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课题研究安排 旅游课题研究安排怎么写

导读:旅游课题研究安排 旅游课题研究安排怎么写 1. 旅游课题研究安排怎么写 2. 旅游规划论文题目 3. 关于旅游的研究性报告课题 4. 旅游开发研究怎么写 5. 旅游课题研究内容 6. 旅游调研课题题目 7. 旅游课题研究安排怎么写范文 8. 旅游研究论文题目 9. 旅游课题研究安排怎么写啊 10. 旅游研究课题题目举例 11. 旅游课题研究安排怎么写好

1. 旅游课题研究安排怎么写

1、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

2、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旅游行业调查和旅游企业实习,一般安排10--12周。

4、修业年限:四年

5、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6、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7、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土要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旅游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8、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旅游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有关旅游管理问题研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旅游业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扩展资料:

发展前景

旅游产业是欣欣向荣的产业,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也是朝阳专业,随着旅游管理体系的逐渐完善,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后,旅游管理专业的前景非常光明。

随着旅游业的兴旺发达,我国旅游业存在十大增长点:新型住宿接待业、特色餐饮业、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新兴服务业、旅游文化娱乐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游劳务输出。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目前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每年还以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在中国,2003年我国旅游业的固定资产达到8439亿人民币,年营业收入约2308亿人民币,创造就业机会约6487400个,据世界旅游理事会在wto召开的世界大会上宣布,中国旅游就业是世界第一位的,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结果,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年接待1.37亿人次的入境旅游者,同时2020年出境人数1亿,位列世界第四。因此我国对旅游管理人才需求有很大的缺口。

2. 旅游规划论文题目

乡村旅游论文的选题背景就要围绕着在大背景下选择乡村旅游论文的选题,背景就要围绕着在选择乡村旅游的题目。目前,大背景就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生活宽裕还有乡村文明,乡风文明还有产业兴旺,产业兴旺就要包含着乡村旅游的兴旺。

3. 关于旅游的研究性报告课题

考验之旅。人生苦旅。

4. 旅游开发研究怎么写

乡村旅游研究的基础理论

乡村旅游的研究在我国起步晚,大多是通过学习一些相关学科的相关理论,比如说社会学,经济学和地理学等。这也是本文研究时所依靠的基础。

1、体验经济理论

美国派恩和盖尔摩(1998)提出了“体验经济”理论,也就是说,在体验经济时代,我们要把体验活动设置在一个具有优势的令人感觉舒服,不俗的环境中,同时所设计的活动还应具有市场的区别性,具有相当高的性价比。简单地讲,就是在现代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单靠提供好的产品或服务己经不够了;还要能够让游客对所参加的体验活动回味无穷,这也是在旅游购物质量和服务之外,游客们愈加关注的方面。

2、旅游景点突出论

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应该重视发展重 旅游景点,突出其特色,不断地培养发展重点旅游景点。在发展乡村旅游景点时,应处理好它们的布局问题,要把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突出、当地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旅游地区当作重点旅游景点来开发。重点开发,以此来带动其他旅游地的发展。如果不采取增长及发展的方式,则会造成开发重点不突出,发展缓慢,无法实现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

3、村民参与论

旅游景点的当地村民在该地的旅游发展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地村民的参与,可以实现当地各个参与主体的双赢。它的中心思想就是把景点所在地作为一个整体来开发,让村民们积极地参与进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中去,并从中受益,以此来实现当地经济和环境的双发展。

4、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加拿大巴特勒(1980)曾经说过,每个旅游点的发展都会经历探索、参与、发展、巩固、衰落和复苏等六个阶段的循环往复。旅游地的发展由开始的探索阶段到衰落、复苏阶段,游客人数相应的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但是当旅游点处于衰落时,如果被加入新的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则有可能会再次吸引游客,从而实现景点的复苏,该景点又开始了新的六个阶段的循环往复[29]。

