常出现的一些需要有关部门澄清、引导、认证的现象时,这些有关部门都在干嘛?为什么前期需要引导、梳理时不见和哪个部门有关,而在出了问题可以处罚、罚款时一堆有关部门出来了?三问教育部门和学校,国学教育应该是家长在家里教还是应该融入到学校、课堂上?

对于问这个问题的家长,我给个题目外的建议:幼儿阶段的学习是兴趣发现,不要和别人去攀比自己孩子会什么,而要去发现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兴趣点在哪里?

4. 想学国学从哪里入手

学某种东西,如何入门取决于个人不同的状况。佛说,十万法门,从哪里入皆可。

个人觉得,框架很重要,也就是有一个高的视野,从外往内看,从高往下看,所谓旁观者清,又所谓登高望远。有了这个视角,然后再逐渐深入,看进去,走出来。垍頭條萊

不然的话,很容易陷入一隅,不能自拔,如盲人摸象般,非要别人认可大象就是一根柱子。條萊垍頭

5. 国学文化去哪里学比较好

首先要对中国历史脉络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不然越学越乱。

然后从源头开始,一些重要的创世神话的原文,山海经等等

创世神话里含着中华文化的许多种子,例如面对灾难,团结抗灾,而不是跪地祷告!

大禹治水,永不放弃。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其中盘古开天中在祖先解释世界由来的同时也呈现出我们民族祖先崇拜历史源头!

这些故事孩子们在四五岁时就通过故事书熟知了!它一代代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形象!这骨子里的内核与表面上的国人很不同,所以西方国家会迷惑,对中国人看不起!看不懂!打不倒!所以读创世神话要扩展读相关的文章才行!

夏商周,国家初步形成!周易必读!春秋 战国 诸子百家!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 小说。

大概就是这样一个脉络。把每一段历史中最光彩的文学作品读了,历史也清楚!

国学就有一定的水平了!

6. 国学文化去哪里学好

上杭县知行国学经典学校(原:上杭国学经典学校)是一所“小学义务教育+国学特色”的学校,位于上杭县旧县镇水东村205国道旁,2012年创办以来,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在开齐开足教育部门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所有课程的同时,增设经典、书法、国画、武术、古琴、礼仪、农耕、厨艺等国学特色课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生命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7. 国学文化去哪里学最好

国学

国学教育现状

自2004年以来,各地纷纷把国学引入小学教育的课堂,可是一些学校在开设国学课时存在跟风的现象,即使不具备条件,也盲目叫学生“读经”,这就引发和折射出许多问题。

首先,简单式灌输

在当今的国学课堂中,老师只是要求学生跟著自己大声朗读经书内容,然後让他们单纯背诵。即使教授他们经典国学故事,也并不讲解其中深层内涵,因此毫无应变能力的小学生并不知道一些陈旧的思想已经完全脱离了时代。一些学校的国学课堂上根本就没有规范教材,或者将一些现成的读本不加选择地印发给学生,将国学简单地灌输给孩子。

其次,快餐化学习

国学博大精深,可是很多学校却把它当成了“快餐”。他们对国学盲目跟风,在不具备办学的条件下,就仓促开课---其中包括一,没有专业的国学老师。有很多老师连自己都不知道何为国学;二,缺乏合理的课程设计。国学是有体系的,需要有合理的课件安排。可有的学校把体系割裂开了,有的学校一会选一段《三字经》让学生读,一会又选一段《千字文》叫学生背,这样毫无体系地给学生灌输国学,最终只能叫学生产生厌烦。

在物质财富膨胀的今天,对国学的呼唤也是呼唤我们固有的精神家园,是对“根”的呼唤。所以,国学教育的倡导是好的,政府也在提倡光复传统文化的精华。

经世致用,经典传承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学复兴开始成为当代中国文化中一道耀眼的景观。进入21世纪后,"国学热"更是持续升温,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国学乃中华文化之根,无处不在。蕴涵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国学文化是中华先贤对于生命和世界多种多样的理解,这种理解过去曾经支配着我们祖先的生活,现在也会影响甚至支配我们的生活。

章宇龙国学堂长期致力于将中国当下国情与传统文化紧密联系起来,探索结合中外先进文化的创新之路,利用现代化办学的优势,对传统文化加以创造性的现代阐释,悉心培养“情系家国,心怀天下”的人文情怀。努力挖掘和打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切实做到古为今用,经世致用,还国学于人民,服务于人民!

