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沙沟镇的历史遗迹

位于安丘城西南30公里的红沙沟镇李家西郚村东,下营至小关公路南侧。东西300米,南北400米,总面积12万平方米。故城遗址东、南两面临河,土质黄黑。故城东部因取土遭破坏,形成断崖,文化层深达4米,上层为秦、汉、隋、唐文化。中层为商、周、战国文化。下层为龙山文化。出土的文物标本独具特色,时间连续性强,主要有铜鼎、提梁壶、盘、剑、陶瓮、罐和石佛像等。1979年安丘县人民政府公布该故城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郚城,春秋时为纪国邑,称郚。齐国灭纪国后,郚归齐国。西汉时于此地设郚城县。东汉时并于朱虚县,降为郚城亭。《续山东考古录》引《地理风俗记》载:“朱虚县东四十里有郚城亭,故县也。是郚城亭,即郚城县降为亭也。”晋惠帝于此置平昌郡。北齐天保年间改为琅琊县治所。隋大业二年(606年),琅琊县改为郚城县。唐朝初,因洪水等自然灾害,郚城夷为平地,昔日的繁荣不再。唐武德六年(623年)郚城县并于安丘县。从春秋到唐代1400多年中,郚城一直是比较重要的地方,其中作为郡、县治所有500多年。从故城暴露的遗迹遗物分析,古人曾在此繁衍生息,为历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该故城对研究原始社会的衰败,奴隶社会的形成,封建社会的割据,有一定借鉴作用。后来,先辈立村时,为纪念郚城过去的繁荣,取村名皆不忘“郚”字,郚城故城以西的村初称郚西,后来称西郚,如李家西郚、刘家西郚。故城以南的称南郚,以北的称北郚(红沙沟镇的小北郚村)。“人民公社”时,故城附近的几个自然村为郚城大队。 位于安丘城西南约30公里、红沙沟镇李家赤埠村东约200米处。据明万历《安丘县志》记载,邴原墓在柴埠山。柴埠山即今红沙沟镇李家赤埠村东赤埠岭。1975年冬整地时曾挖出石门,当即封存。1982年文物普查时,该墓已无封土。3邴原,字根矩,三国时朱虚(今红沙沟镇一带)人,汉末名儒。少时家贫,父母早亡,靠邻居之师学习经书,一冬之间能背诵《孝经》、《论语》。以后游学四方,讲述礼乐,吟咏诗书,门徒甚众。被郡征召为功曹主簿、计佐等职。汉末黄巾起义时,与好友管宁等避乱辽东十余年。辽东本来虎多,邴原去后,所居村落独无虎。邴原曾在路边捡到一串铜钱,拾起后系在树枝上,此钱既不见取走,反而系钱者越来越多,忙问原因,说此树为“神树”。邴原怕此事渐成恶习,遂祭祀后敛其财作为社供。曹操为司空时,辟邴原署东阁祭酒。邴原有女早亡,曹操的儿子仓舒也夭折了,欲求合葬在一起,邴原坚决辞谢,曰:“合葬非礼也。”曹操不再强求。又一天,曹丕宴会宾客,曰:“君父各有笃疾,有一药丸可救一人,当救君耶?父耶?”众宾客议论纷纷,莫衷一是,只有邴原默然不语。曹丕又指名邴原作答,邴原勃然对曰:“父也。”曹丕亦不复难。邴原与郑玄是同时的经学大师,但属不同学派。据《三国志·邴原传》注引《邴原别传》记载,邴原“讲述《礼》、《乐》,吟咏《诗》、《书》,门徒数百,服道数十。时郑玄以博学洽闻,注解典籍,故儒雅之士集焉;原亦以高远清白,颐志澹泊,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故英伟之士向焉;是时海内清议云:青州有邴、郑之学。”可见,邴原之经学地位可与郑玄相比肩。华歆、邴原、管宁相友善,时人号为“一龙”,以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Hash:64f318cb09fd8b1a4c149a69d05385c88ee3ae54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