依据以上理论,一个旅游点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开发的重点和采取的措施也不同。如果我们把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用于乡村旅游目的地开发过程中,那么,当某个乡村旅游景点处于巩固阶段或之前阶段时,它的开发重点应该是当地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景点的开发、广告宣传等方面;而如果它到了巩固阶段或之后的阶段,它的重点就应该是发展新的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创造新的吸引游客的产品,并为这些变化做出好的广告宣传工作,使其延缓衰落或者进入复苏阶段[12]。

5、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议程》中明确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它同时包括经济发展,也包括社会的发展和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状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持环境、生态系统为前提的,把可持续发展理论应用于旅游开发。其从内在来看是旅游系统的承载能力要大于生态环境压力和社会压力,而从外在看则是旅游系统的稳定性、增长连续性和竞争公平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乡村旅游是旅游经营者(农民)和旅游者(游客)两类主体之间的乡村旅游商品交换及心灵交往的活动。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使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体验到了乡村旅游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使游客通过消费获得了乡村给予身心的放松和愉悦。发展乡村旅游使得供求双方得到了各自想要的东西,实现经营者(农民)和旅游者(游客)之间的双赢。

5. 旅游课题研究内容

风景园林专业以后的考研方向如下:

方向1:风景园林。

方向2:生态学。该专业的研究方向如下:

01种群生态学;02生态系统生态学;03扰动生态学;04理论生态学;05环境生态学。

方向3:城市规划与设计,该专业的考研研究方向如下:

01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02居住区规划与设计;03城市景观规划与设计。

风景园林专业的主干课程:

中国画、艺术传媒、书法、艺术传媒、工程力学III、建筑工程、摄影、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学、 建筑工程 、中国园林史、 园林园艺、设计思维学 、管理学基础、经济与管理、外国园林史、地质地貌学、 资源与环境、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B 、室内设计 、艺术与传媒 。

环境心理及行 学、环境艺术小品、、园林树木栽植养护 、风景区规划、插花艺术、西方现代景观艺术、 园林模型制作、草坪学、 专业英语(风景园林)、旅游学、园林快题设计、城市景观设计。

扩展资料:

风景园林专业的就业方向:

就业方向主要就业单位包括园林局、设计院、苗圃、园林设计公司、旅游规划设计公司、风景旅游区、房地产公司、大中专院校教师以及其他建筑与环境工程、市政园林、公用事业、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的行业、部门机构。

本科毕业生也可继续攻读园林、景观、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艺术专业类的硕士学位。

参考资料:

6. 旅游调研课题题目

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需要规划的内容有哪些?你的问题比较宏观,而且需要的专业知识很多,我从自己发布这个旅游领域的看法,提出自己一些浅显的见解供你参考,希望有所帮助。

一、旅游总体规划的内容

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牵涉到经济发展、旅游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等多项领域,从旅游的角度,分为以下主要规划内容——

1、旅游景区、古建筑物、世界遗产地名录、人文场所、网红打卡地、道观、寺庙、尼姑庵、公园湿地、地质博物馆。

2、旅行社规划。旅行社数量、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旅行社诚信建设、旅行社等级。

3、旅游线路规划。重要旅游线路、通往景区道路建设、旅游高峰期的交通疏解。

4、旅游配套设备设施、场地场所规划。

5、旅游手机APP、互联网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订票软件、旅游美食软件、影院剧院线上展示等。

6、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深造、专业技能提升规划。

7、旅游媒体传播规划。国家级、省级、市级旅游传播媒体、旅游传播的内容、旅游传播的模式、旅游传播的效果分析。

8、旅游酒店建设规划。计划引进多少星级酒店、搭配世界还是国内的知名酒店品牌、引进计划、投资周期、投资回报率。

9、旅游景区摊点、临时摊位规划。

10、当地特色产品、民族工艺品、非遗传承人产品规划。

11、旅游演出。每年定期举办多少场次的旅游演出、聘请的明星和知名人士数量、旅游地点的设计。

12、旅游品牌规划。如云南省的大理市,其旅游品牌就是风、花、雪、月四个知名的品牌。昆明市的旅游品牌就是“春城”。西双版纳的旅游品牌就是热带雨林、大象、孔雀、避寒圣地。