经典传承,持经达观!

当代的"国学"复兴,就是呼唤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复位,是全民族的伟大事业!

被誉为中国最好的少儿成长课堂—《广州章宇龙国学堂》

章宇龙国学堂简介:

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体验做人做事的真谛、孝之父悌之兄弟。走进章宇龙国学堂,通过讲授、体验和感悟三阶段,让孩子们知礼仪、识大体、长见识、懂道理;孝父母、悌兄弟、家务事、能自理。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但却越来越内虚,是因为在受很 多的结论与限制的影响。真正能改变孩子的并不是家长,而是孩子的本性、本心。能力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体验得来的。体验真实的世界,让孩子天性绽放,培养社会生活的能力,既能让孩子真真切切地学会知识与技能,又能让孩子认识自我,学会感恩。

让孩子们“知道”只是需要,让孩子们做到“孝、悌、忠、信、礼、仪、廉、耻”才是我们的使命。

德行天下,从孩子做起!

章宇龙国学堂教学特色

国学教育,是以中国文化最经典部分来取材,因材施教,进行国学的浸透与熏陶。青少年是处于生命中吸纳力与记颂力最强的阶段,而这时段的人文教育,将对孩子的为人处事做根基。因此,青少年国学启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父母在孩子成长中所选的必修课。儿童时期,国学教育启蒙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孩子的成长为前提,让孩子有一个自由快乐的舞台。随着孩子年龄、见闻的增长,

国学教育才演变成探究性的学习,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

章宇龙国学堂的上课方式是根据各个孩子的特点教学,以趣味性、讨论性、体验性(其中包括孩子和父母的亲子体验),引导性为主(其中包含:说文解字、情景互动和动画故事),感悟性等。我们不光是教育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德行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趣味生动的把国学知识运用在现实生活中。

因此我们章宇龙国学堂重在培养,提高青少年综合文化素养上,具有以下特点:

记忆力——有效提高识字量 ,无意识的背诵。

认知力——学习圣贤积累的文化宝藏;与经典为友,与圣贤同行

表达力——提升语言能力,演讲能力。

逻辑思维力——增强语文知识和写作水平。

社交能力——最好的人生向导,与人沟通,以德服人。

自省力——提高自身修养和文化底蕴;自修其身。

  在当今这个充斥着各国文化的时代,父母更应慎重选择,给孩子最纯、最精的人文艺术精髓。而我们认为,国学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缩影,是圣贤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结合经典教育使新时代的儿童更快乐的成长。这是我们章宇龙国学堂矢志不渝的终生责任,使命!!

《课程安排》

1、讲授弟子规、以创意性、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新故事、讲授弟子规新解(讲授阶段三十分钟)

2.、体验弟子规、圣人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圣人的一句话,让孩子们有度地去体验了,这个过程大於所有的结论,用毛笔写字、抄书,以正大儒之气。(体验阶段三十分钟)

3、感悟弟子规、 让学子知道,生育我者父母,教育我者师长,成育我者社会。必感恩于祖国、师长、父母。言为世则,行为世法。(感悟阶段三十分钟)

章宇龙国学堂报名流程

1、 报名(可在网上下载报名表格,或到校区领取填写)。

2、 面试。

3、 学习确认书。

4、 费用缴纳。

5、 出勤表确认。

6、 量身订汉服。

7、 按时上课。

章宇龙国学堂《弟子规体验班》

一、 授课准备

1. 提前十五分钟到学堂。

2. 换上汉服,整理仪表。

3. 提前五分钟,播放音乐,闭目打坐。

二、 授课礼仪

1. 恭请先生入席。

2. 师生同向圣人行礼。

3. 学生向先生行礼。

4. 先生向学生还礼。

三、 授课程序。

第一课时:讲授弟子规(30 分锺)

以创意性、幽默诙谐的语言讲述新故事、讲授弟子规新解之要点。

第二课时: 验弟子规(30分锺)

圣人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圣人的一句话,让孩子们有度地去体验了,这个过程大於所有的结论。用毛笔写字、抄书,以正大儒之气。

第三课时:感悟弟子规(30分锺)

