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旅游休闲纲要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坚持什么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导读:国民旅游休闲纲要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坚持什么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1.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坚持什么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2.国民休闲旅游纲要2013 3.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4.制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设立 5.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坚持什么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原则 6.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坚持什么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方法 7.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坚持什么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方针 8.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指导思想 9.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主要内容 10.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1.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坚持什么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一是实施旅游惠民周.组织溪源欢乐园、高尔夫练习场、竹林山庄野战俱乐部、薰衣草梦花园、高坪鸳鸯石、开平寺、九峰山等10个旅游景点,以“快乐亲子延平游,我的旅游我做主”为活动口号,10个景点从5月27日-6月3日期间,每天安排不少于2个景点轮流向延平区市民和闽北游客免费开放.

2.

二是宣传惠民进社区.组织旅游景区、旅行社进社区进行旅游咨询、旅游投诉、《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宣传,发放旅游优惠措施、文明旅游、品质旅游等资料,派送溪源欢乐园、溪源峡谷景区优惠门票券,现场进行“爱延平、爱旅游”旅游知识现场有奖问答等.此外,端午节期间,每天组织100名社区老人免费游览三千八百坎、高坪景区等.

3.

三是实行“端午、六一”散客优惠.“两节”期间,延平区所有旅游景区对散客均实行门票半价优惠,溪源峡谷景区对闽北籍游客实行门票(60元/张)

2.国民休闲旅游纲要2013

人们最为熟悉的“黄金周”在1999年形成。国务院修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形成3个7天长假。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表示,当时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旅游休闲娱乐需求持续增长。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通过假日经济刺激消费、拉动经济、促进国内旅游发展,成为共识。同时,“黄金周”给予老百姓充足的休息时间,刺激人们的经济思维从“积累型”向“积累—消费型”转变。

2008年,“五一”法定假期从3天改为1天,意味着“五一”黄金周被取消,同时增加了清明、端午和中秋假期。这标志着假日制度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因素。

同时,如何通过休假帮助人们更好休息,制度层面探索也在进行。2013年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面推行带薪休假制度”。2015年8月,国家明确鼓励弹性作息,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2.5天休假模式”开始在一些省市施行。

总的看,随着带薪休假制度落实及国家假日制度改革,居民全年拥有越来越多的休假天数。统计显示,全国法定假日和周末休息日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约60天增长到目前的115天,占全年的比例超过31%。也就是说,中国人每年有近1/3的时间在休假。

3.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1、2021年元旦放假时间安排:2021年1月1日—1月3日,共3天假期。

2、2021年春节放假时间安排:2月11日—2月17日,共7天小长假,2月18日要上班。

3、2021年清明节放假时间安排:4月3日—4月5日 ,共3天假期。

4、2021年五一劳动节放假时间安排:5月1日—5月3日,共3天,5月8日要上班。

5、2021年端午节放假时间安排:6月12日—6月14日,共3天。

6、2021年中秋节放假时间安排:9月19日—9月21日,共3天,9月18日要上班。

7、2021年国庆节放假时间安排:10月1日—10月7日,共7天小长假,10月9、10日要上班。

8、假期是指国家法定的假日,也指单位规定的休假日。除双休日外,我国国定假期为元旦、春节、清明、劳动节、端午、中秋、国庆。

9、公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要达到这一目标,广大私企、民营企业劳动者权益无疑是重点攻坚对象。

10、专家指出,带薪休假在我国从制度层面已经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全面落实,这需要用工单位、劳动监察部门、 会和员工等多方面加力。

4.制定国民旅游休闲纲要,设立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国民旅游休闲发展目标:到2020年,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国民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形成。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王威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纲要重点体现了提倡绿色旅游休闲理念、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鼓励国民旅游休闲消费、丰富国民旅游休闲产品、提升国民旅游休闲品质等五大亮点。

5.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坚持什么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原则

中国休假制度几经变迁。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实行每周休息一天制度。到1994年,休息时间演化成别具特色的“大小周末”,大周末休息两天,小周末休息一天。再到1995年,双休日正式诞生。把单休日改为双休日,老百姓无形中增加了52个假日。

“休假制度演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劳动效率提高,劳动效率又是由科学技术进步决定的。”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对记者表示,比如,由手工作坊改为生产线后,人们有了更多闲暇时间,就有了休假条件。

人们最为熟悉的“黄金周”在1999年形成。国务院修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形成3个7天长假。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表示,当时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旅游休闲娱乐需求持续增长。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通过假日经济刺激消费、拉动经济、促进国内旅游发展,成为共识。同时,“黄金周”给予老百姓充足的休息时间,刺激人们的经济思维从“积累型”向“积累—消费型”转变。