13、旅游票务规划。分为季节吸引某个地区的游客,机票打折、酒店打折、门票打折的措施和方法。

15、旅游诚信建设的规划。含不强制消费、不高价消费、不滞留游客、不“转让”游客。旅行社的星际评定、黑名单评定、景区内餐馆服务文明等级的评定。

16、旅游服务规划。每年评定文明旅游服务从业者、文明遵章守纪旅游大巴车、文明i旅游线路、旅游服务之星、酒店服务等级评定等。

二、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前瞻性

1、市场饱和度的前瞻性。需要考虑到5-10年的景区游客量,也可以说是两个五年规划。游客的数量决定了一个城市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做5-10年的景区游客量规划,便于细化旅游线路、旅游配套设施、旅游产品开发。

2、景区建设的前瞻性。一个城市旅游业的发展,首先根据城市的已知旅游景点、旅游线路、旅游空间进行规划。景区的规划首先考虑到容纳游客的数量,其次考虑景区内配套哪些游乐设施、旅游体验设施、旅游交通设施。比如一个城市的游客接待量为10万人,未来可能就会按照20万,30万的数量增长,现有的旅游景区和景点 、线路是否已经满足了目前的需求,如果不满足,则需要利用一个城市的地质地貌、自然遗产、文化场馆等进行扩容工作,方能满足未来的需要。

三、旅游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

任何事物都不能违背科学发展的规律,在进行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其科学性。

1、景区建设的科学性。包括人文关怀、残障人士盲道建设、卫生间、餐饮搭配的科学性。

2、不盲目跟风的科学性。一个城市的旅游业规划,总体发展布局,应该根据城市的特点来进行,不盲目跟风,不重复建设,不大拆大建,就需要在规划阶段就进行科学论证,充分调研,合理设计。

3、配套设施的科学性。旅游业的总体规划发展,要从游客的需求出发,搭配不同的酒店类型,档次高低不一的住宿条件,令郎满目的商品展示,尽兴游玩的附属设施搭配。

【原创首发】

我是张长国,黔人,老兵,物业从业者。张长国聊旅游,风光、人文、山水、民族、美食,用我的经验,带给你非同寻常的旅游体验!

#旅游##我的旅行日记##悟空问答##2019生机大会##四海为家#@头条旅游@悟空问答

7. 旅游课题研究安排怎么写范文

1、与校内知识结合,构建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有机统一

研学旅行是一种课程形态,是中国教育的一部分,它在学校育人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应成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游离于学校课程之外的“花瓶”。做好研学旅行设计,首先要对研学目的地做出充分的挖掘,充分结合适合学段的学生教材,系统规划、构建与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的研学体系。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将学生熟悉的学科知识渗透到研学旅行中,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加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加实际获得感。

2、课程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一个人能够有多大成就,不仅取决于拥有多少知识储备,还取决于自身具备怎样的精神品格和自主发展能力。要实现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一定要具备自我管理能力。研学旅行中,饮食起居、物品管理等事情都应由学生自己面对和处理。通过解决这些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增加学生所必需的生活经验。

3、研学旅行设计注重学生在课程中的实践体验

研学旅行摆脱了教室的束缚,引导学生到自然和社会的大课堂中亲身体验和实践,获得第一手直接资料,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要提高学生在课程中的实践体验,实践创新主要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在研学旅行课程中,学生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真正做到用心去感悟、动手去操作、动脑去思考。

4、要注重研学课程中的学生的学习方式

要紧紧抓住研学旅行课程的特点,结合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根据研学旅行的线路背景以及自己目前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查找文献资料、制订研究方案、实地考察研究,到最后解决问题并展示交流成果的整个过程,使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8. 旅游研究论文题目