让学子知道,生育我者父母,教育我者师长,成育我者社会。必感恩于祖国、师长、父母。言为世则,行为世法。

四、 授课结束:

1. 恭送先生

2. 收拾用具

3. 弟子间相互敬礼(向左右弟子行礼)

4. 退下讲堂。

五、 课时程安排

共八章24课时:

第一章:国学礼仪

第二章:总叙

第三章:入则孝

第四章:出则悌

第五章:谨

第六章:信

第七章:泛爱众

第八章:馀力学文

8. 哪里有学国学的地方

国学基地就是教我们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比如学习道德经,论语,孟子等。

9. 国学文化有什么

1、国学是一个国家治国、齐家、修身的所有学术、文化的总和。含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有门类;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在国家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不但不可缺,还要不断创新,以便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2、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3、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4、国学,称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古代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如太学,国子监。

  5、国学,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

  6、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

  7、国学”大概是与“中文”相关的一个领域,比如儒、道、周易、八卦之类的东西,甚至包括古典文学如红学、金学之类

  8、“国学”,它的内涵与外延,质的规定性,学界至今尚无统一意见。但普遍认为: 国学,就是中国独有的传统学术;它是有别于西方学术,独具特点且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人文理念和认识方法。

  钱穆先生《国学概论》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一般来说,国学应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以孔孟儒学为核心,为主体。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

  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于经部;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

  列从属地位;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等,其 中儒家哲学,至为重要。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国焉,有其国者有其学。学也者,学其一国之学以为国用,而自治其一国也。”(《国学讲习记》,《国粹学报》第19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同时也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是的,时值今日,国学更是不能趋向寺庙化,而应走出象牙塔。再兴国学,是求其思想,而并非整理古籍,辨别古书真伪,校正古书文字,考释名物制度等进行考据。在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因不满、痛恨宋明理学的空谈心性的流弊便竭力推崇汉儒那种“实事求是”(也就是古文经学派的“我注六经”)的学风,而兴起“汉学”。以文字训诂、名物考释等为手段来阐释文本的意义,这种偏重学术问题不注重政治人生的考据学,到乾嘉时代盛极一时。对于这不发表思想、脱离社会实际的考据训诂,清代后期龚自珍、康有为等人都曾大力反对。当代新儒学第二代代表人物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的学生弟子主办的《鹅湖》也是以宋明心性之学抗拒考据饣豆饣丁之学,以创造性地重建儒学,复兴中国文化。现在,我们暂不论考据学的是非对错,我们知道经过乾嘉学派大师戴震等人的不遗余力之考证后,到我们这一代,考据学已没有必要再加深究了--尽管至今或许仍然难以离开训诂。至于考据学被现代某些学者视为钻牛角尖的“雕虫小技”,想来是有欠公允的。那么,我们所要鉴借的国学思想是什么呢?试举几例,如鉴借儒家的刚健有为精神,来激励自已发愤图强;鉴借儒家的公忠为国精神,来培育自已的爱国情怀;鉴借儒家的“以义制利”精神,来启示自已正确对待物质利益,鉴借儒家的仁爱精神,来培育自己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鉴借儒家的气节观念,来培育自己的自尊、自强的独立人格;也鉴借墨家的“兼爱”、“尚贤”、“节用”;道家的少私寡欲,道法自然,反朴归真;法家的“废私立公”、“国之四维”等等思想。追本溯源,取其精华,自然大有裨益!先贤有云:中华文化存,中国亦存.中华文化亡,中国亦亡。当时的国粹派便曾将国学与国家兴亡直接挂钩:“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恃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吾闻有国亡而国学不亡者矣,而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故今日国学之无人兴起,既将影响于国家之存灭,是不亦视前世为尤芨芨乎?”美国人以门罗主义为国魂,日本人以武士道为国魂,中国的国魂便是黄帝。高旭在其〈南社启〉也说:“国有魂,则国存;国无魂,则国将从此亡矣!”又说:“然则国魂何寄?曰:寄于国学,欲存国魂,必自存国学始。”毋论国家兴亡是否与国学有着逻辑关系或是依赖关系,但于中已大可见国学之。

  章太炎:一国固有之学,简称为“国故学“。

  一位老战士谈到国学::“我从小参加革命,没什么文化。我觉得国学就是爱国,不为受苦人说话,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敬亭山:我所理解的国学是“中国之信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无论星移斗转、沧海桑田,永远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无法割断的血脉。

  网友:国学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应当身体力行。

  国学如盆,水形易散,有盆盛之,人心易散,国学凝之。于是,千年来的国人,身易碎,而魂不灭,形易散,而神仍在,此之大功劳者,舍国学其谁?!

