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关古老大屋附近景点 西关大屋和西关古老大屋的区别

导读:西关古老大屋附近景点 西关大屋和西关古老大屋的区别 1. 西关大屋和西关古老大屋的区别 2. 西关大屋有什么特点 3. 西关大屋和西关古老大屋的区别在哪 4. 西关大屋价值 5. 西关大屋是指哪一类房子 6. 西关大屋的历史 7. 西关大屋的文化意义

1. 西关大屋和西关古老大屋的区别

1.陈家祠

  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该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

  

  2.西关大屋

  所谓西关,是老广州人对位于荔湾区,北接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明清时地处广州城西门外一带地方的统称。西关古老大屋是过去豪门富商在此营建的大型住宅。西关古老大屋外为矮脚双扇门,中为趟栊,内为大门,均由高级硬木制成。室内装修十分讲究,陈设有家具、灯具、条幅、对联、书籍、古董、字画、瓶花、盆栽、笼鸟、镜台及各种艺术品和红木家具,精巧的木雕花饰,富有地方特色的满洲窗和槛窗及其独特的布局形式,具有浓郁的岭南韵味。

  

  3.华林寺

  华林寺前身是“西来庵”,据说达摩遵从师父自训谕,西来弘化禅宗妙旨,并於梁武帝普通年间从海上到达广州城外的珠江北岸(今下九路),“结草为庵”,潜心苦修。不久梁武帝邀请其前往建康(今南京),後至嵩山少林寺面壁,传心法要,大阐宗风,被世人尊为中国禅宗初祖。

  

  时代在变化,由于天河商圈的崛起,如今的上下九步行街已经不是那么热闹,渐渐人流也没那么多,但是,有些东西,有些关于广州的文化,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能寻觅得到,在这里,也有一些人依旧遵循传统,有些东西,必须传承下去。

  

2. 西关大屋有什么特点

公交线路:地铁1号线,全程约4.3公里1、从坑口乘坐地铁1号线,经过3站,到达黄沙站2、步行约630米,到达西关古老大屋

3. 西关大屋和西关古老大屋的区别在哪

主要的西关大屋建筑风格并不是两层为主的。至于两层的形式是由于广州作为外贸开放口岸,融合了西方小洋楼的建筑风格。

另一方面与气候有关,南方多雨水,地势低的地方一楼湿气比较重,加上有庭院的一般会种树木,采光差,用来做客厅、厨房、饭厅、杂物房之类的较好,主人房一般在二楼,这样采光等效果更好。至于北京,没有南方的问题,但是冬天北风大,建筑太高反而要吃西北风,加上皇城脚下,如果房子比故宫的还高一层是很麻烦D~以上纯属个人看法。

4. 西关大屋价值

西关大屋是清末豪门富商在广州城西“西关角”(今荔湾区)一带兴建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广州传统民间住宅形式

5. 西关大屋是指哪一类房子

七十二家房客在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因此所透露的西关大屋只是假象。

《七十二家房客》是由广东广播电视台和珠江电影集团联合出品,广东珠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承制,南方卫视首播的广东本土大型粤语情景喜剧,该剧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的民国时期广东广州西关太平街生活着72家房客,故事主要描述房东与房客的较量,以及街坊生活的酸甜苦辣。

6. 西关大屋的历史

上西关地势较高,下西关地势较低。

7. 西关大屋的文化意义

西关大屋、客家围屋、开平碉楼

  西关大屋

  水磨青砖高墙、矮脚吊扇门、趟栊门、硬木大门,白石门框台阶、满洲窗、酸枝家具、落地摆钟……踏着已被磨得滑滑的青石板,我的眼睛在不断地搜索着、感受着这一座座与北京胡同、上海弄堂齐名的房子———西关大屋。

  西关大屋的概念来自从清代同治、光绪年间开始兴起的西关的大屋建筑群,是旧广州西关的名门望族、富商巨贾和洋行买办阶层等新兴富豪的高檐深宅,以门庭高大 、装饰讲究而闻名。屋子的典型平面为“三边过”(三开间),正间以厅堂为主,从临街门廊———门官厅———轿厅———正厅(神厅)———头房(上有神楼祀天神及祖先)———二厅(饭厅)———尾房,形成一条纵深很长的中轴线。两旁偏间前部左边为书房及小院,右边为偏厅和倒朝房(客房),俗称“书偏”。倒朝房顶为平天台,供晒晾、赏月和七夕拜七姐等用。书偏中后部为卧室、楼梯间和厨房等。相邻大屋常有青云巷(小巷)隔开。特大型还带有花园、戏台等。广州民谚“西关小姐,东山少爷”里的西关小姐,准确来说是指住在这种豪宅里的大富人家的千金小姐,而不是住在西关的女孩就是西关小姐。

  水磨青砖高墙、矮脚吊扇门、趟栊门、硬木大门,白石门框台阶、西关大屋,是属于那种可以珍藏、值得珍藏的房屋。大屋以石脚水磨青砖砌墙,正门有短脚吊扇门、趟栊、硬木大门一套的三扇门又称为“三件头”,入内三间两廊,中间是主厅堂并设后花园的结构而别具特色。传闻西关大屋的兴建很是夸张。青砖墙铺砌所用的不是水泥,传说是以糯米饭拌灰浆,所以砌出来的墙没有一丝缝隙。砌好砖墙之后还须在外面再贴一层水磨青砖,这种面砖贴上去之前就要先用人工打磨,所以西关大屋的青砖墙永远是平滑的。

  这些经历了豪门风花雪月、经历了广州的繁华富足、经历了时代的沉沦与重新勃发的房子,记录着太多西关人的生活痕迹了。大屋里的一砖一瓦是熟悉的,因为不少的细节驻留在记忆中,不少的细节曾经听说过,不少的细节曾经留意过……然而却又是那么的遥远,毕竟没有在那生活过。

  在拥有如此多精致细节的屋子里,追忆又何尝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呢?