(一)实地调査法尽管各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很多,但得到普遍使用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实地考察和实证。实地调查研究法是指研究者深人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去,运用各种手段、途径直接地收集有关旅游文化现象的第一手资料,并通过对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最终得出结论,解释问题的方法。

实地调查法基本的逻辑结构是:研究者在确 定了所要研究的问题或现象后,不带任何主观假设进人现象或对象所生活的背景中,用自己的感官观察和体会所要研究的对象,然后把观察和体会所得记录下来,在对它们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归纳后,又开始进一步地观察和进一步地分析,经过多次的反复循环,逐步达到对文化现象和过程的理论概括和总结。

因此,研究者在调查时要尽量做到客观、全面和深人地看待问题,使获取可靠的科学依据成为可能。实地调查法因以研究者亲自参与的方式进行研究,所以具有方式灵活、弹性较大以及可以考察到旅游文化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些优点,但同时又具有准确性较低、所需时间较长这些缺点。

(二)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许多领域的科学研究普遍使用的一种方法。

总之,旅游文化比较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研究不同旅游文化现象之间的共性,更在于探析各种旅游文化现象的独特个性,从而探寻旅游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在动力。

日本学者将文化比较研究分为三类,即不同质的各种文化的比较研究、多种文化相互影响的比较研究和东西方文化全面的比较研究。

(三)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指通过收集和分析现有的,以文字、数字、符号和画面等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对它们加以整理、判断来研究各种旅游文化现象的方法。

根据研究所用文献类型的不同,可以将文献研究法作以下分类:

一是对大众传媒信息,如报刊、杂志、广播及电视资源的分析和收集。信息的丰富取决于时代的进步引起的传播工具的先进以及信息量的急剧扩大;

二是对其他研究人员先前收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再分析和研究。这种方法的运用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现实社会中存在大量的原始数据,并且研究者可以找到和获得它们;

三是针对国家和各级政府旅游部门公布的统计数字进行分析。

这三种研究类型的共性是:研究者所获得的都是第二手资料,它们并无本质性的不同,只是所用资料及其来源的不同,造成的研究程序不同罢了。 文献研究法体现了一种历史主义方法。美国学者鲍亚士认为研究者要采取最符合事实的概念,从具有特点的文化地理区域做起,精密地探究其内部的基本因素,寻找这一文化形态发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并找出其原因,发现所依据的心理的一致性,这样才能将各种有关系的文化因素表现出来,然后找出各种文化间的相互关系。

9. 旅游课题研究安排怎么写啊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全国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 此前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尝试把研学旅行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开展。

研学旅行,与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旅游”有明显不同,“旅游”重在玩,而“研学旅行”重在“研”和“学”,也就是说,学生的旅行并非单纯地“旅行”,学生需要在“旅行”的过程中重点去走进现实,走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在探索发现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走出 本,了解国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现实中学到的知识远比书本上的知识来得要丰富、现实和具体,所以我们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

研学旅行的主题:

1. 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主题

我们的革命先辈在近代的斗争进行了中不屈不挠的抗争,彰显了民族革命精神,留下了许许多多革命的遗迹。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可与研学旅行相结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科特点和教育培养重点,展开各种各样的研学教育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等专题研学旅行活动,传承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2. 中华传统历史文化主题

中华文明绵延上下五千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它博大精深、引人向往,是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研学旅行中,学校可结合当地的人文资源,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树立民族自信心。时机成熟时,还可以与市内外、省内外和国内外友好学校进行交流互访,让学生领略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

3. 祖国大好河山和国、省、乡情主题

祖国地域辽阔,各地风景尽不相同,风土人情更是千差万别。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可带领学生从当地的地貌特征,动物、植物、生态环保、风土人情等方面去了解和感受,体会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激发他们对国家、家乡、自然的热爱。