  国人如水,水无形而质不变。任山川之起伏,地势之高低,时而为滚滚江河, 而作涓涓溪流。藏百米地下,则为甘泉;积千里旷野,则成湖泊。有利器可断金刚,而无利器可断流水。

  国学,这么铿锵正大的词,以“国”之名冠在“学”上,顾名思义,是一国之学问,是整个国家之学问。

  记住:国学在,则国在,国学亡,则国亡。国学实际上是国家和民族之魂哪!

10. 国学可以学到什么

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 两汉经学、 魏晋玄学、 隋唐道学、 宋明理学、 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 汉赋、 六朝骈文、 唐宋诗词、 元曲与 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 “ 西学东渐”后相对 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1.如何对待以国学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毛泽东曾提出明确主张:总结整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毛泽东有一句名言:“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所以我们有时学的也不仅仅是知识,是学习别人怎样学,怎样用。

2.前二天看分类,国学被分为历史文化的分类,如果这样,国学真没有前途了。国学是中国的综合学科,仅剩下文化了,原来的国学的基础学科都被排除了,那国学就离实用越来越远了。学国学的意义不在于国学本身,而在于如何应用国学。

3.国学融百家,百家融360行,家家有长,行行有所精,国学只有百家,而却远离360行,国学无足矣,日渐远矣。

4.国学与西方,本来就是中国与各国的对比。只是西学被整合成了一个西学,细分是各国,各民族。

5.毛泽东反对拘于一家一派之言,主张“庇千山之材而为一台,汇百家之说而成一学,取精用宏,根茂实盛”。循“博学于文”的学习之道,毛泽东博览群书,对各种学说“挈其瑰宝,而绝其淄磷”。

6.国有百姓,民有百言,百言之和即国学。

7.国学是网,要不断的填充,才能实;西方是画,要不断的堆,就会丰满。一个是虚中求实,一个是实中实大。一个是全局中找细节,一个是细节连成全局。到一定阶段完全相同,只是过程不同而矣。国学体系甚至比西学的更完整,更能变通。国学是假证结果,由因求果的证明过程,西学是已知结果,由果求因的倒解释过程。

8.看不起国学的,要好好从头学。国学是讲逻辑的,只是现在的国学大师都不讲。从“道”到“名”就是逻辑的开始。“名”的出现是混沌到清晰的开始,名的确立是分类、顺序的开始,“名”的作用是把不清楚的说清楚,讲明白。一切逻辑从有“名”开始。这才是真国学。

9.道为术破,术为道用。术之高,可以破旧道,道之高,可以道御术。

10.有派者,狭自现,无派者,心无边。《道德经》国学之父,《周易》国学之母,诸子百家比生于此,无论那派皆为其子孙。即使外来学说,也有在翻译与理解时受其影响,被其变化。强今势,各派相争,索本归源,派无争。

11.五行八卦在国学中的作用,相当于西学中数学的作用,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学科,基础没有了,所有的体系就瓦解了。

12.道本容百家,当成为道家里,就容不下了。道为国学之父,易为国学之母。《道德经》是议论文,讲其何来何去,如何定义,是定义法;《易》是说明文,讲如何推演、替换,是穷举法,也叫枚举法。固定定义生百家。

13.承认无知是认识世界的开始!每一种观点,每一类分析、每一个体系其实都有局限,类同盲人摸象。了解真相,必听百家之言。

14.西方固然好 但国学不能少。西学主讲如何立,国学主讲如何破。不破不立,不立不破。

15.道为无知,对于道的求解,取决于已知。已知越多,则未知数越多,即变数越大;已知越少,则定数越多,变数越小。道之解,在于用已知,求无知。识无知者,方会问道,知有知者,常关心于名。即问道者寻规律(忽略于名,关于逻辑与替换),而学知者常关心名(概念、名词)。