2008年,“五一”法定假期从3天改为1天,意味着“五一”黄金周被取消,同时增加了清明、端午和中秋假期。这标志着假日制度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因素。

同时,如何通过休假帮助人们更好休息,制度层面探索也在进行。2013年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面推行带薪休假制度”。2015年8月,国家明确鼓励弹性作息,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2.5天休假模式”开始在一些省市施行。

总的看,随着带薪休假制度落实及国家假日制度改革,居民全年拥有越来越多的休假天数。统计显示,全国法定假日和周末休息日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约60天增长到目前的115天,占全年的比例超过31%。也就是说,中国人每年有近1/3的时间在休假。

“中国休假制度的调整,无论是趋势上还是方向上都是正确的,和中国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相吻合,也符合国际大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对记者说,“黄金周”刚出现时,正契合了中国经济持续上涨期;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结构升级,休假制度也需要探索调整。

“共时化”休假现象突出

别小看休假这个生活行为,它和国家经济发展效率相关。

上世纪70年代,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上升后,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被称为“收入-幸福悖论”。经济学家们将人们休闲时间分配方式进行计量分析后发现,其与国家产业效率、人均GDP存在相关性。

“休闲时间是沟通国家和个人的桥梁。简单地说,人们怎么生活,我们的国家就会怎么发展。”魏翔说,因此,休假制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保护劳动者权利,同时倒逼劳动效率的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不仅休假天数在变化,每天的工作和休 时长也在变化。《休闲绿皮书:2016-2017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基于2016年和1996年及其他年份的北京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调查数据表明,2016年,北京市民平均每天工作时间相比20年前减少了27分钟,有了更多休闲时间。

不过,魏翔领导的中国假日经济测算课题组经过两年的研究后发现,虽然总体上人们休息时间在增加,但休闲观念和休闲质量十分滞后,休息后刺激的产出效率低,“每人每小时产出的GDP在国际上排名还比较靠后”。

人们休闲质量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

放假与休闲的属性有所不同。魏翔认为,放假具有刚性属性,一般来说“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而休闲质量是柔性的。一方面,由于假期与国家经济增长率相关,如果国家经济形势不好时,人们的休闲质量也会受影响。另一方面,休闲质量还与劳动收入、劳动效率、社保制度、医疗改善等紧密相关。比如收入就是决定休闲质量的重要一环,“如果问人们愿意放弃多少收入来增加一天假,人们恐怕很难确定。”

假期结构本身也是一大问题。“将人们在同一时间集中到同一地方休假,这种‘共时化’是中国休假制度中的一大特点。”王琪延说,例如“黄金周”,会导致旅游景点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时间内迎接大量客流,导致人们体验下降。解决策略应该是“分散化”,分散人们的休假时间和空间。但是,如果没有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作为基础,取消“黄金周”将可能导致一些劳动者的正当休假权受到威胁。

休闲产业发展不充分是另一个原因。魏翔举例说,日本经历经济高速增长后,人们的收入和自由时间增多,但同时精神疲劳也在上升。动漫产业应运而生,在缓解人们疲劳、激发创新活力方面提供了很大帮助。

除了文化产业,旅游休闲、运动休闲、娱乐休闲、养生休闲等都是提升人们休闲质量的休闲产业类型。王琪延认为,中国休闲产业依然处于发展阶段,未来会有很大潜力。

此外,休闲教育缺乏,也让很多人不懂得怎么休闲。什么是休闲教育?王琪延举例说,比如你想健身,却不知道怎么进行,就需要花钱请教练,教练的工作就是休闲教育。“如果说传统教育教会了人们如何生存,那休闲教育就是教会人们如何健康地生存。”

魏翔认为,应将休闲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同时,对于一些开办艺术街区、儿童游艺馆,为城市功能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政府应给予足够支持。

6.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坚持什么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方法

滇池睡美人房车俱乐部成立于2014年7月15日,位于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路附一号,紧邻滇池,2016年9月“云南滇池睡美人房车俱乐部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云南玩得转房车俱乐部有限公司”。俱乐部营地位于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路附1号,是昆明市首家以房车文化为主题,集美食、露营、户外拓展、亲子培训、体育运动、民族文化、国学、国防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度假式型示范营地。

昆明玩得转房车俱乐部营地还是西山区教委青少年指定训练基地、中国盲人足球队云南分队指定训练场地、云南省汽车示范营地。

玩得转房车俱乐部营地占地300亩,地处昆明通往滇西的高速出口,以及通向滇中、滇南、滇东的绕城高速枢纽脉冲。通途汇集之地,必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所在,又傍临滇池,遥望西山,东引滇池度假区之雄观,西倚西山睡美人之婀娜,北通崇岭蛇山之蜿蜒,南临滇池五百里之。