4. 科技国防主题

科技的发展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大家都享受着科技带来的便利。在研学活动中,可以通过考察科技馆、天文馆、航空航天馆、现代工业和农业等,探究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应用,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印象。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国防知识学习探究,包括国防中应用的科学技术、军事训练等。

5. 社会生活主题

深入社会生活进行学习和探究,到社会中去,了解不同的社会分工,就交通、卫生、饮食、就业情况等进行考察,体会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社会角色体验,体会每种社会角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6. 体能拓展训练主题

我们要的发展是“德、智、体、美、劳”,其中“体”不可忽视。针对学生体能提高开展的研学旅行活动,可以到野外去,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训练体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地理知识、急救护理知识,培养学生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能力,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

研学旅行的主题可以有很多,可以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对研学课程进行因地制宜地开发,研发出有当地特色、有实际教育意义、能够实际操作的课程。

10. 旅游研究课题题目举例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旅游和娱乐是指人们闲暇时间内进行的旅行游览、观赏风物、交流文化、增长知识、锻炼身体、度假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考察研究、购物留念、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非定居性的暂时性移居过程,也是一种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社会现象。一般来说,旅游仅指离家在外逗留至少一夜以上的活动,而娱乐包括离家不超过一昼夜的活动。


  构成旅游的有三大要素: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 象(风景名胜和娱乐活动等)和旅游手段或旅游媒介(旅游宣传、组织、运输和接待设施)。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路线设计,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等。


  旅游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它起始于剩余劳动出现之时,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发展。1986年,全世界参加旅游的人数已达40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一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部门。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旅游记述大量地见诸诗歌、散文、游记和专著中。如《水经注》、《佛国记》、《大唐西域记》、《徐霞客游记》等。中国的方志也含有极为丰富的古典旅游资料。


  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麦克默里发表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布朗就倡议地理学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游业上。他和詹姆斯、卡尔森等先后论述了局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基础、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测定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并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


  20世纪40年代艾塞林、迪赛对游客客流进行了分析。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哈恩从游客的性质、逗留时间、季节性变化方面划分了德意志联邦旅游地类型。可是,这段时间内绝大多数旅游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限于一般论述旅游的经济意义,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极少探讨。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旅游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和理论问题逐渐为人们所重视。1964年,加拿大地理学家沃尔夫指出:旅游地理学是从经济地理学中分离出来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英国地理学家罗宾逊则把旅游地理学当作一门应用地理学。70年代鲁彼特等结合联邦德国实例,对旅游市场和旅游区位做了分析研究。法国在这一时期对地中海沿岸的沼泽、沙丘地进行规划建设,成功地建成了富有魅力的国际海滨旅游胜地。同期,国际地理联合会(IGU)和国际地理大会()开始专门讨论旅游和娱乐地理。


  旅游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存在不同的见解。如1966年意大利的布鲁诺提出5个方面的研究课题:旅游的基本动力;旅游的环境和空间;旅游对人们居住地的影响;旅游的运行;旅游区规划。罗宾逊在《旅游地理学》中,着重阐述了旅游的发展,人类需求的演变,旅游的动力,国际旅游者的流向,旅游的计量和范围,旅游的组织、运输、经济、社会意义以及旅游规划,旅游与环境,世界区域旅游的发展等。


  苏联地理学家科特利亚罗夫所著《休憩与旅游地理》,主要阐述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的理论基础,游憩地域综合体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游憩用地区划和评价,游憩地域综合体的布局,游憩用地的自然保护和改造。美国地理学家布里顿1979年提出了闲暇地理学的概念,他认为闲暇地理学的研究包括国际旅游、国内旅游、娱乐旅游、城市娱乐、运动等活动,旅游和娱乐只是存在着功能上的差异。


  目前,旅游地理学研究已从传统的定性描述转入结合数量方法、系统工程,模型研究,参与旅游区(点)布局和开发规划。

11. 旅游课题研究安排怎么写好

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 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全国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1]此前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尝试把研学旅行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开展。