16.想法=思考力,办法=执行力,做法=行动力。想法=道,办法=法,做法=术。其实事事皆有法可依。依法而行。所有翻译西方的相关管理、营销的书藉都要以用最传统的国学翻译,形成东西对照,从而合二为一。

17.关于国学中的道、术,许多人都常提及,但其实都未能真正理解,何为道,何为术。其实很简单,同一件事可以是道也可以是术,道在术中,术在道里。它们是不断相互转化的。学与思时为道,行与用时为术。道与术存于任何的思考与行动之间。

18.抽象是思,具象是行。思行结合,才效果最好。按国学的说法,抽象是道,具体是器。论具像就是以器论道。其实这个背后,还暗藏了二样没说,一个是法,一个是术。法是判断,在思考变行动中的取舍,术是抽象变具象的技术。我在学习以具象思抽象,以抽象做具象。

19.一部《道德经》写尽天下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一个代名词,用来代表未知,所有能说出来的都不是道。道没有具指,也不是具象。道是一个假设,一个未知量,可以设为x,道是一个规律,一种结果,一种现象,一个方法。在不同的时期,道是不同的,因为未知,已知不为道。

20.莫把国学也变成国术。中国的国学与国术一样,在几千年内是具有实际作用的,而在现在社会,国学变成与国术一样花拳绣腿,这种研究是可怕的。所有的哲学源自于生活,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就去论哲学,把哲学当成知识来学习与推广是可怕的!

21.关于百家的说法,其实冯友兰有总结司马谈的意思:儒家者流盖出于文士;墨家者流盖出于武士;道家者流盖出于隐士;名家者流盖出于辨士;阴阳家者流盖出于方士;法家都流盖出于法术之士。对于其它未说,其实类推应是农家出于农士,佛家出于僧侣。所有百家其实是不同阶段的各类人。

22.研究国学与研究科学一样,要心无杂念。善于假设去寻找事物关系,从面实现道存万物的关联。不要试图用用已知的知识去后拼凑完美的世界,要明白所知有限,而知无限,学会用现有知识去拼图,在不懂处留有空白,从而更加的准确还原世界。

23.国学研究是要“寻出中国之魂”,在充分吸收外来学术文化的前提下,重铸中国传统学术与教育之魂,在世界之林闯出一条中国之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百年孤独中的国学命运,我们可以看到国学的消长升降与中华文明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

24.国学的尊儒是因为管理者推崇,实际上中国提倡的还是百家争鸣,和争鸣后的万法归宗。西方提倡的是哲学,辨证法,思辨;而国学提倡的是易,相生、相克、相侮,是思变。辨注重的是论,而易注重的思。

25.国学与西学的最大差别不在于哲学观上,在于对世界的认知假设上。国学的基础是道,道其实是一个对结果的假设,即无穷大或无穷小。道存于万物,道法自然。已知结果去找规律。西方的哲学源于对验证的假设,先假设再证明,最后得到结果。所以差别在于一个假设原因,一个假设结果,所以方法与验证方式不同。

26.论中医首先得论国学,因为中医的医理在于中国的道,即全息 界观,所有的万物皆有联系。研究西医需研究科学,但要知科学除了已知技术,还有未知的探索与证明,只有证明有关系后才能成为技术。中国的道与西方的体系完全不同,所以无法用西方的技术论证,但西方的科学假设其实就是狭义的“道”,小假设!

27.1920年毛泽东在一封信中写到:“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个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吾人似应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 ”

28.毛泽东曾说过这样的话:《诗经》,是2000多年以前的诗歌,后来做注释,时代已经变了,意义已不一样。这或许是“诗无达诂”的意思吧!点评:知识没有应用边界的局限,任何一种知识思维都抽象为逻辑,可以通用于各种不同的领域,但都只适用于不同的条件与阶段下。

29.毛泽东几乎都有所涉猎。正如他与黎锦熙的信中所说:我对于学问,尚无专究某一种的意思,想用辐射线的办法,门门涉猎一下,颇觉常识不具,难语专攻,集拢常识,加以条贯,便易达到深湛。

30《.淮南子》是诸子百家中杂家的代表作。那么,什么是“杂家”呢?有系统、有宗旨、成专门学术的,可称之为“家”。所谓“杂家”,就是杂采诸家之言而成。

Hash:d8401e7f4f6f9cfbcd4960efd5a9c14ebceb8f13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