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区赵国就能把匈奴“打趴下”,为何匈奴却消

不仅赵国能把匈奴打趴下,最弱的燕国也能把东胡打趴下,秦国就更不用说了,直接杀义渠王、灭义渠国。

战国七雄,三个地接草原胡人,但个个都是好样的,不仅外打匈奴而且还不耽误逐鹿中原,而最后竟是秦战国统一了天下。

那么,为啥拥有华夏九州的汉朝却跟匈奴人耗了上百年?

1.草原还是那个草原,但匈奴已不是那个匈奴中原华夏在质变,从列国诸侯到统一帝国。

草原大地也在质变,而且质变的程度一点不比中原帝国小。

匈奴的冒顿单于弑父篡位后,就开始了一系列的统一战争,当然他不是统一华夏,而是统一草原。

向东,攻灭了东胡;向西,赶跑了大月氏,同时已经开始着手控制西域诸国了。

所以,等到刘邦建汉称帝,匈奴早已建成了幅员万里的草原帝国。

这个帝国的实力有多强?

首先是强大的军队,号称控弦之士30万。

刘邦首次出击匈奴而白登山被围,也就带了32万军队;70多年后,汉武帝马邑之谋,总共动员了30万军队。

也就是说,在军队数量方面,匈奴人已经能跟中原帝国打成了平手。

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罢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草原作战靠骑兵,步兵基本就是靠边站,战马不如匈奴、骑兵不如匈奴、战士不如匈奴,在兵力对等的情况下,打起来,汉朝方面真心没啥优势可言。

其次就是匈奴已经建立了政权,也就是步入了国家形态,成为草原帝国。

置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侯。匈奴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之前,赵国、秦国以及燕国能打败胡人,那是因为胡人的组织形态是游牧部落。

国家打部落,就跟欧洲人殖民非洲和美洲一样,基本上就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但是,抹除了文明代差之后再交手,那就不可同日耳语了。

2.中原在变弱,而且已经残弱非常。刘邦建国之时,中原是个什么形势?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这就是中原之形势,经济已经破产了。

而经济破产原因就是从公元前209年大泽乡起义之后就开始打仗,而且一直打到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

打了整整八年时间,这时间已经是足够长了。

更关键的是,中原帝国不是局部的打,而是全面的打,基本上每一寸土地都被战火燃遍。

关中秦地、韩魏之地、赵地、齐地、燕地以及楚地,基本上都打遍了。

打的时间足够长、打得空间足够大,秦末战火是“世界大战”的级别。

历经此等级别的战火,中原帝国能不残破吗?

除了经济破产,还有政局不稳。

刘邦统一天下,可并未拥有天下,整个大汉帝国遍地是诸侯王,而且多是实力雄厚的异姓诸侯王。

他们不仅削弱了中原帝国的力量,而且都是不稳定因素。

韩王信造反,是勾连了匈奴的。

也就是说他不是一个人在造反,匈奴人已经在干涉中原内政了。

刘邦带三十万大军北伐韩王信,也想趁机一战定匈奴,效仿一下始皇帝的大将蒙恬。

但是,刘邦或有蒙恬的武力值,但匈奴已经不是秦时模样,而且匈奴也出了一个“始皇帝”——冒顿单于。

先出兵示弱,再退却诱敌,见你孤军深入,便准备来一个包围歼灭战,所以刘邦有了白登之围。

可以说,冒顿单于组织战争的能力,是相当强的。他既不是死命地硬打,也不是无利便退,而是 有章法的。

韩王信造反、勾连匈奴;陈豨造反,也勾连了匈奴,而且动静更大。再之后,还有卢绾造反、彭越不出兵,英布彻底造反。

等等此种境况,中原帝国自顾不暇,怎么还有力量去收拾匈奴。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称帝之后,便是消灭异姓诸侯王的战争,这可不是简单的平叛战争,而是中原帝国的又一次灭国统一战争。

这场统一战争,刘邦一直打到死都没有打完。

燕王卢绾是大将周勃给平定的,而此时刘邦已经驾崩长乐宫。

经济不行、政局不稳、内战连年,要打匈奴是不可能了,能不被匈奴打,就已经阿弥陀佛了。

所以,刘邦和亲匈奴,得说是走了一步高明的棋。

如果匈奴入侵和异姓诸侯王造反彻底搅和在一起,那天下大乱不知会几时休。

3.匈奴就那么难打吗,非要打一百年可能,一百年都说短了,而是打了两千多年。

这不是汉人与匈奴人的较量,而是两种文明的较量:中原文明和草原文明。

中原帝国跟草原帝国的竞相较量,一直较量到清朝中期才算结束。

哪是什么一百年就能完事的。

虽然汉武帝追亡逐北地打了几十年,把匈奴人的嚣张气焰给打灭了,但草原帝国还在,所以边地问题一直就是中原帝国的生死劫。

这个问题总是处理不好,而且总是在这个问题上亡国灭家、改朝换代。

为什么会这样?