玩得转房车俱乐部领导班子充分开展学习,领会国务院下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重要精神,以“提升国民学旅游休 闲品质”为己任,以“推进国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为目的,以“完善国民旅游休闲公共服务”效能,兢兢业业,完善自身,全力发展营地休闲度假服务体系,树立云南省休闲度假营地品牌。为此,玩得转公司计划投入资金6千万,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着力打造昆明市区四环内的“世外桃源”暨西南地区首个“都市露营地”,旨在把流连于尘嚣的都市人从忙碌中转变出来。

7.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坚持什么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方针

一是实施旅游惠民周.组织溪源欢乐园、高尔夫练习场、竹林山庄野战俱乐部、薰衣草梦花园、高坪鸳鸯石、开平寺、九峰山等10个旅游景点,以“快乐亲子延平游,我的旅游我做主”为活动口号,10个景点从5月27日-6月3日期间,每天安排不少于2个景点轮流向延平区市民和闽北游客免费开放.

2.

二是宣传惠民进社区.组织旅游景区、旅行社进社区进行旅游咨询、旅游投诉、《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宣传,发放旅游优惠措施、文明旅游、品质旅游等资料,派送溪源欢乐园、溪源峡谷景区优惠门票券,现场进行“爱延平、爱旅游”旅游知识现场有奖问答等.此外,端午节期间,每天组织100名社区老人免费游览三千八百坎、高坪景区等.

3.

三是实行“端午、六一”散客优惠.“两节”期间,延平区所有旅游景区对散客均实行门票半价优惠,溪源峡谷景区对闽北籍游客实行门票(60元/张)

8.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指导思想

第一个10年是初创阶段。1978年、1979年,国家为改革开放大局所需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事业”。旅游业出生就有一个“为什么干”“怎么干”的问题,需要国家从战略上明确旅游业的性质和定位。

国家第一个关于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1981年国务院80号文件)有两个定位:第一个是双重性质双重目标,“旅游事业在我国既是经济事业的一部分,又是外事工作的一部分”,旅游业发展要“政治经济双丰收”,这是用以确定旅游业“中国式道路”特征的定位;

第二个是把旅游放在经济领域中比较、调试后的定位,“旅游事业是一项综合性事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项不可缺少的事业”——这也是第一次关于产业重要性的精准定位,为旅游业在40年“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大发展中“选对跑道”“对上表”。

  第二个10年是产业化进程阶段。这个阶段也可以前后拉长一点,从1986年国民经济“七五”计划,到199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旅游业明确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1981年,国务院主持制定了旅游业第一个发展规划,在5年后列入国家第七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5年实践、5年探索有多难可以想见,最终这个《规划》敲定了作为“国民经济一个组成部分”的产业应该有的基本政策体制保证,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轨道上开始了产业化进程。

旅游业产业化进程和国家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的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转型同轨同频同行。旅游业随着1992年国家市场机制的完善而转型,主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承担更大的责任。

这10年,是开启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进程的10年。

  第三个10年,是旅游业市场化进程深入的阶段。从1998年到2009年,“假日制度”推出,大众旅游风生水起,旅游市场繁荣兴旺。

在国家整体转型继续深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为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009年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提出 “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30年后又是一次“双目标定位”,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颁布,第一部《国民休闲纲要》出台,共同体现旅游业对国民经济作用的“增强凸显”,同时也是旅游业对国民生活重要性的“深度显现”。

  第四个10年,是“全面融入国家战略”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国家《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旅游业以主动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的更大格局,以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多方协同的改革精神,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在推动“旅游+”“大旅游”“全域旅游”的过程中,转型升级形成了新格局。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发展要求,“全域旅游”不仅是符合旅游业规律的发展要求,而且是促进经济社会统筹推进和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

9.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主要内容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行为习惯。

2013 年 2 月 2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全国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纲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

2014 年 4 月 19 日,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在第十二届全国

基础教育学校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我国基础教育新形势与蒲公英行动计划》的主题演讲。在会上,他首先提出了研学旅行的定义: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研学要以年级为单位,以班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确定主题,以课程为目标,以动手做、做中学的形式,共同体验,分组活动,相互研讨,书写研学日志,形成研学总结报告。

2014 年 12 月 16 日,在全国研学旅行试点工作推进会上,王定华司长在讲话中强调国务院 2014 年 8 月 9 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 号)中指出积极开展研学旅行的工作方向是正确的,当前,开展研学旅行有四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研学旅行是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和发展纲要》和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二、研学旅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三、研学旅行是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 年 12 月,国家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等 11 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各地将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同时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 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