2014年4月19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在会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研学要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主题,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形成研学总结报告。

王司长还针对研学旅行的特点提出了“两不算,两才算”:第一个特点,校外排列课后的一些兴趣小组、俱乐部的活动,棋艺比赛、校园文化,不符合研学旅行的范畴。第二个特点,有意组织。就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作用于学生身心变化的教育活动,如果周末三三两两出去转一圈,那不叫研学旅行。第三个特点,集体活动。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乃至以学校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活动,一起动手,共同体验相互研讨,这才是研学旅行。如果孩子跟着家长到异地转一圈,那也只是旅游。第四个特点,亲身体验。动手做做中学,学生必须要有体验,而不仅是看一看、转一转,要有动手的机会、动脑的机会,动口的机会,表达的机会,在一定情况下,应该有对抗演练,逃生的演练,应该有出点力,流点汗,乃至经风雨、见世面。

国家政策文件

《国民休闲旅游纲要》

发布时间:2013年2月2日

《国民休闲旅游纲要》中明确提出:“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并提出了要“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鼓励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寓教于游的课外实践活动,健全学校旅游责任保险制度”。

《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发布时间:2014年8月21日

《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了“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生日常教育范畴——

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按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研学旅行、夏令营、冬令营等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的重要载体,纳入中小学生日常德育、美育、体育教育范畴,增进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研学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研学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研学为主的研学旅行体系。加强对研学旅行的管理,规范中小学生集体出国旅行。支持各地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研机构,建设一批研学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体系。鼓励对研学旅行给予价格优惠。

《中小学学生赴境外研学旅行活动指南(试行)》

发布时间:2014年7月14日

该“指南”对举办者安排活动的教学主题、内容安排、合作机构选择、合同订立、行程安排、行前培训、安全保障等内容提出指导意见,特别在操作性方面,规范了带队教师人数、教学内容占比、协议规定事项、行前培训等具体内容,为整个行业活动划定了基本标准和规则。

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2]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9日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开展研学旅行,部分试点地区取得显著成效,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有益经验。但一些地区在推进研学旅行工作过程中,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协调机制不完善、责任机制不健全、安全保障不规范等问题,制约了研学旅行有效开展。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研学旅行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各地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

讲话

2014年12月16日,在全国研学旅行试点工作推进会上,教育部基教一司司长王定华在讲话中强调国务院2014年8月9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中指出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的工作方向是正确的,当前,开展研学旅行有四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研学旅行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和发展纲要》和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二、研学旅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三、研学旅行是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各地试点积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研学旅行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其中西安有38条管理标准,上海有6大机制;

二、探索经费投入,主要采取政府拿一点、学校筹一点、家长出一点;

三、建立活动基地,如西安市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加强具体指导管理,石家庄市为26个基地挂牌,上海市有校外教育地图;

四、组织培训研讨,如西安、合肥、武汉等地均举办了全国及本地区的研学旅行论坛和研讨会;

五、纳入课程改革,特别是丰富了综合实践课程内容;

六、体现育人导向,研什么、学什么,目标更加明确、内容涵盖丰富;

七、加强部门联动,一些省市的旅游、文物、物价等部门积极支持研学旅行工作,许多家长也成为研学旅行的志愿者;

八、尝试考核评价,有的地区将研学旅行纳入了综合素质评价,有的学校制定了包括研学旅行在内的操行量表;

九、突出地域特色,如西安、苏州在这方面都做的比较突出;

十、运用社会力量,通过购买优质服务,同旅行社合作,发挥民办基地等方式,为研学旅行创造条件;

十一、重视安全出行,其中西安、苏州、武汉等地,虽然出去的次数 较多,均未发生不安全事故,证明只要安全责任主体明确,安全过程细化,是可以解决好安全问题的;

十二、规范操作,不少地区结合实际情况,在开展研学旅行工作中严格操作规范。

研学旅行也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根据各地的意见,主要矛盾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安全问题,如陕西省让西安市以外的城市开展研学旅行,但均因安全问题迟迟未能开展;