就是中原文明和草原文明,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明。

从中原文明的思维方式去处理草原边地的问题,就始终处理不好。

既然处理不好,那没办法,只能一直打,要么中国打草原要么草原打中国。

能把中原文明和草原文明处理得比较好的,唐代算一个,但只是开始,安史之乱之后便彻底崩盘,中原算是处理好了但草原出问题了。

契丹辽国,算是一个,草原和中原分治,但金人做强,还是被灭了,问题还是出在了草原。

元代也是一个,但是它能搞定草原,因为自己本就出自草原,却始终搞不定中原,所以有国90年后便被朱元璋取而代之,问题出在了中原文明。

清代虽然各种非议,但却是把草原和中原都处理好的,可以说清朝全部实现了对中原和草原的有效统治。

但是,如果非要仔细论的话,满人还是没处理好中原文明,包容性更强的中原文明已经准备跨越至现代文明了,但满洲贵族却不能与之同步、成为文明进步的绊脚石,所以爱新觉罗家族便被历史一脚踢开。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李白的《侠客行》虽然是歌颂侠客的,但确是对赵人逞勇豪迈很好的写照。

一、赵国是七大“战国”之一,这时的战国,真的是能战、尚战之国,但说已经把匈奴打趴下却有点言过其实战国时期,天下纷乱,国家最重要的,最频繁的就是战争。全国的民力都是攥紧拳头打战,因此赵国虽小,但是这个国家确有一支带甲百万的军队。战争就像练把式,经常打战,将士实战经验强,也就不畏战,敢打战。

赵国胡服骑射改革后,吞并了中山国,并向北拓地千里,改进作战方式,吸纳了大量游牧民族的骑兵,极大提高了战斗力,是战国版“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成功范例。

汉帝国经过汉初六十年代的休养生息,人民富足了,但是耽于享乐,也往往怯战、厌战。而且汉朝疆域广大,幅员辽阔,虽说国防纵深空间大,但军事力量也分布广而散。边境万里的防御负担很大,难免有点顾得了东,顾不了西,因此边境经常遭受匈奴侵扰。

战国时期,秦赵燕与匈奴接壤的边境,对匈奴作战奉守的主要还是防御: 修长城防御;不主动出击。

(一)赵长城

赵武灵王打败了林胡、楼烦,开发了燕、代、云中、九原这些地方,并修筑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张家口境内),经云中、九原(今内蒙包头市境内),西北折入阴山,至高阙(今内蒙古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的缺口),长约一千三百里。

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赵武灵王变俗,胡服,习骑射,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二)秦长城

宣太后在甘泉宫诱杀了义渠戎王,吞并了义渠国。于是秦国占有了陇西、北地、上郡,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三)燕长城

燕国也修筑长城,从造阳修到襄平 设置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来抵御胡人。

战国四大名将李牧,就是赵国边境防御匈奴的有名守将,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他每天宰杀几头牛犒赏士兵,教士兵练习射箭骑马,小心看守烽火台,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对战士待遇优厚。匈奴进犯时,他始终奉行坚守壁垒不出战。

李广在边境防守时,带兵秉持的就是李牧的风格。

那时匈奴认为李牧怯战、胆小,李牧借助匈奴轻敌的契机,布下奇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大败匈奴,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侵扰赵国边境。

二、汉武帝最大的功劳就是把匈奴“打趴下”,解除了匈奴对汉帝国北部边疆的威胁。汉朝几次大规模对匈作战,打击了匈奴的嚣张气焰,夺回河套地区、打通河西走廊,使匈奴进犯中原失去跳板。

在对匈作战中卫青、霍去病居功至伟,卫青夺回河套地区,设置朔方郡,霍去病开河西酒泉之地,开拓了汉朝防御匈奴的地理屏障。

御驾亲征,耀武边境武帝是个性情中人,在征西南夷,收吴越之地后,汉朝的文治武功达到鼎盛时期。

公元前110年(元封十年),汉武帝亲率十八万骑兵巡视边境,到达朔方郡,然后派使者向匈奴单于示威,很豪气地挑挑衅道,匈奴单于呀,南越王的人头已经悬挂在汉朝京城的北阙之上。朕亲帅十八万大军在这等着你,有本事来决一死战,没本事就俯首称臣,远远躲到沙漠苦寒的地方,算怎么回事!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汉武帝派使者对匈奴单于说:“南越王头已悬于汉北阙。今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不能,即南面而臣于汉,何徒远走亡匿于幕北寒苦无水草之地,毋为也!”

乌维单于听了使者的转述,气的得把使者囚禁起来,却不敢来应战,之后屡次派使者到汉朝服软,请求和亲。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武帝死后的五十年,汉元帝时期的西域校尉陈汤假托圣旨,胁迫西域都护甘延寿出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事后他在上书皇帝的诏书中写到:要让天下各国知道,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个时期真的是汉民族最剽悍的时期。

Hash:1bc2138fba7eb97af537178165987a31d348b150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