  客家围屋

  在居住环境上,客家人大都居住在山区和丘陵地带。为了防止野兽和外敌的侵袭,客家人多数都是聚族而居,所以就形成了自已独特的建筑风格,如围楼、土楼、碉楼、走马楼、五凤楼、四角楼等等,其中留下来的数量最多、最著名的就是围楼。客家围楼可以说是客家人在继承中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又在新的生活环境下进行的一种独特的创造。

  客家先祖从秦始皇时期开始,为了躲避战乱,历经千辛万苦从中原南迁,前后经历了两千多年。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客家人已经散居在中国和世界各地。

  惠州是中国大陆客家人的聚居地之一。至少在三百年前,客家人就开始在惠州建造客家围屋了。所以,在那里,客家围屋随处可见。这些围屋记录着惠州客家人的生存轨迹和他们独特的生活习俗。这些围屋的建筑风格,既体现了客家人的聪明才智,又让后人回味无穷。

  从中原到南方,从南方到世界各地,客家人迁徙的历史一直是人们谈论的话题。惠州学院教授汤富华先生在谈到这段历史和由此产生的客家围屋的时候说,

  “那是为了避免战乱或破坏,他们不是为了去找更好的生存环境,而是为了生存权利,所以他们到山上,那里是无人之地。而好的地方,平原之地,如珠江三角洲,则已经被当地人占据了。只有在山区,像闽西、广东北部、东北部、江西南部等,也就是现在客家人的中心地带居住,他们居住的习俗就是围屋。

  客家围屋的建筑格局从唐宋朝时期就开始形成了。到明清时期,客家人把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的台梁式和冲斗式相互结合的工艺,引入到围屋的建造之中,并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建起了方

  形和圆形等不同风格的楼宇。在惠州秋长镇,围 的建造大都是方形的,建筑工艺非常独特,墙上的对联和雕刻在房梁上的书画,大多体现的是客家人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他们的处事准则。从这些字画中,人们多少可以窥见到中原文化的痕迹和三百年前客家人的生活风貌。现在,客家围屋已被人们和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并称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

  惠州学院教授汤富华先生说,

  (客家人)来到山地这一带以后,主要是种稻和种烟叶,当时的烟叶

  是奢侈品,非常的昂贵。这个围屋建起来以后,主要是保护自已的收成,因为当时跟当地的居民还没有完全的融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存自已,整个家族住在一起。建围屋的土是非常坚实的,是用糯米粘起来的,十分坚硬。所以,元兵在攻打围屋的时候,可以说是十打九败。”

  客家人非常重视家族的团结,在围屋的厅堂里,摆放妈祖像和祖先的牌位,读书耕田勤奋劳动是客家人的生活观念,“同祖同根”,是客家人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传统,所以,围屋里居住的都是同姓的人家。“三兄四弟一条心,门前土地变黄金”。这多少反映出客家人团结向上的精神追求。

  惠州学院教授汤富华先生说,

  这里的风俗习惯,基本上都是一个大家族与另一个大家族通婚,因为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一般同姓之间是不通婚的,另外,有世仇的家族也是不通婚的。

  这些保留了几百年的客家风俗,也被今天的惠州客家人完整地继承了下来。虽然在这围屋里居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然而人们还是喜欢把这古朴的婚礼形式放在围屋里去举行。年轻时期的客家妇女,在人们的眼里,是忠实婚姻,勤劳温顺的。迎亲时,热闹的鼓乐吹起来,舞狮子的老者带着一家老小从围屋里走出来,去迎接新娘子。新娘接回家以后,一拜祖先、二拜长者、夫妻对拜以后,在一阵喜庆锣鼓声中,新娘这才走进围屋。

  时代发展到了今天,惠州客家人的婚宴也已经搬进了酒楼饭店,但结婚仪式仍然在老围屋里举行。当地人说,离开了这围屋,古朴的婚礼就没有味道了。其实随着时代的变迁,这古老的围屋和原汁原味的客家婚礼,也许会慢慢变成历史。

  开平碉楼

  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

  根据现存实证,开平碉楼最迟在明代后期(16世纪)已经产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成为表现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形象。这一类建筑群规模宏大,品类繁多,造型别致,分布在开平市的乡村。

  开平碉楼罕有的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它融合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建筑艺术,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也是那个历史时期中国移民文化与不同族群之间文化相互影响、交融、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最有说服力的历史见证。它还突出的体现了中国华侨与民众主动接受西方文化的历程。同时,开平碉楼丰富多变的建筑风格,凝聚了西方建筑史上不同时期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建筑成群,成为一种独特的建筑艺术形式,它极大的丰富了世界乡土建筑史的内容,改变了当地的人文与自然景观。

Hash:6c8dee09c2684b3955496f9a1dd2d48b16d39ee4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本站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 kefu@qqx.com