二、经费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地方的研学旅行,主要是通过家长收费,政府拿一点、学校出一点做起来还比较困难;

三、协调问题,研学旅行涉及的方面多、部门多,如协调不到位,很多活动难以广泛开展。

研学旅行目前也遇到了良好的机遇:

一、领导高度重视,刘延东同志对开展研学旅行有过批示;

二、国家正式提倡研学旅行,国务院已经下发了文件;

三、地方试点先行,全国首批四个城市的试点已经做出了贡献,并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

四、中国教育改革的呼唤。

今后,如何继续做好研学旅行试点工作,教育部明确提出七点要求:

一、深化试点。各试点省市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积极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教育部拟在2015年出版发行研学旅行方面的文集,书名暂定为《研学旅行——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常态》。同时,如何扩大试点,我们考虑将现有的试点区升华为试验区,试验区的政府必须要落实研学旅行工作相关的专项经费;

二、探索经费保障机制。研学旅行必须有比较稳定的财政投入,各省市要探索研学旅行的专项经费保障机制,或通过提高公用经费的标准,并说明其中含有研学旅行费用,正如阳光体育运动中含有保险费一样。只有探索合法合理的收费,才能让家长分担的少一点;同时,对弱势群体的学生要探索资助机制;

三、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国发﹝2014﹞31号文件明确提出研学旅行要按照“教育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组织,学生的研学旅行一定要有保险,要在研学旅行过程中分清安全的责任,避免让学校承担无限的责任;

四、发挥教育功能。研学旅行活动一定要有实效性、针对性,如搞一些寻访红色之旅的活动、落实蒲公英行动计划的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活动、开展中国梦的实践活动、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等,这些活动应和校外活动中心及示范性综合基地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五、加强协调配合。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教育部门要一马当先,要主动协调其他政府部门和行业齐抓共管。如博物馆要为学生研学旅行免费开放,交通部门要为研学旅行安排专列,教育部门要注意发现典型、培育典型、推广典型。不同地域的试点,也应该加强交流,相互联动,建立微博(信)群,为工作提供方便;

六、下发国家层面文件。教育部要在2015年以通知或意见的形式,下发研学旅行文件,解决大家关切的问题。教育部的文件出台前,可以先转发几份做得好的省市文件供大家学习参考,在2015年要召开全国校外教育联席会议,这个会议的内容应包括研学旅行和蒲公英行动;

七、将研学旅行写入2015年工作要点。近期部里正在制定2015年工作要点,基教一司要争取将研学旅行写入教育部工作要点,使这项工作让全国各地皆知,让厅局长对研学旅行有概念、有想法。可以考虑,在2015年适当的时候召开全国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现场会或交流会,邀请国家领导人出席,进一步推进深化这项工作。

安徽省试点

2013年2月1日,安徽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开 研学旅行试点。文件要求,原则上每个市和省直管县都要作为试点区域开展试点工作,且试点工作只在初级中学和普通高中学校中进行。试点单位数量,原则上每市承担试点的学校不少于2所初级中学、2所普通高中,省直管县不少于1所初级中学或1所普通高中。研学旅行活动范围:分为市内、省内、境内和境外,原则上初级中学只开展境内游,且以省内游为主,普通高中以境内游为主,条件成熟时可开展境外游。研学旅行时间,可以在学期中间安排,也可以在寒暑假安排,国家法定节日不得安排;时间长度安排,原则上省内一次不超过4天,不少于2天;省外一次不超过7天,不少于3天;境外不超过15天,不少于7天。该文件指出,研学旅行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接触社会和自然,在体验中学习和锻炼,培养学生刻苦学习、自理自立、互勉互助、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和精神。”并对试点提出了“要坚持自愿的原则”、“要坚持食、宿、学统一的原则”、“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等要求。

Hash:302f7d21763eaea386a8e6fd30bce15073fa762b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