10.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中国休假制度几经变迁。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实行每周休息一天制度。到1994年,休息时间演化成别具特色的“大小周末”,大周末休息两天,小周末休息一天。再到1995年,双休日正式诞生。把单休日改为双休日,老百姓无形中增加了52个假日。

“休假制度演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劳动效率提高,劳动效率又是由科学技术进步决定的。”中国人民大学休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对记者表示,比如,由手工作坊改为生产线后,人们有了更多闲暇时间,就有了休假条件。

人们最为熟悉的“黄金周”在1999年形成。国务院修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形成3个7天长假。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表示,当时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旅游休闲娱乐需求持续增长。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通过假日经济刺激消费、拉动经济、促进国内旅游发展,成为共识。同时,“黄金周”给予老百姓充足的休息时间,刺激人们的经济思维从“积累型”向“积累—消费型”转变。

2008年,“五一”法定假期从3天改为1天,意味着“五一”黄金周被取消,同时增加了清明、端午和中秋假期。这标志着假日制度开始关注传统文化因素。

同时,如何通过休假帮助人们更好休息,制度层面探索也在进行。2013年发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面推行带薪休假制度”。2015年8月,国家明确鼓励弹性作息,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2.5天休假模式”开始在一些省市施行。

总的看,随着带薪休假制度落实及国家假日制度改革,居民全年拥有越来越多的休假天数。统计显示,全国法定假日和周末休息日由改革开放初期的约60天增长到目前的115天,占全年的比例超过31%。也就是说,中国人每年有近1/3的时间在休假。

“中国休假制度的调整,无论是趋势上还是方向上都是正确的,和中国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相吻合,也符合国际大势。”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教授魏翔对记者说,“黄金周”刚出现时,正契合了中国经济持续上涨期;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结构升级,休假制度也需要探索调整。

“共时化”休假现象突出

别小看休假这个生活行为,它和国家经济发展效率相关。

上世纪70年代,很多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收入上升后,国民幸福感不升反降,被称为“收入-幸福悖论”。经济学家们将人们休闲时间分配方式进行计量分析后发现,其与国家产业效率、人均GDP存在相关性。

“休闲时间是沟通国家和个人的桥梁。简单地说,人们怎么生活,我们的国家就会怎么发展。”魏翔说,因此,休假制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保护劳动者权利,同时倒逼劳动效率的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不仅休假天数在变化,每天的工作和休闲时长也在变化。《休闲绿皮书:2016-2017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基于2016年和1996年及其他年份的北京市居民生活时间分配调查数据表明,2016年,北京市民平均每天工作时间相比20年前减少了27分钟,有了更多休闲时间。

不过,魏翔领导的中国假日经济测算课题组经过两年的研究后发现,虽然总体上人们休息时间在增加,但休 观念和休闲质量十分滞后,休息后刺激的产出效率低,“每人每小时产出的GDP在国际上排名还比较靠后”。

人们休闲质量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

放假与休闲的属性有所不同。魏翔认为,放假具有刚性属性,一般来说“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而休闲质量是柔性的。一方面,由于假期与国家经济增长率相关,如果国家经济形势不好时,人们的休闲质量也会受影响。另一方面,休闲质量还与劳动收入、劳动效率、社保制度、医疗改善等紧密相关。比如收入就是决定休闲质量的重要一环,“如果问人们愿意放弃多少收入来增加一天假,人们恐怕很难确定。”

假期结构本身也是一大问题。“将人们在同一时间集中到同一地方休假,这种‘共时化’是中国休假制度中的一大特点。”王琪延说,例如“黄金周”,会导致旅游景点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时间内迎接大量客流,导致人们体验下降。解决策略应该是“分散化”,分散人们的休假时间和空间。但是,如果没有落实带薪休假制度作为基础,取消“黄金周”将可能导致一些劳动者的正当休假权受到威胁。

休闲产业发展不充分是另一个原因。魏翔举例说,日本经历经济高速增长后,人们的收入和自由时间增多,但同时精神疲劳也在上升。动漫产业应运而生,在缓解人们疲劳、激发创新活力方面提供了很大帮助。

除了文化产业,旅游休闲、运动休闲、娱乐休闲、养生休闲等都是提升人们休闲质量的休闲产业类型。王琪延认为,中国休闲产业依然处于发展阶段,未来会有很大潜力。

此外,休闲教育缺乏,也让很多人不懂得怎么休闲。什么是休闲教育?王琪延举例说,比如你想健身,却不知道怎么进行,就需要花钱请教练,教练的工作就是休闲教育。“如果说传统教育教会了人们如何生存,那休闲教育就是教会人们如何健康地生存。”

魏翔认为,应将休闲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同时,对于一些开办艺术街区、儿童游艺馆,为城市功能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政府应给予足够支持。

Hash:bbc7e4245310420ba82d394a5f532a18f7183428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